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作者:
小沥喵 更新:2025-10-18 16:17 字数:2980
谢先生,早上有您的信件。
我的?
谢景霄疑惑地放下碗筷,接过信件。
这年头寄快递的居多,寄书信却是少之又少。
更何况,信封还是古朴的牛皮纸,封面是用毛笔题写的,字体遒劲有力。
寄出的地方是炉镇,收信的地方是他跟檀淮舟之前居住的独栋别墅,看来是跟之前的快递一样,辗转反侧来到这里的。
他小心翼翼拆开信封,露出里面的信件。
里面足足包了十几页纸,泛黄的名笺印着排排整整齐齐的小字,笔酣墨饱,雄健洒脱。
片刻后,谢景霄读完信,眼眸里是按耐不住的光彩,但很快又暗淡下来。
书信是炉镇的郭师傅寄来。
前半段讲的是自从炉镇重新开炉后,大家很有热情,一切生产都步入正轨,之前的直播,也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在自媒体宣传下,炉镇青瓷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里。
后半段却在说,他们小镇最近接到一个大单,但老板要求要创新,郭师傅本想拒绝,但老板的一通话点醒郭师傅。
炉镇青瓷断代多年,感兴趣的人多,但知道的人少,且烧制的大多器皿现在并不实用,现在的青瓷就是网红产品,一阵风吹过,又被遗忘在他们泥沟沟里。
他并不想这样的事发生,更不想炉镇青瓷只做他们那代人的东西,最后断代在他们这辈手里,想创新,但懂行的年轻人,能想到只有谢景霄一个,所以想寻求他的帮助。
看到落款时间,谢景霄眉头蹙紧,这已经是近半个月前的事情。
他将信件小心翼翼收起,正如郭师傅信中提到那样,青瓷从祖辈开始就是同样的烧制方法,同样的烧制器皿,虽然代代都有创新,但无非也是大盘变小盘,花纹变腾纹,虽说郭师傅在创作过程中在创新,可是本质的流程从未改变过。
谢景霄经常揣着的掌上明猪手炉,就是郭师傅的创新,但他们的老板肯定不满足于修改外形,所以这事并不简单。
而且过去一个月,不知道是否还能赶得上。
沉思片刻,他才倏地站起身,对祝桥认真说道:
明天你不用来了。
啊?我下次不创新做菜了!你不要开我!
看到小姑娘差点要哭出来,谢景霄忙摆手解释:不是开你,你的菜很好吃,我要出趟远门,这里暂时不需要你,工资照常给你发,不用担心!
谢谢!祝桥眼角的泪瞬间收了回来,等你回来,我再让你尝尝我的新菜!
好!
第44章
信中 , 郭师傅并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只有一个地址,是谢景霄在炉镇居住过的瓷坊。
因为他居住地址的变动, 这封信件已然耽搁多日, 按照原地点寄信回去, 肯定不现实。
时间紧迫,谢景霄没多做考虑,购买了第二日机票,只身前往炉镇。
谢景霄站在上次下车的地方,望了眼山顶。
距离上次来到炉镇,已经是两个月前的事情了, 当时刚刚入冬, 山里面还不像如今这般严寒。
厚重的风雪已然将四周的山峦装饰成素白, 毫无一丝杂质, 隐隐可见高低不一的轮廓, 砖灰色的小镇蛰伏在群山之中, 彷如一张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古朴却拥有底蕴。
谢景霄下意识身体缩了缩, 将衣服的拉锁拉至顶端, 戴好口罩衣帽, 把自己包了个严实,把山中凌冽的寒风隔绝在外。
踩在雪地里,抬头望着山顶, 鼻间呼出寒气,模糊视线,山顶的小房子变成一个星点,若隐若现, 看不真切。
他深吸一口气,深一脚浅一脚地沿着开辟出的小路,向山上走去。
令他奇怪的是,在这个寒冷萧瑟的季节,炉镇的游客还挺多。
走几步,便能看见打开拍照的游客,路边的瓷坊,也纷纷开门营业,有不少网络博主在直播拉坯制瓷。
这里俨然从之前被人遗忘的小村落,变成一方热闹的小天地。
越往上走,人越少,风更大,气候更冷,郭师傅的小院子正式坐落在最高点的那个。
连日的大雪,纵使小路上的积雪,有人定时定点清扫,但还是在铺就的青砖路面上,积攒一层薄薄的冰,更不用说青砖缝隙中夹杂的青瓷碎片,一不留神便会摔倒。
谢景霄足足步行一个钟头才走到郭师傅的院外。
院落跟上次离开时,并没什么不同。
唯一不同的就是上次来时是晚上,他并没发现窗沿边郭师傅烧制的小泥人,齐整整地排列,每个瓷人身上或多或少覆盖着一层薄雪,但却仍然精神抖擞。
谢景霄缓缓抬手,细嫩的白指微蜷着,哒哒哒扣响了沉重的木门。
周围静谧,叩击木门发出沉闷的响声,一层层回荡,惊扰了枝头未离去的麻雀,它们拍着翅膀,打落一树清雪。
半晌,里面都没有动静。
谢景霄再次抬手叩击。
小谢?
