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作者:
姚颖怡 更新:2025-10-22 14:24 字数:3193
她立刻就猜到是谁做的了。
她的二嫂,聂二太太!
聂蓉蓉是不是也参与其中,不得而知,不过这件事,肯定和这对母女有关系。
但是现在聂宛华还不能将此事捅破,那样一来,三老太太同样没脸,现在范秋筠和赵廷晗的亲事还有求于三老太太,聂宛华不想得罪娘家。
可她也不想就这样轻易放过那对母女。
于是不久之后,聂蓉蓉便因为痛经去请稳婆。
她不是初潮,以前只是身子不适,却没有像这样一样疼得死去活来,她先是忍着,后来忍不住了,丫鬟告诉给聂二太太,聂二太太便让人去请稳婆。
这年头,女大夫凤毛鳞角,他们这里没有,千金科的大夫都是男人,聂蓉蓉是未出嫁的姑娘,自是不便去请男大夫看这个。
稳婆从聂家出来后,外面便有了传言,聂蓉蓉身子不好,不利子息。
接着,又有二太太和聂蓉蓉这对母女皆是命中带克的消息传出来,一时之间,本地高门大户的后宅之中,都在谈论这件事。
子息不利,又命中带克的女子,哪个高门大户敢娶?
聂家都在守孝,聂二老爷新丧,无论是斩衰还是齐衰,都在孝期。
因此,这些闲话传出来时,聂家毫不知情,待到他们知道时,早已是夸张放大了数倍,传得沸沸扬扬。
当然,这都是后话。
而范秋筠不久后便痊愈了,红疹褪下,但是脸上却留下了几个显眼的红印子。
无奈之下,只好取消行程,却又不想回到府里被堂姐妹们嘲笑,范秋筠只能暂时住在范家在外面的一处宅子里,这一住便过年了。
十几岁的年轻姑娘,生机勃勃,过完年,脸上的红印子便消得干干净净,还是肤白貌美的范姑娘。
范家父女重新上路,紧赶慢赶来到梁地,可是还没到达梁都,他们便听到一个最不想听到的消息。
梁王府正在私下里和孟老翰林家议亲。
私下里的消息为何会传出来?
那是因为梁王府还在孝期中,自是不能大肆宣扬,可是过年的时候,赵二小姐从白鹤山回来后,便亲自到孟家,把孟大姑娘接进王府,孟家也传出消息,说在此之前,这位从山沟沟里找回来的孟大姑娘,就已经是端秀宫的常客了。
还有传言,说孟家之所以能顺利找到孟大姑娘,还是托了大郡主的福,是大郡主的人先打听到孟大姑娘的下落,孟家才把人接回来的。
甚至还有传言,孟大姑娘初来梁都,教她礼仪规矩的嬷嬷,都是梁王府派过来的。
原来如此。
全梁都的闺秀你争我抢想要嫁的赵廷晗,却让这个忽然冒出来的孟大姑娘捡了漏。
谁不知道现在老王妃聂氏已经不管事了,能在赵廷晗面前说上话的,就是大郡主赵云暖。
这个孟大姑娘,还没认祖归宗,就和赵云暖扯上了关系。
听到这个消息,范秋筠气得撕烂几条绣帕。
虽然隔了房头,可她仍是老王妃聂氏的外甥女,以她的身份,不做正妃而做侧妃,一定会被耻笑。
范大老爷眉头深锁,他开始重新审视这桩亲事。
果然,距离会造成消息上的延迟。
范大老爷也算是消息灵通了,他甚至查到聂琼华死得不明不白,查到梁王府那个养女因为被聂氏嫌弃,而住到山上,却没有查到聂氏已经在王府里不管事了。
当然,即使他查到这些,也会误以为是聂氏是因为身体不好而暂时放权,王府里的琐事不管就不管了,但是儿女的亲事,还是要由她这位生母决定的。
可是到了梁地,虽然还没到梁都,风向却已经变了。
梁地人提到梁王府,句句不离大郡主,赵廷晗有病,又在王陵守孝,不提他很正常,可是同为女眷,老王妃却如同不存在一样,反倒是大郡主名声赫赫。
那孟家从山沟沟里找回来的姑娘,就是因为和大郡主扯上一点关系,便成了内定的梁王妃。
范大老爷有了退意,便去询问女儿的想法,女儿正值芳龄,又生得花容月貌,不嫁给赵廷晗,依然还有其他选择。
可是范秋筠却道:“传言而已,女儿听说那孟氏女长于山野之中,又因为守孝错过芳华,这样的女子,又岂能入得了姨母的眼,再说,表哥自幼长于京城,什么样的女子没有见过,怎能看得上她?大郡主和她有来往又如何,妹妹难道还能插手哥哥的亲事吗?”
