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渣过的昏君重生了 第49节
作者:
朵朵舞 更新:2025-10-24 13:38 字数:5413
这说的就是如今最有希望晋中书令的裴少良了。其实本朝官制,中书令与侍中为三品,手握实权,都可以称之为宰相。中书令为右相,侍中为左相。只是前任中书令把持朝政,一支独大,所以朝内朝外提起宰相,都只想起他。
肖思齐说起前任宰相家中情况,也不仅唏嘘,权位再高,倾覆不过旦夕之间。
肖稚鱼又问起关心的一件事:“关于丰庄一案查出不少人家,有没有京兆世家被牵连的?”
肖思齐将京兆世家盘算了一下,笑道:“和我说话都这样拐着弯来,你说的是沈家吧?并没有听说他家有什么事。不过他家一向长袖善舞,沈家娘子又是太子妃,谁会故意与他们家为难。”
肖稚鱼暗自叹了口气,想单靠这件事就打击到沈家,确实太过小瞧他们了。
两兄妹聊了一阵,肖思齐道:“宰相之位这几天必须要有结果了,今早范阳大都督的上书从长安过来,说两月过后他要入京,为太子新婚庆贺。”
“什么?”肖稚鱼大吃一惊。
肖思齐奇怪望向她,“大都督一想深受圣宠,先前与宰相往来密切,如今宰相突然倒了,他想来长安来探下情况也是正常。”
肖稚鱼心却突突直跳。范阳大都督康福海,正是前世暗地与齐王勾结,出兵襄助齐王谋反之人。
他本是突厥人,幼时随母颠簸,十多岁就从戎,一身蛮力,骁勇善战,得到幽州节度的赏识,收为义子,从此官运就亨通起来。
康福海生得高壮肥胖,看着忠厚,却有一副与外表截然不同的狡诈心肠,他带兵打仗的本事不小,大大小小胜仗打了不少,是个难得的将才。康福海在官场上惯以金银厚礼开道,四处笼络官员为他美言,名声直传到长安来,几年前他曾到京中,官场上钻营有道,与宰相也走得很近,以至于圣上对他愈发信重,官至大都督,节度平卢,范阳,河东三地,手握重兵,实际上已经是镇将之中第一实权人物了。
朝中太平的日子过久了,无人相信一个突厥人会有异心。
肖稚鱼想着前世长安被攻破时的惨状,一听大都督的名头,心不禁往下沉了一沉。
肖思齐皱眉道:“你怕大都督?”
肖稚鱼道:“听过一些传闻,我总觉得他城府极深,不是什么好人。”
“在朝中为官,有几人能做好人,”肖思齐闻言笑道,见肖稚鱼蹙着眉头,伸手揉了揉拍她的头,道,“不过他节度三地,是圣上信任太过,几年还看不出危害,等时间久了,难免要养出其他心思……”
肖稚鱼心道,到底是阿兄,她才稍作提示,他便能看出其中关键。
不过这也提醒了她,大都督与齐王勾连造反还有好几年的时间,朝堂变数多,将来到底会如何还说不定。她现在就去担心这场祸患,只是平添烦恼罢了。还不如见机行事,就算旧事重蹈,她也能做好万全准备,在战乱中保全自己和家人性命。
又聊了许久,肖思齐将肖如英的书信拿来给肖稚鱼看,里面说郭令有意到长安落脚。
“英娘带着孩子也会一起来,正好能赶在你成亲前。”肖思齐道。
“离了太原是好事,咱们兄妹又能齐聚了。”
兄妹说着话,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外面天就黑了,到了用饭时间。吃过之后各自歇息。
