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作者:
我是蛋仔 更新:2025-10-18 15:10 字数:3287
“没有啊。”他拖长尾音,否认了这个猜测,又像撒娇似的低声补了一句,“想听你说话。”听筒里传来轻笑:“结束录制了吗?”“嗯,刚刚。”
权至龙本来想说自己表现得有多好,话到嘴边又觉得不好意思。lia倒像是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欧巴今天也很帅气啊。”“嗯。”翘尾巴。
“那可以拍张照片给我看看吗?好久没见面了。”“今天有点忙,等我有空?”lia也没在意,应了声“好”。
号称“有点忙”的某人嘴角早已翘到耳朵,随手点开外放,打开前置摄像头就是一通摆弄,准备晚上“不经意”再发过去。
“对了,莱采欧尼约我12月去济州岛,你要不要一起?”手下的动作一顿,他记得这位是lia提过的电影制片。“不是要回美国吗?”“嗯,在那之前。”
郑莱采在济州岛西归浦一带投资了一片山坡地,开了一个小型酒庄。
严格说,那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酒庄”。济州岛的气候和土壤并不适合大规模种葡萄,葡萄只是点缀,真正有产量的,反倒是当地特色的柑橘酒。
她在山坡上修了一栋极简风格的建筑,一半做成酒窖和品酒室,另一半则是小型放映厅与展览空间,用来招待首尔的导演、投资人和时尚圈朋友。
“欧尼说会有几位投资的朋友也去。她觉得对我以后有帮助。”郑莱采是投资人,听说她想借着sony往外发展,立刻联想到未来可以开独立工作室。
lia原以为自己已经够前瞻,没想到这个欧尼才是真狠人。权至龙闻言愣了一下:“投资人啊……挺好的。”她和他提过sony
publishing的事。他当然明白,这意味着她正一步步走向更大的世界。可在某个不易察觉的角落,却隐隐生出一丝微妙的不安。他清楚这种不安的源头。
对他来说,这些事还太远。他的人生几乎与yg紧紧绑在一起。那不只是公司,更是他成长的土壤,是第二个家。
这种情感束缚着他,他很少去设想离开。哪怕理智上知道有一天可能必须面对,可感情上,他并不愿意想得太远。某种程度上,yg也是他们的纽带。
或许对他来说,yg是归属,是他愿意停留的地方。可对她来说,那只是通往更大世界的起点,是跳板。
或许是意识到自己刚才语气不佳,他又补充了一句:“我看看,应该能去。”沉默其实很短暂,但lia很敏锐。或者说,她逐渐比自己以为的,更了解恋人。
提起这件事时,他的反应总是很矛盾——理性上,他会先把她的感受放在前面,尽量说出支持和体贴的话。可下一秒,又会不自觉地流露出犹豫、别扭,甚至偶尔的冷淡。
习惯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人,在亲密关系中反而更难做到诚实。艺术人格是缓冲带:赤裸的欲望与伤口,一旦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就蒙上了一层面纱。
可亲密关系里没有这层面纱。所有犹疑与脆弱一旦袒露,就只能赤裸裸地摆在对方面前。那是一种矛盾的状态:既渴望被看见,又本能地惧怕被看见。
她在他反复矛盾的回应里,奇妙地触摸到了这层背后的东西,却依旧不知如何靠近。“……欧巴。”“嗯…”“我们会一直在一起的,对吧?”
“……”电话那头安静下来,只有呼吸声在耳边轻轻震动。她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在向他索要答案,在向他确认爱意。
可真正被抚慰的,并不是提出问题的自己。当爱意被开口索要时,回应的人才会更真切地意识到:原来自己是被需要的。在那一瞬间,得到确信与安心的,其实是他。
电话那头,长久的沉默终于被一声低低的叹息打破。他像是笑了一下,带着安抚的意味:“…会的,别担心。”
lia松了口气,指尖在桌面轻轻敲了两下,才低声应了句:“嗯。”微妙的紧绷倏然消散。“欧尼,你有一束花——”
李夏怡抱着一束玫瑰走了进来,见她正在打电话,立刻乖巧噤声,坐到了一旁的椅子上。lia偏头看了她一眼,随手取过花束,笑着问电话里的人:“欧巴又订花了?”
“阿尼。”权至龙顺口否认,下一秒才反应过来不对,立刻追问:“谁送的?”“工作上的人?”lia猜测,一边将花束放到桌上,抽出夹在其中的贺卡。
那是一张外观简洁的淡粉色卡片,没有多余的装饰,边角点缀着几朵白色小花。她下意识以为是他送的——可转念一想,权至龙从不会把东西送到公司。
工作与生活切分开,是他们的默契。电话那头的人已经回过味来,这会儿变成嫉妒的猫咪,酸溜溜地控诉:“……我是什么,被丢在家的新妇吗?”
