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作者:
陶南烛 更新:2025-10-18 14:42 字数:3112
很快便到了腊月,陶家堂屋内的蜂窝煤炉子烧得正旺,橘红色的火苗欢快地跳跃着,烘得人脸颊发烫,连窗棂上凝结的薄霜都悄悄化成了水珠。
一张崭新的大红绒布被特意铺到了堂屋中央,成了今天当之无愧的焦点。
这是特意为姐妹俩的抓周准备的。
“宝贝儿们,看这边,看看都有什么好东西!” 奶奶陈逸凝拍着手,声音里满是期待和兴奋。
姜禾将精心准备的抓周物件一件件摆放在红布上,围城一个圈儿。
一支小巧的狼毫毛笔,一本包着红纸的厚实书籍。
一把袖珍的黄铜小算盘,一柄精巧的小木锤。
还有爷爷陶冠泽从王大夫那里借来的旧听诊器以及他珍藏的印章。
小姑陶华寄来的一盒十二色彩笔和几管未开封的颜料。
爸爸陶振把家里卡拉ok机上的话筒也拆了下来。
姜禾又把自己之前吃饭的家伙——一把油光水滑的老算盘也拿了出来。
奶奶陈逸凝翻箱倒柜找出了一枚黄澄澄的乾隆通宝和一个小巧玲珑的金色元宝模型。
小叔陶忠放上去了一个色彩鲜艳的小皮球。
然而,重头戏还是奶奶陈逸凝端上来的一盘冒着腾腾热气、白胖胖的大肉包子。
刚出锅的麦香和肉香瞬间霸占了整个空间,成了全场最“鲜活”的存在。
“好啦好啦,小主角们登场吧。”姜禾拍拍手,先把小炮弹似的陶乐迎放在了红布最中央。
小乐迎乌溜溜的大眼睛滴溜溜一转,迅速扫描全场。
毛笔?课本?—— 无视!
听诊器?木锤?—— 闪开!
画笔?麦克风?—— 过眼云烟!
算盘?铜钱?金元宝?—— 统统不入法眼!
她的小鼻子像小狗似得翕动着,坚定的小眼神如同自带导航,精准地锁定了全场唯一散发着致命诱惑力的目标——那个香喷喷、白胖胖的大肉包子!
“哎哟喂!”
“她盯着包子呢!”
在众人的惊呼和笑声中,小乐迎已经“咿咿呀呀”地驱动起小短腿,化身一往无前的“美食坦克”。
她目标明确、路线笔直,毫不犹豫地绕过了所有“前程似锦”的象征物,整个小身子都扑向那盘中之物,小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就牢牢抓住了那个比她小手还大的肉包子!
动作之迅猛,姿态之决绝,引得满堂哄笑。
“这丫头!” 陶振拍着大腿笑得前仰后合,“哈哈哈!好,民以食为天,咱闺女这志向,实在得很,以后绝对饿不着,肯定能吃香的喝辣的!”
姜禾也忍俊不禁,看着小女儿把包子当绝世珍宝似得紧紧搂在怀里,甚至迫不及待地用刚冒出的小米牙去啃那暄软的外皮。
当然,包子外皮毫发无伤,只被压出了几个湿漉漉的小牙印。
姜禾又是好笑又是无奈,扶额叹道:“吃货本性今天是藏不住了,暴露得彻彻底底。”
陶忠更是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指着小侄女:“乐迎,好样的,小叔支持你!以后开个包子铺,小叔天天去捧场!”
小乐迎才不管大人们的调侃,兀自抱着她的“战利品”,啃得无比投入,口水混合着包子香,成了她此刻最幸福的源泉。
轮到姐姐陶欣迎了。
她被放在红布上,像一尊入定的小佛爷,稳稳当当地坐着,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平静地扫视着周围花花绿绿的物件,又瞥了眼那边抱着包子啃得忘乎所以的妹妹,小脸上波澜不惊,完全没有要起身“挑选”的意思。
“欣迎,乖宝贝儿,去呀,挑一个你喜欢的。” 陶振蹲在旁边,有点着急。
他拿起哗啦作响的算盘在大女儿眼前晃:“看这个,多好玩,以后跟妈妈一样管钱咋样?”
陶振又举起麦克风:“要不就这个,你对着喊一声。”
陶欣迎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手舞足蹈的爸爸,屁股像粘在了红布上,纹丝不动。
爷爷陶冠泽看大孙女这“消极怠工”的态度,眉头拧成了个疙瘩,觉得她不够“积极向上”。
他拿起那枚木头印章,直接塞进陶欣迎的小手里,语气带着点命令:“拿这个,这个好,掌印!”
