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嫡女掌医馆[九零] 第39节
作者:
茶乂 更新:2025-10-24 13:31 字数:3178
“你站在这等我一会儿,我有一个东西想要给你。”陈茵笑着招招手,示意对方靠近。
不一会儿,吴玉珠看着手里厚厚的一本书,情不自禁地念出名字。
“神农百草经。”
“没错,《神农百草经》是我们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里面详细记载了各种药材的名字、图样和性质,可以帮人深入了解各类药材的习性和模样。”
听到这里,吴玉珠还是不理解陈茵把书送给自己的原因。
“我知道你年纪小,挣钱的法子有限。我将这本书交给你的原因,就是希望你能够学习上面的药材。”
“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上山割猪草,遇到认识的药材时,都可以采挖,简单处理后,送到我镇上的医馆。届时,我会付给你收购药材的钱。”
陈茵语气柔和,仿佛在说一件无足轻重的事。
可吴玉珠却觉得手中的书仿佛千斤重,她差点无力支撑。
眼前的大夫说一千道一万,都是为了照顾自己。
想到陈茵对自己一家的恩情,吴玉珠很想要拒绝,可想到家中的情况,她又无法说出拒绝的话。
纠结中,双唇被牙齿咬的差点流血。
最终,她还算是选择了对自己更有益的那一面。
“茵茵姐,我会尽快熟悉药材,卖药材挣钱还债的。”
“我相信你。但是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去危险的地方挖药材。记住了吗?”陈茵揉揉吴玉珠差点被憋坏的一张小脸,再三叮嘱。
“嗯!”吴玉珠重重点头,带着医书离开。
吴冬梅将两人的对话听在耳里,一时间感慨万千。
“茵茵,你做的很好,玉珠是个好孩子,我们能帮她就尽量帮一把。”
“玉珠性格坚韧,又重视亲情,是个不可多得的孩子。”
陈茵看着吴玉珠远去的背影,给出评价。
因为第二天吴冬梅母女俩就会离开,吴家人一大早就忙开了,厨房里时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声响。
尤其是得了陈茵恩惠的吴秋香和白家兴两口子。
昨夜将从羊城带来的海鲜干货将陈茵的背包塞的满满当当不说,一大早还准备请陈茵两人吃顿大餐。
陈茵还是和往常一样,六点起床,打五禽戏,继续给洪奶奶施针,才往厨房走去。
看到雾气缭乱的厨房,不由得对今日早晨的饭菜好奇起来。
“三姨,今早上做什么呢?这么多锅都一起用上了?早上胃口不开,做太多也吃不下。”
吴秋香一边忙活手里的早餐,一边不紧不慢地回话。
“不多不多,就是你爱喝的海鲜粥、蒸腊肉和蒸香肠,还有一碗补气血的红糖醪糟汤圆,你这些天累坏了,该多吃点好的补补。”
听到这么多吃的,陈茵惊讶地不知道说什么好。
她拍拍自己的肚子,不禁问道:她真的能吃这么多吗?
有些时候来自亲人爱的投喂,还真的是难以拒绝。
陈茵喝了一大碗红糖醪糟汤圆,再吃几片腊肉,肚子是真的塞不下了。
外婆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再多待一会儿,把东西吃了再走。
就在陈茵想要拒绝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有人推门的声音。
昨日结束义诊的事,早就在村里传播开来,这个时候会是谁来呢?
陈茵起身一看,发现是将自己邀请回村的吴建伟和柳白芸两口子,两人的怀里还抱着刚出生没半个月的孩子。
-----------------------
作者有话说:1《石学敏实用针灸法》
第23章 回镇上
不仅是陈茵对两人的到来感到疑惑和担忧,吴冬梅等人相较于困惑,更多的是生气。
“你们俩小夫妻怎么想的?自己的身体都还没有修养好,居然还把孩子也带出来!”
“建伟,你爸妈也不说说你!万一柳儿吹风受凉了怎么办?”
“我们可怜的小家伙,还没满月,怎么可以出来吹风?”
