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作者:
姚颖怡 更新:2025-10-22 14:23 字数:3172
这位宝庆侯世子,便是输掉一条街,后来开了金宝赌坊,又让年仅十二岁的萧岳输掉所有家当的那一位。
如果评选名声最臭的纨绔,宝庆侯世子自称第二,京城就没有人敢称第一。
他的名声太臭了,臭到连永嘉帝都知道,当年靳御史风头最劲时,差一点就让永嘉帝撸了他的世子头衔。
宝庆侯为了替这个儿子保住世子之位,含泪打断他的一条腿,永嘉帝这才没有继续追究。
他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腿伤好了,他便继续潇洒,这偌大的京城,已经不够他潇洒的了,他跑到定安府玩了十几天,水土不服,上火了。
于是今天刚回京城,连家都没回,他便来找柳如烟泄火,没想到还没泄完,便鬼使神差成了杀人凶手。
宝庆侯世子不服,宝庆侯也不服,宝庆侯府的老夫人更不服。
其实老夫人有好几个孙儿,可她最疼的就是朱玉,现在听说燕侠把朱玉带去了刑部,老夫人二话不说,便进宫去见丽太妃了。
宝庆侯府老夫人和丽太妃,是同宗的姐妹。
只不过当年两人出身不同,老夫人出自伯府,她是伯府小姐,京城贵女。
而丽太妃的父亲官职不高,又不在京城,因此,她们虽然是同宗姐妹,却并不认识。
直到后来,丽太妃参加选秀来了京城,住进伯府,两人这才第一次见面。
后来她们一个进宫,一个嫁入宝庆侯府。
为了各自的利益,虽然隔着一道宫墙,但她们的关系却比以前做姑娘时更加亲密。
因此,得知朱玉惹了官司,死的是梁王的便宜舅舅,丽太妃笑着说道:“小事而已,我和皇帝说一声,不会让玉儿有事的。”
宝庆侯老夫人心满意足地走了,丽太妃也没有食言,待到永嘉帝来给她请安时,她便说了这件事。
听到朱玉又惹事了,永嘉帝眉头锁起,这个朱玉,就没有消停的时候,他不是在惹事生非,就是在惹事生非的路上。
不过,和朱玉相比,更令永嘉帝生气的其实是丽太妃。
这些年来,因为丽太妃,他已经不记得给宝庆侯府善后过多少次了,宝庆侯父子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
丽太妃见永嘉帝脸色不好,便抹起了眼泪:“我姐姐最疼的就是阿玉了,阿玉生下来时身体就不好,太医束手无策,我姐姐好不容易寻了一个偏方,可却要用人血做药引,我姐姐二话不说,就用自己的血给阿玉做了药引。
阿玉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姐姐定然无法承受。
我为的不是阿玉,是姐姐啊!”
丽太妃越哭越伤心,永嘉帝无奈,只好说道:“母妃放心,朕会让刑部详查,只要那人确实死有余辜,朕便不会再追究了。”
丽太妃窃喜,皇帝的意思便是只要那人该死,无论这人是不是被朱玉杀的,皇帝都不会给朱玉定罪。
丽太妃悄悄松了一口气,那个朱玉也真是太顽劣了。
丽太妃眼中闪过厌恶之色,那个朱玉,从小就很讨厌。
她从未见过比朱玉更淘气也更讨厌的小孩子。
朱玉五岁时,便砍死了乳娘的女儿,只是因为他看到乳娘抱着自己的女儿,这让他很生气,在他看来,乳娘是他一个人的,乳娘不能抱别的孩子,哪怕那是乳娘自己的女儿,也一样该死。
朱玉八岁时,跟着宝庆侯老夫人进宫,摔死了丽太妃养的一只猫。
朱玉十一岁,奸杀了年仅八岁的庶妹,次年上元灯会上,他掳走一个七岁幼女,在望月楼上把那幼女糟塌后掐死扔下来。
那幼女的父亲是个七品的小官,此事后来到了御前,是丽太妃让皇帝压下的,给那幼女的父亲连升两级,宝庆侯府又给了五千两封口费,那幼女的父亲改口,说他女儿是淘气,自己从望月楼上摔下来摔死的。
此事过去不到三个月,朱玉故态复萌,对自己的堂妹下手,好在恰好被人撞见,小女娃侥幸逃过。
后来,朱玉身边便全都换成了小丫鬟......
