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作者:小飞象来喽      更新:2025-10-20 16:32      字数:2789
  但,我毕竟是心理医生,你就不想知道,我视角里的她吗?
  人是很容易思维固化的,换个视角看看,没准会收获更多信息哦。
  叶泠停住了,林霏嘴角挂起志在必得的微笑。
  作为交换,你坐下,我们先聊聊你的问题,如何?
  -
  虽说叶泠是重新坐下了,但林霏并没指望她老实交代。
  她慢慢悠悠给自己添了半杯红茶,说:季青大致和我讲了你的情况,你想让我帮忙分析,耿筱筱为什么会选择跳海,是吗?
  叶泠看着她,问:你对她了解多少?
  林霏耸了下肩,说:你不是猜到了吗。
  刚才的那段问话几乎就是她了解的全部,甚至还要更少。
  比如家庭和睦、父母宠爱,她就完全没看出来。
  童年与家庭留下的烙印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会深深铭刻在灵魂上,难以祛除。
  但在她遇到的那个耿筱筱身上,很难察觉到这样的印记。
  也因此,她没有发觉叶泠问的是耿筱筱,进而被抓住漏洞。
  我对耿筱筱的印象算是比较深的,因为她看起来很想配合我,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不过话虽如此,两次会面,也足以让我建立一个对她的基础认知。但想要分析结果更准确的话,就需要你来补全一些信息了。
  林霏简明带过情况,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的话,你可以先和我讲讲你们的第一次见面?
  叶泠沉默看着她,像在评估,林霏大大方方让她看,反正既然她决定留下,那大概率不会走第二次。
  在心里数到第十下,叶泠开口了。
  我不确定,那算不算第一次见面
  依旧是高中,在姜玉蘅的家,叶泠第一次见到耿筱筱。
  中考是一道分水岭,隔开小大人和大小孩。
  三四岁的年龄差距,足以隔开两个世界,再加上叶泠本就不是会关注旁人的性格,因此,她起初是没留意到那个小孩的,只在意识到是姜扶风的女儿后,多看了几眼。
  某种不可言说的心理,让她想知道,和母亲曾是好友的姜扶风,养出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
  答案当然是,和她截然相反。
  仅仅一个下午,叶泠就不止一次地看到那个小孩撒娇,三言两语就哄得其他同学晕头转向,帮她写假期作业。
  连带偶尔很严厉的姜老师,对待她都像是无底线的纵容,会瞒着女儿,偷偷给她拿夏天小孩子不能吃的第二根雪糕。
  娇纵的印象就此留下,除此之外,便是很会看人眼色。
  因为她从没尝试过跟她对话。
  之后,叶泠向姜玉蘅辞去了物理课代表的职务,也就没再见过她。
  直到四年前。
  再出现在她眼前的,完全像是另一个人。
  不熟悉社交潜规则,有一点怕生,再就是,对所有的一切都很好奇。
  叶泠说:再见到她那天,她的求死意志很强烈,我刚把她救起来,她恢复意识后,第一反应仍是往水里跳。
  所以,我用了一些比较激烈的手段,在那之后,她明显有些怕我。
  闻言,林霏轻笑:原来是你,耿筱筱和我提到过救了她的人,如你所说,她确实很怕你。
  叶泠扯了扯嘴角:所以我才觉得奇怪,害怕不应该躲得远远的吗?
  她倒好,三天两头找借口凑上来,一开始甚至因为害怕,要拉上姜老师当镇山石。
  而且,筱筱时不时会给我一种游离感。尤其是在私下相处时,她的情绪总会忽然因为某种原因变化,更开心,或者更低落。
  除此之外,她的性格也变化很大。这绝对不是错觉,发现这点后,我私下问过姜老师,她说,筱筱是受了刺激才会这样。
  但,如果不是呢?
  林霏挑眉:你在怀疑什么?
