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作者:我是蛋仔      更新:2025-10-18 15:09      字数:3218
  她一边记笔记,一边忽然生出一种强烈的割裂感——
  她既是这栋楼里无数埋头苦读的普通学生之一,努力消化理论、准备论文;又在另一个运转节奏完全不同的行业里生存,随时应对着来自上层和大众的审判。
  象牙塔与社会机器在同时塑造着她对世界的认识。她一度以为二者无法共存,却在这样的时刻,奇妙地融合为一体。
  大多数人都只过一种人生、或者主要只过一种人生。
  而她,独行在这条双轨道的路上,前后空无一人。
  *
  下午她去了公司。
  自从《柳熙烈的写生簿》播出后,各类合作邀约比以往更多地涌入。她不得不每周抽出时间和河智慧碰面,确认过去一周收到的各类工作信息——
  有通过公司官方邮箱递交的,有社内其他员工转发的,有通过她新注册的twitter账号发送的,还有通过youtube频道私信递过来的。
  她现在的处境很微妙。严格意义上说,她并不是艺人,但部分邀约性质又与艺人相似。
  公司没有为她配备专门的运营团队,显然也没人来主动规划她的“活动安排”。她不过刚起步,距离第一次收到正式邀约也才几周而已。
  更何况她当初签的是制作合约。合同明确列出她因创作曲目通过各类媒介所获得收益的分成比例,但对于广告、节目等非制作类拍摄所得收益,却只用一句“若乙方参与与制作无关的其他活动,其相关事宜由甲乙双方另行协商”就概括了全部。
  宝珩给出的方案是,目前活动还不多,先按项目单独制定补充协议,其余事宜均由lia本人决定。
  于是意料之外、又理所当然地,所有的决策权落回到她身上。
  河智慧只能帮忙做初步筛选。
  她会将收集到的邀约整理成清单,初步排除那些品牌性低、同时也非音乐相关的,然后把剩下的内容按类型分类打印,等到约定时间与lia见面再递交。
  两人照例在三楼的小圆桌会议室碰头。
  “这周收到的合作信息有三类:广告、节目、音乐人合作。”河智慧一边把文件递过来,一边简单说明。
  lia翻开第一页,熟悉又陌生的几个品牌名称赫然在列。
  那些曾经只存在于电视广告和橱窗展示里的名字,如今整齐地排列在表格首页,报价栏的数字清晰而冷静,象是在毫不含糊地宣告——
  短短几周,她的身价又不同了。
  她还记得不久前宝珩递给她的那份议案,上面的品牌大多陌生,连听都没听说过。而现在,从快时尚到生活方式,各类主流品牌应有尽有,仿佛这世界忽然对她敞开了某一道门。
  哪怕作为亲身经历者,她也仍觉得这一切充满了荒诞感。
  她既是她,又不是她。
  她很清楚自己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她没有突然变得更有天赋、更高产,甚至体力和睡眠质量反而更差了。但就在某个临界点之后,她忽然变成了一个“可以被投放”的对象。
  她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她本人。
  她更像一件产品,被市场以话题性和热度估值。她的受欢迎程度、可塑性、影响力,被转化为广告回报率、品牌适配度、用户触达率,一切被转化成数据、语言、合同。
  但她又隐约意识到,这一切并不只是空壳。
  她的身上,一定有些什么,是别人无法替代、无法复制的。一定有什么,是只有liakim这个个体才能提供的。
  那不是包装,不是传播,而是一种更根本的东西——某种来自内部的创造力、意志力,或者更笼统地说,是生命力本身。
  那是这个体系无法制造、无法量化的部分。
  也是唯一能从体系中挣脱出来、逆转规则、创造奇迹的东西。
  她很难具体清晰地解释自己在那一刻所领悟到的东西,但她知道,她抓住了那个东西,她需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还有这个——”河智慧翻到下一页,“综艺邀约里,只有一个音乐类节目符合你的偏好,其余都不太合适。”
  “是什么?”
