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389节
作者: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5      字数:3317
  “江东如果现在跟平卢军死磕到底干上一场。”
  他自信道:“我觉得我不会输。”
  杜谦默默点头道:“我记下了。”
  …………
  杜谦是个行动能力很强的人,否则他当初便不会拿着朝廷的文书印信,带着家仆两个人,千里迢迢从京城,一路赶到越州来。
  这一次也是一样,跟李云对话之后的第三天一早,他就骑着马,依旧是带着杜来安,准备上路回一趟京城。
  与上一次不同的是,因为沿途可能会有危险,李云从自己的卫队里,抽出了二十个人,沿途护送。
  这二十个人,已经是李云卫队之中的精锐了,几乎个个具备骑射的本领,已经可以称得上是骑兵。
  即便是在这种世道,他们也可以护着杜谦去任何地方。
  告别了家人与李云,还有金陵的一众下属之后,杜谦带着杜来安,以及随行护卫,骑上马,一路奔出金陵城。
  金陵距离京城,不算近,也算不上太远,约莫一千二三百里路。
  杜谦虽然是文人,但是世家出身,马术精熟,在爱惜马力的情况下,一天奔行二百里不是太大的问题。
  再加上他年轻力壮,一路上没有怎么停歇,出发之后的第六天就进了关中,第七天就远远的看到了京城。
  一路来到京城城下,还没有进城,杜谦便怔在了原地,默默看着这座城池,久久没有说话。
  杜来安跟在他身后,也看着京城,长叹了一口气:“公子,听说京城里遭了难,城中百姓只十剩四五了,也不知如今,是个什么模样。”
  他也是京城人士,自小在京城里长大,对于关中大变,自然是有些欷歔感慨的。
  “还有府上,也不知道大家都好不好。”
  京兆杜氏,原先是极兴盛的家族,尤其是百多年前,家中人才辈出,当时京城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说法。
  而这一次京城动荡,受冲击最大的,自然也是扎根京兆的杜家,虽然与父亲杜廷没有断过书信,但是书信毕竟只能知道个大概。
  此时,对于家中的情况,杜谦也是牵挂到了极点。
  他闭上眼睛,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
  “进城之后,就都知道了。”
  说到这里,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一众随从,沉声道:“弟兄们,进城!”
  因为是朝廷命官,有朝廷的印信腰牌,即便带了二十个佩刀的护卫,杜谦还是很顺利的进了京城。
  此时的京城,距离动乱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时间,城中的买卖生意,已经恢复的泰半,大街小巷,也不少见行人。
  叫卖声,也此起彼伏。
  杜谦下了马,走在宽大的街道上,良久之后,才对着杜来安长叹了一口气:“来安,人少了许多啊。”
  杜来安也叹了口气:“是,没有从前热闹了。”
  他抬头看着杜谦,问道:“公子,我们回家吗?”
  “回家,回家。”
  从小在京城里长大,京城里的街坊,以及路径,主仆二人闭着眼睛都能摸到,二人牵着马,很快一路来到了安仁坊,进了安仁坊之后,两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安仁坊依旧在原先的位置,但是坊里的房屋建筑,已经只剩下一半不到,随处可见火焚的痕迹。
  杜谦左看看右看看,终于在路边见到一个熟识的老者。
  “秦伯…”
  杜谦喊了一声:“安仁坊怎么了?”
  这个叫做秦伯的老人,早年也是朝廷里的官员,这会儿已经致仕,就住在安仁坊里,从小看着杜谦长大,他见了杜谦之后,又惊又喜:“十一郎回来了。”
  杜谦上前,对着他欠身行礼,问道:“秦伯,这安仁坊怎么这样了?”
  秦伯叹了口气:“匪寇进城,不就四个字?”
  “烧杀劫掠。”
  “安仁坊被他们点了一场大火,烧了半数房屋,没个几年时间,休想缓过气来。”
  说着,他看了看杜谦,问道:“十一郎还没有回家罢?你家祖宅,也被烧了…烧了小半。”
  杜谦闻言,对着老者拱了拱手,带着杜来安,一路跌跌撞撞跑回家里去。
  杜宅的牌匾依旧高挂,只不过一眼就能看出来,已经不是原先那块杜家先祖题写的牌匾了。
  杜谦不由分说,闯进了自家宅子里,守门的也认出了他,不敢阻拦,一口一个公子。
  杜谦一路从前院跑到后院,只见杜家的祖宅,的确被烧毁了不少,现在一些工匠,正在杜家寨子里,修缮这座受损严重的宅子。
  杜谦愣在原地,看着那些个被烧毁的痕迹,半晌没有动弹。
  过了不知道多久,一个温和的声音在他身后想起:“回来了。”
  杜谦回头,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站在他身后,静静的看着他。
  杜谦立刻垂下眼泪,上前叩首道:“父亲!”
