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作者:
野火有木 更新:2025-10-20 16:42 字数:3154
等他醒过来后,意识还有些模糊,没缓过来自己梦见了什么,恍惚之间叫起了那个称呼, “公子。”
“嗯?睡醒了吗?给你煮了一碗桂花酒酿莲子羹。”一道轻柔的声音配着一碗甜羹,轻轻地放在他的耳旁,一只骨节分明的手, 与白瓷盏相比竟还要像一块白玉。
陈问慢吞吞地接过来,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触碰到他的指节。
白瓷盏内,羹汤浮光跃金,颗颗饱满的莲子沉浮,细碎的金桂旋成一圈,似伴月的金光。初闻只能闻到酒香,还带着米曲的微醺。陈问拿起调羹在中心挖了一勺,离鼻尖近了,就能闻到一股桂香,不浓却长。
入口就是甜,再然后酒意就浸上了舌根。
相比于这碗甜羹的美味,陈问更震惊于祁渡的手艺,他是怎么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公子,变成一个色香味俱全的厨子。
“你这些年……过得怎么样?”直到将这句话不知不觉地问出口,陈问才猛然意识到,他根本没真正的关心过祁渡,他默认祁渡这些年过得很好。
祁渡垂下眼眸,眼睫微微颤动,“不好。”
是陈问不想听到却又不怀疑的回答,他的心一颤,为什么会过得不好?祁渡坐在了半仙界最高的位置,享着至高的权利,为什么过得不开心?
祁渡故作坦然地说:“勾心斗角暗流涌动环在身侧,还有失去挚爱,所以,我过得不好。”
陈问不语,强迫自己将心思放在了祁渡的白发上,他捻起一缕,“怎么不梳起来?”
祁渡目光落到胸前那只手上,久久地凝望着,“没人帮我。”
陈问一如既往笑得纯粹,“那我帮你吧,一直?”
以后、一直和永远,这三个词随便拎一个出来,就足以让祁渡的心安定下来,这代表着陈问在向他承诺未来,和他在一起的未来。
“好。”
少年离别前闹的那场别扭,两人都默契的没有提起。
陈问在这小筑住了几日,颇感无聊,整日不是晒太阳就是照月亮,偶尔祁渡想教他写字,但他因为自己字太丑拒绝了。祁紫君也不来看望他,真是凄凄惨惨戚戚。
终于在这天,祁渡忙完公务过来后,他忍不住开玩笑地问了句,“你不会是要把我永远的关在这吧?”
祁渡闻言眉头紧蹙,一派轻红泫然的模样,“不可以?”
这一幕,无人知陈问在想,祁渡哭起来一定很好看。
陈问分神地说:“当然不可以啦,要是哪一天你不来了,我不就在这孤独至死了。”
他只当祁渡是在开玩笑。
祁渡垂下眼睫,少顷,他从怀里拿出一封有些泛黄的信,“数月前,虚白托人给你送了封信,不过我今日才想起。”
陈问一喜,立马接过来拆开,虚白字如其人,干净利落,信上只有寥寥几行清隽的楷体字:
施主安好。
请容许小僧不能出面,只能由字向你问好,如若还有机会,小僧定当上门拜访。但在那之前,小僧想邀请施主前来钟山寺游玩。
想必那时,寺里菩提树上又多了几根褪色的红绳吧。
临颖依依,不尽欲白,暂书至此,不复一一。
陈问读完,将信放至祁渡眼前,问道:“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
祁渡瞟了一眼,简短道:“纸太短,话太多,说不完。”
“有学问。”陈问收起信,眉眼带笑地说:“祁渡,我们去钟山寺游玩吧。”
撂下了这句话,陈问哼着常挂在嘴边的歌谣就去收拾包袱,竟是默认祁渡会同意他的提议。
祁渡摇摇头,认命地收拾瓷盏。
钟山寺距离独坐幽篁里不远,翌日黄昏,陈问就已经到了山脚,眼前的山路不久前还历历在目,石阶斑驳不堪细雪覆着。旧的不去新的已来,新痕滋生在旧迹上,给那段故事添了一分名为历史的悲凉。
陈问又想起那段往事,心头不禁浮上淡淡的悲伤。
他一步一步爬上山去,祁渡闲庭信步走他前头,步伐比他游刃有余得多,陈问颇为不解道:“仙主大人,你不是身骨有病?怎么爬得比我还快。”
祁渡步子一停,脸颊浮起一抹红,气喘不上来道:“小病,疾步什么的不碍事咳咳……”
他骤然咳了两声,陈问跳上两条台阶扶住他,“好了好了,别说话了,要不要我背你上去?”
