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作者:我是蛋仔      更新:2025-10-18 15:09      字数:3187
  果然,走路还是得专心。
  她心有余悸地庆幸自己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摔个狗吃屎,又连声道谢。
  “没事。”
  俞承浩淡淡应了一声,收回手,转身继续往前走。
  这一次,他的脚步明显慢了些。
  人群依旧嘈杂,脚步声和交谈声混杂在一起,但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
  是一种清爽的味道。
  象是薄荷味的洗发水。
  他想着,目光微垂。
  等二人终于抵达座位,商谈会也正式开始了。
  主持人在台上介绍着与会的嘉宾教授,礼堂里的灯光已经调暗,只留下舞台前的聚光灯洒在台上。
  台下座位排得满满当当,学生们大多安静了下来,偶尔还有低声细语的讨论声隐约传来。
  因为学校是首尔市内排名靠前的公立高中,对于高三考生的升学率一向颇为重视,因此这次商谈会邀请的嘉宾也是重量级人物。
  包括延世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教授、成均馆大学的招生办负责人,以及一位正在首尔大学工科学院就读的优秀校友。无论是从学校声望、学科领域,还是嘉宾构成来看,这场讲座的规格都可谓用心良苦,覆盖全面。
  “不是说早就准备好了嘛,怎么才来?”
  趁着介绍环节尚未结束,夏青压低声音向lia问道。
  “临时决定多录一遍demo,就耽误了,迟到的也不止我一个嘛。”lia同样轻声回答。
  “你说小俞吗?”夏青挑了挑眉毛,有些惊讶。
  自从几次在图书馆一起学习之后,夏青便开始这么叫他,而他本人倒也没有表示不悦。
  lia对夏青这类处理人际关系的天赋向来尊敬。
  “对啊,我们不是一起进来的幺?”lia朝身旁另一侧瞥了一眼。俞承浩此时正神色专注地看着台上,似乎并未注意她们的窃窃私语。
  “他来了一会儿了,刚刚说要’出去一趟‘,然后才和你前后脚进来的。”夏青低声更正。
  她猜测,可能是眼看讲座快开始了lia还没来,他便主动出去接人,只是嘴上不肯明说。
  但她也没敢贸然点破。
  毕竟那位虽然看着温和,但骨子里却是个不爱显露情绪的人。
  虽说如今大家熟络不少,可在这种事上,她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不能乱开玩笑的界限。
  于是她识趣地吞下了后半句话,没说自己的猜测。
  “这样。”lia点点头。
  台上嘉宾已经开始发言。
  舞台上的灯光缓缓转动,lia和夏青也各自收敛神思,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讲座上。
  此时天色已彻底暗了下来,街道的霓虹灯透过礼堂高高的玻璃窗,投下一层微弱的光晕。
  偶尔有几片银杏叶被风卷起,擦过窗外玻璃,又悄无声息地落下。
  第41章
  “社会科学其实是在研究人的存在以及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你可以理解为,我们在试图理解’人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一个社会是怎么组织起来的‘,还有’这个世界的问题能不能被解决‘。”
  “比如社会学会研究:为什么在同一座城市里,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差异那么大;政治学会研究:民主制度是怎么演变的,以及它为什么重要;国际关系会关注:国际冲突背后的结构性原因。”
  “如果你对人、社会、政治、文化这些东西感兴趣,经常会忍不住追问’为什么‘,或者你喜欢阅读新闻、观察他人,那你可能就适合社会科学。”
  “学社会科学,不代表未来只能当公务员或记者。其实无论是企业企划、政策分析、市场研究、非营利组织,甚至创意行业,都非常需要社会科学的思维和逻辑。”
  “社会科学强调的是’提问‘和’思辨‘。你不需要一开始就有答案,但要习惯不断反思和讨论。我们希望你能养成一种能看清表象、挖掘逻辑的能力。”
  ......
