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作者:
姚颖怡 更新:2025-10-22 14:24 字数:3148
皇帝生气了。
丽太妃有些心虚,她又不是真的傻,难道不知道这是一件为人诟病的事?
她当然知道,但是魏老夫人那看似温柔,实则威胁的语气,令她不得不将这件事揽在身上。
“玉儿身体没有大碍,顶多就是不能开枝散叶,可是宝庆侯府还有其他男丁,从他的堂兄弟那里过继一个孩子养在膝下,和亲生的没有两样,都是朱家的血脉。
那赵云暖若是贤惠,一定不会反对,不用十月怀胎,也不用承受生育之苦,白得一个男丁,这好事,打着灯笼也找不到。”
永嘉帝的嘴角抽了抽,这要多大的脸,才会如此痴心妄想。
“母妃,您可知赵云暖的身份?”
丽太妃岂能不知,她强挤出一个生硬的笑容:“她的身份再高,也高不过皇帝,皇帝下旨指婚,梁王府不敢不从。”
永嘉帝冷笑:“朕若不想下旨指婚,宝庆侯敢不从吗?”
丽太妃一怔,没想到皇帝竟然拒绝得这么干脆。
她心中涌起一阵烦燥,说道:“那玉儿也是个痴情的,对赵云暖情根深种,赵云暖若是知道有人对她心仪已久,说不定也会感动呢,到时皇帝赐婚,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是一桩美事。再说,赵云暖已经二十了吧,待到孝期过了,她就二十二了,二十二岁的老姑娘,哪里还能嫁得出去,更没有什么好姻缘,也就是玉儿不嫌她年纪大,她进门便是世子夫人,她还不知足吗?”
“呵呵,”永嘉帝笑出声来,“朕倒是今日才知道,我赵家的女儿,竟然还会嫁不出去?”
丽太妃怔了怔,她太清楚皇帝的这声冷笑意味着什么。
她的这个儿子,从来就不是良善之辈。
丽太妃忽然有些怕了,毕竟不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总像是隔了一层。
她有些后悔了,不该在这件事上触霉头。
“算了算了,皇帝若是觉得这门亲事不好,那就算了,本宫在宗室里挑挑吧。”
话音一落,永嘉帝的脸上闪过一抹狰狞:“母妃,您就是想用这门亲事令赵氏皇族蒙羞吗?”
丽太妃吓了一跳:“就是在宗室营里随便挑一个,哪里就会令皇室蒙羞了。”
“那也不行!”永嘉帝声色俱厉,拍案而起,“朕这便下旨,夺了朱玉世子之位,让刑部秉公办案,王子与庶民同罪,更何况小小的朱玉!”
永嘉帝没给丽太妃开口的机会,拂袖而去,留下丽太妃怔怔而立,良久,她忽然反应过来,不行,不能这样,若是夺了朱玉的世子之位,魏老夫人岂肯罢休?
不,如果刑部真的秉公办案了,朱玉就只有死路一条。
朱玉是魏老夫人唯一的亲孙子,如果他有个三长两短,魏老夫人会怎么做?
丽太妃想了想,还是让身边的心腹出宫,告诉魏老夫人,皇帝不同意这门亲事,而且暗示朱玉这次的案子怕是会很棘手。
一个时辰后,心腹回来,带回一只锦匣。
“魏老夫人让奴婢把这个带回来,请您过目。”
丽太妃秀眉微蹙,对心腹说道:“打开吧。”
心腹小心翼翼打开匣子,看到里面的东西,目瞪口呆。
那是一张破鱼网。
鱼死网破!
一股寒意从脚底涌上来,瞬间便蔓延全身,明明是炎炎夏日,丽太妃却全身冰冷,宛若身处寒冷冬季。
她太了解这位从姐了,说到办到,且,除了对自己的儿子孙子,她这位从姐对任何人都是冷酷无情。
丽太妃不用深想也能猜到,魏老夫人所谓的鱼死网破是什么意思。
不,那件事不能提,永远也不能提,无论是魏老夫人还是她自己,都要把这个秘密带进坟墓!
既然如此,那就让魏老夫人,连同这个秘密一起埋葬吧。
丽太妃眼底闪过杀意,她对心腹说道:“御花园里的花全都开了吧,陪本宫出去看看。”
......
