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作者:卢卿卿      更新:2025-10-24 13:03      字数:3053
  宋凛生话音一顿,稍侧身看了一眼身后的贾仁,只见他凝眉不语、面色肃然,即便受了挑唆的百姓就要冲到他眼前,他也不为自己辩解半句。
  似乎丝毫不在意方才那一箭已经将人置之死地。
  更不要急着下定论。
  宋凛生心头一沉,他不愿与百姓正面冲突,可今日之事,显然是程廉蓄意设计,煽动百姓。
  贾大人的做法他无法作出评判。
  若说他蓄意杀人,定然是不妥当的,当时的情境万般凶险,贾大人若是晚一刻出手,那受伤或是殒命的便是那另外一位男子,或是文玉。
  宋凛生眼中微波轻漾,他不是圣人,又怎么会没有半分私心,无论如何,他不愿文玉出事。
  从心底说,贾大人的做法,确实让他松了一口气。
  可若说贾大人毫无自己的算计
  宋凛生轻掀眼帘,贾仁的身影投在河滩之上,就在他的脚边,正好落入宋凛生的眼中。
  他也是不信的。
  那样果断的处置,那样敏捷的身手,似乎其间片刻思考也不曾有,或是早已在程廉做出那举动之前,贾大人便已经做好了决断,而程廉接下来的动作,只不过为贾大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时机。
  宋凛生心下微叹,不过这些他是不可能同百姓言明的。
  一是并无实证的事,猜测罢了,二是,江阳府衙不能在事情还没查清之前就将某个人推出去承担一切罪名或是蒙受不白之冤,若他此刻将贾大人推出去,那他同那程廉有什么分别?
  在他找到实证之前,贾大人仍是江阳的同知大人,而他宋凛生仍有维护江阳府衙清名的职责。
  你说了算吗?
  他杀了人!不管怎么回事,他杀了人!
  大家别听他的,他跟那姓贾的是一伙的!
  周遭的百姓仍是指指点点,大有不依不饶的架势。
  文玉原本仔细听着宋凛生说话,却也叫这令人难以忽视的吵嚷吸引了目光。
  那人?不是那日山道上的两人吗?
  文玉双眸微微眯起,这两人正是程廉派出去打探山中情形的那两人,当日她见他们往后走,只当是回队伍去了,却原来根本不曾随着众人上山,而是伺机混入江阳城了么?
  然后蓄意在城中散布消息,引人来此围观,将事情闹大?
  文玉顿时心明眼亮,她只顾着将衔春小筑的众人困住,却没想有人根本没进衔春小筑的大门。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大多数的百姓都是不知内情的,不过是受了挑唆过来围观,又忽而见到如此惊险的一幕,都被吓着了,可这两个人一直持续不断地挑动民众情绪,实在可恨。
  她得想个法子将这两人闭嘴才是,若由得他们这么闹下去,让宋凛生下不来台可怎么好。
  文玉手腕翻转,指尖轻动,一抹淡淡的青芒随之而起,既然话多,不如叫他二人暂时开不了口。
  可没等文玉动手,宋凛生却先一步有了动作。
  此事尚未查清,也不曾了断,诸位知之甚少,明面上歹人已伏法,可实际上他仍有诸多同伙尚未找到。
  此处危险重重,若是他的同党前来寻仇,诸位滞留此处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敢问二位,不赶紧归家,还在这里带头起哄,是何居心?
  宋凛生没给他二人留下反驳的机会,紧接着说,还是说,二位本就不是江阳人士,自然是无家可归?
