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作者:
卢卿卿 更新:2025-10-24 13:03 字数:2878
他自小跟着公子,侍候公子的书墨,对这个中门道了解得一清二楚,相关的细枝末节更是记得一丝不苟。
宋家人讲究,公子更是一等一的讲究人,自然是写什么类别的内容便使用与之相应的纸张。
所谓竹简木牍、尺素便笺,便是一种粗略的划分。
即便不是公子,就是寻常人家的读书人,也有这般的习惯的。
可是
可是这纸,分明不是书写用的。洗砚两手抬高半分,以便众人能看得清楚,其形松软,其质粗糙,更遑论这冷白的色泽,这分明是常常用来做包装的东昌纸。
并非专门用来写书信的纸张。
一旁的宋凛生默不作声,却对洗砚露出赞许的神色。
东昌纸阳生闻言喃喃道,这名字听着耳熟,却总也想不起。
一阵清风穿墙过,在堂屋中的几人之间打转,吹得阳生面上一凉,他似从什么梦中惊醒一般,迎着风来的方向往外望去。
半掩的窗扉漏出院中的垂丝海棠来,可只能远观其貌,海棠花的香气似乎叫窗棱隔绝在外,不透过一丝一毫来,叫人难闻其香。
窗叶叫风声卷得吱呀作响,其上光影斑驳,投射下一片片菱形的窗格。
阳生瞧着那窗叶,上头糊着的纸面有些起皱,他不由得想起,那还是他先前缠着府中的师傅叫他糊的呢。
等等,窗纸
东昌纸便是糊窗用的纸样罢?阳生心中有如明灯照过,片刻之间便铺满光亮。
洗砚轻轻颔首,对阳生的话表示赞同。
正是,东昌纸松软粗糙,又廉价易得,多用于糊窗、包装等。洗砚沉吟一声,若是讲究的读书人,是决计不至于将这纸张用作信笺的。
除非,写这信的人实在是十万火急,顾不上那许多,或者,其原本就不是什么读书人。
洗砚心中一动,不自觉便转眼去瞧他身侧的宋凛生。
会否是
也就是说贾仁适时出声。
那话音好似一把利刃横插在洗砚和宋凛生之间,洗砚赶忙止住了心中所想,更遑论出声询问,他是偶尔有些莽撞,可绝不至于看不清眼下的形势,更不会在此时给公子添乱。
也就是说,对方很可能根本不通笔墨,对书写的事更是一窍不通。阳生似乎看见了为贾大人开解嫌疑的希望,如此说来,那他不会是文人秀才什么的,更可能是哪路贩夫走卒?
阳生双眉微微抬起,以眼神相询于对面的宋大人和洗砚。
咱们便能据此,将查证的范围缩小一些,侦查起来,也更有裨益。
洗砚点点头,阳生此番话不无道理。
东昌纸若是用来糊窗,那一般是有时节性的,寻常人家早就在年节时候重新捯饬了墙角窗沿、檐下瓦上了。
洗砚一语道罢,并未停歇,而是接着解释道。
可若是贩夫走卒,尤其是做货物买卖的,每日包装消耗得快,那定然时常有些东昌纸的储备。
随手取来,更是便宜。
阳生听了这话,便觉得有理,此刻需要做的是赶紧去查证,否则
他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宋凛生,否则,恐怕宋大人眼中涌动的浪潮能将贾大人整个给淹了。
可若是对方故弄玄虚,特意选了这纸张来糊弄我等,以期转移视线、模糊焦点,误导我等的查证方向。
那便不好了。
贾仁眉头紧皱、一脸忧色,似乎很是踟蹰。
大人,贾大人。阳生在一旁赶紧劝道,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尽力一试,不可因为这些许顾虑,便畏首畏尾。
对方竟敢写信来,必然是意图栽赃于大人,我们不可就这么任人污蔑
阳生话音未落,正一一分析着,却叫贾仁的声音打断。
不好!
贾仁在江阳任职多年,州府内外的大小事项也经手过不少,便是没有千八百,也差不了多少。
方才阳生的话点醒了他,对方竟然敢写信来,手中必然有什么把柄。
近日江阳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可有人口无故失踪、下落不明的?