永嘉帝心情不好,却还是去了皇后宫里,他还是那副风轻云淡的神情,丝毫看不出他刚刚龙颜大怒。
皇后呈上那份驸马候选人的名单,同样的名单,永嘉帝也有一份,皇后手里的是备份的。
其实永嘉帝对这份名单还是很满意的,皇后不但善解人意,而且还顾全大局,这份名单里的人选,严格说来全都合适。
要么是除了一个爵位便什么都没有的勋贵子弟,要么就是寒门出身的新科进士。
且,这些新科进士既没有前二十的,也没有考上庶吉士的,他们的前途一眼望到头,在人才济济藏龙卧虎的京城,他们只能算是平庸之辈,怕是终其一生,只能止步于五品的位置。
那日的赏花会上发生的事,永嘉帝一早便知道了。
杨胜秋出类拔萃,惹得众多贵女对他暗送秋波,永嘉帝原本还担心皇后把他列在候选名单上,没想到皇后压根就没有把他写上去。
杨胜秋此人,朕是准备用起来的。
永嘉帝手中的朱笔,在一个名叫代凡的名字上勾了一笔,对皇后说道:“这个代凡无父无母,在善堂长大,适合佳乐。”
佳乐长公主胆小懦弱,皇室能给她的不多,刚好够养个驸马,若是拖上驸马身后的亲族,怕是就养不起了,代凡只有一个人,正好合适。
永嘉帝又在一个叫高兰德的名字上勾了一笔:“此人虽然只是会试第五十八名,出身也是小世家,可却是书香门第,祖上出过大儒,足够给慧心做驸马了。”
说到此处,永嘉帝想起了另一个书香门第聂家,老梁王妃聂氏的娘家,被朱玉在花楼里捅死的那位,便是聂家的二老爷。
那也是书香门第,真是笑话。
但是永嘉帝很快便想到了赵云暖,他放下手中的朱笔,对皇后说道:“梓童,京城勋贵子弟当中,有没有和赵云暖年纪相当又没有婚配的?”
勋贵子弟成亲都早,即使没娶正妻,也会有小妾,说不定庶子庶女都有几个了。
皇后略一思忖,便想到一人:“卫国公世子就没有成亲啊。”
她记忆深刻,前阵子燕侠受伤,国公夫人进宫,字字血声声泪,说她儿子可怜,二十多了还没有成亲,连个通房都没有,若是让魏老夫人给打死了,都不能葬进祖坟。
第147章 杀人凶手(两章合一)
永嘉帝怔住,他怎么忘了,燕侠就没有成亲。
燕侠?
若是给燕侠和赵云暖赐婚......
永嘉帝在心里快速衡量这件事的利与弊,最近一段日子,派去梁地的探子送回消息,老梁王薨逝之后,梁地在短时间里的确乱了一阵,但也只是一阵而已,自从赵廷晗回到梁地,梁地便日渐平稳,如今更是一派欣欣向荣。
而根据探子掌握的情况,赵廷晗一直住在王陵,就连大婚,也没回梁都,迎亲送亲都是由堂弟赵廷师代为进行。
而大婚之后的三朝回门,新出炉的梁王妃孟氏是由大郡主赵云暖陪着一起回娘家的,在那之后,孟氏便来往于王府和王陵之间,疲惫之态顿显,而赵廷晗则依然住在王陵里,出出进进的都是大夫。
永嘉帝心里清楚,梁地能有现在的稳定,赵廷晗起到的只是稳定军心的作用,而让梁地继续发展的,则是大郡主赵云暖。
赵云暖之于梁地的重要性,非但没有因为赵廷晗的回归而改变,相反,病弱的赵廷晗远比年富力强的老梁王更加倚仗赵云暖。
而探子还探听到其他消息,那便是老梁王妃聂氏在王府地位堪忧,赵云暖对外声称聂氏抱恙,谢绝探病,并且堂而皇之,往聂氏的寝宫里安插人手,将聂氏看管起来。
而造成这对母女反目的导火索,则是老梁王的养女。
那养女平时住在庄子里,很少回府,偶尔回去,却被聂氏打骂,养女一气之下便离府出走,又回到庄子里。
赵云暖对这个义妹疼爱有加,得知此事大动肝火,与聂氏大吵一场后,母女俩彻底反目。
老梁王膝下有个养女,永嘉帝早就知道,老梁王上过折子,说那女娃与自己死去的幼女有几分相像,动了恻隐之心,将那女娃收为养女,奏请皇上,给养女赐姓。
不过是个养女而已,永嘉帝便准了,给那女童赐了赵姓。
再后来,探子便送回消息,老梁王找了一个年轻姑娘给那个养女做师父,给了养女一座连着庄子的山,师徒俩便搬出王府,去山上住了。
对此,永嘉帝并不在意,大雍朝受太上皇影响,男女老少都以修仙为荣,佳柔长公主就是一个例子,十几岁的小姑娘,连皇宫都很少回来,大多时候全都住在道观里。
因此,在永嘉帝看来,赵时晴和佳柔长公主一样,就是去山上修行了。
一个小道姑而已,又是养女,翻不出水花来,如果不是赵云暖为了她和聂氏反目,永嘉帝甚至早就忘了老梁王还有一个养女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