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作者:陶南烛      更新:2025-10-18 14:43      字数:3156
  四分之一决赛中,她遇到了去年的全国季军。对手经验丰富,球风凶狠,一上来就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陶乐迎一度陷入被动。
  比分胶着,现场观众的欢呼声此起彼伏,陶乐迎很快调整好心态,开始主动进攻。
  她的正手弧圈球威力十足,反手快拨也精准到位,逐渐扭转了局势,最终战胜对手,晋级半决赛。
  半决赛的对手是来自北城的选手,对方技术全面,防守严密。陶乐迎不敢有丝毫懈怠,她仔细观察着对手的球路,不断调整自己的战术。
  在关键的决胜局,陶乐迎顶住压力,凭借着一记精彩的反手拧拉,拿下了制胜一分,成功晋级决赛。
  决赛的对手是上届冠军林夏,实力雄厚,经验老道。
  比赛一开始,林夏就以其凌厉的攻势和稳定的发挥给了陶乐迎一个下马威,很快以十一比六拿下了第一局。
  局间休息时,陶乐迎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情,仔细回顾对手的战术和自己的失误。
  第二局开始,陶乐迎迅速调整策略。
  她不再保守,而是果断加强了进攻的力度和速度,特别是正手抽杀的运用,同时更加注重防守的稳定性和回球落点的精准度,不再轻易给对手轻易起板的机会。
  这一转变很快奏效,她逐渐扭转了被动局面,找到了自己的比赛节奏,一路领先,最终以十一比九的接近比分顽强扳回一局,大大提升了士气。
  接下来的比赛彻底进入白热化。双方你来我往,每一分都争夺得异常激烈,现场观众的心也被牢牢牵动,掌声、惊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气氛达到了顶点。
  决胜局的每一分都至关重要,每一次的得失都可能决定冠军归属。
  陶乐迎看准一个稍高的机会球,侧身、蹬地、转腰,一记势大力沉的正手扣杀,球如同出膛的炮弹般朝着对方球场正手边线死角砸去。
  林夏反应极快,飞身跨步试图救球,但仍是慢了一步。
  裁判果断示意得分。比分变成十一比九,陶乐迎赢了!
  “出界!”林夏几乎是在裁判发声的同时就提出了强烈的异议,她情绪激动地快步走向裁判,非常肯定地指着那个落点方向,“裁判,那个球绝对出界了!我看得很清楚!”
  陶乐迎愣住了,她清楚地看到球接触地面时,分明压在了边线内侧那一道细细的白线上,那绝对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好球。
  她立马上前解释,但现场瞬间炸开的声浪将她的声音淹没了。
  观众席上哗然四起,支持双方的观众争论不休。
  记者区的相机快门声如同疾风暴雨般响起,镜头死死对准了争议中心的三人。
  现场的解说也一时语塞,只能反复强调:“需要看裁判的最后决定。”
  主裁判高卫国面色凝重,立刻挥手召来了边裁和赛事监督。众人围在一起,低声急促地交换着意见,并再次来到落点位置,俯身仔细查看。
  地胶上,匹克球留下的痕迹极其轻微,尤其是在这种极限压线的情况下,肉眼判断极为困难。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小小的区域。
  最终高裁判站直身体,通过手势和清晰的口令再次宣布:维持原判!陶乐迎得分有效!
  赛后,那位屈居亚军的上届冠军林夏在混合采访区,面对数十家媒体的话筒和镜头,面色凝重,眼圈微红,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我尊重裁判的最终裁决,比赛结果无法改变。但我坚持认为,最后一个球是明显的出界球,那个判罚无疑改变了比赛的最终结果。我对我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但以这样一种方式失利,我确实感到非常遗憾和难过。”
  这番话,被无数镜头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
  一些急于追求流量和话题性的媒体,迅速抓住了这个极具争议的爆点,进行了断章取义甚至带有明显煽动性的报道:
  “全国匹克球锦标赛决赛现巨大争议判罚!卫冕冠军含泪痛失金牌,赛后直言‘遗憾’!”
  “黑马少女陶乐迎‘争议球’夺冠!裁判一锤定音,冠军成色遭巨大质疑!”
  “是实力还是运气?深扒新科全国冠军决赛‘关键分’疑云,裁判主导了比赛?”
