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作者:姚颖怡      更新:2025-10-22 14:23      字数:3158
  开玩笑,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
  他试探过赵云暖,这位郡主竟然连亲卫军有多少人都说不清楚,一会说五千,一会儿又说三千,后来细问才知,原来大郡主觉得养兵太费银子,为了省钱,她把其中两千人打发到庄子里种田了,种田了!
  据说原本大郡主是想让所有人都去种田,因为庄子里住不下这么多人,需要另盖房子,大郡主舍不得盖房子的钱,这才只派了两千人过去。
  果然是头发长见识短,尹副使觉得皇帝派他过来,简直就是大材小用,随便派个人来,对付这孤儿寡母一群废物便绰绰有余。
  梁王一脉,气数尽了!
  第64章 你死了我也不给你戴孝(两章合一)
  不过,此番梁地之行,终是没有令赵胜失望。
  他还是如愿拿到一笔不菲的钱财,只是给钱的人,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给他钱的,并非赵廷暄,而是奄奄一息的赵廷晗。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梁地的前一天,梁王府举办宴席为他们饯行,上到赵胜和尹副使,下到随行的内侍和侍卫,每一个人都得到一个素封。
  梁王府尚未出孝,所以用的是素封,不是红封。
  这些素封不是私底下给的,而是装在一个个托盘里,大大方方端出来的。
  赵胜瞥了一眼,他和尹副使的素封方方正正,里面装的应是银票,五名太医亦是如此,只是厚度只是他们的一半,其他人的素封则有小小的凸起,不是银锞就是金豆子。
  梁王府出手算是大方的了。
  宴席中间,赵胜去了一趟茅厕,打开素封数了数,一百两一张的银票共有八张,足足八百两银子。
  想来给尹副使的素封也是这个数目。
  虽然比他预期的要少,可也算是没有白来。
  王府有孝,因此宴席就是真真正正的吃饭,没有丝竹歌舞,世子赵廷晗没有出席,二公子赵廷暄虽然来了,但也只是客套几句,宴席很快便散了。
  回到客房,赵胜正要宽衣,长随进来,告诉他世子赵廷晗派人来请他。
  赵胜一怔,赵廷晗请他?
  来的是一名俊俏少年,赵胜见过他,这是赵廷晗身边的小厮,名叫灯花。
  灯花引着赵胜去了长春宫。
  这一路上,赵胜见过赵廷晗几次,只觉得赵廷晗的状态一次比一次差,他一度担心赵廷晗会死在半路上,后来问过几句太医,太医再三保证,一定会让梁世子活着回到梁地,他这才放下心来。
  宫里的太医,可能治不了病,但是吊命的本事却是有的。
  不过,自从赵廷晗回到王府,赵胜还是第一次见到他。
  比起上一次见面,现在的赵廷晗依然苍白消瘦,但是眼睛里有了光,就连脸上也有了属于十九岁年轻人的光彩。
  赵胜怔了怔,这是回光返照?
  “胜从叔,您来了,快坐。”
  赵胜的祖上与太祖是堂兄弟,梁王一脉是太祖子孙,论辈份,赵胜与梁王是平辈,因此,赵廷晗称他为从叔。
  赵胜连忙上前一步,握住赵廷晗的手,坐在榻前:“贤侄,我看你气色似是大好了,看来还是家里养人啊。”
  “这一路上,多亏有从叔相护,咳咳咳......”赵廷晗剧烈咳嗽,白皙的面颊泛起一抹不健康的潮红。
  赵胜在心中默默叹息,他没有看错,赵廷晗就是回光返照了。
  灯花上前,又是拍背又是递水,过了好一会儿,赵廷晗才恢复平静,他对赵胜歉然一笑:“从叔莫要害怕,侄儿身子虽弱,但是一时半刻死不了,总能捱到继承王位的那一日。”
  赵胜心中咯噔一下,这病秧子在这个时候和他说这种话,是几个意思?
  赵廷晗对灯花说道:“你去,把我给从叔准备的礼物拿过来。”
  赵胜眼睛亮了,什么意思?什么礼物?
  礼物其实早就准备好了,灯花转身,从高几上取下一只匣子,赵廷晗示意灯花把匣子打开。
  赵胜的眼睛粘在灯花的手上,看着灯花打开匣子,匣子里是两份鱼鳞册!
