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357节
作者:
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5 字数:3469
现在,这个情报机构还只是初具模样,各方面都还很稚嫩,不过将来如果发展壮大起来了,这个九司说不定真的会演化成为由九个部门组成的庞大机构。
孟海低头应了一声,开口道:“知道了,使君。”
李云抬头看了看他,笑着说道:“前两天跟你说的事情,想清楚了没有?”
孟海深深低头:“使君,那件事属下当场就应了下来,只是您非要属下回去再问过父亲,我爹听了之后,也是想也没有想,立刻答应了下来。”
李云“嗯”了一声,然后开口道:“那这件事,就交给你父亲,还有河西村出来的人负责了,也算是给了他们一个差事,这事情一来要保密,二来也需要一些手艺,给你们家一个月时间。”
“尽快把作坊弄起来,这作坊…”
李某人摸着下巴,开口道:“就设在李园附近。”
李云让孟家去做的事情,自然是铸钱。
钱范他已经让人赶制了,剩下的铸钱便不是什么难事,但还是要找靠得住的人去做。
河西村这些人,便是最好的选择,只要他们稍稍学一学这方面的手艺,用不多久,应该就能胜任这份工作。
“使君。”
孟海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头道:“这两天,属下之所以没有来跟您说这个事,就是因为我爹已经去找作坊学模铸了,他说等学会了,再应下使君交代的差事,免得误了使君的事情。”
李云一怔,随即哑然失笑:“我猜想,这个东西应当不难学,用不着这么郑重,差事就交给你们家了。”
“一个月之内,琢磨出来,给我看到东西就行。”
说到这里,李云想了想,补充道:“也不能太糙了,得像样一点才成。”
其实铸钱,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如果是市面上的铜钱都是纯铜制成的,那当然难度不大,但是朝廷的铸钱,多是合金,会掺铅之类的东西来降低成本,这个比例,那些老练的铸钱师傅才能把握住。
所以,李云给了孟家人一个月时间慢慢去试。
孟海跪在地上,低头叩首道:“属下代河西村上下,多谢使君!”
李云皱眉。
“起身,再不起身,我要恼你了。”
孟海一直跟着李云,自然知道李云不是很习惯别人跪他,于是连忙爬起来,作揖行礼,脸上已经有了泪痕。
“使君您放心,我爹那个脾性,一定把会这件事给使君办好的!”
李云起身,活动了一下身子,笑着说道:“也不要弄的太好,太好的话,跟朝廷的铸钱便不像了。”
“好了。”
李云抬头看向外面,缓缓说道:“让下一个人进来,我今天再见三个人。”
孟海应了一声,擦了擦脸上的泪水,下去传人去了。
…………
昭定元年秋。
江北的淮南道除了扬州之外的各州郡,被平卢军一个接一个拿下,平卢军的地盘,也随之快速扩张。
而朝廷对此不闻不问,甚至在还派出了使者,任命平卢节度使周绪之子周昶,为扬州防御使。
防御使,主要是负责一州军事,与司马职责类同,但是地位明显高于一州司马,与刺史相差不大。
朝廷的这个做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挑拨离间之嫌。
毕竟那位平卢军的少将军,如今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敢去扬州城里走马上任。
因此,这个任命,只是单纯给平卢军一个进攻扬州的借口罢了。
而此时的江东,李麾下的李正被派到了江南东道的南部,一边收服诸州郡,一边开始扩充自身兵力。
而苏晟驻扎在钱塘,在钱塘也开始大张旗鼓的征兵募兵。
周良则是在江南东道的北边,也就是金陵附近,开始征兵募兵。
不过周良开始募兵的第一个地方并不是金陵府,也不是附近的常州,而是直接回了宣州老家,开始在宣州增兵。
江东兵的数量,进入到了一个快速膨胀的阶段,并且正在以江东为中心,向外不断扩张地盘。
割据之势,已经不可阻挡,而且越来越明显。
对于江东的这种情况,朝廷自然也是看在眼里的,不过朝廷依旧不闻不问,这天,两个身着蓝衣的钦差天使,手捧圣旨进了金陵城,很快一路到了李园之中。
因为两个钦差手捧圣旨,名义上还在给武周王朝打工的李云,自然很快出来迎接,见到李云之后,两位天使对着李云满脸笑容,也不等李云跪下,便展开了圣旨,高声宣读。
漫长的骈文之后,两个太监终于念到了正文,只听这太监高声唱道。
“招讨使李云,镇守江南淮南,抑乱平凶,卓有功绩,着授银青光禄大夫。”
“封护军。”
念到这里,两个太监看了看年轻的李云,目光里都是羡慕。
“令卿替朝廷,镇守江南,勿使生乱。”
“钦此。”
