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作者:
二月荧 更新:2025-10-18 14:37 字数:3221
一如往常,他回家时喝得已经有些醉了。
卧室内,采玲正散着头发,在灯下看书,一张莹白的小脸未施粉黛,身上早已换了淡粉色缎面的睡衣,只露出长长一截白玉似的手臂,白得晃眼。
黎文森匆匆一瞥,正好瞧见了这一幕,脚步不由得一顿。
“怎么到了这个点才回家来?”采玲见他回来了,连忙问:“脚上都弄潮了吧?我叫余妈烧水去。”
和舞会上那个光彩照人的华服美人不同,这会儿卸了妆的采玲看起来温婉得很,温声软语的,不像是哪个大老板的情妇,倒更像是一心等待丈夫归家的贤淑妻子。
明明是同一个人同一张脸,却能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气质,所谓千人千面,也不过如此。
演技还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李安妮一面在心里暗暗感叹,一面投入到电影剧情里,跟着采玲的情绪脉络继续往下走。
“嗯,余妈正在烧。”黎文森答道。
采玲应了一声,没再多说什么,随手捡起书,又认真读了起来。
她看书看得很认真,没有分半个余光给床尾坐着的男人——显然,她其实对黎文森没那么多关心,刚才的关切神情也可能只是做戏装出来的。
吴婷婷在内心深处分析道。
至于黎文森本人,未尝看不出妻子日渐敷衍的态度:他此时正直挺挺地倒在床尾,手里把玩着怀表,时不时瞟采玲一眼,又迅速垂下眼睛。
毫无疑问,他这一系列动作都是围绕着采玲展开的,足以看出他对她的关注。
还有他嘴角那抹刻意挤出来的、放浪的笑——在吴婷婷看来,更像是粉饰太平的证据。
影片本身的表达并不复杂,虽说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演员的肢体、面部神情和画面来表现,但信息传递得很到位。
不说吴婷婷,即使是李安妮这种对电影涉猎研究不广也不算特别聪明的观众也完全能看明白。
第191章 冷档期
导演特意用一段由远及近的长镜头展现了这场两人在卧室内吵架对峙的戏码,苏灵溪演戏的爆发力很强,即便是没有剪辑过的一镜到底,也发挥自如,成功用演技营造出了这一段戏的紧张氛围。
“你今天回的挺早的,这两天不忙?”黎文森问,语气明显是斟酌过后的小心。
“刘老板昨天出海去玩了,我懒得跟着去,也不想去。”采玲翻过一页书,面不改色答道。
任谁都看得出来,她压根没把黎文森当做一回事。
毕竟没有人能做到在心爱的男人面前这么淡定地提起其他男人,丝毫不觉得别扭或者屈辱。
她这副不以为然的直白姿态大约刺伤了黎文森的自尊心,他双唇紧抿,唇角那抹强扯出来的笑意彻底僵住了,“说这些话,你都不觉得龌龊的吗?”
“怎么?我这个名义上的丈夫是不是该麻溜点死掉然后给其他人腾位置?”
李安妮听着这番话,下意识皱了皱眉头:就算他是因为嫉妒心作祟想要维护自己作为丈夫的尊严,也不该对采玲说出这么粗鲁的话。
但很快,随着黎文森的眼圈渐渐泛红,她的眉头也再次展开了。
不管怎么说……他爱上的人已经不再爱他了,这一点挺可怜的。
“真没想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演技还挺不错的。”李安妮意外地想道,“当初还以为是没有男演员愿意给灵溪作配才选了这么个新人来演黎文森,没想到……”
镜头一转,画面切到了采玲平静得堪称冷漠的脸上。
天花板上的琉璃灯光华璀璨,光芒洋洋洒洒照亮了她的半边侧脸,更为她添上一丝圣洁的美感。
漂亮的眼睛里只有快速掠过的不耐,再没有其他。
如果换作其他人,可能会觉得采玲的态度太过漠然,太过铁石心肠。
只是李安妮终究抛不开粉丝心态,哪怕采玲做的事从道德层面来看坏得彻底,她也没办法真的讨厌这个角色,反而越看越怜爱。
与其说她是个坏女人,倒不如说她是时代背景下一个走错路了的可怜人。
不管她再怎么努力地读书学习,始终都无法像男人一样靠这个途径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百般无奈之下,她才走上了歪路。
电影里出现过的几个零碎镜头都昭示着她曾经读书有多用功,即使成为了外人眼中堕落的交际花,采玲依然会在家里的床头柜上放一本书。
李安妮情不自禁想象起来:如果采玲能够生在她们现在这个时代,也许境遇会好得多……
可惜没有如果,她偏偏生在了一个连和平都只是短暂奢望的战乱年代。
“我不觉得哪里龌龊,这就是我的工作,一份不怎么体面但很赚钱的工作而已。”电影里,采玲放下书,挽好头发,换了个姿势,一瞬间又变得风情万种了起来。
“你——”
“我以为你非常清楚这个事实,毕竟你现在住的地方完全属于我——简单来说,你只是个靠我养的男人,吃人嘴软这话你们港城人没学过吗?”
