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作者:姚颖怡      更新:2025-10-22 14:25      字数:3146
  赵时晴想想也是,忽然眼睛亮了亮,对萧真说道:“你梦里的邓潜也是被暗杀的,会不会也是太上皇派人干的?因为邓潜是坏人,他不仅是朝廷的蛀虫,同时也害了很多人,可皇帝却被他蒙蔽,太上皇看不得这种人稳坐朝堂,所以就派人把他干掉了?”
  萧真点点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赵时晴却又眼露迷茫:“可是太上皇为何不告诉皇帝,他和皇帝说一声不就行了,哪里用得着亲自下手?”
  萧真看着她,轻声说道:“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不想让那个人知道他没在炼丹,而是在民间私访?”
  赵时晴怔了怔,又叹了口气,她想起那个装疯卖傻的赵行舟,也不知那天晚上,他是真的被大婶从自家檐下赶出来,还是故意扮可怜,让自己收留他。
  “我就是太好心了,这个毛病不好,我要改。”她苦恼地皱起眉头。
  萧真柔声说道:“不用改,你很好。”
  赵时晴抬起头:“真的?”
  萧真:“真的。”
  赵时晴:“你也觉得我这喜欢捡人的爱好不用改?”
  萧真:“不用改,你又不是没有地方安置。”
  “是啊,我现在可是有两座山的人呢,大不了就让他们去山上放羊!”赵时晴又来了精神,萧真都说她不用改,那她就不改了。
  知道了蓝采和是太上皇的人,盘桓心头的疑问解开了,赵时晴一身轻松,开开心心回家了。
  赵时晴前脚刚走,萧真后脚就叫来江平等人:“去买一批火盆和银丝炭,还有手炉脚炉,对了,再找人问问,这宅子能不能装地龙。”
  等赵时晴下次再来的时候,他要给她一座温暖如春的如意舫。
  火盆和炭全都买回来了,手炉脚炉也买了,装地龙的匠人来看过,告诉他们,这宅子的一楼原本就有地龙,只是因为闲置已久,已经堵了,疏通后就能取暖了。
  萧真大喜,忙让人去疏通地龙,几个人忙活了两日,地龙终于畅通了。
  萧真开始盼着赵时晴过来,可是等了几日,赵时晴也没有来。
  赵时晴之所以没来,是因为杨胜秋从大郭庄回来了。
  那天赵时晴从如意舫回来,就找到秀秀,她告诉秀秀,杨胜秋之所以没有再和秀秀偶遇,并非是她判断错误,而是杨胜秋没在京城,他有公务在身,去了长寿宫。
  这些日子,秀秀的神经绷得紧紧的,心里也是空空落落,就连上元节逛灯会都是心事忡忡。
  少女情怀总是如梦如幻,秀秀第一次有了心事,还没来得及把自己代入梦中人,便受到打击,只要有一线可能,她也不希望自己心仪的人是在利用自己。
  但是她相信赵时晴,赵时晴说得有理有据,她也不能不信。
  因此,她反而比以前任何一刻都盼望见到杨胜秋,无论是好的坏的,她都要亲自经历,是给赵时晴一个交待,也是给自己一个答案。
  如果没有看到答案,秀秀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不会真的放下。
  她不是坐在闺阁中织梦的无知少女,她经历过生死,她虽然不聪明,但也决不是笨蛋。
  秀秀向赵时晴借了一名护卫,这位是赵时晴从梁地带来的护卫,名叫夏大川,是这个家里第二黑的人,第一黑是泥鳅。
  夏大川以前是亲卫营的军人,后来被派到赵时晴身边做护卫,营里的兄弟全都羡慕他,赵二小姐也算是半个主子同,能给主子做护卫的,都会有个好前程。
  他很开心,还去父亲坟前上了香,可惜到了二小姐身边才知道,他们这些护卫就是摆设,二小姐很少会想起带上他们。
  现在到了京城,二小姐宁可向老太爷借四大护卫,也想不起他们这些从梁地来的人。
  虽说月银不降反升,可是夏大川觉得这样白拿银子却不用干活的日子很难熬,他不想吃白饭,便总是找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比如捡狗屎,比如帮着纪大娘买菜,还比如像这次一样,被秀秀从赵时晴那里借了过来。
  秀秀之所以会挑上夏大川,是因为她觉得夏大川是所有护卫中最勤快的。
  她让夏大川去户部衙门那里盯着,看到杨胜秋来上衙就告诉她。
  夏大川在户部门口盯了四天,终于看到了杨胜秋。
  杨胜秋是前一天才从大郭庄回来的,这一次太上皇办法事,礼部、户部、太常寺、光禄寺,甚至就连工部也派了人过去,宫里也去了几名太监,
  十五万两银子,这可不是小数目,做为掏银子的户部,要盯着这些银子是怎么花出去的。
  按理说,这么大的一笔银子,又是给太上皇办事,轮不到杨胜秋这样的新晋官员。
  可也正是金额大,又是给太上皇办事,稍不留事,就是受累不讨好,而且现在还没出正月,谁不想在京城好好过年?
