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作者:姚颖怡      更新:2025-10-22 14:25      字数:3114
  李大柱这时也反应过来,他指着李婶子大喊:“这都是我娘的主意,和我没有关系!我不要下山,不要下山!”
  两名护卫过来拖人,李耀祖躲在李婶子身后:“我爹说了,这都是我奶的主意,你们把我奶扔下去,不要扔我!”
  ......
  看着这一家三口的丑态,赵时晴又好气又好笑,也不知那母子三人被卖到何处,这种时候还要买人的,多半是想趁机压价的,不会是什么好去处。
  那一家三口被带走,围观的人群默默散开了,有人觉得解气,还有人却不以为然。
  “这位赵二小姐做得太过了,听说起因就是那个李耀祖抢了其他孩子的吃食,她这是借题发挥吧,是不是觉得山上的人太多了?如果不是,那就是心胸狭窄,容不下人。”
  “嘘,快别说了,你也想被赶下山吗?”
  这些窃窃私语,赵时晴很快就知道了,她没有在意,她今天这样做,一定会有圣母心发作的人认为她做得不对,但是她不觉得自己做错了,重来一次,她还会这样做。
  萧真很晚才回到山上,棚子里一灯如豆,赵时晴还在等着他。
  “咦,你怎么还没去睡?”萧真柔声问道。
  赵时晴:“担心你被洪水冲走。”
  萧真微笑:“我福大命大,冲不走的。”
  “你去哪儿了?”赵时晴问道。
  “我和衙役们去抢险救人了,今天在找到了几十人,临时被安顿在黄家的一处宅子里,那里地势较高,暂时没有危险,黄家已经去了高平,临走时将这宅子借给了衙门。钱知州就躲在那里。”
  赵时晴给逗乐了,差点把钱知州给忘了,没想到他竟然自己找了个地方躲了起来。
  赵时晴说了今天把李家三口赶走的事,萧真说道:“之前那伙人聚集的地方已经被水淹了,那伙人不知所终,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很可能混在灾民当中,最近上山的人要仔细盘查,还有,你不要下山了,就留在山上吧。”
  鬼才知道今天下山后看到漂起的浮尸时,他心里是什么滋味。
  那当中就有年轻女子!
  赵时晴知道萧真是在关心她,柔情蜜意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也是干巴巴的。
  “好,我知道了,明天开始,我就留在山上。”
  “山上也要注意安全,去哪里都要带上护卫。”
  ......
  两天后,大雨终于停了,但是山下的洪水并没有退去,而此时的高平城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从童州四地逃难来的灾民,已经安顿下来。
  有亲戚的去投靠亲戚,有钱的买屋子买地,没钱的则根据衙门的分派,领了救济粮,跟着里正去了村里,还有的选择去开荒,对于这些新成立的村子,衙门不但有救济粮,还有农具,另外,等到耕种的时候,还能到衙门领种子。
  农民们不能没有土地,原本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还有不舍,可是现在得知不但谁开荒就是谁的,而且还能领一年的种子,大家都很高兴,干劲十足,恨不能立刻就冲到目的地,挥汗如雨大干一场。
  与此同时,一个名字也在灾民之中流传开来。
  观月公子!
  不但救济粮是观月公子捐助的,甚至就连买农具和种子的银子也是观月公子出的。
  大善人啊,这是大善人!
  百姓当中有人见到过观月公子。
  “是一位十几岁的小公子,长得就像观音座下的金童一样。”
  于是很快,便有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派了金童下凡救助百姓的传说,观月公子就是金童化身的说法也在百姓之间流传开来。
  高平来了很多灾民,有穷苦百姓,但是也有很多有钱人。
  无论是穷苦百姓还是有钱人,逃难的时候肯定带上了所有的金银细软。
  原本是人人避之不及的高平,如今涌进了很多想要发灾民财的商人。
  于是,观月公子的传说,也随着这些商人的来来往往传出了高平城,传到了大雍朝的四面八方。
  第265章 水生(两章合一)
  商人们四处打听观月公子下榻何处,他们带来了名贵的古董、华丽的珍宝以及各式各样舶来的精巧玩意儿,观月公子一定会舍得一掷千金。
  至于观月公子的真实身份,见多识广的商人们也有自己的答案。
  观音大士座下金童?