  赵廷晗微笑:“从叔,这两家铺子虽然不大,但胜在地段好,又经营多年,生意还是不错的,希望从叔不要嫌弃。”
  灯花把两本鱼鳞册捧到赵胜面前,赵胜嘴里推辞,却还是不由自主地接过来,随手一翻,心中便是一震。
  做为土生土长的京城人,他是知道这两家铺子的,铺子虽然不大,但正如赵廷晗所说,开在寸土寸金的地段,而且都是老字号,这么说吧,赵胜今年三十六岁,打从他记事起,这两家铺子便已经有了。
  他的心怦怦直跳,他做梦也想不到,这两家铺子不但被赵廷晗买下来,而且还送给了他。
  京城里有钱有势的太多了,但是如赵胜这样空有一个高贵姓氏的人家也大有人在,在宗室营里,至少有一多半都是如此。
  这两家旺铺,对于宝庆侯府这种有钱的人家来说,也就是他家世子一场的赌注,毕竟宝庆侯世子那是输过整条街的人。
  可是对于赵胜而言,这两家旺铺,足能让他们祖孙四代一大家子不用紧紧巴巴过日子,不用隔三差五去当铺。
  赵胜晕晕乎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客房的,睡到半夜,他从梦中惊醒,把那两本鱼鳞册拿出来,鱼鳞册是真的,这两家铺子也是真的。
  他的眼前浮现出赵廷晗那双清明的眸子,自言自语:“都是本家,这个王位给谁都一样,反正也轮不到我头上,那小子若是真能活下来,其实也不错。”
  ......
  次日,尹副使和赵胜一行起程回京,而赵廷晗也在他们离开梁地三日之后,离开梁王府,移居王陵。
  接下来的九个月,赵廷晗都要住在王陵,为父王守孝。
  虽然王府和梁地的官员也曾上书奉劝,世子身体抱恙,即使留在王府守孝,梁王泉下有知也不会责怪他的,然而赵廷晗却执意要来王陵守孝。
  王陵这里虽然不是草庐,但居住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与王府是不能相比的。
  如果是身体健康的人倒也罢了,赵廷晗已是油尽灯枯,他这一去,怕是要留在梁王身边,回不来了。
  这个消息迅速传到民间,一时之间,整个梁地都在谈论这件事,无论仕绅还是百姓,无不交口称赞,世子至孝,世子至孝!
  姐弟三人将赵廷晗送到王陵,祭拜了父王,便回到王府。
  刚刚回到王府,赵廷暄便提议今天大家都去遂宁宫,陪母妃用饭。
  自从那日在遂宁宫大打出手之后,赵云暖和赵时晴便再也没有踏入遂宁宫一步。
  赵廷暄心中惴惴,他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一家人就是一家人,哪有什么解不开的矛盾。
  赵云暖和赵时晴原是不想去的,可是赵廷暄都快要哭出来了,姐妹俩相对无言,只好去了。
  没想到,她们去了,聂氏却摆了脸子。
  因为聂氏忽然提出,让赵云暖把亲卫军交出来。
  赵云暖一怔:“如果是大哥要收回亲卫军,我定然交出,可现在大哥没说,那我就先替大哥暂管。”
  聂氏苦口婆心:“阿暖,你已经十九岁了,你放眼看看,哪有十九岁还没有出嫁的?按照祖上的规矩,若是一年之内,你还没有嫁人,那么便要等到三年后方可谈婚论嫁了,你想想,那个时候你都多大了?
  母妃是为了你好,你把亲卫军交给你二弟,你腾出时间相看相看,早点把亲事定下来,你父王在九泉之下也能放心。
  我是你娘,你是我十月怀胎千辛万苦生下来的,我能害你吗?”
  赵云暖看着聂氏,忽然开口:“母妃,虽说祖宗的规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可以在一年之内成亲,可是这也有轻重缓急,母妃怕是忘了皇上的圣旨了吧,皇上的圣旨,是让大哥在一年内成亲,也就是说,现在当务之急,需要成亲的人不是我,而是大哥,大哥要奉旨成亲,母妃,您现在需要张罗的,不是我的亲事,而是大哥的。”
  聂氏怔了怔,冲口而出:“他时日无多,成亲还有何用?”
  赵云暖冷笑:“母妃,若不是我和大哥是一母同胞的孪生兄妹,我几乎都要怀疑,大哥是不是母妃亲生的,否则哪有当娘的盼着儿子早死的呢。”
  “你说什么?”像是被人忽然戳中痛处,聂氏大怒,指着赵云暖的鼻子,“这是当女儿的能对亲娘说的话吗?赵云暖,你学过的女则女戒呢?”
  赵云暖声音冰冷:“母妃最好还是不要提什么女则女戒吧,否则母妃怕是连这遂宁宫也住不下去了。”
  聂氏一阵晕弦,赵云暖什么意思?是说她犯了女戒,不配为王妃,不配为梁王妻吗?
  是的,她能住在遂宁宫,并非是因为她是聂家的女儿,也并非是因为她是赵廷晗赵廷暄的生母,而是因为她是梁王的正妻,是梁王妃。
  赵云暖这样说,是在用梁王之死来警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