  “《showmethemoney》,mnet的新节目,说是要做hip-hop选秀,邀请你做评审。”河智慧迟疑了一下,又加了一句:“节目目前还没什么名气。”
  lia微微一愣,垂眼思索。
  “其他综艺真的都不考虑吗?”河智慧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我知道你不是艺人,但热度这种东西,对你后续发展真的有帮助。”
  她理解lia坚持专注音乐的理由,但仍觉得,在这个阶段适当的曝光是必要的——哪怕只是为了打开更多可能性。
  lia轻轻摇头。
  她理解河智慧的顾虑。但她拒绝,并不是出于什么“音乐人就该远离综艺”的清高立场。她早就确认过了,那条路走不通。
  原因其实很简单:
  她没有那么多精力。
  比起她的意愿,身体更先一步反应出这种疲惫:她失眠,吃得也不多,过去几个月为了学业和节目几乎连轴转。她需要好好休息,然后重新找到自己的节奏。
  “《showmethemoney》......”她顿了顿,“这个节目可以帮我约一下pd吗?我想了解一下制作方向。”
  虽然节目本身名不见经传,不然也不至于找她当评审,但毕竟背靠mnet,资源不会太差,说不定能走出一条路来。
  河智慧点点头:“好,我一会儿就联系。”
  然后又往下翻:“还有几个邀约是国外音乐人发过来的,我把他们各自的主要信息都整理出来了。这个部分没有删减。”
  “谢谢。”lia道谢,接过来看了一眼,“这个我回去认真看,之后给你答复。”
  河智慧的行事风格远远不像一个刚入社的新人。
  她有条理、知轻重,接触不过几次,她就很快摸清了lia的需求,也清楚lia会怎么判断,甚至能提前一步把她在意的合作优先级准备好。
  音乐人合作,是lia最看重的环节。
  一方面,国内的合作推进往往困难重重。韩国是个前后辈关系森严的国家,音乐界尤其如此。许多资历较深的制作人,即使对她的作品有印象,也未必愿意放下身段合作。而她身上又带着yg的标签,无形中更像一道横亘的屏障,将她与所谓“独立音乐人”圈层彻底隔开。
  另一方面,是她对体制本身的不信任感——
  韩国流行音乐看似自洽,实则极度依赖外部评价体系。
  bigbang这次《alive》回归能在国内压倒性胜出,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billboard榜上的成绩,刷新了k-pop历史。
  这种微妙的崇拜情结,虽然并未明确被表达,但却无比真切——只要获得了欧美市场的认可,即使在国内被忽视,也会被重新审视。
  她隐约意识到,如果她能跳出k-pop既有的框架,在体制外建立起某种稳定的创作关系网,也许才能走得更长远。
  youtube频道的建立,也有一部分是这个逻辑下的尝试。
  至此,河智慧手上的工作基本传达完毕。
  lia忽然想起了什么,又道:“对了,欧尼。我已经约了下周和社长nim见面。”
  “如果顺利的话,我之后应该会很忙。”
  “怎么突然要见社长nim?”河智慧愣了一下。
  “李夏怡。”lia抬眼,“我想做她的制作人。”
  这话说得太平静,河智慧甚至反应了一秒才意识到她说了什么——
  李夏怡刚签约yg。
  而lia,从一开始就做了这样的预期。
  她需要通过完整的制作,而不是偶尔一首ost或单曲,来表达她真正想做的东西。
  一首歌可以是灵光乍现,也可以是投机取巧。但一个完整的专辑、一个艺人的构建,是系统性的——风格、概念、叙事,甚至演唱者的声线、语感与情绪,都必须一体化思考。
  那才是属于制作人的作品。
  也是她最感兴趣的表达方式。
  她说得轻描淡写,却仿佛势在必得。
  河智慧没有再追问,只是下意识坐直了身体,把那几页文件重新收拾好,放在一起。
  她忽然意识到——
  眼前的这个女孩,不仅仅拥有天赋。
  这个行业里,拥有天赋的人太多太多。
  她拥有远远超过她这个年龄,不,是远超大多数人的眼界和思考。
  她会成为一个大人物。
  这一点,河智慧忽然无比确定。
  --------------------
  我们的目标是,征服世界![狗头]
  第97章
  和夏青约在了明洞附近的一家小餐馆。
  那是一家预约制的日式烧鸟店,客人以附近高校的学生为主,价位不算高,但质量很好。店面不大,哪怕满座也不过三四桌人,从木格栅到开放式料理台都收拾得一丝不苟,既能保证味道,又保有一定的私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