接下来的这场争吵相当激烈,又或者说,其实是黎文森单方面在发泄他的少爷脾气,采玲全程都一副事不关己的高姿态,任由他把卧室里除了床和梳妆台以外的所有东西砸了个稀巴烂。
透过这段长镜头,李安妮完全理解了导演的意图:因为家世原因,一开始,采玲在和黎文森的这段关系里处于下风,但随着黎家老太爷去世、各房分家,黎文森这个空有名头的黎家十五少渐渐被上流社会所边缘化;反之,采玲却先后得了李先生和刘老板的青睐,不仅一举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栋半山别墅,成功挣脱了姑妈陈太太的束缚,而且在交际场上备受追捧,除了名声不太好听以外,几乎算得上是名利双收。
二人境遇的变化也就意味着关系的变化,采玲一跃成为了两人之中那个掌握主动权的上位者,黎文森在外因为妻子而饱受非议,在内也毫无身为丈夫的尊严,久而久之性情就越发阴郁敏感。
很明显,照着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两个人的关系势必走向破裂。
但电影里的采玲表现得这么从容不迫,真的还会像小说里一样走向绝路吗?
李安妮轻轻长出一口气,带着心底的疑惑,迫切地继续看了下去。
说实话,她不想看到采玲最后落得一个太过悲惨的结局,毕竟她顶着那样一张熟悉美丽的脸……不过话又说回来,苏苏这回的表演好像比以前更灵动了,希望她能靠这部影片多拿几个奖杯,实在不行,多刷几个提名也可以……
李安妮忍不住分心胡乱想了一会儿,很快又再次被剧情吸引住了。
不止李安妮一个人,和她在同一影厅内一起观看这部影片的大多数人都开始在内心感叹,不论是导演的构图美学、拍摄手法,还是几位演员你来我往的对手戏,都让他们有种超出预料的惊喜感——说实话,坐在这里的绝大多数观众都是冲着苏灵溪这个柏林影后的噱头来的。
他们之中一半是粉丝,一半是路人,也许在来之前他们想法各异,但此时此刻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部很好的电影。
它配得上那么多海内外名人的称赞。
托柏林电影节的福,首映第一天就有大批路人进场,华国几个一线城市的放映厅几乎座无虚席,当天的票房就突破了2000万,顺带收获了不少路人自发的观后好评。
3月14日是个实打实的冷档期,同期上映的院线电影一共只有三部,另外两部非文艺片题材的电影票房甚至只卖出了《蔷薇刺》十分之一都不到的成绩,声势更是远远不如。
能够在冷档期斩获超过千万的首日票房,即使是商业片也算是优秀,更遑论一部非商业性质的冲奖文艺片。
第192章 票房预测
由于题材原因,各大预测机构在电影正式上映前,其实都不太看好《蔷薇刺》的票房。
在他们看来,一部时长两个多小时的艺术片,即使有柏林影后的宣传噱头加持,票房走势也很难上升。
就算现在首日票房高,也只能说明苏灵溪的票房号召力没有因为题材原因而下降——毕竟她的人气很高,去年那部《红色野心家》虽然不是她一个人单抗10亿票房,但也间接拉高了她的影迷基本盘,知名度和号召力都升上了一个台阶。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电影首日票房连一千万都破不了,反而会让他们惊奇。
至于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正面影评与称赞……毫无疑问,肯定大多出自苏灵溪粉丝的手笔。
不管那些预测票房的专家是怎样一副傲慢的嘴脸,首映过后,院线对于这部影片的信心大大增强,甚至还有人主动联系电影出品方悦行制作,想要增加放映的场次。
但悦行制作方对于排片比例的态度却十分谨慎:一方面因为《蔷薇刺》是文艺片,受众有限,并不适合大规模上映;另一方面,多多排片固然有利于收割票房,但也很容易引来一些非受众的恶评,导致口碑崩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