范大老爷虽然觉得女儿想得太过简单,可是他一向宠爱这个女儿,女儿这样说了,他又觉得也可以一争。
范家父女一入梁地,赵云暖便得到消息了,待到他们给梁王府递了拜帖,赵云暖便笑了,有意思,这拜帖竟然是给她的。
范家是聂氏娘家的姻亲,于情于理,也应先拜见聂氏。
赵云暖猜到范家父女为何会来梁都,她假装不知,在府中接待了他们。
范秋筠一袭湖绿色的春衫,配着月白的裙子,珍珠头面配上明眸皓齿,端庄中不失灵动,果然是个美人。
可惜她与聂家是姻亲。
赵云暖拉着范秋筠的手,笑着说道:“范表妹来得正好,刚好可以参加三日后在紫藤山庄的春日宴,到时表妹能结识很多梁地的名门闺秀。”
范秋筠大喜,忙问:“表姐也去吗?”
赵云暖微笑:“我会去的。”
王室的孝期虽短,可除了继承王位的嫡长子以外,如无圣旨,其他人都要守足二十七个月。
这二十七个月,虽然不用像民间那样足不出户,可也不能太过张扬,比如宴会之类的,能免则免,当然,如果确实需要出席,只要不是玩得太花,也是无妨的。
这春日宴,办在梁王府的紫藤山庄里,赵云暖是主家,她说会去,也就是露个面而已,但是对于范秋筠而言,已经足够了。
第121章 结仇(两章合一)
转眼便到了春日宴的日子,范秋筠早早便打扮妥当,她的一身行头都是花了大价钱,让绣娘赶工缝制的,素雅不失鲜亮,雍容又不张扬。
可是来接她的却只是梁王府的云嬷嬷,却不见赵云暖的影子。
范秋筠不悦,这个姑子太不识礼数了。
现在就能议亲了,待到除了服,就把她远远嫁出去。
有郡主的封号又如何,只要嫁得远,就是皇后娘娘也管不了娘家的事,再说,藩王的郡主又能有什么好亲事,要么是破落户,要么就是穷书生,到那时,隔三差五就有穷亲戚上门打秋风,看她还有什么威风可抖。
至于远在白鹤山的赵时晴,范秋筠压根没有放在眼里。
一个养女而已,多看她几眼对她都是施舍。
云嬷嬷默不作声,却把这位表姑娘嘴边的那抹不屑尽收眼底。
梁地偏暖,紫藤花已经盛开,将偌大的山庄渲染得如梦幻般美丽。不仅是那一道道紫藤花墙,还有各种奇花异卉,此时也都从暖房里移了出来,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范秋筠到的时候,山庄里随处可见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的闺秀,梁王府还在孝期,所以这些闺秀们的衣裙都以淡雅为主,却又与满园的紫藤相得益彰,显然在穿着打扮上都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她们或说笑,或吟诗,或做画,各得其所。
范秋筠的目光在闺秀们身上飞快掠过,却没有看到赵云暖。
她心中的不悦越发强烈,怎么搞的,把她接过来,赵云暖自己却还没有到,这是故意晾着她,还是压根没把她放在眼里?
难怪阿娘常说,姑娘大了就要嫁出去,留在娘家早晚要留出事情来。
赵云暖过了年就二十了,一大把年纪却还要赖在娘家,也就是姨母懦弱,若是放在其他人家,即使嫁不出去,也给打发到庄子里了。
正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喧华,紧接着,一名内侍尖着嗓子高声唱道:“大郡主到——孟大小姐到——”
原本还如珍珠般散落在花丛中的闺秀们,此时全都向那边聚拢,个个脸上都是久别重逢的喜悦。
范秋筠在心里冷哼,这些梁地女子,与吴地的那些也不遑多让,都是趋炎附势的,她就不信她们会这么想见赵云暖,不过就是装模作样罢了。
等等,孟大小姐?
和赵云暖一起来的孟大小姐,莫非就是那什么孟老翰林从山沟沟里找回来的老孙女?
是的,在二八年华的范秋筠看来,已是花信之年的孟大小姐,就是老女人了,既然她是孟家的孙女,那不就是老孙女吗?
想到这里,范秋筠顾不上嘲笑那些闺秀,她提起裙子,也朝着那边走去,丫鬟敏儿忙在后面跟上。
只见赵云暖正向闺秀们引荐站在自己身边的女子,那女子身材高挑,同样一袭素淡的衣裙,如云的秀发上也只插着两支羊脂玉的簪子,和这满园的闺秀们相差无几的装着打扮,可那飞扬入鬓的蛾眉,明亮如星的眼眸以及那宠辱不惊的气度,硬生生让她与周围的闺秀区分开来,却又不似那百花丛中的牡丹占尽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