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283节
作者: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4      字数:3438
  他是来让梁徴这些人闭嘴的。
  毕竟,这位邓使君也拿了一些有关于铜矿上的好处,但是牵连不深,还有斡旋的余地,只要梁徴这些义安官员不说话了,他多半不会有什么事情。
  李云背着手,看向县衙正堂外面,微笑道:“邓使君快要来咯。”
  “我认了。”
  梁徴突然低下了头,颓然道:“李使君怎么写,我们怎么认。”
  一旦落入邓使君手里,他们这些人的下场,多半就是被畏罪自杀。
  一点活路也不会有,这位新使君绝不会保全他们,更不会为了他们,来跟李云作对。
  李某人这才满意点头,他回头拍了拍这位梁县尊的肩膀,笑着说道:“梁县尊是个很聪明的人。”
  “说话也很有道理,只不过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道理。”
  “但是这个世道,道理没有用了。”
  李某人背着手,朝着大堂外面走去。
  “我力胜你,我便是道理。”
  “把他们都收押了,让他们签字画押。”
  说完这句话,李云大步向外走去,刚走到县衙的前衙,就看到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迎面走来,他看了看李云之后,立刻拱手行礼道:“是李使君么?”
  李云却没有立刻还礼,打量了一眼这位宣州新来的刺史,淡淡拱手的说道:“前不久侥幸得了个新差事,眼下李某忝任江南东道招讨使。”
  这位邓刺史先是一愣,没有说话。
  李云微笑道:“是邓使君罢?”
  “邓使君要看吏部的任命文书?”
  “不敢。”
  邓刺史低头拱手道:“下官恭喜使君了。”
  招讨使这个差事,并没有实际上的品级,是个临时特派的官员,理论上来说,与地方上抚育一方的刺史没有太大的分别,倒是都可以称呼为使君。
  李云摆了摆手。笑着说道道:“江东的官,跟江南西道的没有关系,况且邓使君是宣州的父母官,李某是宣州的子民,要拜,也是我该拜邓使君哩。”
  “不敢当,不敢当。”
  这位邓使君连连摆手,然后话锋一转,开口问道:“使君这一趟来义安是?”
  “前不久,有人递了个状子给本官,状子上的内容极为凄惨。”
  李云将徐家的状书从袖子里取了出来,递给了这位邓使君,然后又拿出武元佑写下的文书递给他,淡淡的说道:“本来这事,应该是移交邓使君来办,但是正巧本官受楚王之命,整顿江南吏治,加之刚好在青阳老家探亲。”
  “就顺道过来,把这个案子给办了。”
  他看着邓刺史,笑着说道:“没有越俎代庖罢?”
  你可太越俎代庖了!
  邓使君心里气个半死,不过脸上硬生生挤出来了一个笑容:“没有,没有。”
  “敢问使君,这案子办的如何了?”
  “很顺利。”
  李云笑眯眯的说道:“状子上有关被告,已经悉数认罪,过两天本官就要把这桩案子,具书上报朝廷了。”
  “办的好!”
  邓使君赞了一句,夸奖道:“不瞒使君,邓某到了宣州之后,便想开始着手整顿宣州的吏治,只可惜邓某才疏学浅,一直找不到从何处下手,虚度半年光阴,还不如使君几天时间,查的清楚明白。”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使君毕竟不是宣州的官员,这些罪员,就交给下官处理罢,下官来做善后的事情,给朝廷,也给百姓一个交代。”
  李云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然后背着手说道:“案子既然是我办的,自然要全始全终,这主犯梁徴,孙淦二人,由我带回江东去,等待着朝廷的处理。”
  “义安县其他人,就交给邓使君。”
  “邓使君以为如何?”