陶欣迎低头看了看手里冷硬的木头块,小眉头都没皱一下,手腕一松,“啪嗒”,印章掉在了红布上。
“哎哟,这孩子,怎么扔了呢!” 奶奶陈逸凝赶紧捡起来放回原位,转头拿起那个金灿灿的元宝模型,笑容满面地递过去:“乖宝,拿这个,金元宝,多富贵,以后挣大钱。”
陶欣迎同样面无表情,小手一扬,小元宝骨碌碌滚出去老远。
姜禾哭笑不得,把元宝拿回来重新放好。
来回折腾了几次,陶欣迎明白了:不抓个东西,这关是过不去了。
于是,在全家期待的目光中,她慢悠悠地、带着点“完成任务”的敷衍感,伸出小胖手,就近随意地抓起了那个彩色小皮球。
“这个好呀。” 姜禾立刻抓住机会,充满激情地解读,“拿球了,咱们欣迎以后当运动员,为国争光!”
然而,姜禾慷慨激昂的解说词尾音还没落地,陶欣迎就已经像完成了任务一样,小手极其自然地一松,小皮球“咕噜噜”欢快地滚了出去,正好滚到了妹妹陶乐迎的脚边。
陶乐迎立马就被小球吸引了注意力。
她暂时放下啃了一半的包子,好奇地去够小球。
陶欣迎的小手又伸向了那把油光水滑的算盘,小手指好奇地拨弄了几下上面的算盘珠子,发出清脆的“啪”“啪”声。
“对对对,算盘好。” 陶振立刻眉开眼笑,“跟你妈妈一样,精打细算管大账!”
但是陶欣迎对爸爸描绘的“管钱”蓝图同样毫无兴趣。
她随意拨弄了两下,觉得那声音也就那样,小手一松,算盘也放回了原位。
然后,这位淡定的小祖宗开始了她的“巡视之旅”。
第27章
陶欣迎伸出小手指,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柔软的狼毫笔尖,歪着头感受了一下触感。
她碰了碰听诊器上冰凉的金属听头,再好奇地戳了戳胶管。
转头用肉乎乎的手指头戳了戳话筒,似乎想听听有没有声音。
再捏捏光滑的笔杆,玩玩花花绿绿的笔帽。
整个过程,陶欣迎不疾不徐,气定神闲,对每样东西都给予了“雨露均沾”的公平考察,没有明显的偏好和占有欲,更像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在进行“材质与触感”的抽样调研。
围观的家人被她这“端水大师”的行为弄得是又好笑又无奈,抓周的紧张和期待感都快被她磨没了。
就在大家以为这场仪式要以“无欲无求”、“万般皆空”的哲学境界收场时,陶欣迎的目光,像是被什么牵引着,稳稳地落在了那本包着喜庆红纸的厚书上。
她伸出两只白白嫩嫩的小手,带着点郑重其事,有些费力地将那本分量不轻的《工农兵识字课本》抱了起来,搂在怀里。
这个动作让大家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更让人惊讶的是,陶欣迎抱着书,低下头,用肉乎乎的小手指,笨拙却极其认真地扒拉着那硬挺的书页边缘。
她的小眉头微微蹙起,粉嫩的小嘴抿成一条线,全神贯注地与那顽固的书页“角力”,小脸上写满了超越年龄的专注和一种对“里面藏着什么”的强烈探究欲。
陈逸凝最先反应过来,惊喜道:“她还知道翻书呢。这孩子,以后是块读书的料,准能成个大学生。”
陶冠泽紧锁的眉头彻底舒展开,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他微微颔首:“嗯……心静,能定下来看书,是好事。”
陶振看着大女儿那副认真“钻研”书本的小模样,再瞅瞅小女儿抱着包子啃得满脸油光还想去够球的憨态,不由得咧嘴大笑,一把揽住姜禾:“哈哈哈!咱家文武双全,吃喝不愁,未来可期啊!”
炉火噼啪作响,映着陶家人的笑脸,冬日的严寒被这满屋的暖意和希望驱散得无影无踪。
双胞胎姐妹俩的抓周仪式,完美收官。
时间一晃,来到了一九九四年初夏。
一个慵懒的周六午后,暑气初显,蝉鸣如织,阳光透过陶家客厅的老式纱窗,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吊扇在头顶嗡嗡地转着,搅动着略显闷热的空气。
客厅成了临时托儿所。
陶振和姜禾并肩坐在一起,怀里抱着刚满一岁半的双胞胎女儿。
陶欣迎穿着浅蓝色小碎花裙,安静地依偎在爸爸怀里。
陶乐迎也穿着同款同色的小裙子,在妈妈怀里扭来扭去,不安分地想去够茶几上的西瓜。
宋玉独自坐在靠墙的位置。
他那两岁出头、小脸绷得紧紧的儿子宋远舟,正一丝不苟地在地上搭建着他的积木城堡,神情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