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作者:
姚颖怡 更新:2025-10-22 14:24 字数:3143
而这个丁家,也不是普通人。
丁举人的太太也姓董,虽然与董秀才同姓,可这两个董家却是天壤之别。
董秀才的董家,就是通安本地人,虽然有些家底,可也只是小门小户。
而丁举人的太太,却是出身“一门四翰林”的那个董家。
董家不但出了四位翰林,还出了一位太子妃。
太子妃董氏,与丁举人的太太是同宗,虽然隔了房头,可是按辈份,太子妃还要叫她一声姑母。
而丁举人的那份差事,虽然只是小小的县丞,可却是薛晋给安排的,薛晋,是东宫属臣,太子的人。
因此,这个案子就连燕侠也不能擅自去查了,他回来后便进宫了,将他查到的情况如实禀告永嘉帝。
别说是燕侠了,就连赵时晴这个旁观者也是目瞪口呆。
她万万没有想到,小小的通安,小小的董家,竟然牵扯出当朝太子。
不是说七八年前丁家就搬走了吗?
不是说前几年董家就把墙头外扩了吗?
阴谋,这当中都是阴谋!
赵时晴对甄五多说道:“外公,我发现当太子真的挺不好的,危险重重。”
甄五多摇着大蒲扇,点头附和:“是啊,尤其是自幼便被封为太子的,就没有几个能顺利登上皇位的。”
赵时晴感慨:“难怪萧真说皇家无亲情。”
甄五多翻翻眼皮:“戚太后不让戚氏女进宫,看似对娘家无情,可实际上,她却是帮了那些戚氏女,不做皇家妇,未免不是一件幸事。”
赵时晴看他一眼,她怎么觉得小老头是一语双关呢。
“外公您放心,我姓赵,这辈子是不可能嫁进皇室的。”
小老头继续摇着他的大蒲扇:“和皇室沾边的也不行,麻烦事太多,我好好的大孙女,要美貌有美貌,要靠山有靠山,要银子有银子,什么样的男人找不到,何必去淌这滩浑水?大孙女,你说对不对?”
赵时晴:不好的感觉又来了,小老头绝对是在针对某人。
“外公,银家还是个宝宝呢,您说的这些,银家听不懂啦。”
小老头显然不买账:“别捏嗓子,养成习惯就改不过来了。”
赵时晴暗地里做个鬼脸,转身走了,她要早点睡,京城里越来越热闹了,明天她要去找二哥,让二哥最近能不出门就不要出门了。
现在皇子们的争斗已经上升了一个等级,二哥太单纯,她担心二哥被人当枪使。
而甄五多却不想去睡觉,找个机会,把那头猪叫过来修理修理。
此时宫中,永嘉帝同样不能入眠。
通安的事是谁做的?
那箱兵器,摆明就是为了陷害太子。
那会是谁做的呢?
肯定不会是老三,这么低劣的手法,破绽百出,不可能是老三。
老五?
老五事事都听老三的,没有老三的吩咐,老五不会轻举妄动,擅作主张,所以也不会是老五。
至于老二,就更不可能了,那就是个书呆子,恨不能住在藏书楼。
还有老四......
想到老四,永嘉帝马上便否定了。
老四是个残疾,这皇位传给谁也传不到他的头上,相反,无论是谁当皇帝都会善待他,因为他最没有威胁,用他来体现兄友弟恭、皇恩浩荡,再恰当不过。
至于其他几个,年纪太小,就更不可能了。
如果不是这几位皇子,那还能是谁呢?
莫非是他们手下的人自作聪明?
永嘉帝决定,还是把这个案子交给燕侠,燕侠看似鲁莽,但做事却是有分寸的。
次日,永嘉帝便叫了燕侠,让他继续追查此案。
燕侠领命,正要走的时候,永嘉帝忽然叫住了他。
“你还没有订亲?”
燕侠一怔,没想到永嘉帝会忽然问起这个。
“是,臣尚未订亲。”
永嘉帝微笑:“你也有二十了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有心仪的姑娘?朕可以给你们指婚。”
燕侠忙道:“臣没有心仪之人,臣现在的心思全都用在案子上,暂时还不想分心。”
永嘉帝想起被朱玉害死的那位表小姐,据说那女子就是燕侠内定的妻子,也难怪燕侠拼了性命也要把朱玉绳之于法了。
忽然,永嘉帝觉得皇后的提议也是可行的。
燕侠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与那位表小姐虽未成亲,但若不是为了与他议亲,表小姐也就不会来京城,不来京城,也就不会被朱玉掳走,说表小姐是因燕侠而死,也是可以的。
以燕侠的性情,哪怕另娶淑女,也会永远背负着对那位表小姐的愧疚。
说不定还会把表小姐当成亡妻祭拜。
活人是永远争不过死人的。
所以,燕侠的妻子......哈哈......
