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嫡女掌医馆[九零] 第4节
作者:
茶乂 更新:2025-10-24 13:31 字数:2850
下一秒,一颗紫黑色的血珠逐渐成型,看得陆图南心中一惊。
其他因为好奇,或者是不信任而准备看热闹嘲讽的,也都将这一幕看在眼里。
毕竟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大家都知道人体内的血是鲜红的。
骤然看见紫黑色的血,心中一骇。
心想:该不会这个年轻的小中医真的有点本事吧?
不一会儿,病人的十根手指都被刺破,指尖的血珠也全都由紫黑色转为鲜红色,病人的意识也逐渐恢复清醒。
杨大强恢复意识的第一时间,就是对陈茵说:
“谢…谢……医生,我……”
“不要心急!十宣放血只是临时救急,要想真正恢复,还得找个医馆进一步治疗。”
陈茵冷硬的话语与她柔和的面孔配合在一起,把杨大强看得心一紧,迅速合上嘴巴。
就在这时,人群中忽然响起一道急促的喊声。
“快让让!医生来了。我们市中医院的医生来了!”
此言一出,陈茵正对面的位置立即被让出一整条过道。
孙思魏得意地抬起下巴,跟在老师身后,享受这种熟悉的众星捧月似的目光。
而走在他前面的杨国华脚步稳健,一双眼睛紧紧盯着陈茵不放。
在看清楚病患面色时,他就知道自己来晚了,已经有人进行过急救。
再一看,救人的居然是个小姑娘,采取的还是有些冒险的刺络法。
杨国华眉眼间不由得带上一抹看小辈的满意,但在他这张积威甚重的脸上显得是那样的微弱。
尤其是他接下来的质问,“你为什么要选择刺络法?”
这一问,把其他人问得胆战心惊,纷纷误以为陈茵的治疗是有问题的。
之前就一直不相信陈茵医术的人,像是抓到了什么把柄似的,立即开始嘲笑。
“刚刚我就说了,这么年轻的中医能干什么?你们看,出错了吧?”
“女的就该回家做饭看孩子,治病救人,是她们能干的吗?”
“我刚刚就觉得这个小丫头不可信,非要逞强,这下被大医院的医生戳穿了吧?”
……
陈茵面色如常,轻声道:
“我到时,病人面色苍白,不见血色。加之四肢厥冷,额头有冷汗,伴有神志不清。故采取十宣放血之法,醒脑开窍。”
“不,我问的不是这个。”
此言一出,不止是陈茵,其他人也心生困惑。
就连站在老师身后的孙思魏也是如此,一脸不解地看着老师。
陈茵对上来人的目光,恍惚间意识到什么,继续开口道:
“《素问》云:‘厥者,逆也,气逆则乱,故忽为脑晕,脱绝,是名为厥。’治疗当以‘醒脑开窍、调理气机’为原则1,刺络法为其中一方。”
“好!”杨国华激动地发出赞叹。
如此一来,他确定眼前的小姑娘是真的腹中有积淀,而不是那些学了一星半点就自视甚高、随意摆弄学识的货色。
能够在紧急的情况下,迅速找准病因,并救治得当,真可谓是:少年出英才。
杨国华想说自己在对方这个年纪,肯定没有这等本事。
但他的这一举动却把刚刚嘲弄的人羞得无地自容,纷纷趁着无人发现偷偷逃走,连自己的座位都不要了。
杨国华难得看到如此出色的后辈,不禁生了结识的心。
“在下东俞市中医院内科杨国华,不知姑娘如今在何处高就?若是近的话,往后你和我的徒弟——孙思魏可以一同交流学习。当然,我们之间也可以互相研究彼此遇到的疑难杂症。”
说话间,他一把将不成器的弟子一把从身后拉到面前。
孙思魏努力捋平整被扯皱的衣服,尴尬地笑了笑,伸出手,“孙思魏。”
“陈茵。”
陈茵手顿了一下,抬起,回握,松开。
“我家在铜溪镇上有一间医馆。”
“原来是有家学渊源。”
瞬间,杨国华看向陈茵的目光更加的不一样。
在他看来,还在走传统师承学医的人都不一般,更何况还是继承家学,更是难得。
虽然医馆只是在小镇上,但并不妨碍杨国华对陈茵未来的成就产生遐想。
“那我们彼此交换联系方式,往后可以多多交流。”
孙思魏熟练地从口袋里掏出纸笔,递到陈茵手里。
陈茵唰唰写下医馆,也是家里的电话。
随后,孙思魏将老师的名片递给陈茵。
如此,杨国华才心满意足,抬脚准备离开。
但是过于担忧丈夫的吴秀芳就不愿了,她顶着尴尬的表情喊道:
“医生!能否请您帮我丈夫看看,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的?我担心他待会儿挪动,我不是…不是……”
病人的心情杨国华和陈茵都能理解。
杨国华看了陈茵一眼后,点点头,蹲下身体仔细检查一遍。
确认紧急情况已经得到缓解,只需要到下一站后,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即可。
“暂时没有大碍,陈医生的救治很好。”
“多谢医生!多谢医生!”
