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作者:支云      更新:2025-10-24 13:21      字数:2988
  程念影将它们都带进了宫。
  像个贵人般处理完事务后,便到夜间宵禁时了,她无聊地摸摸小小玉案,小小矮几。
  它们都落了灰,但几无破损划痕,想来主人习惯极好,不爱损毁手边事物。
  最后程念影又拉开了矮柜。
  没等她摸摸,她看见里头隐约有刻痕。
  是字?
  程念影命人取来宫灯,探头进去瞧。
  不大的柜子间,从矮处起有划痕,不规则,印痕时浅时深。是指甲划出来的。
  再往高些,印痕更深,似尖锐的簪子或凿子划出来的。
  再往高——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而今尘尽光生,照破青山万朵”
  是凿刻的诗文。
  只是越到后头也越线条凌乱,变得时浅时深。
  程念影先是怔忡,而后明悟。
  她想起她去梁王府推开棺材盖,跳进去抓住傅翊的手的时候,摸到的他掌心的濡湿。
  无所不能的丹朔郡王,在逼仄黑暗里,他憎,他怕。
  那天她应当留下来的!
  程念影一刻也等不得,她突然匆匆起身,要出宫。
  宫人们傻了眼,连忙劝:“储君,时辰已晚,宫门已关。”
  “可做储君,不就是我说什么,旁人便只得应答什么?”
  宫人被问住了。
  这话……没毛病。
  程念影出了宫,来到郡王府上,吴巡连滚带爬地来给她开门:“祖宗哎,怎的这个时辰了还未歇下?身子怎么承受得住?”
  “来见傅翊。”
  吴巡一哑,好悬又给哭出来,他吸吸鼻子道:“主子还没醒呢,醒了我一定最快向宫里递消息。”
  “不要紧。”程念影说着进了门。
  她熟门熟路钻到床上去,将傅翊的腰身一抱,掰开他的五指扣住,与他贴住。
  傅翊是个奇怪的人吗?
  最矮处的印痕是他第一次被关在矮柜里抓出来的。
  但后面的,都应当是他自己将自己关起来挖凿出来的。他在反复克服自己的弱点。
  那一点也不奇怪。
  他才不是个奇怪的人。
  程念影将脑袋搁在他肩头,眼眶酸了酸,本是要哭出来了。
  但许是抱得太紧了。
  她动了动架在傅翊腰上的腿,一下僵住,恍惚间还以为他醒来了。
  程念影顿时瞪大了眼,发了好一会儿呆,都忘了哭。
  ——不是昏迷着吗?他对外界是有所反应的?
  她伸手扯了扯他的脸颊,没有醒,还是没有醒。程念影不由恶狠狠地咬了他的脸一口。这下彻底忘了哭了。
  *
  阿贤帮着一并杀了江慎远后,也不知回去是怎么和殷辉义禀报的。
  殷辉义决定要在第二日的朝堂上提出国事为重,耽误不得,请储君即刻举行登基大典。
  殷辉义将这消息也捎给了梁王,意思是大家一起打一下配合,效率更高。
  不多时,几人聚在一起,议论要朝上若有大臣反对,该当如何。
  万柏奇有幸也落座其中,一并贡献智计。
  他道:“当场杀两个。”
  梁王:“……”
  梁王眼下才觉得没了傅翊实在是极不习惯。
  万柏奇还觉得自己很有道理,他道:“皇帝若武德充沛,谁人敢不服?”
  梁王几乎要被说服了。
  程念影平静地打断了他们:“我知晓怎么做了。”
  万柏奇人也不年轻了,一听这话还嘿嘿笑起来:“好,好!不愧储君!”