面对吴家人的斥责,两夫妻不仅不觉得生气,反而心里甜滋滋的。
柳白芸红润的面色早已不见之前难产时的虚弱,走了一段路也不见疲惫。
吴建伟拖着被绑紧的腿,脸上也是一派欢欣。
面对大伙儿的不解,两人相视一笑,随即将目光转移到陈茵身上。
作为两人的大夫,陈茵清楚的知道两人的恢复情况,外出的确是没什么阻碍,但是两人的出现,还是让她大吃一惊。
“不管是建伟哥,还是柳三嫂,你们俩都还没有痊愈,实在不应该带着孩子出来乱晃。”
柳白芸并没有回应这句话,反而将怀中的孩子抱出来,推到陈茵面前。
“说起来,我们一家三口的小命都是茵茵你救下的。如果没有你,估计孩子一出生就要失去父母。所以,我们夫妻俩一致决定,想请你这位犹如再生父母的小陈大夫,帮我们孩子取名。”
此言一出,整个院子的人都惊讶的张大嘴巴。
不敢想象吴建伟和柳白芸夫妻俩是怎么想出这个主意的。
毕竟,从古至今,她们村里也没有让外人取名的先例。
更何况取名的意义非同一般,吴冬梅不确定女儿是否明白其中的道理。
所以,看了眼女儿茫然和震惊的表情后,她出言拒绝。
“虽然是茵茵给你们夫妻俩治疗,但是她也只是个孩子,怎么能帮你们的孩子取名呢?”
“是啊。建伟,你要不回家和爸妈再商量商量?不要轻易的做出这种会影响孩子运道的决定。”
作为长辈,外婆觉得自己在这些事上还是能够说几句的。
但没想到,对面的吴建伟和柳白芸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
吴建伟迎着外婆善意的目光,解释道:“这事在来之前,我们俩已经和爸妈商量过了。她们也觉得这个主意特别好,毕竟没有茵茵,就没有现如今的一家三口。”
“而且茵茵还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让文化高的取名,也算是我们村的传统。”柳白芸补充道。
话已经说到这里,吴冬梅和母亲脑子里再也没法说出反对的理由。
随即,两人将决定权交给陈茵。
陈茵第一次遇到这种事,脑子还有些转不过弯。
但她意识到这个请求仅仅是来自一对小夫妻对孩子最真挚的期望时,她同意了两人的请求。
“如果你们真的决定好的话,我可以尝试取一个名字。”
“决定好了,茵茵你直接说就成。”
“我在取名上实在是没有什么建树。”陈茵无奈地说。
随后就是良久的沉默,众人的目光直勾勾地盯着陈茵,期待能从她口中听到一个令人惊艳的名字。
陈茵的脑子一片空白,只能想到接生那天的画面。
最后顶
着众人期盼的目光,缓缓开口。
“既然孩子出生的那天是个雨天,出生又有些困难,希望她往后能够平平安安,就叫她吴雨安。”
“行吗?”
这一刻,大家都知道刚刚陈茵说的真不是谦虚,而是真的不会取名字。
但是在柳白芸听来,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名字。
她将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低声呢喃,“对孩子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祝愿。我也希望女儿未来平平安安的度过一辈子就行。”
下一秒,柳白芸再次将孩子朝陈茵递过去。
“茵茵,你也抱一抱孩子吧。自她出生后,你还没有抱过她。而且我相信,我们家安安也会喜欢你取的名字的。”
闻言,陈茵低头看了一眼小脸还没自己拳头大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接过手。
手里软趴趴的手感让人的心都不自觉柔软,“吴雨安,你好呀。”
见状,其他人纷纷围上来,对着孩子低声呼唤她的姓名。
也不知是否真的有所感应,刚刚还睡的挺香的小孩子,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睁开双眼,嘴角上扬,露出一张无齿的笑容。
“哇哇哇!她笑了,雨安肯定很喜欢自己的名字。”
“雨安好小呀,以后姑姑陪你玩。”
“虽说雨安是早产,但是看起来和其他足月的孩子差不多,养的真好。”
一群人逗弄了一会儿小孩子,笑声不断。
但小孩子很快睡意翻涌,再次睡了过去,吴建伟和柳白芸带着孩子和新得的名字离开。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小夫妻俩居然只是第一波上门的人。
对于陈茵的义诊,村民们十分感激。
虽然他们也很喜欢不花钱就能看病,但是眼见陈茵辛苦了这么多天,自己一点表示也没有,心里也过不去。
于是乎,一群人默契地在陈茵即将离开的这一天上门,每个人手里都拎着不少东西。
有的是自家田地里种的菜,想着吴冬梅母女俩住在镇上,也没地方种地,带点新鲜蔬菜回去正好。
有的是自家养的鸡,陈茵累了这么多天,正好补补身体。
还有的是自己或亲戚外出打工带回来的礼物,勉强能拿出手,作为送给陈茵的谢礼。
面对众人的热情,陈茵高举双手连连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