贾仁的注意力早已不在那莫名的书信之上,他转脸极严肃地询问阳生。
阳生倒叫他这忽然的发问问得呆住了,不过他毕竟是长时间跟在贾大人眼前的人,不是那愚笨的,因而很快便反应过来,赶忙回话道。
上巳前的我都一一核对过,并无什么异常之处,各处安防井然有序、不曾有失。
阳生脑中闪过先前他查阅封存的记载,回答的很是顺畅。
巡防的衙役备下的案卷也不曾写明有人失踪,更无百姓前来报案
宋凛生眉梢一抬,他面上的变化几不可察,那眼神在阳生和贾仁之间掠过,却并未插话。
那上巳之后的呢?休沐日的呢?
贾仁将阳生的话收入耳中,很快便察觉到不对劲,出声询问道。
阳生一顿,这
今日叫旁的事耽搁了,休沐日的卷宗我倒是还不曾查过。
速速去查阅,再来回我。贾仁心中一急,忙里忙慌地便要起身,罢了,我与你一道去。
贾大人稍待。
宋凛生眼见贾仁面上的急促,那眉眼间漏出来的焦心不似有假,只是眼下还有另一桩事摆在这儿,他不得不出言阻拦。
宋大人?贾仁疑惑出声,却忽而反应过来,方才他竟然未问过宋大人的意见,大人见谅,是下官逾越。
并非此事,贾大人不必在意。宋凛生眉头都不曾抬过。
这贾大人似乎将职级看的极重,每每将他这个知府架起来。
宋凛生心中无奈地笑笑,殊不知,他从未将这些放在心上,贾大人年资深、经验多,若不是
宋凛生心中一叹,压下那诸多猜想。不论如何,贾大人也该受到他的尊敬。
只是,方才大人答应凛生的事宋凛生抬手将桌案上随风扬起的宣纸一角按下,贾大人,先有贼匪流寇劫持于我,后有莫名书信威胁于你。
贾大人觉得,这两件事会否有某种联系,更甚至,会不会是同一伙人的手笔?
先是以洗砚的性命威胁于他,后用重金勒索于贾大人,他二人一个是江阳府的知府,一个是知府的副手同知,对方还真是一个不漏,两手准备啊。
这事怎么看都十分蹊跷。
贾仁闻言止住了动作,不再起身,但他心中焦急,也实在是坐不下去。
他两膝弯曲着,一时间,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直至最后,贾仁身子挺立,最终还是站直了。
宋大人说得在理。贾仁略一思索,便当机立断地答道,依下官之见,不若将此两件事并案侦查。
由下官先带人排查城中可有失踪人口,了解对方手上到底有什么筹码,后再依据线索追查来人的蛛丝马迹。
筹码么?
宋凛生那双春水洗过的眼,此刻有如万年寒潭一般,幽深寂静、难见其深。一道极浅的波澜自那寒潭中泛起,带起丝丝划痕。
贾大人不知,可宋凛生是知道的。
若写这书信的人,与昨日城外劫持文玉娘子的人是同一伙人。
那他自然知道那人捉走了文玉娘子,可他竟不知,文玉娘子作为所谓的筹码,竟然叫对方开出了黄金万两的价钱。
那人若将这书信送到他手上,莫说黄金万两,便是他名下所有的田产、土地、或是商铺门面、金银财帛,只要他有的,他全然愿意双手奉上。
只要能叫他换回文玉娘子。
可是,那书信,偏生指明了要送到贾大人手上。
可书信上分明又半句都不曾提起文玉娘子,若那人真是想以文玉娘子相胁,逼贾大人掏出黄金万两来,那何不言明?
更何况,文玉娘子与贾大人素无交集,对贾大人而言,恐怕文玉娘子只是个当初在东街市与他生了口角的丫头罢了,又怎会愿意
他果真是为了金银而来么?
宋凛生心中一凛,怕是不一定罢。
那人信中之意,恐怕不在黄金万两,而在于再与君同。
第91章
大人受了惊,不若便坐镇后方,统管此事。
贾仁思虑地很是周到,同他瞧着宋凛生面色不虞的样子,再加上他身旁那个洗砚更是血色全无,便想着叫他们先歇口气。
此事交由下官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