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作者:
破破破 更新:2025-10-18 15:14 字数:3176
“行,碗放着吧,去学习吧。”张颂华收好卷子,柔声道,“加把劲,考上二中就轻松了。”
黎砚回点头,拎起书包进房。房门阖上,黎砚回没急着动,她疲倦地倚在房门背后,听见外头她妈开水洗碗的声音。
她本该没有什么不知足——她妈其实很忙,一心扑在教学上,但为了她的中考,忙了一天还要赶回家给她做夜宵,这难道不是爱吗?说出去同学们都是要羡慕的。可为什么她感觉不到?被爱着不应该是暖的吗?为什么她只觉得手脚冰凉,一身疲惫?
她只是被问了太多遍——能行吗?能考吗?能学会吗?有把握吗?还能再加把劲吗?
都是问句,但其实没有哪一句是真的可以用否定来回答的。黎砚回吃了太多次亏,撞了一头包,总算学会了解读那些问句背后的含义,没有人在咨询她的意见,他们只想听到肯定的回答。
而她发出的问句也从来没有人听——你们去哪里?能陪陪我吗?我能做点别的吗?我能不学这个吗?江二中到底有什么呢?我以后到底会去做什么呢?走到尽头又有什么呢?
可能是她的声音太小了,也可能是父母太忙了,他们总是急匆匆地出门,急匆匆地说话,总有无数的事情比黎砚回重要。又或许,在她们看来,黎砚回不会有那么多问题才更好。
幼年的砚回无数次对着阖上的家门和空荡荡的家垂下眼眸,掩下失望,咽下未说完的话,慢慢地学会了不必开口。
真正关心她的人,不用等到她开口就能感知到她的情绪,而对另外一些人,说再多也没有用的。
背后的房门被敲响,黎砚回回过神,听见张颂华的声音:“砚回,妈妈感觉你这两天都不怎么说话,是在学校里遇到什么事了?”
黎砚回隔着门应声:“没有,都挺好的。”
“有事要跟爸爸妈妈讲哦,憋着做什么呢?”
“嗯,知道了,我没事。”
“好,那你学习吧,妈妈不打扰你了,加油。”
张颂华的脚步又渐渐远了,黎砚回松了一口气,走到书桌前坐下,按亮了台灯。
柔和的光晕笼罩了她,驱散了黑暗与阴霾。
她摊开习题写了几个字,只觉得寡淡无趣,于是她起身锁了门,推开习题册,从书包夹层里取出了赵肆的信件。
她又看了一遍,读信的时候阿肆好像就在身边,只要她在说话,砚回就能一直听,永远开开心心地听。而只要砚回想开口,阿肆不管在说什么都会停下来,用闪亮的眼眸看她,等待她的话语。
她摩挲着信纸边缘,想象着赵肆的模样,一遍又一遍。心口暖了起来,身体也跟着暖了起来。
未来啊,不如也想一想吧。
第13章
“柯杨,如果我想了解一些大学和专业,应该去哪里看呢?”黎砚回在嘈杂的课间突然向柯杨提问。
柯杨愣了一下,多数时候是她向黎砚回请教,忙不迭遇上黎砚回的发问,她竟一时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回答,但她有些高兴,赶紧翻抽屉找出几本书,道:“这些你都可以看看。”
“谢谢。”黎砚回接过来,认真地翻看起来。
柯杨好奇地看了她一会儿,忍不住问道:“你在考虑你以后的方向吗?”
“嗯,感觉可以先想想。”黎砚回点头。
“你应该是要读理科吧?”
“嗯。”
“理科可选的可多了哦,你看这里这里……还有这里……”
柯杨热情极了,她们做了三年同桌,说过的闲话加在一起都没有这两天多。黎砚回饶有兴致地听,多知道一些总是没错的。
她是个认真的人,做什么都做得仔细,特意从每日满满的时间表里挤出来了小块的时间,认真地把柯杨推荐的内容都看了,在笔记本上记录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她没有与赵肆讲这件事,她隐隐觉得不该讲,但她说不上来为什么,她把那些关于未来的期待落到纸面上,细看却又怎么都不对味,她犹豫再三,撕掉了那页信纸,没有急着回信。
周六下午就放学了,回到家的时候,张颂华正好从卧室走出来。黎砚回抱着笔记本,看见她出来,兴冲冲地冲她道:“妈,我想你帮我参谋下大学的专业方向,你有时间吗?”
