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作者:傅延年      更新:2025-10-20 16:13      字数:3312
  颜红旗上周回县城的时候,拜托了自家住户佟凤阁和陈向梅,两人一个在商业局工作,一个在百货工作,都是消息灵通人士,让他们帮着问问,哪里能学到养鱼技术。
  其他人的项目,只要不离谱,颜红旗都愿意给予鼓励和支持。
  对于开办副业,也就是队办企业这种事,颜红旗也是两辈子的都一次,跟其他人一样,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谁知道那片云彩能下雨呢。
  高卫星和王超英一去三天,吃住都在公社,大队上给两人带了两天的粮食,但是没带铺盖。高卫星是知道周书记肯定能把吃住都给安排好--他是长了教训,心中立誓,痛改前非,但这次出来是为着公事儿,吃别人的,就是给杨木大队节省,很是理直气壮。王超英是想着夏天,随便在哪里凑合一宿就行。
  不过,被周书记的通讯员带着去了野菜加工厂后,觉得两天时间太短,索性就多待了一天,多出的一天的饭食,高卫星想付粮票,周书记通讯员高低不让。
  不让就不让吧,高卫星诚恳地道了谢,王超英从没有过这待遇,算是跟着高卫星沾光了。
  两人回来之后,都觉得收获颇大。
  王超英完善了自己的计划,交给苍阔。
  颜红旗没有相关的经验,但苍阔家里头几辈子都是干这个的,既经商又读书出仕,建国前,曾是清远县的首富,将生意做到了燕市城里。还没学会说话,就听大人谈生意了,骨子里就有这份才能。
  颜红旗本着能者多劳的原则,将这份工作也交给了他,自己只负责把握大方向,还有必要时提供帮助。
  苍阔仔细思考后,认为这个项目可以做。
  不过这个项目季节依赖性比较强。春、夏、秋,都有不同的野菜可以制作,但冬天万物凋零,天寒地冻,就得歇业了。
  高卫星问清楚了社办野菜加工厂的销路,他们作为集体企业,跟县副食品商店签订了供货合同。
  县副食品商店归属于商业局。
  而高副主任是商业局的直属上级。
  不管是生产野菜,还是将来养鱼,困扰他们的销路问题,直接解决了。
  高卫星一时间,成了众位知青乃至于大队部领导的宝贝,后来,不知道怎么地,社员们也都知道了高卫星能帮助他们解决销路,见面都跟他微笑打招呼,还请他去家里头吃饭。
  高卫星自然都拒绝了,但又重新感受到了众星捧月般的飘飘然,但他没有膨胀,头脑始终是清醒的,跟以前被那些小混混们吹捧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心里头很踏实,很有荣誉感。
  同样都是利用父亲的权利,前者是做坏人的保护伞,这次却是给广大社员们增加收入的机会,是在做有意义的事儿。
  就连一直对他不满的赵树明等人,也对他亲切起来。
  高卫星当然记得赵树明这几人,就是他们把偷鸡贼抓住的,自己过来要人时,他们还朝着自己瞪眼,一副想要过来揍人的样子。
  当时,高卫星对这些人是不屑的,心想,你要真有事就过来揍我,又不敢揍人,做出那个架势来有什么用,就是个怂货。
  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次来到杨木大队,再面对那几人,就只有惭愧,还有羞耻。
  一时之间,高卫星干劲儿十足。
  有了高卫星的加入,颜红旗就更不用操心了。
  8月初,接到公社通知,让杨木大队派人去开会。
  其他人都各司其职,颜红旗就亲自去了。
  这次开会,周书记亲自主持,主要是转达最上层的文件精神,要求各级单位,恢复贫协这个组织。
  贫协,也就是贫下中农协会,64年成立的,没两年,就停止了工作。
  重新开始恢复工作的贫协,主要职责是保证贫下中农的利益,保障他们的需求,同时,监督商业、知青、医疗、教学等等工作。
  照颜红旗的理解,就是将书记的权利分出来一些,共同管理大队上的工作。她对此,没什么异议,脑子里头筛选着合适的人选。
  这次大会,基本上都是大队书记亲自来的,会议间隙,颜红旗跟他们一一认识。这些书记中,除了她和新桥大队的杨书记,白石桥大队的翟书记外,都是四十岁往上的中年人。
  很自然就分成了两个圈子,那些中年人形成一个圈子,他们三个年轻人形成另外一个圈子。