  这些标题骇人、内容导向性极强的报道一经发布,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爆了舆论。
  第65章
  体育频道反复播放那个争议球的不同角度画面,主持人和业余嘉宾在节目中滔滔不绝地分析,却无一家邀请专业裁判进行解读。
  看到报道后,姜禾立刻拨通了陶乐迎的电话:“你别看那些,千万别往心里去……”
  陶振的声音也从话筒中传来:“我反复看了十几遍,那球就是界内!咱们行得正坐得直,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陈逸凝温柔地接过话:“乖孙女,别理那些闲言碎语,你什么时候回家啊?奶奶给你做红烧排骨吃。”
  陶冠泽的声音也插了进来:“咱们陶家的人,什么时候被流言蜚语打倒过?”
  与此同时,某知名体育专栏作者的一篇长文也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标题极具煽动性:“是实力还是运气?深扒新科全国冠军决赛'关键分'疑云,裁判主导了比赛?”
  这些报道不约而同地避开了专业的技术分析,转而大肆渲染亚军的失落与悲情,刻意放大比赛最后一刻的争议瞬间,甚至配上了角度刁钻的图片,让球看起来像是明显出界。
  数百个相关话题帖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回复数量迅速破千。
  “胜之不武!偷来的冠军香吗?”
  “裁判是你家亲戚吧?这球我隔着屏幕都看出界一个巴掌宽!眼瞎了?”
  “心疼林夏!真正的无冕之王!某人不配这个冠军!”
  “靠裁判‘帮忙’才能赢,实力得多差啊,赶紧自己把奖牌退回去吧!看着膈应!”
  恶毒的语言迅速升级,从质疑比赛结果蔓延到对陶乐迎的个人攻击。
  有人开始编造离奇的谣言:
  “听说她家是土豪,早就用钱铺好路了。”
  “一看那姑娘面相就心机很深,眼神里都是算计,说不定真的贿赂裁判了。”
  “这种‘冠军’背后水太深了,建议国家体育总局严查!还体育一片净土!”
  甚至连队里的一些队友也在背后窃窃私语:“我就说她怎么进步这么快,原来是有‘特殊方法’啊。”
  “平时装得挺单纯的,没想到背后这么有手段。”
  刚刚站上职业生涯第一个高峰的陶乐迎,还来不及品尝胜利的果实,就被猛然推入了一个充满恶意的漩涡。
  她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赛场之外的世界,有时远比赛场更加复杂和残酷。
  宋远舟看到这些帖子,想起最近他正在研究的网络爬虫技术,一个念头在他脑中形成。
  他无法堵住所有人的嘴,但他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反击。
  宋远舟准备了许多个小号,又迅速编写了一段脚本程序,设定好关键词,比如“陶乐迎黑幕”、“出界”、“裁判不公”等,让它自动在几个活跃的贴吧和论坛里检索相关污蔑性帖子。
  一旦锁定目标,程序就会自动随机登陆账号。
  于是,在许多污言秽语的帖子下面,开始出现一道道画风清奇、长篇大论、引经据典的科普加骂战回复。
  与此同时,在北城的陶华也在为侄女奔走,宫程也是有力出力。
  作为京剧名角,宫程曾接受过娱乐记者赵峰的专访,两人相谈甚欢,一直保持着联系。
  他立刻拨通了赵峰的电话,沉声将事情原委道来。
  赵峰也是个仗义之人,当即拍板:“我有个铁哥们,叫刘健,是体育记者,为人正派,业务能力极强,我马上联系他。”
  刘健接到赵峰的电话后,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体育事件,更是一个折射当下网络舆论生态的社会现象,遂决定深入调查。
  他首先联系上了正处于风暴中心、同样饱受困扰的那场决赛的主裁判高卫国。
  高裁判正一肚子火没处发,接到刘健的电话,像是找到了宣泄口:“刘记者,我高卫国执裁二十年,以人格和职业道德担保,那个球,绝对是压线球。”
  “当时不止我,边裁的旗语也是界内,我们三个人的判断高度一致。什么叫收买?这是对我们职业操守的污蔑!是对体育精神的侮辱!”
  拿到了这极具分量的澄清,刘健又多方走访了体育界的其他专业人士。
  很快,一篇题为《‘压线’的风波:金牌背后,是专业与谣言的距离》的长篇调查报道,在《体坛周报》及其网站上重磅发布。
  文章以严谨、客观的笔触,详细呈现了裁判、技术官员的专业解释,分析了争议球的具体情况,并间接批评了部分媒体和网友不顾事实,仅凭情绪进行“审判”的非理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