吴秀芳感激地在地上连连磕头,听着就让人疼。
陈茵快步将人扶起来,“不必行此大礼!你现在最紧要的就是安抚你丈夫的情绪,时刻注意。万一有什么情况,及时叫我,我就在隔壁车厢。”
“谢谢你姑娘!你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随后,陈茵回到车厢,迎接她的是整个车厢的注目礼。
第一次感受如此热切的目光,她不由得紧张,几乎是同手同脚地走进座位。
刚落座,就有不少人想要打听刚刚救人时更加详细的内容,还有敬佩陈茵挺身而出救人而送礼物的。
眼见你一把瓜子,他一把花生……
这种陌生的举动和热情把陈茵弄的不知所措,双手疯狂摆动表示拒绝。
最后还是路过的陆丽帮忙将陈茵从人群中拯救出来。
正好这时火车也到达了云川站,在热心人的帮助下,陈茵浑身轻松地出现出站口。
不知为何,此刻她突然有了一种迫切回家的念头。
叫上一辆三轮车,朝着铜溪镇的方向靠近。
另一边惠民堂医馆后院,吴冬梅正在忙活晚饭。
大夏天的,吃什么胃口都不好,她随意买了一点碱面,准备配上家里的油辣椒、榨菜和花生,凑合吃一顿。
但面刚下锅,她就想起在隔壁省读书的女儿,也不知道女儿今晚吃的是什么。
每每想到女儿为了丈夫的遗愿,特意前往邻省就读全国数一数二的医科大学,离家这么远,五年来,吴冬梅就没有一刻是不担忧的。
也不知道怎么,她觉得今天的思念格外强烈,面都煮到软趴趴了才回过神。
“哎呦!太耙了。”
吴冬梅懊恼地喊出声,皱着眉头将面条和其他的佐料混合在一起,准备对付一口。
可就在她刚夹起一筷子面条时,前方突然传来敲门声。
自从丈夫病逝,女儿去了外地读书,吴冬梅就一直走后院的后门,附近的邻居也清楚,喊她也是来的后门,今天怎么有人敲前门呢?
她带着疑惑放下碗,快步往前走,一边跑一边扯着嗓子喊道:
“来了来了!别敲了!”
话音未落,吴冬梅已经走到前门,抽出门板,一抬头,脸上困惑的表情瞬间化为喜悦。
“茵茵,你回来了!”
陈茵看着面前的人,心中闪过一丝酸楚,笑颜中带着无人察觉的羡慕。
此刻,她不知所措地一把抱上去,心想:以后您就是我的母亲,声音哽咽地说:
“妈,我回来了。”
突如其来的拥抱令吴冬梅不知所措,自从丈夫去世以后,女儿就变得懂事起来。
这还是她第一次在女儿身上感受到如此激烈的情感,心中难掩欣喜,但又感觉什么地方不对劲。
吴冬梅迅速拉开距离,担忧地看着女儿,问道:
“是不是谁欺负你了?妈给他一耳光,让
人看看你妈的厉害。”
作者有话说:
----------------------
1《石学敏实用针灸学》
第4章 重开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