第163章 原来我一无是处(两章合一)
燕侠出宫后,没有直接去刑部衙门,而是先回府,这个案子不好办,他要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
他决定回家拿上书本,去国子监上课。
燕侠是国子监的学生,只是他一个月里也上不了几天课,因此,他入国子监五年,还没能升级。
大雍朝的国子监仿效前朝,设立四厅六堂。
学生进入国子监,按照成绩分为三等,如果修习完《四书》便可进入初级三堂,学制一年半,之后经过考试,合格者进入修道堂和诚心堂学习,学制还是一年半,之后再次经过考试,经史皆通,文理俱优者,便可进入国子监的最高班级率性堂了,率性堂采用学分制,学生修满学分便可毕业。
进士为甲科,监生为乙科,虽然监生毕业后也可入仕,但是朝堂素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规则,那些从各地优选出来的监生想要谋取好前程,大多会在成为监生之后参加科举,以进士的身份入仕。
但是,对于燕侠这样的勋贵子弟,以及在京质子而言,他们是不会多此一举参加科举的。
质子们会一直在国子监读书,国子监甚至为这些质子和勋贵们专门开了一个少年班,他们多是五六岁入学,一边玩一边学,十五岁后免试进入国子监的初级三堂中的正义堂。
国子监对他们的要求很低,别人考核的是考试成绩,他们则是出勤。
他们每出勤一天,便会在考勤本对应的名字下画一个红圈,一年半的正义堂、一年半的修道堂,加在一起是三年,这三年里,只要他们积满七百个红圈,便可免试升入率性堂。
普通监生想要从率性堂毕业需要考试,考试后还要实习,而他们依然是画圈,只要红圈达到一定数量,他们便从国子监毕业了。
质子们可以继续留在国子监混日子(不用画圈,也不用考试,就是纯混),勋贵子弟们则可以去六部和大理寺等衙门谋个正儿八经的官职,而不是让自家老爹在五城兵马司或者旗手卫里给安排个低品武职,而本来有荫封的前程会更好,而不会像普通监生那样,到死也只是个四五品。
也就是说,对于勋贵子弟而言,国子监相当于镀金。
而他们只要在国子监画够红圈,就会有一份好前程在等着他们。
然而这七百个红圈,对于燕侠而言却难于登天。
今年是他在国子监的第六年,也只攒了二百多个红圈,也就是说,按照这个频率,别说毕业了,他想升入率性堂,也还要十二年!
然而,没有人敢嘲笑他,上一个嘲笑他的人,已经被挂在了国子监门前的大树上。
燕侠回到府里便开始找他的书本,卫国公府现在只住着他们一家五口,别看住得宽敞,可是书房却只有两间。
一间是国公夫人余氏的,与其说是书房,不如说是账房,余夫人每天在这里看账本,发号施令,偶尔还会打打马吊,推推牌九。
而另一间,则是那父子三人的,当然,等到小十六长大一些,这间书房便是父子四人的。
燕侠很少在家,卫国公年纪越大便越不爱读书,因此,目前使用这间书房最多的,是九岁的燕十一。
燕十一正在国子监读书,以他的年纪,六年后便可升入正义堂,如果燕侠不能在六年内升入修道堂,便会和燕十一同班。
因此,为了能和大哥成为同班同学,燕十一每天都会做功课,因为少年班能否升入正义堂的标准便是每天布置的功课,每个月超过十天不写功课,就会记入考评,记入考评的次数多了,便不能从少年班毕业。
其实这就是吓唬小孩的,少年班的夫子们巴不得到了岁数就把他们全都打发走,一群熊孩子,谁想留他们啊。
燕十一信以为真,每天都会用心做功课。
这个时辰,燕十一已经去上学,书房里空无一人,燕侠找齐自己的书本,便准备去国子监画红圈。
刚刚走出书房,迎面便撞上了余夫人。
“哎哟,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世子爷这是要去上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