第67章
作者:米饭加点糖      更新:2025-10-18 14:34      字数:3159
  怪来怪去还得怪自己,平时没有约束两个闺女说话,一家人说话也不避讳,导致她们嘴上没个把门的,佟母心里肠子都悔青了。
  芦苇:……
  “总之以后你们姐俩记住了,不许当人家面啥话都往外说,记住了没?”佟母严厉的叮嘱两闺女。
  “说话呀!”
  “记住了,”芦苇不情不愿的开口了。
  采薇红红个脸痴痴笑着点头。
  “你呀!你都要出门子的人了,你阿姐说的情形不对了,还不进屋躲着点?愣是傻呵呵的在那干活笑,”佟母简直被两个闺女气的没脾气了。
  两筐竹叶子,硬生生的被佟母带闺女洗了一个多时辰,磨蹭的时间差不多了娘仨回家了,家里帮忙干活的人也走了。
  进屋佟父白了一眼闺女,“被自己惯坏了。”
  芦苇举手认错,“我错了,我以后说话一定会注意场合的,我哪知道成亲这话不能说呀!我经常听村里人说谁谁成亲的,哪晓得是犯忌讳的。”
  佟父干活的手顿了顿,“安稳下来满打满算才二年,村里民风开放也是能理解的,以后时日长久了,说话可不能随心所欲了,免得彭家人看轻了你妹妹。”
  芦苇闻言挑眉看她爸,见她爸神色认真担心,她也收敛了随心,想了想好像轻易说婚嫁的事,确实显得的姑娘家太轻佻了。
  “我以后会注意的阿爹,今天也就是说秃噜嘴了。”
  佟父叹了一口气,“没事,我闺女的意思我懂,以后自己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还说呀?”佟母飞刀眼看佟父不赞同道。
  “丫头家也就是在怀里娇点,总是这不能说那不能说,那不就跟我做船的木头一样?”佟父讨好的笑道。
  佟母的心也立刻软了,二闺女眼瞅着没几个月就要成亲了,随心所欲的日子真的不多了!
  “不跟你们爷几个说了,”她跺脚转身进了锅屋。
  芦苇做了一个鬼脸,把竹叶子铺开晾着,在她爸无奈的目光下又出门了。
  采薇看她姐出去了,她当然也跑的飞快的跟了出去。
  姐俩淘哪去了呢!竟然跑到荷塘来了,塘边刚砸好的台阶还是崭新的。
  芦苇摘了一个大荷叶戴在头上,沿着塘边转圈打转,企图长出哪吒手摘莲蓬。
  “芦苇,你们在这干啥呀?”徐仲林扛着铁锹路过,好奇的询问姐俩。
  “徐六哥你来的正好,你帮我在水边打点莲蓬上来吃,”芦苇本想自己下塘打的。
  鞋都脱了又穿上了,她刚跟她爸保证过收敛性子的,说话都有忌口的,更何况卷起裤腿下水塘?
  第60章 转眼成大人
  徐仲林听了二话不说放下铁锹,顺着水边浅处打了十多个莲蓬上来,“够吗?”
  “够了够了!莲蓬还没长好打多了浪费,”芦苇掰了一盘给徐仲林看,有一小半都是空盘子。
  徐仲林上来洗干净手,面前递来两盘莲蓬。
  “不是瘪的多吗?我要一盘就行了。”
  “一盘里才有几个,打了十几盘呢!”芦苇拿了三盘放徐仲林手里,剩下的她跟采薇两个吃了四盘,留点回家给棒槌尝尝。
  “阿姐莲子好甜呀!”采薇吃了一盘有些惊讶道。
  “嫩莲子当然甜呀!徐六哥不耽误你回家了,我们也回去了,”芦苇兜着莲蓬跟采薇回去了。
  “你们去打莲蓬了?”佟父接过莲蓬问道。
  “去塘边遇到徐仲林了,让他帮忙下水打的,莲蓬没有长好,一盘有好多空的,”芦苇吐槽的说完。
  “他会打什么莲蓬呀!走,阿爹带你们下塘打去,”佟父放下手里的活,推车把做好的小船板放上,一路推到塘边现安装好,在小心的放水里沉了一柱香的功夫。
  采薇激动的跳上小船,高兴的喊道,“阿姐快上船打莲蓬。”
  佟父拿着浆等姐俩坐好,拍水给划到莲蓬多的地方停下,一边打盘子饱满的莲蓬,一边拍未开的荷花苞。
  芦苇跟采薇则伸手捞水里落下的荷花瓣,爷三在塘里捞到将近天黑才上岸。
  佟母找来,看见小半船的莲蓬高兴坏了。
  “咋打这么多上来呀?不是说要等长老了做种子吗?”
