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作者:
姚颖怡 更新:2025-10-22 14:23 字数:3152
至于今天这群猴子,每只猴都得到一顿美餐,走的时候每只猴背上一只大筐,筐里装满干果鲜果,它们恋恋不舍向赵时晴道别,尤其是被赵时晴痛扁的那只,甚至还装模作样抹了几把并不存在的眼泪。
这些猴子被送走以后,萧真问道:“那些猴子和你说的什么?”
赵时晴:“它们争先恐后想给我当儿子,可我只想给小老虎当阿娘,小豹子也行,从未考虑过猴子,所以我没答应它们,它们很失望。”
萧真:苍天啊,大地啊,请问赵二小姐说的是哪国语言,他怎么听不懂?
赵时晴却已经在看五十六的口供了。
萧真清清嗓子,说道:“这次我们端了十里铺,虽然做出这些杀手逃跑的假象,可是也只能在蒙混一时,还是打草惊蛇了,那个叫翠娘的堂主很快就会把这件事报告树爷,接下来,山门会更加谨慎。”
赵时晴放下手里的口供,对萧真说道:“五十六交待的这些任务当中,并没有我家的案子,想来也是,十年前,五十六还在给师兄们踩点望风,这案子轮不到他。
不过,五十六说,山门改为分堂管理,是从十年前,你说有没有可能是和那位有关系?”
萧真点点头:“杨太医虽然只是一个致仕的大夫,你家也只是寻常人家,但是这个案子却关连到先太子,很可能在当年,这个案子在山门当中属于二级,甚至有可能是一级。
可如果是因为这个案子,就让整个山门重新整合,又不太可能。”
赵时晴想了想:“如果他们换主子了呢?
我是说,原本山门的老大是山爷,山门是收钱办事。
可是后来,他们接连为那人做了几次案子,那人觉得他们很好用,所以就把他们收编了,既然收编,当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潦草管理,所以便细分下去,有分堂,有堂主,而他们也从以前的深山老林,走进了像十里铺这样的村子,这样不但用起来更方便,且,也更便于管理。”
萧真惊讶地看向赵时晴:“你认为现在的山门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雇佣组织,他们的背后是朝廷?”
即使永嘉帝想把山门抓在手里,今时今日的他,也不会直接管理山门。
既能让山门中人为他所用,又不会心生反意,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山门编入朝廷中的某个部门,永嘉帝再派自己的心腹去管理。
“锦衣卫?”这是萧真首先想到的。
前世,他离开石矶山时,长公主夫妇已经去世了,他压根不知道还有秀秀小叔这个人。
长公主去世,自是不能再回京城,路上没有去秀秀家的客栈投宿,因此,即使后来秀秀一家被杀,也没有人会把他们的死和长公主联系起来。
总而言之,前世,没有赵时晴,无论是秀秀小叔,还是秀秀一家,以及赵时晴遇到过的张厨子,这些人统统没有出现在萧真的视野之中。
当然,时家被灭门的事,杨老太医的死,更是成为永远的秘密。
前世的萧真,即使后来建立了风雨阁,他收到的情报当中也没有山门这个杀手组织。
想到这些,萧真的目光再一次投向赵时晴。
赵时晴正和凌波在咬耳朵,嘻嘻哈哈,一脸的天真无邪。
萧真笑着摇摇头,这一世有很多事情全都改变了,而这一切并非是因为他的重生而变,而是因为这个可爱的小姑娘。
太阳温暖,天空晴朗,那些隐藏在阴暗角落里的邪祟,终会暴露在阳光下。
他走到赵时晴面前,说道:“这份供词我能再抄录一份吗?”
赵时晴:“这本来就是你记录下来的,只要你不嫌写字累,你抄十份二十份都行。”
萧真莞尔,小姑娘一定很不喜欢抄写文章吧。
做为探花郎的儿子,萧真三岁开蒙,在他去石矶山打猎坠崖之前,他一直坚持每天练字,坚持了整整十五年。
区区两页纸,累不到他。
他不但给自己抄录了一份,还给赵时晴抄写了三份,避免小姑娘粗心大意,把原件弄丢。
次日一早,他便去见甄五多。
“什么?你说你要回京城?也是,你出来也有些日子了,布局这么久,也该有所收获了,走吧走吧,老人家现在不用你陪我,我有我的大孙女。”
萧真:这老头翻脸比翻书还快,这么快就用不着他这个好大儿了。
不过,小老头并没有轻易放过他。
他叫了赵时晴过来:“宝贝大孙女,你舅舅要回京城了,快来和你舅舅道个别。”
萧真......
