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作者:姚颖怡      更新:2025-10-22 14:24      字数:3174
  听到这些,赵时晴心里很不好受,她是来打听案子进展的,可是真的打听到了,她却又宁可没有听到。
  而一旁的凌波却已经红了眼睛,她和那个小女娃有着相同的经历。
  小女娃是被亲阿爷卖的,而她则是被亲阿奶卖掉的。
  她遇到了二姑娘,二姑娘把她带回白鹤山,她跟着二姑娘一起读书认字学武功学女红,她甚至还学过一点琴棋书画。
  而那个小女娃却没有机会长大成人......
  这时,一个伙计高声说道:“客官里面请!”
  茶叶铺子打开门做生意,迎来送往,赵时晴没有在意,直到她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请问赵二小姐在这里吗?”
  赵时晴竖起了耳朵,这傻小子真的找到这里来了!
  “谁找赵二小姐啊?”赵时晴粗声粗气地问道。
  崔三少,不,沈望星好奇地转过身来,便看到正冲着他笑的赵时晴和凌波!
  “二小姐,你们果然没有骗我,真的在这里!”
  沈望星喜极而泣,竟然真的掉下泪来。
  赵时晴......你的感情也太充沛了吧?
  “令堂呢,是跟着你来京城了,还是回娘家了?”
  赵时晴还记得,崔家被抄家了,十三岁以上的男丁都要流放,女眷虽然不受牵连,但是家产罚没,日子艰难,沈望星是为了崔三太太回去的。
  提起这件事,沈望星反而不哭了,他咬牙切齿:“我差一点就回不来了,你们肯定不相信,我娘发现我还活着,她竟然哭着求我,让我跟着家中男丁一起发配,哈哈哈,可笑吧,荒唐吧?”
  赵时晴怔住,那位崔三太太被崔荣坑了一辈子,不但替崔荣养庶子,还差点保不住亲生儿子,现在崔荣伏法,崔家发配,沈望星放心不下,想把她从崔家接出来,她竟然还要把沈望星交出去,这脑袋是让驴踢了吗?
  沈望星苦笑:“你猜是为什么?因为崔荣出事,崔家受到连累,那些婶子大娘们打她骂她,她在崔家的日子不好过,现在得知我没有死,我还活着,她为了讨好那些婶子大娘们,就想把我交出去,让别人知道,她没有藏私,婶子大娘们的儿子去发配,她的儿子也一样去了,而且她坚信,只要把我交出去,她以后就能在崔家安稳渡日。
  我要把她接走,她说她生是崔家人,死是崔家鬼,除了崔家,她哪里都不去。
  她把我关起来,让人去报官,她哭着说是为我好,说我只要跟着崔家人一起去发配,那我就还是崔家人,笑话,崔家有什么好的,我都不姓崔了,为什么还要跟着他们去发配?
  好在我跟着你们学了些武功,这才逃出来,我以后再也不会回去了,这辈子也不会回去了,至于我娘,她就留在崔家好了,我不惦记她了。”
  沈望星说着说着又哭了,他索性趴到桌子上痛痛快快哭了起来。
  赵时晴抱歉地对苏大头说道:“对不起,影响你们生意了。”
  苏大头:“没事没事,我若是这小哥,我也哭!”
  好在沈望星哭了一会儿就不哭了,跟着赵时晴离开了苏记茶铺。
  回到家里,大家看到他来了都很高兴,不过很快就知道了他的遭遇,他们从吴地到梁地,经历了很多事,沈望星早就把他们当成了好朋友,所以他没有隐瞒,把对赵时晴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听得众人目瞪口呆。
  以前知道崔家杀嫡子捧庶子,就已经很震惊了,现在又听到崔三太太为了讨好崔家人,竟然要献祭自己的亲生儿子,还口口声声是为他好,真是让人无语。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安慰沈望星,就连大胖和小妖也在他身上蹭了几下,让他受宠若惊。
  甄五多为了安慰他,特意让厨子准备了一大桌精美的酒席。
  这些日子,沈望星风餐露宿,又黑又瘦,和泥鳅不相上下,看着这一大桌好吃的,他感动得差点又哭了。
  待到把所有的盘子全都吃得干干净净,沈望星终于活过来了。
  他拍着胸脯,对大家说道:“从今以后,我就是沈望星了,不是别人了,我只是沈望星了!”
  然后,他的眼圈儿又红了,冲着每一个人抱拳行礼:“以后你们就是我的家人,你们都是我的家人,我只有你们这些家人了,你们千万不要抛弃我,除了你们,我什么都没有了!嘤嘤嘤~”
  众人......
  他又哭了,大家只好继续哄他,泥鳅翻跟头,秀秀变戏法,凌波唱了两个小曲儿,就连江汉都打了一套拳,甄五多给每个人都派了大红包,赵时晴的最大!
