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作者:
二月荧 更新:2025-10-18 14:37 字数:3187
不出半日,华语片《蔷薇刺》或将有机会拿下银熊奖的消息就不胫而走,传遍了德国影评人的小圈子。
这也就导致《蔷薇刺》接下来两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和首映礼都办得非常热闹,不少记者、媒体还有影评人纷纷慕名而来,想要一探究竟,看看这部华语片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得到本届评审团的青睐。
“一个还不满21岁的华人女孩,god!她看起来真的不像是能演好交际花角色的那类人。”来自英国的影评人皮特.布拉德上下打量了一眼台上那个穿着白色礼服的女孩,辛辣地点评道:“太瘦了,不够丰腴,还有假笑时的神态,格外令人讨厌。”
坐在他身边的瘦高男人闻言,推了推眼镜,“可是藤田导演似乎对这部电影推崇备至。”
“当然,因为他是个亚洲导演,亚洲人特有的团结意识,历来如此。”皮特不以为然地耸了耸肩,坐姿随意。
瘦高男人摇摇头,“你对藤田导演的看法不算公平。”
“嘿,沃克夫,我只是说出了事实而已,难道你接受不了吗?”皮特不满地嘟囔道。
瘦高男人,也就是沃克夫.法斯宾塞,微微蹙眉,提醒道:“法斯宾塞。”
他不习惯在这种场合被人直呼其名。
皮特扁了扁嘴,还没来得及开口,电影片头轻盈的音乐声已然响起。
林桦饶有兴致地看着荧幕上鲜艳的色调,明黄、墨绿、靛蓝……每一笔都涂抹得恰到好处,让人的思绪霎时回转到了上个世纪的港城。
怀揣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期待,在不知不觉中,她已经坐直了身子,以更正经的姿态浏览起片头那几幕充满意象美的空镜。
“黎少爷有事寻姑母?”
“不是什么要紧事,陪她去浅水湾玩玩水罢了。”
又是一帧多层次构图法。
电影中容貌娇艳神情却略显世故的少女,还有她身后笼罩在阴影下的门厅,以及镜头最左侧落满阳光的花园一角——整个画面由至少三个层次构成,每一层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光线也晕染得恰到好处,仿佛连光都在刻意偏爱这位美貌的少女。
显而易见,唐婉华对于打光技巧的掌握要比前两年更精进了一大截。
林桦目不转睛地看着电影一帧帧放映,心中默默想道。
就是不知道苏灵溪的表演水平会不会在这部影片里有所突破。
林桦脑海里刚闪过一丝这样的想法,就见镜头转高后绕了一圈,冲着宽阔的马场快速拉近,最终以中景距离定格在一前一后两位女士神情相似的侧脸上。
乍一看二者的神态极为相似,但只需细细一瞥就能发觉其中不同:前者姿态昂扬,骑马的姿势娴熟又利落,明亮的霞光在她身上落了大半;后者模样更美,气质却畏缩得多,整个人始终被笼罩在前者的影子阴影里,一看就知道是个放不开手脚的小丫头。
此时,镜头又给了葛采玲一个眼神特写——那种寄人篱下的瑟缩、谨慎,在其中完美展现了出来,观众自然而然能感受到她由内而外的局促感。
沃克夫.法斯宾塞低头看了看表:距离正片开始仅过去了十分钟,情节推动不明显,出现的主要角色也不过三个,但他并不觉得无聊。
因为女主角的表演非常具有张力。
这种张力并不仅仅存在于她和其他人进行对手戏的时候,哪怕是只有她一个人的镜头,他也很难移开注意力——事实上,她的眼角眉梢乃至细小的肢体动作,每一处都很“有戏”。
她一出现,观众就会忍不住推测她现在的心情和状态,并通过观察解读出各种信息。
“她的表演很有说服力,是不是?”皮特注意到他的坐姿变化,调侃道:“只需要几个镜头就能让观众确信她的身份,观影的代入感得到了明显提升。”
能说服观众相信角色是需要一定的表演厚度的,如果演技太过单薄,观众们只会觉得越看越入不了戏,观影体验感也会很差。
法斯宾塞认同地点点头,视线依然停留在荧幕之上。
在来首映礼之前,他特意读过《蔷薇刺》的德文译本,了解了大致的基本剧情。
不可否认,他很好奇这位导演要怎么样才能把书里那种玩味而复杂的描述用电影语言拍出来。
如果太过直白,就会失去华国传统含蓄美的魅力;如果过于卖弄高深,在内行人看来,估计会安上一个“炫技”的罪名。
十分钟一过,电影的剧情进展速度开始加快:葛采玲在陈爵士府的生活状态渐渐由寄人篱下开始转变,陈太太用一场又一场舞会,一件又一件华服,拼命诱惑她的心……镜头上移,伴随着快速而激烈的踢踏舞曲,那条香槟色褶皱绸裙飞快旋转着,几乎将裙子抖成了一朵快要飞起来的花儿……
舞池中的少女似乎也在享受着成为人群焦点的这一刻,乌发雪肤,红唇微扬,舞裙翻飞,眉目流转间俱是风情。
这看着哪里像是不小心误入销魂窟的女学生,活脱脱就是风月场上屹立不倒的老手!
