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210节
作者:
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3 字数:3903
“正好,这婺州原来的刺史听说是逃了,这是大罪过,他绝不可能再回来复任婺州刺史的,一会儿见了郑府公,我向郑府公提议,让郑府公上书朝廷,举荐司马为婺州刺史。”
李云哑然一笑,开口道:“看来使君是有些厌烦我,想要把我撵到婺州来了。”
“这个谈不上。”
杜谦笑着说道:“两州相邻,也没有相隔多远,以后还是可以常相往来嘛。”
李云闻言,心中一动。
如果…如果他手底下有人,能接替他这个越州司马的位置,接过越州营,那么他到婺州来做刺史,其实也不是不行,就等于是地盘直接扩张了一倍不止。
不过他当初升任越州司马,是因为他在苏靖麾下就有官身,而他麾下的那些人,包括李正,周良在内,没有一个人是有官身的。
从白身直接提为州司马,基本上不可能做得到,哪怕是苏靖再一次上书举荐,也不可能。
况且,苏大将军此时自身难保,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管越州的事情了。
二人正说话的功夫,郑蘷的马车终于来到了婺州城下,马车上的郑府公,摇摇晃晃的下了马车,李云与杜谦一起上前行礼,他们二人还没有低下头,郑蘷便已经迎了上来,一把拉住李云的衣袖,满脸笑容:“当日在剡县,我便瞧出来李司马少年英雄,如今果然非同凡响,这才多长时间,婺州之乱便得以平息!”
“老夫今日,就上报朝廷,替李司马,替越州军请功!”
说到这里,他又看了看一旁的杜谦,笑着说道:“贤侄身为越州刺史,更是督办后勤辎重,也是功莫大焉。”
“老夫会一并上书,给贤侄请功。”
郑蘷这番话,名义上是在夸奖李云跟杜谦两个人,实际上的意思是,这一次上书报功的事情,就由他揽下了,一切说辞,以他这里为准。
李云呵呵一笑,没有说话。
一旁的杜谦笑着说道:“这段时间,下官一路跟着军队平叛,也是见识不少,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果然不假。”
“回头,下官要把这一路见闻记下来,寄回京城,给家里人看一看,让他们也都长长见识。”
郑蘷看向杜谦,眼皮子跳了跳,却又没有什么办法。
杜谦大族出身,家里在京城做官的就有好几个人,老子更是礼部尚书,他郑蘷能捂住江东所有人的嘴,却捂不住杜谦的嘴,毕竟杜家人能随时把事情,捅到天上去。
这位郑观察一手拉着李云的衣袖,另一只手拉着杜谦的衣袖,笑着说道:“这也应该,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家里人,这几天老夫还没有来得及到婺州,对于婺州的事情,尚不知全貌,咱们进城去说,二位功臣,详细跟老夫说一说这婺州的事情。”
“咱们三个人互通有无之后,再一同具书上奏,免得有什么出入,引得朝廷怀疑,就又是一桩麻烦。”
李云神色平静,没有说话,杜谦则是笑着说道:“那府公可要好好听我们说一说了。”
郑蘷笑着点头,然后又看向李云,问道:“李司马,听说贼首已经伏诛了。”
李云点头,笑着说道:“人头已经用石灰覆了,等与府公的文书,一并送往京城。”
“好!”
郑蘷叫了一声好,满脸兴奋:“少年英雄,少年英雄啊。”
他哈哈一笑,踮着脚拍了拍李云的肩膀,开口道:“听说李司马下个月就成婚了,可惜可惜,老夫还有两个亲侄女没有许人,李司马若是没有成婚,老夫都可以给李司马做这个主!”
说到这里,郑蘷话锋一转,又笑着说道:“不过李司马下个月成婚,老夫一定到场。”
杜谦背着手,笑着说道:“李司马这一战,名震江东,恐怕江东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要去参加这一场婚事了。”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郑蘷,又说道:“李司马算是为府公立下了一件大功,这婺州原来的袁刺史,在婺州破城之前逃了,我看府公干脆就上书举荐李司马,为新任的婺州刺史,就算是府公,送给李司马的新婚贺礼了。”
郑蘷闻言一愣,看了看杜谦跟李云,随即脸上重新露出笑容:“这个都好说,咱们先进城吃饭,然后慢慢商量。”
说着,他看了看杜谦,笑着说道:“等李司马成婚的时候,把钱塘郡的裴公子也喊上,他家里的老爷子是吏部尚书,只要裴家肯出力,一个婺州刺史,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说白了,这厮不肯出力。
一直没有说话的李云,忽然看了一眼郑蘷,淡淡的说道:“这一场功劳之后,府公怕是要高升了罢?”
郑蘷连连摇头:“婺州之乱,不过是裘典之乱的余波,裘典之乱乃是老夫的罪过,这一回平息婺州之乱,你们都有功劳,但是对于老夫来说。”
“不过是将功折罪罢了。”
李云与杜谦对视了一眼,心中都忍不住骂了一句。
这老匹夫,做事的本事一般般,说起套话来。
一套一套的!
