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作者:
小金井吉法师 更新:2025-10-18 15:26 字数:3262
这一拖又是几年,寒江寻的父母飞机失事,意外去世。寒香寻下决心做孩子监护人的时候,也感慨世事无常,加上她也和年轻时候的朱鱼一样,感到大医院的局限性,便毅然拉着天不收,走上了辞职单干的道路。
寒香寻设立了私立弱水岸美容整形医院,依旧和天不收一起执刀,就不再有规矩上的束缚,安心继承了家中的酒厂,让父母得以退休。
她始终是以整形外科医师为主业的,酒厂那边她就让像宋九这样的老员工帮忙盯着,她父母得空的时候也去看看,这就大大减轻了她的经营压力。
寒香寻用成为商人的办法,保住了自己的理想。
“我现在有点好奇,”容鸢反刍着温无缺的话,和脑海中的线索,问出了发自内心的疑问,“寒姐她用什么时间睡觉?”
容鸢整理了一遍所有线索,必须承认寒香寻的一番操作合情合理,离人泪有这么高的地位,自然也有用其自身商业价值,吸引并实现人情交换的能力。
“寒香寻她养生着呢,别担心她。”温无缺不以为意,转而颇为遗憾地说,“哎呀,她这脑子不全职经商真的太可惜了。国外那家米其林看似对离人泪如痴如醉,其实他们看上的根本是把金明池办起来,又赚到钱的寒香寻。”
“我查了些资料,寒姐在金明池营销上用的手段,也不是很独特。”容鸢想了想,又说,“可查一查,能像寒姐这样成功的人确实不多。”
寒香寻之前骂温无缺咬容鸢的鼻子时,半开玩笑地斥责说餐厅就指着她的脸骗钱,她想起以前天不收不是这么说的,后来特意查过其他类似餐厅的营销策略。
结果就是,寒香寻的营销方式并没有多少独创性,最初的顾客,是寒家酒厂和弱水岸积累下来的,属于富裕阶层的人脉。金明池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店里有分销少量的离人泪。金明池的创意,就是让容鸢录下每道菜的化学和物理原理,每次顾客来之前,提前按顾客预约的菜单,编进解说耳机里分发给对应顾客,让他们沉浸式边吃边听。
至于寒香寻重装开业后,加了全息投影屏,开始滚动播放的食材生前的“音容笑貌”,这招数更是寒香寻从电影里学的。电影里这个创意自然也是有现实原型的。
换言之,寒香寻的手段全都是可以复制的,没什么神秘可言。但市场上手握她这些资源,还懂得用分子料理餐厅这样独特的载体,进行资源整合的人不多。
“所以那边的老外心动了。中国人没有那么喜欢吃传统法餐,满大街畅销的都是走低价策略的平民法餐,你就理解为法餐里的沙县和麦当劳。正经的全餐当然不会毫无市场,可怎么打入市场,并站稳脚跟,是很多国外传统老店,跑中国大城市来开分店需要解决的唯一一件事。”温无缺停止了用右手比划的行为,改为伸手捏住十四另一只耳朵,边放手心里搓着边说,“然后他们就发现,金明池连星都没有,寒香寻还能经营到这份上,实属人才。同行之间哪有秘密,他们一拆解,就发现了有个人能帮他们解决异国开店,怎么本地化经营,打开市场这个大难题。”
十四本来躺着让容鸢捏了半天耳朵都没动,温无缺一加入,两只耳朵被往两个方向扯的狗子觉得不舒服,脑袋一甩,让两个人类都下意识松了手。
“werwer!”十四不满地仰头喊了一声。
“看来,我也只能老老实实接受寒姐的好意了。”容鸢看看自己的手心,再看看十四,得出结论。
寒香寻把一切都想到了,容鸢确实不用再操心这些事。
容鸢只需要按寒香寻的吩咐,静待这篇报道的传播和发酵。
容鸢第二天去餐厅,趁着白天的准备阶段,和来视察的寒香寻聊了聊。
“等人人都好奇,你出国去进修了个啥的时候,保罗哥的单子也做完了。”
寒香寻将一份试印的新菜单递给容鸢,说:“你把这几道菜试做过去,改差不多了,就可以开新的主厨套餐预约了。”
“这是普通的菜单。”容鸢看了一眼,确认道,“paul编的?”