  他冷眼扫过去,哪里还有往日里半分温和的迹象。
  此时的宋凛生,整个人如同一柄开了刃的长剑,锋利无比、冷光乍现。
  俨然一副上位者的威严姿态。
  文玉一顿,两手合拢,掌中的青芒也随之消逝。
  她怎么忘了,宋凛生生在高门,长于深宅,学在上都,仕在御前,即便是因言遭贬,也是一府的知府。
  他不是个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
  这些事应是能应付的。
  文玉稍稍松了口气,并未出手。
  只见宋凛生抬起两指微屈,穆同立马便会意上前,带人将那两人押了下去,只剩下一众百姓留在原地,有些无所适从地盯着宋凛生。
  诸位莫怕,只需做个记录便都可归家了。言罢,他身后的阳生便上前一步,领着百姓往另一头走去。
  众人面面相觑,最终还是无人出声反驳,只顺从地跟随阳生而去。
  到这里,文玉彻底歇了心思,她方才紧握成拳的双手终于松开。
  她只怕宋凛生如同往日一般平和守礼,无端叫人欺负了去。不过眼下来看嘛,宋凛生不愧是宋凛生。
  穆大人和阳生都各自领命离去,只剩下
  贾大人。
  宋凛生回身,他身后的贾仁面色依然沉静,并无什么特别大的变化,就像是陷入了梦境当中一般。
  见宋大人望过来,贾仁这才回神,他定定地望着宋凛生,似乎在看多少年前的自己。
  最终,还是贾仁先微叹一声,他两手并拢抬在身前,向宋凛生示意。
  下官失了规矩,没留下活口,请大人降罪。
  他本就生的英武,如今就那么不卑不亢地站着,面上不带丝毫愧疚,甚至还有三分倨傲。
  嘴上说着失了规矩的话,可表现出来的全然是与之不符的态度。
  文玉的眼神在贾仁和宋凛生之间逡巡着,瞧贾仁那意思,是想让宋凛生将他捆了,带回江阳府。
  大人这是作甚,事情尚未查清,凛生怎会妄下决断。
  宋凛生双眼如潭,沉静无波,似乎贾仁的动作未在他心中掀起一丝风浪。
  此事自后土庙遇上程廉而起,却并未随程廉身死而止息。
  他和贾大人到底有什么渊源,他所说的杀人凶手究竟是何意,那黄金百两黄金万两之间的时移事易又是指的什么,这桩桩件件,随着程廉之死,便又少了一个知情人。
  可此事绝不会在此就这么不明不白地了结。
  宋凛生退开一步,伸出一手做出请的姿态,贾大人还是先回府衙罢?。
  一众训练有素的衙役早已候在两侧,贾仁心中明白,这是宋凛生送他的人情,叫他不至于太过难堪。
  他也乐得承这份情。
  贾仁抬眼轻轻扫过一旁的文玉,毕竟有些话不需要说得太明白。
  忽而他神色一松,两手下垂顺带扫了扫身前衣袍上的灰尘,一身轻松地踱步离去。
  看着贾大人的身影逐渐远去,文玉撇了撇嘴,无奈地叹了口气。
  她眉目低垂,掩去眸中神色,原本以为已是水落石出、显而易见的事,因着程廉的死,又失了线索,方才她只顾着去捞申盛,却忘了这程廉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第106章
  文玉两颊瘪下去,有些泄气,她原以为程廉能躲开的。
  文玉。宋凛生的声音在她身前响起。
  文玉一抬眼,他果然已经到了自己面前,那额前乱出的两缕鬓发湿漉漉地贴在他脸侧,还在往下滴着水,一滴一滴地直没入他的衣襟中去。
  那张脸好似叫春水洗过的璞玉一般,莹润亮泽,饱满端正。
  怎么?文玉两手环胸,往前倾身,盯着宋凛生打趣道,今日不叫我文玉娘子了?
  他往日里总是客套,虽知道他是个有礼有节又很是讲究的人,可他那么文玉娘子、文玉娘子地叫着,在她听来总是带着莫名的疏离,先前不觉有异,可听得多了,她心中却生出几分古怪来。
  宋凛生闻言先是一愣,似乎不知文玉怎么会有此一问,可待他反应过来,却是不由得绽开一声轻笑。
  刹那间,冰消雪融,春山在望。
  真是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那笑容之中的明媚又夹杂着几分少年人的青涩,叫文玉一呆。
  宋凛生此人,正如他的姓名一般,凛冬消逝、春意初生。
  奇怪,分明是她出言打趣在先,怎么这一下子她倒还有几分不自然了。
  文玉梗着脖子不肯承认,眼神却开始飘忽不定地左右乱瞟了起来。
  宋凛生收住笑意,正色道:你泡了水身上寒,日头又这样大,一冷一热的容易招病,先回府中休整罢。。
  他说的有理,可文玉这会儿心神不定,竟莫名就开始找话反驳,可穆大人把人都带回了府衙,我们也随他一道回府衙罢。
  猜测终归是猜测,那许多百姓还有申盛再加上加上贾大人,都需要一一问讯,她们哪里还有回府休整的时间。
  放宽心,万般有我。
  宋凛生柔柔一笑,给文玉一个安抚的眼神。
  这几日文玉被程廉抓走,不知过的是什么日子,就算她再如何康健,也失了先前的精神头*儿。她虽从相见到现在都不曾抱怨一句,一直在说着自己很好,可他又怎会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