年迈苍老的声音,反倒是从身后传来。
郭师傅穿着一身羊毛绵褂,额头上缠绕的羊毛头巾在他本就黝黑的眉眼下,落下一片阴影,显得更加深邃,皮肤更是被时光碾过留下无数辙印。
他整个人站在那里,后面是白雪覆盖的叠叠山峦,大片的留白,让他仿佛成为从中世纪浓墨重彩的油画走出来的人物。
他依旧佝偻着腰身,偏头仔细打量眼前的年轻人,想要看清他衣帽口罩下的真实面容。
但仅仅通过身形的轮廓,将信将疑地唤出那个名字。
郭师傅,是我!谢景霄摘下口罩,露出藏匿在布料下清隽面容。
郭师傅的眼底,从最初的困惑,逐渐爬满惊喜。
燃着的烟杆,被他重重在石墙上一磕,半燃的烟灰,携带火星,落入雪地中,顷刻间化作一缕青烟,消失不见。
我还以为你不会来呢
郭师傅如释重负般松了口气,赶忙在上身打绺的羊毛袄里翻找钥匙,
刚就瞧着像你,但不确定是,你就没敢喊,我这腿脚不便,没追上你,唉,都没想到你会亲自来一趟。
您的信我收到了,但因为之前搬家,那封书信耽搁一阵子,才传到我手里,我是昨天才收到信的,真不是故意不回您。
谢景霄跟在郭师傅身后,迈步走进之前的小院子里。
老树的叶子已经掉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屹立不倒地挺在院中,就好像守在这方小院的郭师傅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坚守祖辈流传下来的非遗文化。
郭师傅见谢景霄盯着老树,叹了口气,今年冬天比往年都冷,都不知道这老家伙能不能扛过这个寒冬。
肯定能的。
谢景霄的目光,从积雪覆盖的树冠上移至郭师傅身上,与他灼灼的目光对上,有默契地相视一笑。
进屋吧!外面冷!
郭师傅掀开门帘,示意谢景霄赶紧进屋取暖。
屋子中央的火炉里,火苗跳动着,舔舐陈旧的铁壶,沸腾的水气撞得壶盖叮当作响。
谢景霄找了靠火炉的位置,安静地坐下,待郭师傅忙碌完落座后,他才开口询问:
您信中提到的事情,还赶得上吗?
赶得上,赶得上,
郭师傅搓着粗糙的手,望了眼墙上所剩不多日历,
那老板让赶在过完年拿出样本来,如果拍板可以,明年三月份就开炉大规模烧制。
他具体要求是什么?
你等着
郭师傅站起身,走进后面房间里,翻箱倒柜一阵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包裹的文件夹,递给谢景霄,
这是他们的文件,你看看
结果后,谢景霄认真翻看起来文件,条框很细致,概括起来就是他们需要一种别出心裁的瓷器。
可以是盛放东西的器皿,但又不能是市面上能见到的瓷器。
可以是摆件,但又不能是日常司空见惯的摆件,还需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兴趣,且要看起来价格不菲。
总而言之,是一道无从下手的难题。
他翻看着文件,一张彩色宣传折页,在他指缝间滑落。
这是什么?
我写信让你帮忙,主要就是想参加这个比赛。
听那老板说是国际瓷展,说是参加就能让更多人看见我们的作品,了解青瓷。郭师傅解释道。
谢景霄眉头轻折,问道:您已经是制作国礼瓷的专家,要我帮忙,真是太抬举我了。
那都是以前的虚名,炉镇青瓷断代十几年,提到瓷,大家想到的都是些瓶瓶罐罐,我就想做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所以想看看你有什么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