  差事到了户部,便成了烫手山芋,推来推去,就推到了杨胜秋头上,他无人可推,只能接下。
  到了大郭庄,这还只是刚刚开始,长寿宫的意思,是把这十五万两两银子交给他们,由他们统一安排银子的支出。
  可是杨胜秋出京之前,户部尚书叮嘱过他,这十五万两银子一定要掌握在户部手里,谁要用银子,都要来找他要。
  于是情况便成了长寿宫要银子,杨胜秋不给,长寿宫打着太上皇的旗号,杨胜秋只能小心翼翼,委屈求全。
  在大郭庄的十几天,当真是度日如年,杨胜秋也算是八面玲珑,可仍然焦头烂额,长寿宫的夭蛾子就没有断过,今天这里要花五千两,明天那里又要一万两,好不容易办完法会,再一核对帐目,十五万两竟然只余下不到三千两。
  太上皇对于这场法会还是很满意的,各衙门的人要动身回京之前,长寿宫的道士过来送赏赐,说是太上皇念着他们辛苦,特意重赏。
  大家既开心又期待,大过年的,别人在京城享福,他们却跑到条件艰苦的乡下吹冷风,好在太上皇还记着他们。
  众人跪下接赏,道士们把赏赐一一送到各人手中,那是一只精美的盒子,也不知道里面放的是什么宝贝。
  待到道士们走了,大家迫不及待打开盒子,只见里面躺着一颗黑不溜秋的金丹。
  没错,无论是黑的还是白的,全都叫金丹。
  这些金丹是太上皇亲手所炼,连皇帝都没舍得给,却给了他们。
  让他们怎能不感动?
  杨胜秋做了一番心理建设,也没有勇气吃下那颗金丹。
  他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吃,他是偷偷扔掉了。
  他没敢吃,那颗金丹看着就不像是什么好东西。
  回到京城的第二天,杨胜秋便回衙门交差,下轿的时候,他看到有个黑大个正在看着他,见他看过来,那黑大人咧嘴冲他笑,露出一口大白牙。
  脸黑,便显得那口牙特别白。
  杨胜秋没有在意,他是状元郎,曾经跨马游街,京城很多人见过他,那个黑大个想来也是认出他是状元郎了。
  状元郎!
  杨胜秋在心里默默叹息,他拼尽全力考上状元又如何,还不是要接手别人甩过来的烂摊子?
  他去见了户部尚书,尚书大人得知十五万两银子只带回三千两,脸色立时就不好了。
  这十五万两,是他好不容易才凑出来的,原本还想至少能余下一两万,没想到竟然只有三千两。
  什么法会,要花十五万两?
  如果之前提出十五万两时,那是长寿宫狮子大开口,那么现在只余下三千两,那就不全是长寿宫贪婪,也有杨胜秋的问题,这个杨胜秋,连抓在自己手里的银子都管不好,白瞎了读的那么多书。
  杨胜秋小心翼翼地进去,灰头土脸地出来。
  他被尚书大人训斥的事,很快便传遍整个衙门。
  第218章 秀秀的心思(两章合一)
  冯府正在办丧事,杨胜秋原本准备交差后就去冯府吊唁,可是临近下衙,侍郎大人把他叫过去,将一堆文书交给他,这些都是他不在时堆积下来的,没办法,虽说衙门在正月里有十七天是不封印的,可是大家的心思早就不在这里了,上衙的时候都在摸鱼,找各种借口提前下衙。
  看到杨胜秋那掩饰不住的抗拒,侍郎大人在心里冷笑:本官支使不动那些老油条,难道还能支使不动你这个新人?什么?有后台?这里谁没有后台?
  都有后台,那么比得就是资历。
  放眼户部,资历最浅的就是杨胜秋,他不干谁干?状元郎?侍郎大人就是二十年前的状元郎,这里不缺状元郎。
  杨胜秋只好把那一堆文书接了过来,等到他好不容易处理得七七八八,其他人早就走光了。
  杨胜秋叹了口气,将没有处理的文书锁进柜子,独自走出户部。
  接连两起凶案,死了一位次辅一位首辅公子,可是百姓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夜幕下的大雍帝都依然花团锦簇,歌舞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