  无知百姓们说说就罢了,他们是不信的。
  这位观月公子,要么是京中的皇亲国戚,要么就是勋贵子弟。
  甚至还有人暗中猜测,观月公子的真实身份,应是某地的王世子或者世孙。
  最差最差也是如梁地赵廷暄那样的王府公子。
  无论传闻如何,商人们更愿意相信观月公子就是王孙公子,也只有王孙公子才配得上他们带来的金银珠宝。
  有钱能使鬼推磨。
  商人们很快便找到了观月公子的下榻之地,可惜却扑了空,观月公子和他那一黑一白两个跟班全都不在。
  此时的沈观月、泥鳅和沈望星三人,正在山上寻找水源。
  山中凉爽,三人却汗流浃背。
  童州一片汪洋,这里却是三个村子共用一处水源。
  原本只有两个村子时,年年为了抢水发生械斗,其他地方顶多骂架,高平民风剽悍,直接往死里干。
  而现在由于灾民开荒。原有的两个村子各自增加了几十人,而附近那片一望无尽的荒地也建起了新的村子。
  两个村子变成三个村子,水源更加珍贵。
  沈观月三人已经在山里转悠两天了,山上植被茂盛,一定有隐藏的水源。
  “小月月,你快来看,这里很潮湿,下面会不会有水?”泥鳅指着一处地方大喊。
  沈观月和沈望星跑过去,果然,那里滋生着很多喜阴的植物,且,有水珠从石间滴下!
  沈观月大喜,抢过沈望星手里的锄头,朝着滴水的地方砸了下去。
  一下,又一下,十几下后,一股清凉的泉水喷散而出,喷了他一头一脸,沈观月哈哈大笑!
  找到水源,可是如何引水下山?
  沈观月想了想,道:“咱们才量一下,从这里到下面的荒地有多远。”
  三人以脚步丈量,从这里到下面的荒地约有四千余步。
  四千步,如果是一个人来挖那肯定难如登天,可如果很多人呢?
  以一步为二尺计算,四千步便是八千尺,八百丈!
  如果每人一天挖两丈,那么四百人一天就能挖出八百丈的水渠,山地坚硬,又有岩石,算上这些难度,那么最多三天便能将水源从山上引下来。
  三人为了这个发现而兴奋,他们立刻下山,说服一脸懵的灾民上山挖渠。
  可是事实并不如计划那么美好,从山上引水难度很大,遇到大石就只能改道。
  有人打起退堂鼓,还有人说起风凉话,几个老庄稼把式索性把锄头扔在地上不挖了。
  沈望星急了,和这些人理论,让他们来挖渠,还不都是为了他们自己。
  “不挖也不会饿死,我们还有救济粮,再说,我听人说了,现在除了衙门给的救济粮,城里还有很多大户也在施粥施米,与其挖沟,还不如去山上多砍些柴禾留着过冬用。”
  “是啊是啊,咱们去砍柴吧。”
  沈望星急得地跺脚,这些人怎么愚不可及,救济粮吃完了,城里大户也不施米的时候,他们不还是要老老实实过来种地?
  “我们还能过城打零工,以前在童州时,每年也会去城里打零工。”
  “打零工比种地赚钱!”
  沈望星:“可是开出的荒地是你们自己的,可是世世代代传下去,打零工却不能打一辈子!”
  “才不是,我阿公五十多岁还去城里帮人干活,一个月能赚几百文。”
  沈望星无语问苍天,他不知道如何才能说服这些人。
  正在这时,一个十三四岁的半大小子跑过来大声喊道:“观月公子已经挖了两丈,两丈!”
  大家不信,那俊美华贵得不像真人一样的观月公子也会挖渠,也会抡锄头?
  他们纷纷跑过去,要证明这个小子在夸大其辞。
  可是他们绕过一块巨石,便看到了一段新渠,沈观月还在挖,看到他们来了,笑着说道:“我的已经挖完了,现在要挖你们的了。”
  观月公子是真的在挖渠,身上的袍子已经看不出本来的颜色,脸上也脏兮兮的,可是他在笑,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笑容里有光,他的眼睛,他的身上都有光。
  老庄稼把式脸上挂不住了,好像是他们在难为一个小娃娃。
  小娃娃的手上连茧子都没有,一看就是娇养长大的,可是现在却在挖渠,为他们挖渠。
  是啊,有没有水源和这小娃娃没有关系,人家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他们?
  他们做了什么?
  偷懒,说风凉话,为难一个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