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作者:一碗新茶      更新:2025-10-24 13:09      字数:3181
  陈盼家在六平的新房子,很快就完成了基础装修。
  后面的日子,他爷爷忙着两处跑,忙着去办贷款,后续她家是请了二奶奶过来给她家店铺帮忙的。
  奶奶和二奶奶两个超五十岁的老姐妹,两人一起经营着烧饼店。
  他爷爷忙着办贷款,忙着盯上面和下面两处装修。
  等贷款办下来,他又把族长家的陈老实带了过来。
  从此,陈老实就跟陈盼和他爷爷,三人一起先搬到了六平那个大院子里。
  当然陈盼跟他爷爷住的屋子都比较大一点,都是像套房一样的房间,里面有他们从老家搬回来那些家具和他们后买的一些东西。而陈老实住的屋子只有一间大小,里面床和柜子都是陈盼爷爷后来陪对方去二手市场买的。那个屋子,确实是一间标准的员工宿舍。
  但就算这样,陈老四也表现的很满意。
  很快他就成了陈记粮油公司的第一个员工,重点负责销售,就是天天背着一个小包去附近和市区扫街。
  当然关于扫街这个词汇,也是陈盼教给对方的。
  她爷爷和奶奶如今都这么忙,陈盼不可能真的什么都不管的。
  等知道家里那边的厂子,已经让堂姐陈萍萍和另外一个姓杨的十八岁姐姐,两人一干了厂子所有的内勤和财务类的工作后。陈盼就不再想好朋友杨小梅和对方母亲方清华的事情,就安心利用周末时间,把自己会的东西尽可能全部都教给他们了。
  她给萍萍姐和那位丽丽姐,手动画了什么是销售跟单表,什么是客户信息表,什么是出货记录单。怕她们会询问她怎么会知道那些,陈盼甚至专门去新华书店给他们买了专业的财务出货单,财务登记表,销售登记表那些。
  除了现在市面上那些已经做出来成熟单据本外,陈盼还买了书店的专业财务书籍和销售书籍。这些东西她一买就是三份,一份送到厂子放在陈萍萍和杨丽丽、还有做销售的陈二哥手上。一份放在公司里,全部都摆在陈老实的桌子上,另外一份陈盼自己留着。
  如果有人问,陈盼就告诉他们是她从书上看的。
  现在的这个社会,有些东西真的很方便。
  专门印刷好的销售单,出货单,送货单那些,外面真的可以买到成品,都不用打印和设计。现在很多财务和销售类的书籍上,它也没有那种特别高大上的东西,是实实在在教大家怎么做表,怎么算利润,怎么算成本,怎么去一家一家拜访客户。
  现在的很多东西,它都带着一个扫盲的性质。怕大家看不明白,里面内容就很直白和简单。
  反正陈盼最开始买这些东西,只是想堵住大家的嘴巴。
  但是等把东西买来自己翻了翻后,陈盼却有一种现在怎么会有这么好东西的感觉。别人不知道翻没翻那些东西,她自己在买来后就很快就把那几本书翻了一遍。后续晚上学习突然学不进去时,陈盼也会把那些东西当成课外书,也会下意识再看看。
  陈盼上辈子是在工厂待过的,那个时候她是在最前面打螺丝的。
  但就算这样,她也看见过从上面发下来的订单,计划单,配料单和到他们手上的生产单。
  他们的厂子当时并不大,有的时候他们搞生产的,也会去计划那边打单子。
  那个时候计划文员兼生产文员如果特别忙,也会让他们自己打单子。
  如果对方请假,什么计划单,生产单,上面都是让他们自己去弄的。
  那个时候,陈盼就能接触到工厂的电脑,就能看到对方放在桌面上的各种报表和工作日志。
  因为当时她还有一点点想在那个厂子待久一点,也想转岗做个文员的想法。所以每次陈盼去对方那里打单子时,她就会像个小偷一样,特别认真看着那个电脑,那个系统。对方放在桌面上的那些报表,她也如饥似渴的偷偷打开看一下。
  为了赚的更多,为了活的更好一点。身边的小姐妹叫她去包宿去网吧时,陈盼就在网吧里认认真真的学习过怎么做excel和word,以及怎么盲打。
  为此,她还被身边小姐妹冷嘲热讽过。
  但所有的一切,等她意外得知文员的工资竟然比不上生产第一线后,最后陈盼就短视的放弃了。
  是的那个年代,文员虽然一直是坐着打电脑,虽然公司交五险一金,虽然对方有正常假期,虽然对方从不会加班。
