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作者:傅延年      更新:2025-10-20 16:13      字数:3343
  男同志将人带进去,就返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站岗了。
  颜红旗和高卫星走进帐篷里,朝着看过来的两个人,笑着做自我介绍。
  忽然,她觉得这两人有些眼熟,而对面两个人,显然是认识她的。
  “小颜同志,好久不见了。”年长些的人笑眯眯地跟她打招呼。
  “是你们?”
  颜红旗一时间没想起这两人是谁。
  其中那位更年轻,更高大英俊的男同志笑着提醒,“解放大街,抓特务。”
  颜红旗恍然,“原来是你们两位。”
  年纪大些的,大概三十多岁,身材健硕,国字脸、粗眉毛、村头,皮肤黝黑,一看就是令人信赖的忠厚长相。
  年纪轻些的,大概二十四五岁,目测在一米八左右,肩平背直,挺拔如松。小麦色皮肤,容长脸,浓眉、略有些上翘的双眼,鼻梁挺直,嘴巴紧不薄不厚恰到好处,极为英俊,说是颜红旗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见到过的,长得最好看的男性也不为过。
  “刚刚在上面看见你们了,就请你们上来聊聊。”年长些的人介绍道。
  颜红旗上次碰见他们时,他们正在追特务,她出了一脚,将那位特务绊倒了,让这两位顺利逮到了人。当时,她就知道这两位执行的是秘密任务,而且还曾经围观过自己大战牛家人,知道自己姓甚名谁。
  没想到,在这里又见面了。
  颜红旗忙问:“这里也是保密工程吗?”
  如果是保密的,还是赶紧走,也别考虑劳工的事情了。
  周进步笑呵呵,说:“不是保密工程。不过,这是关系到燕市引用水的大项目,为了防止特务破坏,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安保工作还是挺重要的。对了,小颜同志,正式跟你做一下自我介绍。”
  他指指旁边的卫煌越,“这位是燕市工程建设局,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燕清水库工程项目总经理。我,是卫煌越的搭档,是这个项目的书记。”
  颜红旗吃了一惊,吃惊于他们年纪轻轻,竟然是这么高的职位,即便是年纪大些的周进步,也不过就三十多岁的年纪,而卫煌越才二十四五岁的年纪,就已经是建筑工程局的项目总经理了,这样的职位,该是行政多少级?
  周进步仿佛是看出了颜红旗的惊讶,笑着说:“别听着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的名头听着挺唬人的,其实就是个建筑队,我两个就相
  当于是工头。”
  颜红旗点了点头,算是相信了他们的话。从这两位身手、做派来看,应该是部队转业的,转业之后能当上建筑公司的经理和书记,应该在部队期间职位就很高了。能在部队上,这个年纪就做到高位的,自身必然有过人之处。
  颜红旗对他们的态度便又恭敬了几分,就连爱说话,爱摆闲自家爸爸是高明的高卫星都闭紧了嘴巴,一句话都没说。
  他这个人,到底是官员家里出身,从小耳濡目染,其实挺会看眉高眼低的,这两个人一看就不简单,不是他能随意插嘴的。
  颜红旗伸出手来,跟两位领导握手,又再次自我介绍,“我是颜红旗,顺昌公社杨木大队的大队书记。”
  卫煌越将手收回去,脸上的表情很亲切,说:“这么年轻就当了一个大队的书记,了不起。”
  双方互相谦虚了一番,颜红旗就坐下来喝着茶水,跟两人随意地聊天。
  周进步不愧是做党政工作的,聊天说话都很有技巧,不动声色,就把颜红旗当书记以来的作为,给套个干净。
  卫煌越不像周进步那么爱说话,但他的音色好听,长相悦目,只在对面坐着,就是一种享受。
  颜红旗不知不觉,坐了好久。
  直到有人在外面喊了声“报告”,颜红旗抬腕看表,才惊觉自己居然在这个指挥部里待了一个来小时!