“……”这种奇怪的比喻他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lia一边翻开贺卡一边回嘴:“欧巴不去演技大赏真是太可惜了。”
他还在絮絮叨叨,她低下头,视线落在打开的内页上。鲜红似血的字迹以一种诡异的姿态爬满空白的纸面——“离开他,这是最后的警告。”指尖骤然僵住。
她愣愣盯着那一行字,脸上的笑意在几秒钟内迅速褪尽。李夏怡注意到她神色变化,凑过身子,下一秒脸色也一变。“怎么了?”电话那头的人察觉不对,也停下了玩笑。
lia摇头,朝李夏怡安抚地笑笑,做了个没事的口型。“isaac送的,”她声音镇定,迅速找了个理由,“我有点惊讶。”权至龙也不疑有他,勉强接受了这个说法。
再追问下去,他就变成小气男人了。桌上的玫瑰鲜艳欲滴,层层叠叠的花瓣仿佛正盛放到极致。
边缘还残留着未干的水汽,沿着花脉缓缓滑落,映着灯光,像是细小的血珠般渗开。
明艳的颜色本应象征浪漫,此刻却带着说不清的刺眼与诡谲,衬得那张素净的贺卡越发冰冷。
第121章
挂断电话后,lia把花束与贺卡一并装进袋子,直接去了附近的警局。她心里有了猜测,但还是请李夏怡帮忙保密,尤其是——不要让权至龙知道。
大概率是他的私生。类似的死亡威胁,她也不是没听说过。大多数时候不过停留在恐吓层面,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寥寥无几。电话里,
她下意识选择隐瞒了真实情况。可挂断之后,很快又忍不住反思自己的做法。毕竟上一段感情走到尽头,
正是因为她习惯独自承担,从不让对方分担。这一次,她心里不是没有警觉。但现实摆在眼前:告诉他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徒增他的担忧和自责。不过只是口头威胁而已。
权衡再三,她还是下了决定,暂时不让他知道。警局内,警方也束手无策。事实上,这样的案件他们并不陌生。恐吓信件在娱乐圈并不少见,
既没有实质性的行动,又难以追查寄件人。花束是快递员从花店取走寄送的,联系方式是一次性号码。警方例行取走了贺卡和花束,送去做指纹检测。可没过多久,
结果就出来了——卡片表面被擦拭得干干净净,除了她的指纹,没有任何可用的痕迹。这是最常见的情况。警方能做的,也只是立案备案,提醒她近期注意安全。
报警、备份证据,随身携带防狼喷雾和警报器,出入时更留心……lia一桩桩冷静地把能做的都做了。她并不恐惧。除了看到贺卡那一瞬的惊骇,
之后更多的是忧虑。就像一个坏预兆,仿佛那只是开始,后面还有什么在等着她。可奇怪的是,对方似乎只寄出过那一次威胁,随着时间过去,再无后续行动。
日子推着她向前,她也逐渐放松了警惕,把那封恐吓信当成了一句空洞的警告。……11月,李夏怡的首张正规专辑正式发布。
概念是“破茧”——16岁少女的成长与自我确认。
mv视觉简洁清新,没有过多华丽包装;音乐上则在流行、灵魂与r&b;之间寻找平衡,最大程度地凸显她厚实而独特的嗓音。
专辑上线前,公司不只做了常规宣传,甚至额外抛出了“由yg新生代制作人liakim全盘操刀”这样的噱头。
在行业里,这是极为罕见的操作:把幕后制作人的名字放到和主角几乎同等的位置去宣传。事实证明,这个噱头极其有效。除了原本因为《k-pop
star》而关注李夏怡的观众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单纯是因为好奇lia而点开了音源。lia
kim声名在外,但以往发行歌曲大多都隐藏在幕后。时间长了甚至还有这样的说法:知道liakim,和听过她做的歌,是两拨人。
专辑发行当日,主打歌便空降各大音源榜单一位,收录曲冲进前十。
因为权至龙的回归活动已近尾声,他本人也只参与了首周打歌录制,一时间,这个成绩甚至营造出一种“杀出重围”的错觉。
几乎所有媒体都用上了同一个词——“怪物新人”。
评论盛赞李夏怡的嗓音优越,与稚气未脱的外表形成鲜明对比。更让人意外的是,这样一张高质量的专辑,背后的制作人也不过二十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