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362节
作者:
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5 字数:4145
李仝掀开车帘,深深地看了看他:“你朔方军出力多不多,又是如何出力的,你自己心里清楚。”
“将来咱们这一代人到了地下,见了先帝。”
“都要好好分说分说。”
说罢,这位河东节度使闭上了眼睛,缓缓说道:“走罢。”
驾车的武人应了一声是,挥动马鞭,马车缓缓离开。
这会儿已经是冬天,冬天的风吹来,让韦全忠韦大将军觉得有些寒冷。
他看着李大将军远去的方向,握紧了拳头,闷声道:“老家伙好不讲理!”
说完这句话,他扭过头去,又看了看近在眼前的京城,嘴里吐出一口白气。
“老子倒要看看,老子这一代人。”
“能不能分出胜负!”
…………
十日之后,三大节度使,连同关中的义军一同发兵,开始进攻京城。
此时京城里的叛军,已经只剩下了不到十万人,而且因为“大齐”的皇帝已经没了,城里的叛军各自为战,根本没有任何沟通。
仗打的可以说是全无章法。
本来,有这么一座大城据守,只要城里的粮草充足,撑几个月乃至于半年,根本不成问题,但是现在,叛军内部都在各自攻伐,甚至到了打生打死的局面。
几路大军攻城只五日时间,就有范阳军从北门先登,破入京城。
随着北门失守,城里的叛军更加大乱,开始疯一般的逃出京城,往外突围。
于是,其他方向也陆续失守,约莫有三四万叛军,从各个城门疯一般的逃了出去,但是大多迎面撞向这些节度使的精兵,只有小半幸运儿在重重围堵之中,硬生生从包围圈里逃了出去。
数日之后,几路节度使大军,便已经完全占据京城,并且联名贴出安民告示,同时全程缉捕叛军,但凡捉到人,直接就地正法。
而就在三位节度使,在皇城门口汇合的时候,又有人来报,跪在三人面前,低头叩首道:“大将军!”
“捉到了几个叛军的将领,他们拿出了朝廷的文书,说是他们已经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并且奉命杀了贼首王均平!”
这报信的人低头道:“这些人说,他们都是大周的功臣。”
韦大将军若有所思,扭头看了看另外两位大将军,另外两位目不斜视,仿佛什么都没有听见。
开玩笑,这个时候承认了这些人的功劳,那他们恢复京城的功劳,岂不是要大打折扣?
“这些反贼,为了活命,什么谎话都能编出来。”
韦大将军挥了挥手,面无表情道:“俱杀了。”
“是!”
随着这报信的将官离开,韦全忠看了看另外两位节度使,笑着问道:“二位兄长,现在应当怎么办?”
李仝背着手,开口道:“朔方军功劳最重,驻军北城,老夫与萧贤弟,各占东城西城。”
“各自兵力,在城外驻扎。”
这位河东节度使,看了看另外两个人,继续说道:“然后我三人一同上书,奏请天子返回京城,等天子龙驾离开西川,我等一同出关,迎接天子返回京城。”
范阳节度使萧宪眯了眯眼睛,他先是看了看李仝,又看了看韦全忠,随即轻轻点头:“就按李大将军的法子去办。”
“不过,上书须得写明,是我范阳军,先登破城。”
皇宫就在北城,韦大将军占了大便宜,心里自然高兴,笑呵呵的说道:“这个自然,这个自然,该是谁破城,就是谁破城。”
三个人很快达成了统一意见,轻飘飘几句话,将一座京城瓜分干净。
而武周朝廷,一旦回到关中,将来能不能摆脱藩镇,独立自主,便谁也说不准了。
就在叛军主力灰飞烟灭,关中巨变的时候,身在东南钱塘郡的苏晟,也收到了李云的文书,以及被李云派来报信的孟青。
孟青递上文书之后,低头道:“苏将军,使君的意思是,让卑职跟在您身边听用,一起征讨庐州。”
苏晟这会儿正在看李云的文书,看完之后,又抬头看了看孟青,笑着说道:“我听使君说起过你。”
“他说,你小子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打起来又凶又狠,还颇有些灵性,是个可造之材。”
苏晟说到这里,顿了顿,又说道:“你是自己编入我军中,还是带着己部跟我一起出征?”
孟青跟在邓阳身边,又经历了扬州之战,这会儿已经是旅帅了,自己有个旅队。
他听到了苏晟的话之后,微微低头道:“将军,属下想跟在您身边,与将军做个护卫。”
苏晟想了想,然后拍了拍孟青的肩膀,感慨道:“看来,使君是想要重用你了,那好罢,你这一趟就跟在我身边,与我做个卫队长罢。”
先前,孟青是跟着邓阳的,但是邓阳也是个野路子出身,至今对于战阵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根本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教授孟青。
但是苏晟可以,这位将门子弟,不管是实战经验还是军事理论,都有资格做孟青的老师。
孟青闻言大喜,深深低头道:“多谢将军,多谢将军!”
苏晟把他扶了起来,问道:“使君谴你来,还有没有什么别的交代?”