李云上前,两只手接过圣旨,抬起头看了看两个太监,脸上并没有如何激动的表情,只是极其平淡的说了一句话。
“谢陛下…隆恩。”
第398章 老将魂归
李某人毕竟啃了好几年书,对于武周的官制,还是有了一些了解的。
银青光禄大夫,是从三品的文散官。
而护军则是武勋,也是从三品。
如果是从前时候,被朝廷授官授勋,是常人做梦都会笑醒的事情。
不过现在,朝廷给出的所有名分,都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
有名无实。
哪怕是给李云封个江东节度使,也是有名无实的事情,需要李云自己去争去抢。
更不要说,这两个本就有名无实的散官跟武勋了。
双重有名无实,属实一点用处也没有。
充其量,也就是能把李云的地位往上抬一抬。
因此,李云对此已经没有什么兴奋感了,能够亲自出来领旨意,已经是给那位大周皇帝脸面了。
打发了两个传旨的太监之后,李云伸着懒腰,回到了自己的书房里,继续翻看从各地送过来的文书以及情报。
现在的他,已经不得不开始转型了。
从前的李云,带着一帮粗人到处跟人厮并,用不着处理太多事情,也没有很多书面上的东西需要他去处理,但是现在,需要他亲自上阵厮杀的仗,已经不多了。
他也不得不从武职慢慢向着“文职”转变。
这都是必经的过程。
好在有杜谦等人在,需要李云亲自处理的政务,并不算是特别多,真正需要他看的,其实是从各个地方送过来的情报。
身为一个团队的主心骨,他必须要学会汇总所有能够接受到的信息,再从这些信息中,找到一个正确的前进方向。
李云在书房一待,就是一个多时辰,才终于翻到最后一份文书,看完之后,李云先是愣在了原地,随即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
苏大将军的遗骸,终于找到了。
当时,苏靖大将军领着江东兵兵进中原,但是因为兵力不足,很快被几乎兵力尽出的叛军围住,陷入了绝境。
这件事情,本来李云一直不甚了解详细的经过,只知道苏大将军,死在了叛军手中。
一直到后来,他在庐州接收了一些溃军之后,才从这些溃军口中,得知了当时的详细经过。
苏大将军当时因为病重,迟迟不肯出兵,朝廷一再催逼,他没了办法,只能让副将姜堰领兵出征,不过最终,苏大将军还是放心不过,让人抬着自己进了军营,坐镇中军。
当时,苏大将军本就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一进军中,便时不时咳血,与叛军交战之初,他还可以凭借经验指挥,而交战之后五六天时间,苏大将军便一直咳血,昏迷在了中军帐之中,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
副将姜堰接过了指挥权,然后领着军队,一头扎进了敌人的包围圈之中。
而这个时候,苏晟已经完全不能指挥军队了,整个人都到了弥留之际。
等江南兵被包围之后,苏大将军在中军帐中撒手人寰,溘然长逝。
也就是说,在江南兵彻底兵败之前,其实苏大将军就已经死在了军中。
死在了他心中的沙场上。
到了后来,整个江东兵都被叛军打的溃不成军,节节败退,不过姜堰虽然做主帅做的一塌糊涂,但是做事情还是相当讲究的,在大军溃败之际,他命令一个校尉营,护送着苏大将军的遗骸突围。
而这个校尉营,最后不知所踪,消失在了战场上。
事后李云派人追踪这个校尉营的踪迹,一连几个月大半年的时间,也都是一无所获。
他甚至都以为,这个校尉营已经被冲散,已经陷在了战场上,当时的中原战场,是双方兵力接近十万的巨大战场,想要寻到这个校尉营,实在是千难万难。
而直到现在,李云派出去的人终于寻到了这个校尉营的踪迹,一个校尉营五百人,此时已经只剩下不到十个人,如果不是李云的人找到了他们,他们现在还藏在那个山里不敢出来,继续守着苏大将军的遗骸。
李云看着这份文书,感慨万千。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一些人,天生有着强大的人格魅力,哪怕苏大将军只带了这些江南兵一两年时间,便有人愿意为了他的遗骸效死。
“孟海。”
李云喊了一声。
孟海低着头走了进来,欠身道:“使君。”
李云把文书递给他,开口道:“派人火速送钱塘郡,转交给苏都尉,让他先去迎接苏大将军遗骸,过几天我也动身,一起去迎接大将军遗骨。”
孟海低头,应了一声:“属下遵命!”
他手捧着这份文书,低着头离开了。
而李云一个人坐在书房里,沉默了许久,没有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外面才又传来了敲门声:“使君,杜使君来了,想要见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