  正是礼部尚书杜廷。
  杜尚书将儿子搀扶起来,摇头道:“为父这里刚收到你要回来的书信,你便已经赶回来了,怎生赶路赶得这么急?”
  杜谦在金陵要动身之前,给家里写了封信,如今几乎是前后脚到京城。
  “念家心切。”
  他站了起来,问道:“爹,家里人…”
  “都还好罢?”
  “好不了。”
  杜尚书叹了口气:“这世道,怎么好?”
  “本来,自你祖父往下,住在这祖宅里的,有近二十人。”
  杜尚书神色黯然:“现今,不算流落在外的。”
  “还住在这宅子里的,只有六七人了。”
  杜谦握紧拳头,半晌没有说话。
  杜尚书拉着他的手,低声问道:“我儿,江东…如何?”
  杜谦回过神来,深呼吸了一口气,看向自己的父亲。
  “江东已是一国。”
  “能不能成,只在机缘天命了!”
  第434章 说话的艺术
  时逢乱世,群雄并起。
  如果说一年前的李云,还只能是一个比较强劲的地方势力的话,现在的江东,已经有了被称为“群雄”的资格。
  杜尚书闻言,正色起来,他拉着自己的儿子,一路来到了杜家的书房里,然后回头,郑重的关上房门,对着门外的杜来安说道:“来安,在门口守着,任何人都不许靠近。”
  杜来安虽然不怎么怕杜谦,但是很怕杜尚书,闻言立刻老老实实的低头道:“是,老爷。”
  杜尚书这才回头,看向杜谦,感慨道:“前两年,你说你在江东,看中了一个年轻人,觉得他将来有可能成势,那个时候为父还不怎么相信,觉得一个越州司马,哪怕手底下有些兵。至多是地方上的军头。”
  “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说到这里,杜尚书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看着杜谦:“现在看来,我儿慧眼识人。”
  杜谦站在旁边,给父亲添了茶水,微微摇头道:“不是孩儿慧眼,父亲您到了越州,也会觉得他了不起,那个时候孩儿这个越州刺史还没有到任,他一个越州司马,却已经把越州打理的井井有条,甚至自作主张,把越州一些闲田给分了出去。”
  “均田免赋,是什么人干的事情,父亲您自然清楚。”
  均田免赋,多是开国初年的新生王朝所为。
  而一旦一个新生王朝,真的做成了这件事情,社会矛盾就会立时得到缓和,接下来只要能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不过分消耗民力,便能有二百年以上的国运。
  “他那个时候,便开始往越州事务之中贴钱。”
  “那会儿…王均平之乱还没有太严重,所有人都觉得,朝廷有能力平定中原之乱,那个时候,普天之下不会有任何一个州郡的司马,刺史,去做这种事情。”
  “所有人,都在拼命往自己的口袋里捞钱。”
  杜谦走到自己的父亲身后,轻声道:“而李云,出身低微,他本来是最应该去大把捞钱的人。”
  杜尚书默默点头道:“能目光如此长远,的确非同常人。”
  杜谦笑着说道:“他这人打起架,打起仗来,凶狠万分,毫不手软,但是对黎民百姓,却难得有一颗仁心。”
  说着,他坐在了杜尚书对面,继续说道:“小时候读史,有人同孩儿说,史书浩如烟海,归纳起来不过四个字,成王败寇。”
  “孩儿少年时,是认可这句话的。”
  “后来渐渐长大,看的书多了,才发现,历朝历代,大多数情况,并不能用成王败寇四个字来概括,在孩儿看来,更多是…王成寇败。”
  “即便有寇以武力得了天下,也终究不得长久。”
  “李云李二郎,大有王气。”
  杜尚书很是欣慰的看着杜谦,笑着说道:“我儿的确是我家麒麟子。”
  “有你在,杜家即便不在京兆了,将来也不会败落。”
  杜谦摇头道:“江东距离功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孩儿虽然下了注,但能不能赌赢,现在都很难说。”
  他看着杜尚书,问道:“父亲,京城如今…局势如何?”
  杜尚书闻言,叹了口气,苦笑道:“这个时辰,本来为父应该在礼部衙门办差,现在却在家里。”
  “由此已经可见这京城里的局势了。”
  杜谦皱眉:“难道他们连衙门都不让父亲去了?”
  “那倒不是。”
  杜尚书闷声道:“三位大将军,如今是京城里顶天的人了,河东李,范阳萧尚且还能讲几分道理,那丘八出身的韦全忠,全然是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做的事情一日甚过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