  新桥大队的杨书记今年二十二岁,原来是畜牧局的干部,被派到新桥大队来当书记,既算是帮扶新桥大队,也算是给他基层锻炼的机会。任期是三年,期满后,他可以回到畜牧局去上班,行政级别肯定能升上去,算是下来镀金的。
  不管在新桥大队干得好,干不好,关系都不大,但这个人心气很高,利用自己在畜牧系统的资源,帮助新桥大队引进了优良的奶牛品种,优质牧草,使得新桥大队依靠着奶牛养殖,一跃成为顺昌公社经济排名前三的大队。
  颜红旗佩服干实事的人,和他交流之中能感受到这人言之有物,不浮夸,有理想,有抱负,并且为之而努力。
  杨书记说,今年是他任期的第三年,但他准备继续留下来,将新桥大队的奶牛养殖业做大做强,未来,还准备从内蒙引进优良的察哈尔羊,到时候不光卖羊肉,还卖羊毛制品。他的志向远大,想让首
  都城乡人民都吃上羊肉,还要让自家的羊毛产品畅销全国,甚至远销国外。
  他的宏图壮志,听得颜红旗一愣一愣的,心生佩服,她从来没做过这么长远的打算。
  另外一位年轻书记,白石桥大队的廖书记今年二十五岁,跟颜书记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他们大队自然条件比杨木大队和新桥大队都好,有大片的,连接在一起的平原农田,所以农业很发达,有多功能拖拉机这样现代化的农业设施,是顺昌公社公粮的上缴大户。
  相对于这两个大队,杨木大队属实是啥啥都没有。颜红旗想着,抽出时间来,一定要去别的大队参观参观,多看多了解,闭门造车也不好。
  两位书记对颜红旗充满了好奇,问了她许多权利交接的事情。杨木大队一连走了三位书记,她一上任,就有许多双眼睛盯着,见这次是她来开会,便知道她已经将权利争夺了过来。
  颜红旗倒也没藏着掖着,解答了他们的好奇。
  两人听完感叹,觉得杨木大队那种情况,还真就得有这么强硬的手段。
  传达完上面的文件精神,周书记又拉拉杂杂讲了些其他事情,会议便结束了。
  颜红旗看了看时间,10点半。她是准备吃完午饭再回去的,还有一个小时食堂才开饭,见杨、廖两位书记都不着急回去,便又坐下,一块聊了会。
  有个突兀的声音插进来。
  “小颜是吧?”
  颜红旗转头去看,是个四十多岁的秃瓢男人,脑门锃亮,连毛孔都磨平了。有如此显著特征,颜红旗早就注意到他了,开会的时候,就时不时用那非善意的目光往自己身上瞄,是邓栅子大队的书记,叫黄铁强。
  颜红旗笑了下,“咱们两个同级,你叫我小颜不合适,你可以叫我颜红旗同志或者颜书记。”
  黄铁强面色一僵,而后笑着说:“哈哈哈,口误,口误,颜书记咋还挑上理了。”
  颜红旗不置可否。
  黄铁强就有些尴尬。
  杨书记和廖书记也没想到颜红旗言语这样直接,他们都很清楚,黄铁强这样称呼,是倚老卖老,有轻视之嫌,但没想到颜红旗一丁点惯着他的意思都没有,甚至有些“小题大做”了。
  杨书记忙笑着打圆场,“黄书记来找颜书记是有事吧?”
  黄铁强又干干笑了两声,说:“是啊,我找颜书记来问问赵广汉赵大队长的情况,他这次怎么没来?我们是相处了十多年的老伙计,以前开会的时候老在一块,时间长了不见他,还有些想他了。”
  这是来给赵广汉打抱不平,还是故意想给她添堵?听杨书记和廖书记那意思,她将赵广汉挤下台的事儿全公社都知道了,黄铁强不可能不知道。
  这人,闲的吧,以前自己是哪棵葱?
  “你相处了十几年的老伙计任人唯亲,将杨木大队的事情搞得一团糟,他自觉愧对人民,愧对党,主动辞去了大队长的位置,你当然在公社的会议上看不见他。要是实在想念,欢迎你来杨木大队。”
  黄铁强喉头梗着,只觉得自己像是吃了一块滚烫的年糕,就堵在嗓子眼里,咳不上来,咽不下去。他勉强保持住理智,脸色难看地说了声:“好”,就赶紧离开了。
  等他走了,杨书记朝着颜书记伸出个大拇指,捂住嘴巴笑个不停。
  廖书记也笑,说:“我们两个,都被他这么叫过。我当时听着也不舒服,但也不好意思说什么,颜书记你这两句话,可是替我们出了气。”
  杨书记:“是啊,颜书记,你是不知道,有几个老家伙,就看我们这些年轻干部不顺眼。我在提出想要发展畜牧业的时候,没少听他们说风凉话,等做出成绩了,他们才消停了些。”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oqf.html" title="傅延年"target="_blank">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