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渣后,我怒踹渣男转投王爷怀抱 第62节
作者:么么愚      更新:2025-10-24 13:36      字数:2641
  “宋,宋姑娘,风,风寻,你们,你们不是要走吗?”
  风寻闻言气结,叉腰骂道:“怎么,留下碍着你的眼了?那你忍着!”
  东子:“……我,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我就是不想相信,风寻,你不走了?你真的不走了?”
  宋清辞看着他呆呆的样子,嘴角忍不住露出笑意,故意逗他,“东子,你这眼睛是怎么了?”
  东子脸色通红,却说不出被马蜂蜇了的话来。
  风寻过来扶住宋清辞,“姑娘,咱们走,理不相干的人做什么!”
  东子挠挠头,扭头问身边的人,“你们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他昨晚错过了什么?
  男人果然不能掉眼泪,影响大局。
  等到东子终于弄明白,风寻还要在山上继续待着的时候,他一高跳起来,穿过拥挤的人群,直奔风寻而去。
  宋清辞看着敲锣打鼓,热闹非凡的人群,虽然有些不明白,他们把冬季里的第一场雪当成盛大节日来庆贺,但是还是被他们的快乐所感染。
  只是,她没有见到她“三舅舅”。
  她还等着找傅三爷帮忙送信呢!
  再说,这么热闹的场合,他不得出来说几句话?
  傅三爷在傅赡养伤处和他说着话。
  “宋姑娘不走了?”傅安看看傅三爷依旧包扎着的手指,眼神激动。
  他就说,不该放宋清辞走。
  至少要等三爷的手指恢复了,才能让她离开。
  可是傅三爷却不肯开口挽留。
  这几日,傅安上火,满嘴燎泡。
  所以听说宋清辞要留下,他是真的激动。
  傅三爷自然明白他的想法,道:“她既然说我的手没事,那就没事。她家里有点事情,暂时不能来接她。”
  这也是为什么他今日一大早就来找傅安的原因。
  “安,关于宋家,你知道多少?”
  傅安认真地想了想后道,“当年她求到您之后,属下曾经奉命查过宋家。宋姑娘有一兄一姐一弟,但是她的兄弟姐妹都是宋夫人领养来的……”
  然而,徐呦呦对几个领养来的孩子,视若己出。
  兄弟姐妹的感情也很深厚。
  “宋明谦读过书,不过因为是商贾之家,没有参加科举,后来捐了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儿,管水利的,无功无过。”
  “徐金珠是个厉害的角色,负责打理宋家的生意。”
  提一声徐大小姐,许多掌柜都两股战战。
  “宋姑娘的弟弟那会儿还很小,可能只有四五岁,倒是没什么,不过也开始启蒙。”
  听着傅安的话,傅三爷用左手敲击着桌面。
  徐金珠,手腕厉害,掌管宋家生意,现在却被爱冲昏了头脑。
  对宋家来说,确实是大事。
  只是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徐呦呦,会谎称和自己认识甚至交好呢?
  她从哪里认识自己的?
  是知道自己真实身份,还是说听过自己在江湖上的名声?
  宋清辞嘴里最经常说的三个字就是“我娘说”,可见她对徐呦呦感情深厚。
  徐呦呦却不肯来,是因为大女儿确实更需要她,还是说,她已经放弃了小姑娘?
  如果是后者,那小姑娘未免有点可怜。
  尤其是,她到现在都还不知道。
  傅三爷主要想确定的,就是这件事情——宋清辞,有没有被她的家人放弃。
  但是信息太少,所以他问过之后也不能确定。
  “我过去,和宋夫人,打过交道吗?”傅三爷又问。
  傅安细细思索半晌后道:“要说有,也算吧。有一次犒军,那年棉衣格外厚实,送来的牛羊也格外肥壮,将士们都非常满足,您还记得吗?”
  傅三爷点头。
  他记得。
  那一年,朝廷封赏单子送到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惊喜。
  众人对此是有些不满的,因为那一年打了两次大胜仗,所以大家对朝廷封赏,有更高的期待。
  但是等封赏到了之后,众人才发现,数量是和往年差不多,但是质量远远胜过往年。
  那棉衣,鼓鼓囊囊,是真舍得往里加棉花啊,而且都是新棉花。
  那牛羊,所谓无商不奸,往年送来的都是精瘦的,主要靠数量,没想到这一年,质量大大提高。
  “后来您让属下去问了,是哪些商户负责当年的物资……”
  犒赏三军的这些供给,按例都是朝廷出银子,交给商户来供应。
  这中间的利益关系,大家都心知肚明。
  镇北王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他也得接受被扒皮的现实。
  “那一年,是宋家。”傅三爷想起来了。
  “嗯。只可惜,后来再也没有宋家。”
  这是傅安能想到的,和徐呦呦联系最近的一次。
  可是,这些也推导不出,她和傅三爷有交情的结果啊。
  傅三爷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且再等等看。
  宋家的人,不会一直让小姑娘留在山上,总要来接她。
  傅安试探着问道:“不能回家,宋姑娘现在还好吗?”
  “还好。”傅三爷道,“除了有点意外。”
  还有点尴尬。
  “她是个憨傻的。”傅安如此评价。
  傻白甜。
  不过不让人讨厌。
  “她从小活在蜜罐里,万千宠爱于一身,没被惯坏已经很好。”傅三爷道。
  更何况,小姑娘心性坚韧有决断。
  在她身上,傅三爷仿佛看到了瑾月最好的未来。
  当然,他没那么多钱。
  看到宋清辞,他才反思自己过去对瑾月的照顾,才明白怎样对瑾月更好。
  “三爷对她格外宽容。”傅安道。
  傅三爷没说话,神情却很柔和。
  正说话间,外面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三爷,三爷您在吗?”外面有人喊道。
  “我在。”傅三爷起身,脸上温和尽退,“是不是他们又打起来了?”
  操练很好,但是男人们在一起,总有打架斗殴之事发生,屡禁不止。
  “不,不是,是老鸹窝的人来了!”
  第66章
  宋清辞原本正在看热闹——虽然她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热闹的,忽然也听到了老鸹窝的人来了的消息。
  彼时东子正舔狗一样围着风寻,不过风寻对她置之不理,只一心一意看着宋清辞。
  “老鸹窝?”宋清辞好奇地问东子,“那里是有很多乌鸦吗?”
  她在辽东生活这么久,知道老鸹指的是乌鸦。
  生活在乌鸦窝里,是说那些人呱呱呱太聒噪?
  “就是个山头的名字。”东子赔笑解释道,“就跟咱们淮山一样。咱们淮山方圆百里之内,有大小土匪窝三十多个,各占山头,咱们淮山现在最大!要是方圆三百里,那就更数不过来了。”
  整体来说,辽东对朝廷来说,是“蛮荒之地”中荒得不那么明显,但是也懒得操心管的。
  辽东总督,就是孙筱蝶的亲爹,朝中有人说话,在辽东肆无忌惮,像土皇帝一样,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
  很多人活不下去,就落草为寇。
  辽东乱象,已经持续很多年了。
  因为地形多以山地为主,地广人稀,这些土匪打不过就跑,所以官府拿他们,也没什么好办法,加上也没人管,有些甚至还给官府暗中“上贡”,官匪勾结,乱象横生。
  宋清辞倒也多少也了解一些。
  但是她没想到,这些人的规模如此之大。
  “咱们淮山几千人,他们就算平均一千人,这下来,不也是三万多人?”
  再把范围扩大些,这不能拉出十万人?
  东子表示,确实很多,多到他的脑子已经数不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