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讲,我不想认你这个爹了!
萧真腹诽,正想开口,小老头却迎面又是一刀:“你这是什么表情,丑死了,吓到小孩子了,宝贝大孙女,快把眼睛闭上!”
赵时晴立马听话地用手捂住眼睛。
萧真......
第108章 崔家(两章合一)
次日,萧真一行离开庐州城,前往京城。
这次吴地之行,萧真收获很大,他找到了当年被他无意中救下,又无意中送入虎口的小姑娘,他帮甄五多找到了亲人,他见到了一直放心不下的萧岳,他杀了钟子扬,报了前世之仇,他剿灭了山门设在十里铺的分堂,他多了一个外甥女!
萧真想:等他回到京城,空闲下来好好想一想,一定能想出办法,和甄五多解除父子关系。
此时,庐州城里刚刚建好的大宅子里,一个胖老头,一个小少女,一边喝着热乎乎的红枣桂圆茶,一边吹牛。
祖孙两人,各吹各的,却又无比和谐。
这时,帘子撩起,沈观月从外面进来,带进一股凉气。
“你们真会享受,这吴地的冬天又湿又冷,最适合在屋里待着了。”
凌波把一碗热茶递给他,他捧在手里,盘膝坐下,笑着说道:“你们猜庐州城里出了什么新鲜事?”
祖孙俩纷纷摇头,这两天冷,他们懒得动,就没有出门。
沈观月笑嘻嘻:“城里有户姓崔的人家,祖上出过一个大官,这一代也有两个进士,是庐州响当当的人家。
就今天早上,崔府的三少爷跑到衙门告状,状告的是城里一个姓娄的举人,你们猜这位娄举人做了什么事?”
祖孙俩齐齐摇头,最烦这种讲故事还要卖关子的了。
沈观月:“昨天晚上,崔三少没带小厮,独自一人从城南回府,当时天色已经黑下来了,他雇了一驾骡车,可那骡车半路上坏了,崔三少只好下车,步行回府。
可是走到半路上,却被人从后面套了麻袋,然后他便人事不知了。
今天早上,他醒来后,发现自己竟然是在小倌堂子里,哈哈哈!
不仅如此,他还看到娄举人躺在自己身边。
这娄举人在庐州小有名气,崔三少见过他,因此一眼便认了出来。
据那娄举人所说,昨晚他看到崔三少躺在路边昏迷不醒,他出于好心,便把崔三少送到了附近的小倌堂子。
可那小倌堂子的老鸨却说,崔三少是被娄举人带来的不假,可娄举人是来卖人的,开价二十两,老鸨虽不认识崔三少,可是见他衣着不俗,不像是低三下四的人,便没敢收下,当时天色已晚,娄举人又不肯走,只好让他们留了一晚。
崔三少也豁出去了,他没有回府,而是直接来到衙门,把那小倌堂子连同娄举人一起告了。”
果然,沈观月讲完,祖孙俩顾不上吹牛,着急地问道:“后来呢,衙门判了吗?”
沈观月咽下嘴里的枣子,继续说道:“娄举人一口咬定他是做好事,助人为乐,小倌堂子却说他是来卖人的,崔三少则认定他们相互勾结,拐带人口。
那官老爷也是一头雾水,还让人去把崔家的一位老爷请了过来。
那位崔大老爷原本什么都不知道,待到听说那娄举人竟把崔三少送去小倌堂子,便暴跳如雷,在大堂上把娄举人揍得直喊救命。”
甄五多......
赵时晴......
“后来呢?”祖孙二人一起问道。
沈观月一脸遗憾:“后来就退堂了,官老爷说此案疑点很多,一一查明后再审。唉,其实就是乱成一锅,审不下去了。”
赵时晴笑道:“这个崔家也挺有意思,既然出过进士,那就是书香门第了,我见过的书香门第全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像崔家这样的,还是头回见到。”
被送到小倌堂子,这件事一旦传出去,身体是不是受损暂且不知,名声肯定是受损了。
可是崔三少却还是选择了报官,而崔大老爷也很有趣,居然在大堂上便打人。
赵时晴看向沈观月:“你是不是打听到什么了?”
沈观月喝了一口茶:“又让你猜到了,我还真打听到一些事。
你们猜这崔家是什么来头?”
赵时晴:“你不是都说了吗?祖上出过大官,这一代有两个进士,书香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