  必须得走了,不然就得赶夜路了。
  不过,来这边的正事还没有说,颜红旗只能等着进来的同志汇报完工作。
  那位同志的声音很轻,颜红旗也没刻意偷听,不多一会儿,周进步就站了起来,跟那位同志一起往出走,有些歉意地跟颜红旗说:“不好意思啊,小颜同志,我这里有点事情需要解决一下,要先出去一下。”
  颜红旗连忙站起来,说:“您忙。”
  等周进步走了,颜红旗忙跟卫煌越说明自己的来意,“……村中的青壮太多,闲了就容易惹事,所以想给他们找些事情做。我想过来问问,是否有机会让杨木大队的青壮过来上工。”
  县里对于出民工,是有明确补助标准的,像是这种市一级的大型水利工程,标准是最高的。民工们分成技工和普工待遇有些区别,每月都有粮食补助还有生活补助。粮食补助包括了粗粮、细粮还有油、蛋、肉等,生活补助就是钱,普工每人每天三毛五,技工每人每天五毛。
  一个月下来,相当于管吃管住最少能拿10块五毛钱,对于青壮社员来说,是能抢破头的好事情。
  所以,颜红旗才专门跑这么一趟。
  卫煌越点点头,说:“工程即将开始,不过,初期开山凿河的工作专业性比较强,暂时由工程公司自己的队伍完成,不过之后就最要大量的民工了,到时候我通知你。”
  颜红旗笑着道谢,将大队的地址留下来,卫煌越将指挥部的电话留给了她。
  颜红旗将电话记在了本子上,便起身告辞。
  卫煌越也没有多做挽留,一直将两人送到了山下。
  卫煌越不善言辞,高卫星也忽然就成了闷嘴葫芦,颜红旗刚承了人情,不能让气氛冷淡着,尴尬下去,便绞尽脑汁地跟卫煌越说话。
  “卫经理是哪里人?”
  卫煌越大概也感受到了气氛的尴尬,也想要多说些,回答说:“我就是燕市人,不过十六岁就参军去了南方,父母年纪大了,需要有子女在身边,我是最小的,又没有结婚成家,就回来了。回来之后,就被分配到了燕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参与了燕市一些项目的建设,后来,就被派到这里来。”
  算算卫煌越的年龄,大geming爆发的时候正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正好卡在当兵的年龄点上,去参军,也实属正常。
  几人走得都很快,说话间,就已经来到了平地上,不远处,就是颜红旗两人停放自行车的位置。
  颜红旗转头,对着卫煌越笑了笑,说:“卫经理留步,今天多谢您和周书记,下次再见。”
  说完,也不磨叽,大步走去自行车旁,跨上后骑着走了。
  一路上,高卫星都显得很沉默。
  隔天上午,颜红旗正在大部队,看张凤军报过来的弹簧厂的账目。
  自从弹簧缠绕器添置到60台后,弹簧厂的效益增长了不少,但这种纯手工的工艺,就算再是熟练工,一天生产的弹簧也有限,再刨去其中的残次品,能提供给生产单位的就更少了。
  颜红旗非常清楚,那些单位之所以能购买他们这个跟家庭作坊一般的队办集体企业生产的弹簧,无非是看在高副主任的面子,将来有一天,不管是高副主任不在这个位置了,还是她或者高卫星不在杨木大队了,这门生意就断了。
  颜红旗给杨木大队的社员们找了这么一个生财之道,就不能因为某些人的离开,而失去,不然,这跟亲手给了希望又毁掉有什么区别。
  想要让这个弹簧厂长久地开办下去,就要做到两点。
  第一就是尽快机械化生产,这个早在计划之中,只是钱上一直没凑够。
  卖弹簧,卖蘑菇、木耳,卖柴禾,凑来凑去的,还差了一千左右才够买一台机器的。
  第二就是,要寻找别的买家,多点开花,多条后路。
  但即便是新找到了买家,没有弹簧可卖也是白搭,所以,问题都集中到了第一条上。归期还是需得先扩大弹簧厂的规模和产值。
  这两千块是能攒够,但得攒到什么时候啊,需得早一天买到机器,早点将第二步安排起来才行啊。
  颜红旗自己没有太好的办法,就又将大队干部和知青们聚在一起开会,群策群力。
  知青们也是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杨木大队的一份子,在回城无望的情况下,只有杨木大队好了,他们才能好。
  空闲的时候,也会一起讨论杨木大队的事情,但,私下讨论的时候,彼此之间的防备心都有些重,谁也不会把自己真相的想法说出来,就怕被人剽窃了自己的主意,到颜书记那里去邀功。
  说起来,知青点众人闹成这样,还是因为王超英。
  他跟周慧青既是同学,又是邻居,两人关系特别好,最后出卖了周慧青的也是他,虽然众人也不齿周慧青抛妻弃子的行为,但到底让人心寒。
  知青们再也不能毫无保留地对待自己的伙伴和战友了。
  尤
  其是,在颜书记那里,有头脑、有本事的人就能得到重用。
  按说,如今知青点的这八位知青,混得还都算不错,怀向春当了弹簧厂厂长,鱼塘归了的徐顺达管理,王红梅当了颜书记的秘书,郑坤负责跟燕市宣武区的供销公司联系,而闵秋玲《林海雪原》的故事早已说完,这会儿已经开始说《平原游击队》了,深受社员们喜爱。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oqf.html" title="傅延年"target="_blank">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