再后来,朱玉长大了,他学会了赌钱,宝庆侯索性买下一家赌坊给他玩。
他设套坑了萧岳的银子,此事闹得街知巷闻,萧岳虽然是烂泥,可他毕竟出自长公主府,永嘉帝听说以后,把宝庆侯叫过来骂了一顿,让他管好自己的儿子。
朱玉好不容易消停了一阵子,可是没过多久,现在又惹上人命官司。
丽太妃咬牙切齿,戴着赤金指甲套的手指戳着自己的掌心,如果不是因为当年那件事,那宝庆侯老夫人抓住她的把柄,她才懒得去管宝庆侯府的这些烂事,一次次的,让她在永嘉帝面前没脸。
这个朱玉就是祸害,老天爷是瞎的吗?怎么不来收他?
第102章 后悔(两章合一)
宝庆侯老夫人从宫里出来,便看到了自家大儿子,宝庆侯站在马前旁,等得心急火燎,好不容易看到老娘出来,他连忙迎上去:“阿娘,太妃她老人家怎么说?”
老夫人看他一眼,哼了一声:“问什么问,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回府再说!”
宝庆侯挤出笑容:“唉,儿子这不是着急吗?”
他亲自搀扶老夫人上了马车,自己骑马跟着。
回到府里,老夫人刚刚坐下,宝庆侯便迫不及待问道:“阿娘,宫里那位怎么说的?”
老夫人看他一眼,接过丫鬟捧上来的茶,慢条斯理抿了一口:“能怎么说?当然是不用咱们担心了。”
宝庆侯大喜过望:“还得是阿娘您亲自出马,哈哈,咱们玉儿有救了。”
老夫人斥道:“什么有救,这话听着就不吉利。”
宝庆侯忙道:“是是,咱们玉儿就是去刑部玩一圈儿,大吉大利。不过,阿娘,宫里那位是真给面子。”
老夫人冷哼一声:“姐妹一场,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
宝庆侯环顾四周,目光如炬,丫鬟们识趣地退了出去,屋里只有母子二人。
宝庆侯说道:“咱们侯府,只要有您坐镇,就高枕无忧。”
老夫人放下茶盏,目光森森:“我也只比她年长两个月,你放心,我不会死在她前面,再说,龙椅上的那位虽然是她儿子,可她怕得很,怕是到死的时候,也不会把那件事说出来。”
宝庆侯心想,即使丽太妃不说出来,可是你老人家眼睛一闭,无论丽太妃那时是活着还是死了,皇帝还能给咱家面子吗?
不过宝庆侯转念一想,老母亲现在身子骨也还硬朗,再活上十几年没有问题,到了那时,玉儿也已人到中年,人会长大,性子不会再如现在这般冲动,给他娶个听话的媳妇,多纳几房妾室,他也就收心了。
知子莫若母,老夫人不用问也能猜到宝庆侯在想什么。
她淡淡说道:“明天你亲自往清静庵去一趟,送些药材补品过去,那位可要好好活着,无病无灾,长命百岁。”
“是,儿子明天亲自过去。”宝庆侯应道。
......
相比宝庆侯府的动静,梁王府则显得太过安静。
案子未有定论,聂二老爷的尸体便还留在刑部。
赵廷暄还在禁足,不能走出王府,聂家兄弟是他的伴读,那件事虽然是因他们而起,但是皇帝没有让他们禁足,他们反而可以随便出入。
听到聂二老爷的死讯,他们便去了刑部衙门,刑部告知要等到破案之后才能归还尸体,两人大怒:“凶手都抓了,怎么案子还没破?”
刑部的人语气冰冷:“谁说抓到的就是凶手了,一天没有定罪,那就一天不是凶手,你们不要在这里捣乱,快走!”
兄弟二人无奈,只能骂骂咧咧走出刑部,不过他们没有直接回王府。
以前每次出来,他们都要跟在赵廷暄身边,这也不能去,那也不许去,以至于直到现在,他们也没能见识到京城的花团锦簇。
文人雅士们常去的地方,他们没有去过,那传说中的风尘才女们,他们亦是不曾见过。
尤其是这一次,他们听说聂二老爷竟是死在柳如烟的香闺里,这让他们既震惊又羡慕。
没想到平日里道貌岸然的二叔父,竟然还是那柳如烟的入幕之宾。
国子监里既有勤奋好学的寒门子弟,亦有被家里长辈逼着来上学的京城纨绔。
聂家兄弟在国子监,没少听那些纨绔子弟说起京师三大风尘才女。
白浣清、吕品品和柳如烟!
这三位都是胸有丘壑,出口成章,据说,最好玩的就是击掌吟诗了,一声啪一声诗,只要想一想,就令少年人心潮澎湃。
前些天他们被燕侠打得鼻青脸肿,现在好不容易消肿了,他们终于可以出来,兄弟二人便想去探探那些锦绣之地。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们在一条巷子里,被人从后面用麻袋套住,打了个半死,等到他们从晕死中苏醒过来,发现套在头上的麻袋没有了,而他们躺在一条破巷子里,四周还围着一群看热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