正如肖思齐预料的一样,没几日皇帝便下了决定,裴少良晋为中书令,成了新的右相。杨忠忙前忙后,多年谋算,最终却没能成事。再加上裴少良出身世家,自有拥趸之臣,接手政务后不起波澜,朝中相安无事。
肖稚鱼在家中闲了几日,接到赵琼林的帖子,左右无事,就跟着一同去了趟昭应县城。此县就在华清宫不远,每年入冬都迎来不少长安贵人,街上铺子极多,显得十分繁华热闹。
赵琼林这回叫了几个官宦人家娘子作伴,一行人到县城中走走玩玩,也颇得意趣。肖稚鱼听她们提起宫中事,倒是知道贵妃出宫后的情况。杨忠失了原本视作囊中的中书令一职,自是懊悔,回去后不知与贵妃说了什么,竟是将贵妃劝住。
皇帝料理了朝堂的心烦事,在宫中又生出寂寞之感,转而念起贵妃的好,只是暂时搁不下面子,杨忠最会察言观色,趁机劝皇帝出宫走动。
等出了宫来,贵妃与皇帝见面,勾动旧情,自是哭哭啼啼一番,皇帝当日就将贵妃接回宫中。
几个小娘子谈起此事,感慨到底还是贵妃得宠。她不在宫中,皇帝是处处都觉得不合意,这一回去,皇帝又有了兴致,召了梨园乐工奏曲取乐,还要宴请众臣。
肖稚鱼听着她们议论,想到再过不久大都督要入京,皇帝胡子都白了,却只沉迷与贵妃享乐,对朝廷上藏着的刀光剑影再没有年轻时的分辨,不由暗暗叹息一声。
赵琼林突然扭头过来,促狭地对她眨眨眼,道:“你看前面。”
肖稚鱼顺着她说的方向看去,看见酒楼里有个胡姬在跳舞,正值冬日,她穿的很少,腰上系着条薄纱,随着身子摇摆飘荡。
“酒楼老板说她跳得好看,是得到太子豫王重赏的呢。”赵琼林笑道,将豫王两个字咬得重了些。
几个小娘子都去瞧肖稚鱼脸色。
肖稚鱼哪里会把这种招揽生意的伎俩放在心上,笑眼盈盈地看了一会儿,也让景春赏了舞姬半贯钱,这才和众人一起回去。
小娘子们见她爽快大气,相处又亲近几分,时常相邀出行。
就这样日子一晃,到了季冬。皇帝在宫中举宴,请百官去听梨园新排的法曲,席间歌舞升平,一派盛世景象。
皇帝在骊山悠闲度日已有两月。临近年关,该到了回长安的日子。
如来时那样,百官车驾依次排序,禁军开道,浩浩荡荡往长安进发。
沿途山峦叠雪,银装素裹,白茫茫的大地上留下无数车辙印,仿若一条蜿蜒巨蛇匍匐在雪里。
————
长安城内与御驾离去时相比更显热闹,各坊市内皆挂有彩灯,尤其东西两市,不管富贵贫贱,这些日子都有采买,于是人头攒动,吆喝喊麦声震天。
回到家中,第二日起肖思齐就开始忙于公务,度支郎中负责每年赋税统计与支调,每年元月总是最忙的,家中一应事务都交给了肖稚鱼。家中清扫,置衣添物还有仆役婢女的赏赐,年节人情往来都需仔细安排。幸好家中管事仆役都是肖明海挑选留下的,知道肖家兄妹才来长安,又有前途,府里内外人等都干劲十足,元月前就将宅子收拾干净,一些琐事也不需肖稚鱼操心。
家中过了个热闹的元日,肖稚鱼与兄长换上新衣,祭拜父母祖宗,然后坐下饮酒吃饭,应了团圆之意。
到了元宵这日,长安一百零八坊皆大开放坊门,彻夜点灯,如不夜之城。
皇帝在花萼相辉楼宴请众臣,通宵达旦吟诗听曲,观花灯,撒铜钱,引无数百姓围观,一时附近宽街小巷里都是人,伸长着脖子等铜钱落下好争抢,堵得是寸步难行水泄不通。
肖稚鱼趁夜也出去看了一会儿花灯,但路上摩肩擦踵,实在太过拥挤,肖思齐带着四个高壮奴仆护着肖稚鱼,也差点被人流冲散。倒有几个胆大的登徒子,偶然见到肖稚鱼披风下露出的半张脸,死皮赖脸凑过来,仆从摆足凶恶模样,才将人赶走。只逛了一会儿,肖稚鱼便感觉有些累了,和肖思齐一说,他立即拍板回家。