  但等陈盼知道,对方的工资并没有那么高。至少在他们的那个厂子里,对方的工资并没有她高后,陈盼就放弃再学习了。
  然后等她辞职前夕,那个小姑娘竟然已经靠着之前工作经验进了其他公司的销售部做销售跟单了,据说对方的工作开始有提成了。工资从三千变成每月六千以上后,这又是后面的事情了。
  总之陈盼会的那点报表知识,最开始就是从别人那里学的。后来在她自己卖盒饭买鸡蛋饼那段时间,她自然不会再弄什么报表和分析。后面她再次捡起这些,是她跟好朋友一起开了姐妹麻辣烫店。店里生意越来越好,他们也招聘了一个员工,也开始用收银系统后,陈盼根据上面的东西学的。
  反正在这个电脑还完全不普及,大部分中年人都不识字的特殊年代。陈盼就是只能通过这样方式,给家里的陈萍萍他们教怎么做报表,怎么做登记了。
  至于销售方面的东西,这个玩意陈盼没有系统学会。
  但得益于上辈子的手机信息,还有她自己的一些粗浅社会经验。陈盼就把销售应该大胆,应该印名片,印传单,应该去外*面街道扫街的知识。全部都告诉了他爷爷、陈老实、还有在老家的陈二宝他们。
  其实这些东西,陈爷爷也都知道的。
  他以前天天待在店里,碰到过那种拿着名片和报价单,过来给他推销面粉和食用油的。
  所以如今陈盼一说什么扫街,他其实也明白了。
  他当即就带着陈老实,陈二宝他们做了名片,公司宣传单是陈盼写好内容,他找隔壁秦阳,秦阳找他的朋友给他们印的。
  甚至陈盼后面说,他们家面粉袋子和食用油瓶子上也应该贴标签。
  那些标签,最后是秦阳把他的两位朋友介绍给陈盼。陈盼亲自跟两个人说,那两人出去联系弄这个的厂家,给陈盼他们弄的。
  陈盼弄包装弄宣传单时,陈爷爷已经带着陈老实和陈二宝出去扫街搞销售了。
  家里其他人,则是像以前那样,收麦子的收麦子,收菜籽的收菜籽,今年他们还收了大豆。收的收,回来清理的回来清理,还有人拉着东西去磨坊和油坊。当然再没有弄好新包装之前,他们也没有大批量的生产。
  然后趁着这段时间,大爷爷和二爷爷还拿着陈盼爷爷给的钱,去找电信公司拉电话了。
  这个年代一个电话拉下来,几乎要两千块钱。陈家想厂子和公司拉两个,就是需要四千多。这个价格,据说还比以前便宜多了。
  这些钱,还有新厂子盖库房的钱,都是贷款贷的。
  因为欠了银行几乎一万块钱,陈爷爷就更加不敢耽误了,天天带着陈老实和陈二宝两个年轻人,一起去外面的面店、馍馍店、工厂食堂、面包店、商店等地方,去推销他们的东西。
  除了给秦家和陈盼自己家店出的那些面粉和食用油外,他们的第一个真正客户,是从陇城城西的一家拉面店找到的。
  对方最开始要的数量其实只是一天的量,是两袋子面粉,外加一桶食用油。价格其实也不贵,属于比外面便宜一点点。
  但就算那位老板只要了两袋面粉和一桶食用油,那天陈爷爷他们也是雄赳赳气昂昂赶回来。然后骑着自行车,特别慎重的把那三样东西送过去的。
  那是陈家粮油厂真正意义上第一笔生意。
  晚上等拿着钱回来后,陈爷爷兴奋的在外面买了酒,买了他们家最喜欢吃的那种药膳烤鸡。
  当晚他让陈奶奶和二奶奶他们早点下班,也让一直晚上回家的陈二宝没有回去。然后他们三人,陈二奶奶和陈盼奶奶,还有陈盼。大家一起六个人,好好的在六平的家里吃了一顿,中间男人们还喝了酒。
  当自家爷爷喝醉了酒,突然拉着陈奶奶手,说他最近一段时间有多怕,今天有多高兴时。
  所有人才意识到,他的压力有多大。
  这一刻,看着脸上憔悴了很多的自家爷爷,陈盼甚至有点后悔鼓动他们弄这个了。
  但好在,一起好像都过去了。
  第二天早晨六点,陈盼在自家公司接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客户电话。
  等她反应过来,顶着刚刚被吵醒的鸡窝头,下意识提笔记下客户名字和对方需求后。陈盼才反应过来了,才迅速道:“好的,马老板我知道您的地址。二十袋面粉十提五斤的菜籽油,我们肯定会在八点前给您送过去的。”
  这是他们电话装好后,第一次在这个时间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