  但这马屁拍得梁王听了也高兴。
  于是这出讨论就这么其乐融融地潦草地结束了。
  翌日,殷辉义将登基大典提上了议题。
  朝中还真没几个人知道殷家和程念影的渊源,真当殷辉义大公无私呢。
  傅翊身死的消息此时还在御京疯传,众人心知现在恐怕梁王握权专横,硬抗不得。
  文臣如殷辉义等人,又当真要推举这位女储君上位……
  他们看向立在朝堂上那位,比起往日要显得铁血冷酷许多的梁王殿下。
  在一派拉扯的复杂心理中,他们见了储君的第二面。
  上一回是城门处的匆匆一面。
  而今是正儿八经的在朝堂上跪拜。
  程念影的身形渐渐脱离了少女的模样,她穿着刚刚赶制出来的储君袍服,头戴山口冠,耳畔各垂下金流苏。
  仍是女子的衣裙。
  但细看,却是大有不同,其上有龙盘卧,曲爪作威严状。
  她的身形挺拔,明明好生精致一张面庞,却挟着一股无形锐气。
  再看身边跟着那几人,并不是宫中的熟面孔,但个个气质诡谲,带着血气……那与梁王身边的兵士又大不相同。
  因还未举行登基大典,程念影踩着台阶,在梁王激动又慈爱的注视下,慢慢登至最高,而又只在主位旁落座。
  其余官员无意间撞上梁王的满腔慈爱目光,顿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好了好了,知道了,这是真爱女儿。
  梁王就这个独苗苗,惹不起,惹不起!
  这时候却偏有个刺头站了出来:“臣以为立梁王殿下之女为储君,不过权宜之计。当不得大梁。”
  程念影冷冷淡淡地扫过他,没急着说话。
  傅翊,这比在肩辇之上还要看得更高。
  第301章 储君之道
  那跳出来做刺头的臣子被晾在了那里。
  晾了好一会儿,他有些受不住,只好接着开口:“臣以为,自古无立……”
  他这一回话没能说完,程念影打断了他:“听闻费大人是爱民如子的好官。”
  朝中百官的姓名、官职、出身,都由吴巡一手交给了程念影。
  傅翊从前有习惯,尽可能地去搜集御京中所有官员的背景。
  哪怕是再小的官。
  他未必每个人都记得,但这些东西却被记载入册,需要时就能翻阅。
  这也是他随手就能拿人来设局的原因之一。
  那位费大人没想到新储君知晓自己是谁,一时有些别扭地拧了拧脖子。
  但储君夸他是好官。
  他难道还能说“不,我不爱民也不是好官吗”?
  费大人板着脸,语气僵硬道:“承蒙储君赏识,臣铭感五内。但祖制不可……”
  程念影还是没给他说完话的机会,她又道:“如此好官,该去矩州。”
  费大人脸色骤变。
  矩州。
  穷苦之地!
  “那里的百姓正需要费大人这样的好官。”程念影一字一句说得语气轻轻,分外真诚。
  “储君是因臣反对储君登基,才故意将臣发配至那等穷苦地吗?”费大人难掩愤懑。
  程念影怪异地看了他一眼:“说你好官,原来不是。”
  费大人急着要再开口。
  程念影又道:“矩州不是我桓朝的地界吗?”
  梁王震声道:“自然是!”
  程念影问:“你们要将桓朝疆土划分给那些小国吗?”
  底下马上响起了一片:“不敢!”
  “矩州自是桓朝疆土!”
  “既然也是桓朝疆土,那里的百姓不是我们的子民吗?”
  “……自然也是桓朝子民!”
  “因那里的百姓穷苦,便认为去那里做官是被我欺压。你们原来只想做官,做为不为百姓的官倒并不要紧。能留在富庶地弄权便好。”程念影皱起眉毛,“费大人,你叫我失望。”
  “你不是个好官,外间传言,都是假的。”程念影语气笃定。
  费大人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臣失言……臣不该妄自揣测储君,但臣绝无轻慢百姓之心。”
  “那矩州你去吗?”
  “……”
  “那你还说什么?”
  “臣……臣……臣上有老母,已年逾七十,恐怕……”
  “你去做好官,你母亲也会为你开心的。”
  “……”
  殷辉义差点笑出声。
  梁王更悄悄松了口气,他先前都多余担心了,他女儿就是厉害!
  登基大典最终还是被定了下来,连当初岑家搜出来的那些信件都没用上。
  登基一事按照传统惯例,本该是大臣们再三请储君摒弃先帝驾崩的悲痛,早日登基,稳定朝局。然后储君假装拒绝几下,你拉我扯,最终将储君捧上帝位。
  写入史书就是一段标准佳话啦!
  当然,有些人一早想的是,如果储君但凡假装拒绝,他们就立马改口说请其他皇子登基。
  结果这位根本不假装。
  一提她就应。
  将来史书会多难看啊,他们都不敢想!
  ……
  登基大典其实早从老皇帝驾崩就开始准备了,不然新帝登基时哪里来得及?
  现在倒便宜了程念影。
  只是袍服得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