等元宵过去,长安城的喧闹气氛才渐渐褪去。
二月初六这日,肖稚鱼早早起床梳洗打扮,和肖思齐一同吃过早饭,就在家门口的巷子等待。
郭令与肖如英元宵过后就从太原出发,前几日还有捎来口信,算算日子,今日应该到长安了。
等了一个多时辰,郭家的马车果然到了。
前头一辆早早就掀开车帘,潮落从车上下来,对着肖思齐肖稚鱼喊“郎君”“娘子”。随后是个中年仆妇,伸手先将一个白胖小儿抱下车,站在一旁规矩行礼。
郭令搀扶肖如英下车来,抬眼看见兄妹,肖如英先红了眼,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阿兄,幺娘。”
肖稚鱼鼻子一酸,忍不住跟着掉眼泪,快步过去揽住姐姐。
郭令与肖思齐抱拳见礼,见她们姐妹话没说几句,两双眼睛俱都哭红了,连忙劝着进去叙旧。
肖稚鱼擦着泪,转头看见仆妇手中抱着的孩童,白嫩嫩一张圆脸,眼睛也是滚圆,看着虎头虎脑,十分可爱,此刻双眼亮晶晶正好奇望着她。
“溪郎。”她喊他的名。
溪郎嘴里啊呜啊呜,一脸欣喜,似是明白喊他,然后嘴角流下一串口水。
肖如英道:“先别逗他,谁叫他都能笑上半天,也不知随谁的性子。”
众人闻言莞尔。
一行人进了门,在堂屋里,仆妇要将溪郎抱下去,肖思齐招了招手,让她先将孩子抱到跟前,摸摸他的头,让人把准备的见面礼拿来。一套上好的笔墨砚台,留作日后开蒙读书用。肖稚鱼也拿了长命锁和玉饰几样。
肖如英让潮落收起来。兄妹三个说着话,一面逗弄孩子。溪郎平常不见那么多人陪他,兴奋极了,摇头晃脑,半点不怕生。但听乳母和婢女教他喊人,他张嘴叽哩哇啦一通,却没人听得懂。如此说笑一番,溪郎小鼻子里忽然冒了个泡。肖如英怕冷着孩子,这才让人抱着下去照顾。
刚才兄妹叙旧,郭令并未插嘴,只笑呵呵坐在一旁饮茶,这时见孩子抱下去,便对肖思齐说到书房议事,留姐妹两个单独说话。
堂屋里婢女与仆役全退了出去,肖稚鱼打量姐姐虽有些风尘仆仆,但气色极佳,这是日子过得闲适舒心的表现,骗不得人,穿戴打扮反倒还是次要。
肖如英道:“我在太原收到你和兄长的信,一来长安,阿兄与谏议大夫赵家定亲,你要嫁给豫王,这富贵来的太快,我简直不敢信,心里七上八下好些日子不平静。今天见着你和阿兄,气派十足,已经有贵人的样子了。”说着,她展颜一笑,道,“先前在太原我与你姐夫还时不时要受些闲气,这回来长安,家里的仆从婢女都抢着要来服侍,全是你和阿兄的面子。”
肖稚鱼知道郭令并无官身,出身名门不假,但在家中地位却不高,她道:“郭家有人为难姐姐?”
肖如英摇了摇头,可见肖稚鱼目光笔直看着自己,又长长叹了口气,“郭家几个长辈也不知想些什么,整日把亲戚家年轻貌美的小娘子往家里领,过一阵又送长安来,说是给她们找了好人家,你们来太原探我的时候,我还替你担忧过,等你被圣上指婚的消息传了来,家里那些长辈又有想法……”
她声音轻了下去,握着肖稚鱼的手道,“我们家人少,直到嫁给你姐夫,我才知道世家大族里人多是非多,理都理不清。”
肖稚鱼一听姐姐这样说,想到郭家行事作风,立刻就猜到几分,“郭家是想借着姐姐与我这层关系,搭上豫王?”