张颂华脚步匆匆,披上外衣正要往外走,闻言退回来随手翻了翻黎砚回的笔记本,不过匆匆地一目十行,直起身子顺手理了理她肩头的褶皱,鼓励道:“砚回,考上二中,好大学好专业任你选,你想学什么专业爸爸妈妈都支持你,好吗?”
不待黎砚回回话,张颂华就要走,黎砚回喊了她一声,张颂华边穿鞋边回头。
“你这是去哪里?”
“学校里有点事,我得过去下,晚上回来得可能有点晚,不用等我。”张颂华把钥匙塞进兜里,“哦,对了,你爸今天不回来,晚饭你自己点个餐可以吗?”
黎砚回冷静地看着张颂华开门,轻轻应了一声:“嗯,你去忙吧,我没事。”
“乖,好好学习。”
大门阖上,屋里又没有声音了。黎砚回勾起嘴角轻笑了一声,颇有些自嘲,她的指尖触上笔记本的字迹,上头写着她的一些疑问。但如以往的每一次一样,没有人听到她的问话。
她关上笔记本,只觉无趣。
黎砚回终是没有做出自己的决定,她没有梦想也没有偏好,在她看来这些专业并没有什么不同,听起来都十分厉害,细想却也不知道是什么。但好在她不需要马上做出选择。她将笔记本翻到下一页,揭过了这件事。
她给赵肆回了信件,塞进了各种各样符合赵肆阶段的学习材料,有些是学校发的,有些是与其他同学交换的,还有些则是她自己编写的。她记得赵肆上一封信里说想多考几分,她便也兴致勃勃地给赵肆帮忙。信的末尾则认同了赵肆关于拉长通信周期的建议,她确实有些忙不过来了。
应届生的时间以分秒计,一分钟一分钟的积累,极细极小,却也极快,日历飞一般的翻,回过神的时候中考已经结束了。
黎砚回茫然地坐在散伙饭的饭桌上,听着同学们大呼小叫。他们憋了太久了,初中完了还有更苦更累的高中这种事,管他呢?过了一个坎就欢庆一回,以后怎么样以后再说呗。
黎砚回这桌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乖巧听话,成绩也好,大部分都考上了海州一中,算是老师们的得意门生,一个赛一个的意气风发。
柯杨也在其中,她如愿考上了海州一中,排名很靠前,虽然开学前还要分班考,但至少也可以稍稍放松一下。
“砚回?砚回?”柯杨在黎砚回身边喊她,唤回了黎砚回的思绪。
“啊?”
“你在想什么呢?”柯杨用手肘撞了撞她,冲她眨眼,“你考上江二中,以后我们应该就要渐行渐远了,不跟我喝一杯吗?”
他们第一次被允许喝酒,虽然只是度数不高的啤酒,但足够让他们兴奋,借着毕业的劲头放开了玩闹。
喧嚣与欢呼声中,黎砚回拿起了酒杯,与她轻轻碰到一起:“祝你得偿所愿。”
柯杨笑起来,意气扬扬,仿佛梦想已近在咫尺:“也祝你前程似锦。”
几乎是在考完最后一门的第一时间,黎砚回出了考场的门,就在学校花园的石桌上,从作业本上撕下一张纸,她说,我考完了,考得不错,暑假我来找你玩吧。
落在纸上的笔迹似乎要飞起来。
这封信,赵肆回得很快,她也在同一时间结束了中考。中考于黎砚回是尽在掌握之中,而于赵肆是如释重负,此后她不必再困在看不懂的习题之中,也不必再做老师眼中惋惜摇头的对象,她的人生在这里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她真心地为彼此欢喜,她们又长大了一些,大概离自由又近了一分。
她写,来吧来吧,我也很想见你。
见一见你,我那些杂念那些动摇就会烟消云散了吧。我是真的真的很想见一见你,想面对面跟你讲那些无人可诉的痛苦和悲伤,想听一听你的建议你的宽慰,我是那么迫切地想再一次见到你,好让一切都回到正轨啊。
接到赵肆的回信的时候,黎砚回查到了分,一个足够让她上江二中,并且能分进快班的分数。她父母也是极满意,升学宴场面大得很。
她父亲是海州学院的教授,她母亲是海州三高的教师,一个十分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旁人见了都要夸他们家基因好,父母会念书,生个女儿也会念书。这样的恭维话她的父母听得多了,但不妨碍他们再一次感到满足。
宴席上觥筹交错,嘈杂又喧闹,黎砚回的父母带着她见了各种各样的人,听了各式各样的恭维,她并不太懂父母为何会因这些东西而感到志得意满,她只觉得累。
回了家,她趁着父母开心提出了要求。
“我想回一趟湖县。”湖县就是外婆家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