  “做种子不需要多少,你来了刚好拎两筐送去徐家,再给顺和家送一筐,余下的留给家里孩子吃,”佟父拿起边上的空筐装莲蓬。
  徐家人口多,平时没事就来佟家帮忙,送两筐过去就让徐父看着分掉,彭家送一筐由他自家做主。
  莲蓬分好,剩下不多的送回家,佟父又把小船放到水边泡着,新船下水得多泡才行。
  晚饭吃完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纳凉,佟父依旧是和声细语的教三个孩子背字,这样的场景佟家持续了一年多,无论春夏秋冬没有一天落下过。
  佟家以不紧不慢的步伐朝好的方向前进。
  不知道是芦苇上次嘟囔的原因,还是夏天真的没什么事做,徐仲林把他的兄弟们,都动员去了林子里打树叶子。
  彭顺和爷四个,更是每天脚不沾地的去林子里打,晒干的树叶子统统送来佟家,就这么一个八月的功夫,佟家屋里堆了半屋子的叶粉。
  做线香不能光有树叶子,还得有香树粉,以及榆树粉,佟父每天吭哧吭哧的刨树片,刨树粉子出来泡了晒,佟家的头顶上空,每日都飞舞着碎末屑子。
  随着秋收的日子越来越近,田里捉虫的人更是不间断。
  芦苇编了柳树帽子戴着,背着筐在田里逮螳螂、蚂蚱、刀螂,这些害虫是逮不净的,你的田逮完了,他的田里蚂蚱就飞过来了,但是不逮又不行。
  螳螂蚂蚱到处飞,因此庄稼人总是在稻子快要成熟之时,显得格外的忙,不是有一句话说了吗!蝗虫过境寸草不生,说的就是蚂蚱螳螂类的害虫。
  “阿姐你逮多少了?”采薇背筐过来询问。
  “应该有半筐了,可惜呀!咱家不喂鸡鸭鹅,不然这些蚂蚱螳螂给鸡鸭吃了,不晓得每天能收多少个鸡蛋哟!”
  “别看它们是害虫,它可是含有高蛋白的害虫,是最好的饲料,”芦苇打开盖子缝隙看了一眼嘟囔着。
  采薇听的一脸茫然认真,但是有一点听明白了,就是要喂鸡鸭牲口。
  姐俩逮完蚂蚱回家,倒进草里给踩死,然后给烧了埋土里发酵,留着下一年肥田用,日日重复这样的事,逮到稻谷沉甸甸的黄了,已经是二十天后了,也就是九月底的模样。
  清早佟父吃完饭,拿着镰刀一脸喜意的来到田里,耍开手割了第一刀拿至眼前看,脸上的笑意那更是耀眼夺目。
  “佟兄弟你这稻收成咋样?”徐父手拿镰刀带着儿子们奔过来。
  佟父又割了一把递给他看,“徐大哥你自己感受一下。”
  徐父掂了掂稻谷的重量,目光倏然亮堂起来。
  “这稻谷可不轻呀!看来明年俺也该跟你学学了,分枝插的秧,田薄肥力跟不上,要么枯死了,要么不长粮食,还有的是长了好好的,偏偏谷子里面不灌浆,这样七搞八搞一块田收二百斤都撑死了,这都还是俺们住田里伺候出来的!”
  佟父听了也跟着叹气,庄稼人对粮食特别的执着,粮食长得好是笑口常开,长得不好是日日愁眉苦脸。
  “下田干活,”徐父感慨了一会,扭头对儿子们挥手。
  “咋徐大哥你们不割自家田呀?”佟父惊讶的问徐父。
  “俺家的田是插的秧苗,看样子还得五六天的功夫才行,正好错开手互相帮忙了,”徐父走到另外一头弯腰笑道。
  佟父听完脸色顿时喜悦不已,这可都是庄稼干活的好把式,有他们的加入,自家五天足够割完晒了。
  中午佟母送饭来,看见田里几个劳力割稻,急忙扭头跑回家,铲了不少吃的装着,还把闺女蒸的酱鱼也带上了,拎了一大罐水来到田头。
  “徐大哥,你家稻不割吗?”
  “俺家的还得好几天呢!看约么你家的割完了,俺家的都不一定能好,”徐父抬手擦了擦脸上的汗回道。
  “当家的,带徐大哥他们上来歇歇,喝口水吃点垫垫才有力气干活,”佟母把手里的筐放下忙着倒水。
  “徐大哥,俺们上去吃口东西吧!”佟父率先放下镰刀拉人上去。
  几人坐在田头喝水吃馍,看着金黄的稻谷脸上遮掩不住的笑意。
  丰收的季节总是让人不会感觉累,佟家有了徐家爷几个的帮忙,又赶上了好天气,田里的粮食安安稳稳的收进了屋里,不急着犁田,全家人又去了徐家帮忙干活。
  芦苇也该正式干她自己的事了,她除了去徐家帮忙,还抽出早晚的时间,去田里割稻杆子回来泡水里。
  她默默无声做的事情,佟父都看在眼里没说过什么,去徐家干活的时候,总会下意识的把杆子割好堆在旁边,晚上闺女过来了,可以直接捆好背回家。
  秋收时节前后也就忙了二十天,柳林村的村民们又开始了出来溜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