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328节
作者: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4      字数:3144
  李云愕然,然后微微摇头,叹了口气。
  这位曾经的许县令,已经全然不把自己的命当一回事了。
  而这种人做起事情来,往往高效而又可怕。
  他沉默了一会儿,伸手轻轻拍了拍许昂的肩膀。
  “好生活着,莫要多想。”
  许昂欠身行礼。
  “下官活着一日,便报答使君一日。”
  ………………
  转眼,近一个月时间过去。
  西川,龙州。
  天子行辕,驻跸在此。
  此时,整个“朝廷”已经到了西川境内,西川大门剑阁已经闭上,也就是说,到了这里,朝廷已经完全安全了。
  至少,占据关中的叛军,不可能越过关中,跨过剑阁,追到这里来了。
  而皇帝陛下到了龙州之后,便生了一场病,只能暂时在这里驻跸,到现在,已经有五六天没有动弹了。
  皇帝陛下一路上,情绪非常低落,除了一些要紧事情之外,他几乎不再处理朝廷的事情。
  虽然现在的这个朝廷,已经没有什么政务可言,但是还是有从全国各地送来的文书以及奏本,还有一系列情报。
  而这些东西,除了交给政事堂几个宰相处理之外,更多的都是由皇帝陛下小舅子,也就是裴璜裴三郎来处理。
  这会儿,虽然还在“逃难”的路上,但是已经有人私底下,称呼裴璜为“裴相”了。
  此时,在行辕的一处书房之中,裴璜正同其他几位宰相一起,处理一些奏本文书,宰相崔垣,把几本文书堆叠在一起,放在了桌案上,叹了口气:“江东道,淮南道也乱起来了。”
  裴璜本来正在皱着眉头看一份来自关中的情报,闻言放下手中的情报,问道:“崔相这话怎么说?”
  “三郎自己看就是了。”
  崔垣把文书递了过去,叹气道:“先是平卢军从青州派兵南下,占了淮南道的楚州,紧接着江东招讨使李昭,竟也派兵北上,双方在扬州城外交兵,大战了一场。”
  崔相公怒声道:“他们已经开始抢地盘了!这般肆意妄为,还是大周的臣子吗!”
  裴璜接过这几份文书看了一遍。
  这几份文书里,有江东招讨使李云和扬州刺史于琮的联名上书,也有平卢节度使周绪的上书。
  虽然双方各执一词,但是说的事情,其实都是同一件事情。
  扬州之战。
  片刻之后,裴璜看完了手中的文书,有些愣神,喃喃道:“那李昭…”
  “竟真有几分本事。”
  在座众人,都没有见过李云,甚至没有听过李云的名字,崔相公想了想,问道:“三郎识得此人?”
  “识得。”
  裴璜感慨道:“我初到江南去查宣州石埭县叛乱一案的时候,便见过他,后来任钱塘郡守的时候,又见过他。”
  “他成婚的时候,我还到场了。”
  裴璜放下文书,默默说道:“只是没想到,几年时间,他已经有些成了气候,连平卢军都敢打了。”
  崔相公问道:“这个李昭,品性如何?”
  裴璜努力回想,然后微微摇头道:“最近一年事情太多,我有些记不清楚了,不过我记得,他打架很厉害。”
  “而且,他是苏靖带出来的。”
  崔垣一怔,陷入了沉默之中。
  “苏靖带出来的,那就是苏靖的学生?”
  “学生估计算不上,但却是苏靖,举荐他做了越州的地方官,然后他…”
  “才一步步有了今天,这个人。”
  “野心不小。”
  裴璜正要说话,一个年轻人匆匆上前,低头行礼道:“裴公子,几位相公,杜尚书求见。”
  裴璜与几位宰相对视了一眼,然后缓缓点头。
  “请杜尚书进来。”
  第366章 好风骨!