肖如英道:“我和你姐夫都没答应,这回出来,其他几房的人也没敢用,你放心,我不会让他们拿那些麻烦事来为难你。”
肖稚鱼心里一暖,阿姐半点没变,处处为她考虑。
她哼一声道:“郭家的那些不上台面的算计,从太原算到长安来了,我看他们家大郎生得不错,又会讨燕国夫人的欢心,既然是使美人计,何不舍了那些小娘子,让他们大郎屈身相就。”
肖如英杏眼圆睁,终是忍不住,噗嗤笑出声,“你呀你,胆子越发大了,什么都敢说。”
姐妹俩絮絮叨叨半日,分享各自在长安和太原的生活。
肖如英听得一时惊一时叹,道:“这么多事,亏你和阿兄都能应付得来。”
等肖思齐与郭令回来,仆役提醒,她们才发觉已到了用饭的时候。
郭家在长安另有宅院,提前半月就让人收拾出来。用过饭后他们就该回去安置,可肖如英有些不舍得走,恰巧溪郎犯困打瞌睡,乳母带着先去歇息,夫妇两就又多留了一阵。
肖如英来到肖稚鱼的闺房,坐到床边,看着妹妹道:“刚才说了那么多,你怎么一句也没提到豫王?来长安之前我就听说了,豫王英武,是陛下最受宠的儿子。”
“传言大多失真,”肖稚鱼慢吞吞张口,见肖如英脸色微变,话锋立刻一转,道,“不过这两句倒没唬人。”
肖如英像小时候那样伸手点她脑门,“你这调皮鬼。”
肖稚鱼便靠着她撒娇道:“阿姐,管他如何,反正亲事已经定了,日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
肖如英听这口气觉得不对,伸手扶正肖稚鱼的肩膀,笑容一敛,正色道:“幺娘,任他身份如何,夫妻之间至亲至密,是最难分的关系,若是夫妻和美,那遇着什么难事也不怕,自能携手共度,若是夫妻失和,泼天的富贵也难熬。”
肖稚鱼见她严肃,不敢嬉笑,赶紧应下来,但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回事。
肖如英说了一声“等等”,转身亲自从行李里翻出个小包裹,塞到肖稚鱼手中,“这个你拿着,回头好好翻看,若是遇着难解之事,可以来找我说,千万别害羞抹不开面子。”
等肖如英走后,肖稚鱼将包裹打开,里面有个黑皮册子,什么字都没有,她翻开一瞧,眼睛默地睁大,只见册子里图文并茂,生动丰富……
肖稚鱼有两世经历,翻了几页都不由脸红,赶紧收拾藏了起来。
【作者有话说】
今天可以理直气壮的说,这是肥章吧
第89章
◎迎亲◎
光阴抛旧岁, 年关一过,转眼就到了三月,太子大婚。
长安城中着实热闹一阵, 这并非是太子第一回 娶妻,但京兆沈家是名门之后,累世簪缨, 沈玄更是才名远播。婚仪没有半点马虎怠慢, 礼节场面样样周全。原本要来观礼的范阳大都督康福海因河东有外族异动, 暂缓抵京,派人送来了重礼,一时成了京中热议的焦点。
肖家这时却无暇他顾,内外忙的不可开交,四月便是肖思齐娶妻的日子。肖如英自打来长安, 往娘家就跑了好几回,郭令也来帮忙, 帮着肖思齐往来应酬。三伯父肖明川更是将这次迎娶视为头等大事,凡是婚礼相应之物皆一一过目检查,不敢丝毫放松。
肖家兵荒马乱地筹备, 到了迎娶之日果然办的井井有条,场面热闹漂亮,肖赵两家皆是脸上有光。
如今赵堂已官晋一级,为右谏议大夫, 已迈入高官之列。赵葳蕤嫁来肖家是板上钉钉的下嫁,但赵家仆从行事半点不见倨傲,十分规矩有礼。新婚过后, 赵葳蕤将肖家内务接手过来, 瞧着温柔面软, 做事却干净利落,几天功夫,就让奴仆收心,事事料理妥当。
肖稚鱼瞧着嫂子来了之后,家中琐事都理顺,肖思齐原先总是一副少年持重,老年横秋的模样,可如今皱眉的时候都少了许多,反倒更合他的年纪。
肖稚鱼坐在廊下望着院中枝叶碧绿的石榴,想着家中与前世已是天翻地覆一般的变化,心绪起伏,颇不平静。六月十七就是太史监选定大婚的好日子,满打满算,能在家中逍遥度日不到两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