  怀疑叶泠眨了下眼,声音轻飘,我也不知道,只是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还缺乏最关键的信息。
  精神受创后,发生性格转变的案例很多,严重一点的,甚至会患上精神分裂。
  林霏开口阻断了这个问题,她总觉得再继续下去,精神分裂的会变成叶泠。
  至少从我和耿筱筱的那两次见面来看,她没有人格分裂的迹象。
  也许吧。
  叶泠掐掐眉心,心底泛上浓浓的疲惫,她喝了一口已经冷掉的红茶,问:我给出的信息,足够你分析了吗?
  林霏沉吟了下,说:没有和当事人沟通,我的看法也只能作为参考。
  当时情况紧急,在没有上帝视角的情况下,耿筱筱认为自己遭受了爱人的背叛,冲动之下,采取较为激烈的反抗方式无可厚非。
  是吗?
  叶泠闭了下眼,再睁开,神色一片木然:但前置条件错了。
  林霏回忆了一遍自己的说的话,问:哪个条件?
  爱人。叶泠一字一顿,她没有那么爱我。
  你为什么会这么想?林霏这下是真的不解。
  我不知道季青都跟你说过什么,但这些天来,我回忆过无数遍,我和筱筱相处的每一个细节。
  叶泠的语速放得很慢:回到最初,她的出现就很奇怪对吧?海城四处是水,她为什么会偏偏在悦鑫的人工泳池溺水?
  最大的疑点就是,我刚跟你说过的,她明明害怕,却还是会想方设法接近我。
  这种行为缺乏动机,至少在最开始的时候,我确定不是因为喜欢。
  而且我总觉得,筱筱好像在去海城前就知道会发生什么一样。
  她提前去扫了墓,去见了朋友,并且在离开时反常的拥抱,甚至,在去海城前留下了自己珍视无比的玩偶。
  就像是一场告别,不是吗?
  林霏尽可能客观地分析,人在经历某种大事前,可能会有某种预感,也许,她的行为只是基于这种预感?
  至于接近你四年前生死关头的吊桥效应,让她误以为是喜欢,从而对你产生好奇也不是没有可能吧。
  我不觉得是这样。叶泠摇了摇头,她的目光无意识地在客厅内搜寻,似在寻找能准确描述的灵感。
  最终,她停在一个游戏人物的手办上。
  你玩过,第一人称视角的攻略游戏吗?
  把叶泠送走,林霏毫无形象地倒在沙发上,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
  聊到后半段,她逐渐无法跟上叶泠的思维。
  这往往代表着很严重的后果
  叶泠的心理状态比她想象得还要糟糕。
  和薛季青说的一样,她无法接受耿筱筱的离去,于是找了无数个理由,来佐证自己的想法。
  尤其是那个攻略游戏的理论。
  排除所有不可能的选项后,她把耿筱筱接近她的驱动力,归结到了别有目的上。比如,只是喜欢她的皮囊之类的。
  在这个前提下,原本只有一分的细小疑点,在不断的反刍后,放大到了一百倍一万倍。
  一条新的逻辑链就此诞生,而结论是,耿筱筱的离开,是因为目的达到,或者厌倦。
  叶泠对此深信不疑。
  不,也不算深信不疑,在她的内心深处,还有另一个想法在不停地挣扎。
  她无法不认为,那些猜测都是自我安慰。
  是她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结果,是她在最关键的时候,没能把耿筱筱拉上来。
  这种念头投射到身体上,就是她右臂上怎么也愈合不了的伤口。
  并且,这个念头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壮大。
  因此,林霏实在不敢反驳叶泠的理论。
  甚至不敢按照薛季青说的,开导叶泠接受耿筱筱的离去。
  都过去十天了,她哪里是薛季青说的冷静了,根本就是完全陷入了自己的世界。
  平衡一旦被打破,谁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缓了缓,林霏拨通薛季青的电话。
  对方几乎是秒接:怎么样,叶泠还好吗?
  一点都不好,林霏叹口气,说,你最好祈祷,耿筱筱真的没出事。
  薛季青沉默了下,说,我当然会一直祈祷,但你这句话,倒让我想起叶泠跟我打过一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