  第144章 两位公主(两章合一)
  转眼便到了赏花会的日子,城中贵女为了这一天已经准备多日,杨胜秋也换上最好的衣裳,他走出家门,正想上轿,却见一驾华丽宽大却没有家徽标志的马车停在自家门前。
  马车前站着一名衣着光鲜的健仆,看到杨胜秋,健仆连忙上前,恭敬行礼:“小人冯顺,在二公子身边当差,今天二公子也去参加赏花会,他先行一步,临行前叮嘱小人,务必把杨状元安全送到。”
  其实不用冯顺自我介绍,杨胜秋也知道他是谁。
  杨胜秋记忆力超群,虽然只是见过一次,却还是能够一眼认出。
  冯顺口中的二公子,名叫冯彦行,他是当朝首辅冯恪的嫡次子,三皇妃冯佳荷的兄长之一,因其擅画山水,亦是京城中大名鼎鼎的冯大家。
  冯彦行少年天才,十四岁便传出才名,但却只喜丹青,十七岁离家而去,三年后回来,在撷采轩以十二幅山水图惊艳天下,他的画法被称为“冯山”,甚至有人千里迢迢来到京城,只为一睹冯山真容。
  成名后的冯彦行,既不科举入仕,也不著书立说,如同野云野鹤,遨游于山水之间,偶然回到京城,必有力作问世。
  杨胜秋也擅书画,他刚到京城时,冯恪便向他抛过橄榄枝,只是那时他尚未高中,冯恪也只是给他送过一张帖子,邀请他参加品画会。
  那次的品画会邀请了多位丹青妙手,还有很多急于扬名的新人。
  杨胜秋初到京城,他带了自己的画作参加,并且得到了冯彦行的亲自点评。
  冯彦行对他大加赞赏,并且送给他一柄自己亲绘的折扇,也就是那一次,杨胜秋见到冯顺。
  后来杨胜秋高中状元,冯彦行再次举办品画会,却没有给他下帖子,杨胜秋还以为这位丹青圣手已经不记得自己了,没想到今天的赏花会,冯彦行竟然让冯顺来接他。
  杨胜秋当然不会认为这是自己的面子,更不会认为这是冯彦行的主意。
  他见过冯彦行,冯彦行潇洒豪迈,不拘一格,专门派马车来接一个只见过一次的人,这不是冯彦行的风格。
  杨胜秋想到了冯恪,或者三皇子。
  若还是在几天前,他或许会婉拒,然而现在,他没有拒绝,欣然坐进那驾华丽的马车。
  他想起了小囡囡以及那封被他烧毁的信。
  他现在不是清风明月的状元郎,他还是那场杀戮的漏网之鱼,当务之急,他必须要给自己找一个靠山。
  而冯恪,就是他现在能够找到的最大靠山。
  马车缓缓驶离,坐在车厢里的杨胜秋没有看到,又有一驾马车驶进了他家住的那条巷子。
  他没有看到,但是和车把式坐在一起的冯顺却看到了,不仅看到,他还认出了那是谁家的马车。
  虽然那马车同样没有家徽,但是冯顺是冯恪为儿子精心挑选出来的家生子,他不但忠诚可靠,而且还有一双利眼。
  这驾马车是董家的,而京城那位已经致仕的翰林大学士董庆林,就是太子妃的叔父!
  董家一门书生,虽然没有实权,可在读书人的圈子里却有很高声誉,且,董家出了一位太子妃!
  如果运气好,董家有可能出一位皇后。
  可这也要太子有那个福气才行。
  冯顺微微眯起眼睛,太子也想拉拢杨状元这件事,他要尽快禀告给首辅大人。
  而杨胜秋此时并不知道这件事,但是他认识董庆林,他初入翰林院,而董庆林已经致仕,按理说彼此不会再有交集,然而就在他进翰林院的第一个月,正逢董庆林寿辰,翰林学士亲自带领一众翰林前往董府祝寿,其中也包括在翰林院任修撰和编修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董庆林很高兴,还邀请他们三人去书房看他刚刚搜罗来的几本古书。
  不过,董庆林毕竟已经致仕,杨胜秋与他也只见过这一面。
  马车继续前行,终于来到佳宁长公主府。
  赏花会设在长公主府的花园里,此时已是衣香鬓影,花团锦簇。
  杨胜秋很快便见到了佳宁长公主的儿子赵文景。
  佳宁长公主十五岁成亲,十六岁和离,和离后诊出喜脉,十七岁生下一对孪生子,赵文景和赵文亭。
  兄弟二人尚未满月,当时还是淑妃的孟太妃便求了太上皇,给兄弟二人赐姓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