第238章 两个贼的正式碰面
酒桌上,郑府公很是高兴,拉着杜谦跟李云两个下属,不住的喝酒。
这一次婺州之战,对于他来说的确极为重要,他这个江东观察使也快要到任了,本来任内出了裘典之乱这种事情,他不仅升迁无望,甚至有可能会被抓去京城问罪。
不过这会儿不是太平时节,再加上他朝中有人,托了点关系,朝廷的责罚最终没有落到他的头上。
而现在,有了婺州之战的战功,他甚至可以直接向朝廷请功,那么这一任江东观察使之后,就有可能更进一步。
从前,郑蘷想要进步,自然是想要到朝廷里去,做六部九卿,乃至于更进一步,成为宰辅。
但是现在,郑蘷已经不想到朝廷里做京官了,他依旧想要在地方上,不过已经不想做什么观察使了。
而是节度使!
观察使,对于下属州郡只有监察权,没有行政权,更没有人事权。
军事上的权力,也只有地方上出了什么事情之后,才能临时节制地方的地方军,但是节度使完全不一样。
节度使,从来都是立在边境的,比如说现在已经抵达河南府境内的朔方节度使韦全忠,他手下有近十万大军,屯田州之内的一切军政事务,都是他直接负责处理!
屯田州的官员,他甚至也可以直接任命。
而且,近几十年来,随着朝廷的声音变小,这种情况越来越离谱,有些节度使,甚至自行铸币,自行立法,已经完全是小王国了。
如今,大周王朝明显处于衰退之中,郑氏自然会有一些自己的谋算,他们倒没有什么争夺天下的野心,只是想要在乱世之中,有能够保全自身的力量。
哪怕各个边军都有了位置,没有空位补给他,只要有个节度使的名头,哪怕继续留在江东,对于郑蘷来说,也是一大进步。
再者说了,有这份能说的过去的功劳,即便做不成节度使,到京城做个京官,对于郑家来说,也是好事情。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婺州之乱的平息,对于郑蘷,都是极大的助益。
几杯酒下肚之后,郑蘷脸色已经通红,他拍了拍李云的肩膀,打着酒嗝说道:“李…李司马,这一回…功劳莫大,朝廷一定会重重赏赐李司马。”
“可惜,李司马成婚,太…太早了。”
李云脸色微沉。
他已经不太有耐心,来应对这些一肚子心眼的官僚了,他们每一句话,都七绕八绕,却又带着自己的小心思,让李云颇为厌恶。
杜谦及时上前,敬了郑蘷一杯酒,笑着说道:“郑府公运筹帷幄,才是功莫大焉。”
又是几杯酒下肚,李云看了看已经喝的七荤八素的郑蘷,缓缓站了起来。
杜谦似乎是瞧了出来他的心思,笑着说道:“李司马喝多了,先去歇息罢,我陪着郑府公,再喝几杯。”
李云对着杜谦抱了抱拳,默默离开。
他离开之后,已经脸色通红的郑蘷,端起酒杯跟杜谦碰了碰杯,忽然笑着说道:“贤…贤侄,压得住他否?”
杜谦跟他碰杯,笑着说道:“这样的英雄人物,压他作甚?”
“府公,眼下这个世道,大周正缺李昭这样的人物,我等不应该对他有什么压制。”
“万一乱世倾轧下来,说不定李昭会是拯救大周的关键人物。”
郑蘷抬头看了看杜谦,笑着说道:“贤侄看来,对他很是欣赏啊。”
“只可惜。”
郑蘷“啧”了一声,摇头道:“他若是能娶个大户人家的女儿,说不定还真能有一份前程,一个知县的女儿…”
杜谦笑着说道:“这话可没法当面说,要得罪人的。”
郑蘷“嗯”了一声,看向杜谦,开口道:“韦全忠进河南道了,贤侄知道么?”
杜谦默默点头:“听说了一些。”
“只五千先锋军啊。”
郑蘷似乎是喝多了,感慨道:“便两次大败叛军,比起禁军来…”
说到这里,他即便是喝了酒,也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因为后面的话,太犯忌讳。
不过,这也是天底下很多人在想的事情。
韦大将军只五千先锋军,便已经大败叛军两次,这种表现,比起半个月之内被叛军吃掉数万的禁军,强了不知道多少!
这种强弱表现,被天底下所有人都看在眼里,朔方军的强势表现,可以说是狠狠地给了禁军一个大嘴巴。
甚至可以说,是给了朝廷狠狠一个大嘴巴,打的震天响。
以朔方军这种表现,河南道平定,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但是中原叛乱平定之后,各个边军与朝廷之间,还能维系从前的关系吗?
恐怕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杜谦默默低头,满饮了杯中酒,看向京城方向,没有说话。
禁军,需要下一番狠功夫了,不下狠心重新整顿一番,那就真的是烂透了。
如今,太子殿下已经开始监国。
杜刺史自斟自饮,心中思绪万千。
那位太子殿下,有这种魄力和手腕吗?
…………
三天之后,郑蘷与杜谦,还有李云三人的奏书,终于达成了统一意见,一并上书之后,李云把空出来的婺州交给了郑蘷处理,他带着杜谦以及八百多越州兵,离开婺州,返回越州。
展转两天时间,众人回到了越州城附近,李云让这些跟随自己出征的将士休沐三天,三天之后回营,众人欢天喜地的散了。
这会儿,已经是四月下旬。
越州春播的种子,已经都长了出来,道路两边都是绿油油的庄稼,看着颇为喜人。
而且,一眼望去,已经很少见到荒田,也就是说,越州在经历动乱之后,目前至少越州城附近的田地,都已经利用了起来。
杜谦与李云肩并肩,走在城外的道路上,杜刺史环顾左右,脸上不禁露出笑容:“越州今年不收钱粮,等今年的粮食下来,百姓们就能缓过来了。”
李云看着这些庄稼,心中也舒服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