  商谈会会程已过半,嘉宾中压轴发言的,是来自延世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的郑教授。
  lia认真做着笔记,神色专注。
  会上对各个学科都有或详细或简略的介绍,而工科与社会科学的篇幅尤其被着重安排。
  每位发言的教授都带着各自对学科的热情,而这种热情也确实感染了现场的学生,激发了他们对未来所学领域的好奇与想象。
  lia也一样。
  在这之前,她只是模模糊糊地感觉自己偏好文科类学科,却说不出具体理由。甚至因为在理科上也不差,这种倾向反倒显得不够坚定。
  可当教授讲到社会结构、历史因果,甚至哲学中关于人类本质的问题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想要知道更多,不想放过任何一个信息点。
  这种感觉和做对一道题目的成就感不一样,它更象是一种连接——一种和更大的世界发生联系的奇妙体验。
  她低头,在笔记本的一角写下:“社会科学。”
  商谈会的下半场是观众提问环节。
  全场灯光亮起,主持人的手在人群中徘徊。
  当lia被点到时,她还微微发愣——明明举手的人这么多,主持人居然第一个就看到了她。
  “哇,我们景泰高中的学生都这么漂亮吗?可以直接去当艺人了。”主持人开着玩笑,想活跃一下气氛。
  底下立刻传来一阵起哄:“就是艺人啊——”
  “欸,难怪,有点眼熟呢。”主持人笑着,顺势接话,“那我要反过来做一下就业咨询了!”
  学生们哄堂大笑。
  “抱歉啊同学,请别介意我这个小小的玩笑。”主持人笑着收场,“请自我介绍一下吧,然后说说你的问题。”
  “没关系。”lia礼貌地笑了笑,等现场的交谈声稍落,方才发言。
  “我是高二三班的金梨亚,我想请问郑教授——”
  她举着话筒,语气平稳清晰:“如果我既对一些理论层面的内容感兴趣,比如哲学里关于人的存在、本质这些问题;对于更具体的社会运作、结构机制,比如政治、经济、传播学等方向也觉得很有趣......那在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中,该如何判断自己更适合哪一块?有没有什么建议,可以帮助我们厘清这些兴趣之间的区别,或者说做出更明确的选择呢?”
  她说完轻轻颔首,示意自己提问结束,眼神落在舞台右侧的教授身上。
  坐在一旁的夏青深吸了一口气。
  大家明明上的是一样的学,这种问题她怎么就问不出来。
  她正准备和俞承浩对个眼色,寻求一下普通学生的共感,却发现他正专注地看着lia。
  他的神情看起来并无异样,但帽檐下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
  像一潭平静的深水,暗潮涌动。
  夏青象是突然撞破了什么秘密,心跳噌地快了几拍,悄悄收回视线。
  ——这次她是真的看明白了。
  台上,郑教授点点头,接过话筒,语气不疾不徐: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而且我相信不只是你,很多同学也都会有类似的困惑。因为在我们这个年纪,对世界感兴趣的方式往往是杂糅的。”
  他环视全场,继续道:
  “哲学问的是根本的问题,比如’我是谁‘,’世界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行动‘;而社会科学——比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则尝试在现实中追问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比如’人是如何在社会中互动的‘,’权力如何运作‘,’制度如何影响选择‘。
  “一个是仰望星空,一个是脚踏土地,但两者其实从来都不是对立的。”
  他顿了一下,微笑着补充:
  “我个人的建议是,不要急着为兴趣贴标签。你可以从一个你真正关心的议题出发,看看不同学科是如何切入它的。”
  “比如,关于“个人意识”这个议题,你可以试着去阅读关于’自我‘的哲学论文、关于’身份认同‘的社会学研究,再看看心理学是怎么解释’自我意识‘形成的。在交叉的观察中,你会逐渐发现自己更偏向哪种思维方式。”
  “所谓选择,其实不是一次性的决定,而是逐步靠近。你允许自己不确定,反而能走得更远。”
  他笑着望向她:“不知道梨亚同学,满不满意这个答案?”
  lia点头:“非常感谢您的回答,对我很有启发。”
  不仅仅是在专业选择上——这更象是一种沉淀下来的人生智慧。
  在她总是匆忙着做无数计划与选择的人生里,第一次有人告诉她:允许不确定,是一种能力。
  后续其他人的提问,她似乎是入了耳、又有一部分恍惚着滑了过去。等到散场的时候,她的脑子里都还是方才郑教授的那一番话。
  “本来我真没指望这个商谈会能讲点什么有用的,”夏青一边蹦跳着走在前头,一边开心地说,“反正听完也不会直接提高成绩,但没想到请来的老师们都这么厉害,我感觉我脑子一下子变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