祁渡将身子一半的重量交付于他,“不必,这雪下得早,路滑,这样便好。”
两人的手交握,十指相扣,慢慢爬上了钟山寺。
钟山寺香火很是鼎盛,这一路上,一人下山就有两人上山,陈问甚至还能隐隐约约看见山尖上缭绕着烟雾。
山顶有一颗巨大的菩提树,上头挂着数不清的红绳,绳上系着牌子,一种红颜,数份求愿。
小沙弥来来往往,陈问还没见过这么多光头和尚,他瞅准了拉住一个最清俊的,嬉笑道:“这位俊朗的小和尚请留步,你的法号是?”
小和尚双手合十道:“小僧若意,施主有何要事?”
陈问勾住他的肩,“那若意小和尚,敢问虚白和尚可在庙中?”
若意秀眉微拧,脸上浮现一抹为难,“虚白师叔,这……两位施主寻虚白师叔可有什么急事?”
陈问眨了两下眼,道:“虚白数月前寄了封书信给我,邀我前来钟山寺一览。”
若意的眉头拧得更紧,“小僧还是携两位施主前去拜见住持师傅吧。”
祁渡咳了一声,道:“有劳。”
陈问立马放下勾着若意肩膀的手来给他顺背,“劳烦若意小和尚打碗温水来。”
若意点头:“好,两位施主随小僧来。”
山静尘清,水参如是观。
住持的禅房在寺里的深处,掠过一片满是鲤鱼的池塘,水里还有些枯了的夏荷,抬头一望就能望到房屋的尖尖,再穿过一段竹林,伴随着零星的啼叫,就可见禅房的全貌,这儿很是清静,完全符合陈问对隐居的想象。
住山不记年,看云即是仙。
若意道:“这会正值晚诵,两位施主请先等一会。”
片刻,若意从房里走出来请他们进到屋内。
暮光从开了一尺的门斜溜进去,跃到了一榻、两几、三蒲团上,禅房里四壁萧然,榻上整洁,几上放着几本佛经,蒲团后的墙上挂着一个巨大的“禅”字。
住持静坐在蒲团上,他不仅胡须是白的,眉毛也是白的,妥妥的得道高僧。
“两位施主请坐。”
茶几上摆着一碗热茶和温水。
住持也是个爽快人,直接进入正题:“两位施主是因虚白而来?虚白的信可否给老衲过目?”
陈问拿出虚白的手写信递给住持,“是的。”
住持单手接过,仔细地阅读起来。
须臾,他将信还给陈问,“这确实是虚白的笔迹不错。”
见住持欲言又止,陈问忍不住问道:“这封信是有什么问题?”
住持不答反问:“这封信是施主最近收到的?”
陈问看向祁渡,祁渡回答:“不,约莫一年前。”
一年前,陈问心头涌上一丝不对劲,但他又说不出来。
住持面无波澜,“这封信确实是虚白亲笔所写,但……”
陈问直觉他接下来说的话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情。
住持上下嘴唇轻轻一碰,就说出了让人头皮发麻的事情,“施主可知寺里的每个和尚都有一盏命灯,而虚白的命灯在一年多前就灭了。”
陈问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他不可置信地说:“这怎么可能呢,我前几日还与他一同前往了东海。”
住持眉心微锁:“这也是老衲所不解之处,命灯灭了之后,老衲并未找到虚白的尸身,并于几日后得知了虚白还行走于世间的消息。老衲便认为是有人冒充他,因此亲自去试探了一番,可那人体内的灵力确实与虚白为同源,再几日接触下来,那人的言语、字迹和吃行都与虚白如出一辙。”
陈问道:“那命灯可会出现问题?住持可有证据证明现在的虚白是假的?”
“绝无可能。”住持笃定第一个问题回答,第二个问题却一顿,“或许有,在虚白命灯还亮之前的最后一次下山那天,他留给老衲一个盒子,不过那盒子有机关,是出自墨家后人之手,非‘钥匙’不能解。他嘱咐老衲到时候交给一个拿着信来寻他之人即可。”
陈问瞪大眼睛,看向手里拿着的信,“住持说的可是我?”
住持起身,借着摇摇晃晃的暮色,拿出一个木色的小盒子,“施主请试着解开吧。”
是夜,残雪入林路,陈问总觉得寺庙的星月光更白些,无云也无雷,是个修行的好去处。
他决定在这住下几日,好研究研究这小盒子如何解。
可他又不是墨家后人,不会解机关,难道要他带着这盒子到处寻贺生微吗?
陈问拿起盒子就是一顿摇晃,甚至还想拿火烧,最后还是歇了这心思,“仙主大人,你可有法子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