孟青想了想,然后低声道:“将军,属下来之前,使君说,这是咱们江东军第一回他没有参与的出征。”
说到这里,孟青就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不过,苏晟已经完全明白。
他轻轻点头,开口道:“不错,到了这个规模,已经没有仗仗都需要主帅亲自去打的道理了。”
他站了起来,看向外面,想起了老父亲,不由得握紧了拳头。
“我一定替父亲,也替二郎…”
“打好这一仗。”
第404章 防身利器
攻庐州,不是什么难度特别高的事情,毕竟这会儿还没有三国分治,庐州的位置也没有特别要紧。
前一次,几千叛军就攻下了庐州,还是李云亲自带兵,剿灭了那支叛军,把庐州给夺了回来。
只不过那个时候,他实在是没有名分留在庐州,再加上当时,李云的兵力不足以支持他派兵驻守庐州,甚至驻守宣州也很困难,所以在收拢了溃军之后,也就慢慢从庐州退了出来。
再后来,朝廷自然是按照惯例往庐州补缺,可满打满算,从上一回庐州的衙门建制全军覆没,到现在也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再加上朝廷派人过来也需要时间,此时的庐州,到底能不能算是一个正常州郡,都很难说。
而庐州的地理位置,对于李云来说则相当紧要,如果庐州在别人手上,他想从江东出兵,则需要先下庐州。
掌握了庐州,将来有一天他想要从江东出去的时候,则可以进退自如,不会受制于人。
这一项差事,对于苏晟来说,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甚至更像是给他一个锻炼新兵的机会。
正当苏晟领兵离开钱塘郡出征庐州的时候,金陵城里的李云,则是在忙着建立金陵工坊的建立。
此时此刻,李云在江东的势力愈见稳固,因此他终于可以着手去做一些夯实基础的工作。
这个金陵工坊,对于目前的李云来说,就是除了新兵营之外最要紧的项目。
早在李云刚刚占据金陵的时候,这座工坊其实就已经有了三四百个匠人,不过那个时候,因为李云必须要把所有的资源投入军事上,因此当时这个工坊名义上叫做工坊,实际上就是兵工厂。
而现在,经过李云几个月时间的改造,金陵工坊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此时单单是匠人,便已经超过了千人。
时逢乱世,这座工坊最重要的工作,自然还是生产兵器甲胄弓弩之类的军工产品,毕竟现在即便李云把玻璃,香皂,香水等等乱七八糟的简单工业品给复制出来,在这种世道,也很难卖得出价格。
哪怕是在江东地界上售卖,目前的江东,也没有太多的剩余生产资料,来消化这些非生活必需品。
几个月来,真正有进展的项目只有两个,一个是玻璃,另一个则是火药。
玻璃自然不必多说,等制出望远镜之类的东西,用于战场上,就可以让斥候的生存能力,以及探查能力取得跨越性进展。
而火药…李云亲自参与进去,已经完成了数次配方升级。
在这个火药武器并没有应用于战场,甚至火药都没有广为人知的时代,不去开发使用这东西,实在是太过暴殄天物。
不过即便如此,李云也清晰的认识到,这东西…就目前来说,依旧只能是作为自己的一个手段,而不可能用来作为战场上的胜负手。
另一个世界,从宋开始,火器就广泛应用于战场上,但是一直到清朝末年,战场上的冷兵器还是没有绝迹。
近千年的时间,也没有把火药演化到毁天灭地的地步,没有成熟现代工业的加持,单凭黑火药。
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
时间一天天过去,随着年关将近,一场大雪的到来,将整个金陵府染成了白色。
一身布衣的李云,从工坊里走了出来,用木盆洗去了脸上的黑灰,换下了身上的衣服,还没有来得及走出工坊,就看到杜谦急急忙忙走了过来,苦笑道:“使君最近怎么一直往这工坊里跑,我去李园寻你,硬是没有寻到。”
李云扒拉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又拍出了些许药灰,笑着说道:“没有办法,需要研究一些防身的法门出来。”
杜谦不明所以,拉着李云的衣袖,低声道:“京城已经收复了,河东节度使,范阳节度使以及朔方节度使三家,占了关中,这会儿都驻扎在京城附近,已经一同联名上书,要迎接朝廷回京。”
他看着李云,沉声道:“这会儿,三个节度使的文书,多半已经送到朝廷手中了。”
李云左右看了看随处可见的积雪,笑着说道:“还有十来天便是年关了,想来朝廷即便收到消息,今年也不太可能会动身,要是等到过了年动身,等朝廷回到关中,也已经是明年四五月,乃至于更久之后的事情了。”
杜谦“嗯”了一声,颇有些恼火:“但凡朔方军肯出力,局势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如今这三家占了关中,请神容易送神难,想要把他们送回各自的藩镇,怕是千难万难。”
他看着李云,继续说道:“皇帝陛下,也未必敢就直接回到关中去,毕竟朝廷身边的禁军只五万人左右,甚至更少,这个时候回关中去…”
这个时候,周必给李云又打了盆干净的水,李云弯身将脸上的黑灰洗净,擦了擦脸之后,开口道:“朝廷非回去不可,不回去,便失了正统,总不能迁都西川罢?”
“要是真的迁都西川。”
李云背着手说道:“恐怕,恐怕朝廷,就会把自己降格成剑南节度使了,没有了这天生的名分,凭借西川与那些节度使争斗,只怕是更加艰难。”
杜谦也点了点头。
“但凡新君还有一丁点心气,便不可能窝在西川,就看他什么时候从西川动身,返回朝廷了。”
李云与杜谦说话的功夫,已经结伴走出工坊,来到了金陵城里,李云看了看杜谦,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开口道:“要不然,让令尊带着家里人,也一并来江东算了,再在朝廷里做官,等回到京城里,恐怕要受那几个节度使的气了。”
“到时候要是受不得这气。”
李云摇头道:“便有性命之忧。”
杜谦闻言,先是怔了怔,然后摇头叹了口气:“家父那个脾性,不可能会离开朝廷,即便是辞官,他也会留在京城里。”
“他老人家,是要做周臣的。”
一个世家大族,除了资源以及人材之外,还需要有名声,名声太糟糕,也会严重影响家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