“我让他根据本地人结合时令吃东西的习惯,用他的法餐经验编撰的。食材是中国的,做法是法国的,然后你再按你自己的知识,把这些东西分解重做一遍。”寒香寻难得用命令的口吻说,“以前我让你不用动脑,现在不行,你得动这个脑。这份菜单,对你们都很重要。”
“这也是,寒姐你准备送给paul的礼物?”容鸢一下子就反应过来寒香寻的意图了。
“他厨艺挺好,还积极热情,就是脑子不够灵活,在原来那个店一直是个副的也是这原因,不然凭他的手艺,不至于的。”寒香寻解释道,“他尝试过创新,但用老方法,怎么创也离不开大众套路,他的老店长想告诉他,那些菜为什么不行,他听不进去。加上他喜欢上一个来店里用餐的中国女人,就打算来中国发展。他觉得中国菜的深度和广度能帮助他。”
容鸢低头看了看菜单,莼菜和北美鲥鱼都是这个季节常见的食材,paul的这份菜单除了写了些常见的法餐料理方式,还在旁边备注了他考察过的中餐做法。
容鸢要做的,就是在既有做法上改变食物的形态,让美味换一种新颖的造型。
这类做法如今并不少见,如paul的老东家一般的传统米其林餐厅,为了留住顾客,保持新鲜感,并且冲击更高的评级,也纷纷开始在套餐里,加入一两道分子料理。
容鸢看着这些菜名,突然想起来温无缺。
将莼菜汤做成意饺,这创意不新鲜,但是如果意饺咬开里头的莼菜汤凝成的晶球呢?温无缺咬开的瞬间,会因为晶球在齿间爆汁,脸色变绿吧。
第95章
当事情尽在掌握,每一个环节都衔接顺利,一点瑕疵都没有时。有些人会焦虑,而有些人只会志得意满。
温无缺就是后者。
她布局超过两年的计划即将成型,这些顺畅都是对她头脑艺术的嘉奖,她是不可能为此焦虑的。
新品的研发一切顺利,预计参展的原型机刚完成了展前测试,表现良好,现在正和概念机一起,由专业物流团队承运,以封闭式运输的形式先一步往展会举办地去了。
同时出发的,还有张错带队的温氏公关和营销团队的精英们。
温无缺对董事会保留了一些基本尊重,尽管一早争分夺秒把参展的新品运走了,还是让公关和营销的人耐着性子,等她在董事会走完汇报程序再发车。
这是温无缺做得最舒心的一次汇报,预算没花超,计划很顺利,连温无痕都不在,温韬亲自坐镇的情况下,她一点多余的废话都不用说。
11月的这个展会是业内每年的重头戏,光温无缺知道的,就有不少于10家同行摩拳擦掌,踊跃入局,准备与温氏同台竞技。
这个年代,业内是没有百分百的机密的,至少核心之外的创意,家家大同小异。
老练的企业都能根据技术革新方向,和市场趋势,想到产品的迭代方向。
这几家同行里,就有人研发新品的方向和温氏一致,只是产品内部,缺乏了像达安那么优质的核心配件。
但实际上,业内产品所要克服的痛点,对达安的旗舰级产品来说,本身也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当初凭温无痕的能力,都有办法私下与沈氏接触,几乎不受干扰地洽谈收购事宜的原因。
沈氏的债务问题是业内默认的,没有具体证据的秘密,谁都不想真的去拨开迷雾一探究竟;沈氏旗下的达安虽然是业界标杆,但次一级的替代品并非没有,且谁也不相信,沈氏这个千疮百孔的模样,凭当家人沈义伦那病秧子的面相,还有能力让研发团队再次突破技术瓶颈。
多数的同行,其实都在动脑筋想直接挖角技术团队的骨干。
温无缺当时任凭温无痕在前台推进这事,自己则委派唐新词私下调查沈氏,其实是由于比起债务,她真正想弄清的,就是沈氏这百足之虫还有多少余力。
如果对达安来说,技术突破真正缺的仅有物质土壤,那温无缺有的是,哪怕她需要先填点颇具规模的大坑。
事实证明达安的实力是有的,沈氏的大坑也是有的,在正式交割完成前,为了稳住达安的技术团队,温无缺又让了一个功劳给温韬。温韬做那个力排众议,先行向沈氏注资一笔技术研发资金的人。
这笔钱和维持沈氏基本运营的过渡金,给达安注入了基础养料,使其重点研究不至于停滞,这才能在沈氏正式并入温氏,项目获得扩大资金后,厚积薄发,实现技术的阶段性飞跃。
温无缺倒也希望一切都在梦里,达安随随便便就突破了困扰业界多年的技术铁壁呢,可惜现实不会那么演绎的。她也有信心,达安现下的进步已经算一骑绝尘。
同行自然从温氏收购达安起,就猜到了温无缺的计划,随着展会临近,针对新品这个部分的风言风语,已经开始在网络上冒头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