  二人一直聊到现在,谁都没有提铜矿的事情。
  仿佛义安县,没有这么一座铜矿一般。
  而李云握住梁徴等二人,从某种程度上,也就是握住了邓刺史的把柄。
  虽然没什么大用,但至少不能让这位宣州刺史称心如意,这就足够了。
  邓刺史只是略微犹豫,就低头拱手:“那就按使君的意思办。”
  “邓某代宣州以及义安的百姓。”
  他抬头看了看李云,又深深低头。
  “多谢使君了。”
  第319章 叩问圣安
  对于这位新任的宣州刺史来说,义安县的官员现在是他必须要清除掉的对象。
  至少是要让他们闭嘴。
  因为邓刺史很清楚,朝廷既然对这位婺州刺史的举动不闻不问,甚至给他加了招讨使的职,那么就意味着,至少是短时间之内,朝廷对于江南,已经没有什么控制的余力了。
  在朝廷已经实际上妥协的情况下,也就是说,义安的这个案子,这个“李昭”怎么报,朝廷就会怎么批。
  说的再直白一些,李云报义安官员贪腐,朝廷一定会处理,没有任何异议。
  而如果李云把邓刺史的名字也加上去,朝廷大概率会一并处理。
  因为一个宣州刺史,同朝廷的大局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能低头一定要低头,真要跟这个名为刺史实为军头的江南恶霸作对,他邓某人一定会死的十分凄惨。
  而李云,也懒得跟这个宣州的新刺史再起什么矛盾。
  毕竟,对于他来说,现在的宣州只有两件事情比较要紧,其一就是青阳的一些亲戚,其二就是义安的铜矿,剩下的事情都无关紧要。
  邓刺史到了义安县之后,李云就没有放他离开,留他在义安县住了一个晚上,到了第二天,李云带着连夜写好的奏书,找到了这位名为邓高的宣州刺史。
  “钟鸣兄。”
  一晚上过去,李云客气了许多,他手里拿着一份奏书,递给了这位表字钟鸣的邓刺史,笑着说道:“这桩案子不小,好在案犯都已经认罪,事情就没有那么复杂了,是我昨天晚上,连夜写的奏书,把案情的经过,都写了上去。”
  他看着邓刺史,笑着说道:“钟鸣兄且签个字罢,咱们一道联名上奏朝廷,那李某这一趟到宣州来办案,就显得没有那么突兀。”
  “也免得让你们宣州衙门难堪。”
  邓钟鸣脸色都白了。
  眼前这个军头,分明已经是割据一方的状态,朝廷定然恼他,自己同他联名,朝廷说不定就会认定他,已经同这个李昭站在一边了。
  邓刺史连忙摆手道:“这是使君办的案子,邓某怎好居功,万万不行,万万不行。”
  李云瞥了他一眼,淡淡的说道:“我是宣州人,邓使君是宣州的父母官,咱们本就有渊源,我若是越过宣州衙门,把宣州一个县的官员都办了,邓使君面子上恐怕不太好过得去罢?”
  “过得去,过得去。”
  邓钟鸣低头苦笑道:“使君断的案子…”
  他还要继续推辞的时候,突然不经意间看到了李云渐渐收敛笑容的表情,这些邓使君的话戛然而止,深呼吸了一口气之后,低头道:“那就…那就按使君的意思办,下官跟使君一起…”
  他咽了口口水:“一起联名上奏。”
  李云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伸手拍了拍这位邓使君的肩膀,笑着说道:“来来来,邓兄同我一起,进去签字去。”
  邓刺史没有办法,只能老老实实跟在李云身后,战战兢兢的在这道奏书上签了名,他签完名之后,李云吹干墨迹,立刻将这份奏书交给了孟海,吩咐道:“立刻飞马送京城去。”
  孟海点了点头,抱着这份奏书扭头就离开了。
  邓刺史下意识伸手想要拦一拦,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话,过了好一会儿之后,他才扭头看着李云,低头苦笑道:“使君,下官将来如果有了什么难处。”
  “还请使君拉下官一把。”
  李云笑眯眯的点了点头。
  “放心,包拉,包拉。”
  ………………
  皇帝陛下突然发病,到了弥留之际的消息,很快传遍大江南北。
  毕竟当李云这个级别的“小军头”都能知道的时候,各个地方上的势力,多半就已经都知道了。
  而每个地方对此的反应,都不太一样。
  平卢节度使周绪,收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的第二天,就又往江南增派了探子,用来探查江南的消息。
  他倒是没有出兵江南的念头,但是作为距离江南最近的一个节度使,他非常需要江南的资源,好让他能够供养更多的军队。
  同时,他开始积极接触扬州,江宁以及吴郡的地方士族。
  现在,没有哪个节度使会主动,直接跟朝廷翻脸,毕竟大家都在观望之中,既然不准备跟朝廷翻脸,那么自然就要扶植自己的代理人。
  先前,他派人去找李云,就是想要培植李云做自己在江南的利益代理人,现在范参都已经被送到了京城里,朝廷的申饬旨意都已经下到了青州,他自然不会再寻求同李云的合作。
  不过,江南的人多了,势力也多了去了。
  一个李云不识趣,自然会有识趣的人。
  而伴随着皇帝陛下的“不省人事”,各地开始疯传一些流言飞语。
  有些人说,太子给皇帝下了毒,皇帝突然病重,乃是毒发。
  还有人说太子弑君篡逆,这会儿皇帝已经死了,太子很快就会登基。
  而更多的人说,皇帝陛下暴病而亡,但是太子殿下隐瞒病情,一直密不发丧。
  但不管是那一种说法,都是同一个意向,那就是随着皇帝陛下彻底垮台,朝廷对地方上的影响力,似乎进一步削弱了。
  除了平卢节度使开始进行一些试探性的举动,以及对江南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之外。
  各地其他节度使,也各有异动。
  比如说更北边的范阳节度使,开始以异族蠢蠢欲动的理由,向朝廷讨要军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