  现在的朝廷,名义上还是朝廷。
  甚至朝廷里的六部九卿,也依旧都在,大家还保持着在京城里的规矩,维持着面皮上仅有的体面。
  但是谁都清楚,现在的朝廷说话,恐怕也只有在西川境内好使了。
  甚至这最后一点威权,还要看那位剑南节度使,到底懂不懂事。
  好在,剑南道作为大周朝廷的退路,剑南节度使一直都是皇族的亲信担当,再加上剑南节度使兵力也只有几万人,朝廷带到西川的禁军数目,要远超剑南节度使麾下的兵力。
  因此,朝廷掌控西川,理论上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西川之外的事,朝廷还能不能管,别人还会不会听…
  大家都心知肚明。
  之所以现在,还有个“政事堂”还在讨论江东道,淮南道的事情,无非是大家想要维持住仅有的体面,装出一副在西川运筹帷幄的样子罢了。
  新君武元承,便是深知这一点,干脆直接摆烂了,所有的事情都不再理会。
  因为他心里知道,没有什么意义了。
  朝廷正在“逃难”的路上,不止是政事堂名存实亡,六部自然也成了名义上的单位,身为礼部尚书的杜尚书,在短时间内自然也无事可做。
  事实上,这位杜尚书一度想要辞官,带着家人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去,但是在这种朝廷危难之际,如果辞官不做,那便成了贪生怕死,趋利避害的小人。
  因此,杜尚书才一直跟到现在。
  很快,杜尚书便一路来到了这处名为政事堂的书房里,对裴璜与几位相公拱了拱手之后,面色严肃道:“几位相公,平卢军图谋不轨,已经开始领兵南下,准备吞并楚州扬州两州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江东招讨使李云,也是图谋不轨,正在江东大肆扩军,还领兵在扬州,与平卢军打了一仗!”
  几个宰相互相对望了一眼。
  裴璜摸了摸下巴,轻声道:“杜尚书,这江东招讨使,不是应该叫做李昭么?”
  “他改了名字了。”
  杜尚书正色道:“前段时间,他在金陵贴出告示,更名李云,为此,金陵城里还传了一些类似云从龙之类的谣言,声势弄得很大。”
  裴璜闻言,又拿过那份李云与扬州刺史于琮联名的文书看了看。
  这份文书上,署名依旧是李昭。
  写这份文书的时候,李云虽然人已经在扬州,也已经改了名字,但毕竟是要给朝廷的文书,他就还是用了李昭这个名字,免得朝廷不知道他是谁。
  毕竟这个时代,信息传播的极慢,改名还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至少要好几年时间,李云的这个“新名字”,才会被大部份人接受认可。
  裴璜翻到文书最后一张纸,也没有见到李云两个字,他只能看着杜尚书,淡淡的说道:“杜尚书倒是耳聪目明。”
  “非是杜某耳聪目明。”
  杜尚书叹了口气:“几位相公应该知道,小儿杜谦,前两年恰好外放,被吏部补到了越州刺史任上,后来这李云被朝廷授了江东招讨使,加之兵强马壮,小儿在越州,便不得不受其节制。”
  “是小儿送了信到杜某这里来,将江东的情况一一说明,杜某才能得知一二。”
  裴璜与崔垣对望了一眼,然后问道:“那杜尚书这一趟过来是?”
  “小儿在信里说,平卢军兵强马壮,如果让他们占了扬州,进而占据江南,用不了多久,整个大周的东边,恐怕就数这平卢军势力最大了。”
  “到时候,朝廷即便收复关中,再收复中原,恐怕也很难再收复江南道,淮南道。”
  崔相公一直没有说话,这会儿才看向杜尚书,开口道:“杜兄,你的意思是?”
  “崔相,下官一直跟着朝廷,能有什么意思?”
  “但是,犬子认为,朝廷必须要在江南道以及淮南道做些什么,不然坐视平卢军壮大,恐怕会更加不可收拾!”
  崔相公皱了皱眉头,叹气道:“可是现在,朝廷又能做什么呢?”
  “扶持小弱,以制衡藩镇。”
  杜尚书沉声道:“不能坐视地方藩镇作大,哪怕派不了一兵一卒过去,至少也要让平卢军名不正言不顺。”
  裴璜若有所思,问道:“有用么?”
  不等杜尚书回答,一旁的崔相公便缓缓说道:“只要平卢军不直接竖旗造反,便多少是有一些用处的。”
  裴公子认真思考,然后默默说道:“那就商量一下,朝廷能做些什么罢。”
  几个人对视了一眼,其实心里都已经有了主意。
  毕竟朝廷的官位,现在其实…
  已经不值钱了。
  …………
  青州城。
  有些狼狈的周昶周公子,跪在了老父亲面前,低头道:“爹,这事虽然是孩儿一时不慎,才吃了这么个大亏,但是那些江南兵打起来,确实不弱。”
  “尤其是那李昭。”
  周昶抬头看了看父亲,沉声道:“听从战场上回来的将士说,申老几乎是跟那李昭一对一,不出十个回合,便被他在格杀。”
  “而且那些江南兵,打起来全然不见懦弱,冲起来便不要命的往前冲…”
  周公子低头道:“非是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