显然,葛采玲在这一幕绝佳的表现狠狠动摇了皮特.布拉德最开始的想法:“这真的是刚刚在台上站着的女人演的吗?老天,这简直不合理——我是说,她怎么会突然变得这么有魅力?”
第172章 艺术不分国界
皮特是为英国《卫报》撰写影评的专业影评人,一直以来,都以其尖锐的评论风格著称。
法斯宾塞和他打了好几年的交道,自然熟悉他脸上此刻流露出的表情意味着什么——很明显,他已经完全折服在了这位他一开始瞧不上的华人女演员充满魅力的表演之下。
这是非常罕见的情形。
与骨子里刻着傲气的好友不同,法斯宾塞一向认为,真正的艺术是不分国界的。
是的,也许曾经的亚洲演员在国际上总是处于劣势,但这种情况在近几十年来有了明显改善——华国、日本、韩国在十年内都曾涌现出能够闯进好莱坞,甚至拿到奥斯卡提名的优秀演员。
尽管目前还无一人能正式斩获这项荣耀,但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法斯宾塞始终坚信这一点。
“今晚完全是她的演技秀,我敢发誓,拍这片子的导演一定很喜欢她,不然不会用这么美的镜头语言来拍她。”皮特喃喃感叹道。
虽然他还没搞清楚眼前这位女演员的名字到底是nina还是coco,但她光芒四射的模样已经让他几乎移不开眼了。
“最完美的黄昏光线,导演使用了大量的柔光和透明纱来营造出浪漫、温馨的氛围,很梦幻,也很浪漫,刚好适配尚处于萌芽阶段的爱情。”
同时同地,林桦也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一点。
柔光打造出的场景太梦幻也太纯净,反而突出了葛采玲身上种种不符合最开始人物介绍的地方——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学生,又怎么会这么迅速地在交际场上混得如鱼得水?又哪来那么多世故老道的调情手段?
即便有陈太太“悉心教导”,也不可能学习得这么快。
这一切只能说明,葛采玲或许从一开始就不是个普通女孩子,而是早在内地就见识过风月之事甚至想以身为饵亲自入局的少女。
林桦看得出来,这种视觉效果恐怕是唐婉华刻意为之——从葛采玲的面部表情变化还有行事风格不难看出来,她的野心或许远比姑母陈太太想得更大。
只可惜她低估了欲望的惯性,也高估了那群男人的“人性”。
在她思绪延伸之际,银幕上的镜头还在不断变化着。
此刻电影的剧情进展已然过半,刘老板、李先生等角色皆已粉墨登场,葛采玲常常换上最时兴的洋裙又或是旗袍,戴着耀眼的钻石珠宝,辗转于他们各自的宅邸。
然而再时髦靓丽的打扮,也阻挡不了渐渐变暗的画面色调——纸醉金迷的背后,是一具快要被掏空的躯体。
打牌、跳舞、吃酒,又或是当众献唱……白日的采玲总是玩得不亦乐乎,可夜里却成宿成宿地睡不好觉。
就连酒精也只能带给她短暂的,梦幻般的安定。
“我们……一起去一个没人识得我们的地方好唔好?”
露台上的风很大,裹挟着吹起女人散至肩头的长发,连带那件曳地的绿色长袍。
绸缎质地,是最优雅的祖母绿,象征最蓬勃的生命力。
此刻却松松垮垮套在女人身上,露出大半截雪白的颈子,画面冲击力十足。
唐婉华在这里给了一段近景慢镜头,直到葛采玲指间那根雪茄快要燃尽,才把镜头拉远,上移,用全景镜头框进了她和黎文森两个人。
“别再跟他们一起出去了,我们又不是没有别的办法养活自己——”黎文森急切的话语还没说完就被女人抬手打断了。
“文森,我今天不想谈这些。”女人扔下那支雪茄,熟练地贴上去,从男人西装口袋里又摸出来了一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