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427节
作者: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5      字数:4090
  而随着李某人势力的稳定,以及盐引制度吸引了不少盐商,以及许多中原迁移过来的人口移居到金陵,现在金陵城里的人口已经增长了数万人。
  而且,按照现在的趋势,可能还会陆续增加,那么现有的这座城,就不太够用了。
  金陵对于李云来说,绝对是一个极其要紧的城池,如果将来他能够一统天下,那么这里做不做都城还很难说,但是如果他没有办法一统天下,这里便一定会成为他的都城。
  而假如他真的身膺天命,做成了大事情,金陵,至少至少也会成为陪都,所以建设这座古城,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杜谦原本只是随口一提,毕竟现在金陵还不是特别拥挤,他也没有想到李云的反应这么大,闻言怔了怔,笑着说道:“府公,卓光瑞的意思是,往城南扩城,将现有城池的大小,再扩张三成,这样哪怕后续金陵的人口再多,也能够容纳得下。”
  李云想了想,忽然说道:“我觉得,金陵城可以再大一些,比如说按照现有的规模,再扩张一倍,将来最好是成为,能够容下百万人口的巨城。”
  “百万人口…”
  杜谦闻言,神色有些凝滞,默默叹了口气。
  大周王朝,曾经有两座百万人口的巨城,如今都已经不复存在。
  一座是曾经的京城,一座是曾经的洛阳,均毁于王均平之手,毁于战乱之中。
  其中,京城一百多年前极盛的时候,人口一度逼近二百万人,弄得连宰相都买不起房子,只能在京城里租住。
  王均平之变前,京城里也有近百万人口,而上一次杜谦回到京城里的时候,现在的京城,人口只有四十万不到了。
  杜谦心中感慨了一番之后,看向李云,开口道:“府公,我觉得步子不用迈得这么大,扩城是个大工程,费时费力,如果把金陵城弄得太大,往后许多地方都要荒废。”
  他看着李云说道:“府公的志向,不在东南一地,将来是要看向中原,乃至于看向关中的,等府公取了中原,便有巨城洛阳可用。”
  “若是取了关中,更是有偌大一座京城…”
  李云想了想,轻声说道:“那些太遥远,而且…未必合适了。”
  这个世界,李云并不清楚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但是有一点他很清楚,不管是历史进程,还是地理环境,都跟他原先那个世界的李唐王朝有些相像。
  如果历史进程类似的话,那么往后一两百年,降水带便会稍稍东移,导致东边慢慢繁荣起来。
  到时候都城建在哪里,就真的不好说了。
  “不管怎么说。”
  李云笑着说道:“扩城的事情,我是大力支持的,这东南也需要一座巨城,来做东南的核心。”
  杜谦想了想,点头道:“那好,我过几天,同卓光瑞商量商量这件事,估计过罢年开春之后,便可以开始动工。”
  李云轻轻点头,开口道:“往后,我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来消化东南的地盘,同时,进行新一轮的扩军。”
  “这段时间,受益兄多多辛苦。”
  他敬了杜谦一杯茶,开口笑道:“我尽快给受益兄找几个下属,给受益兄打下手。”
  随着地盘的扩张,扩军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只有四万兵力,看不住这么大的地盘,也不可能是那些个节度使的对手。
  但是扩军这件事,也不是盲目征兵就能解决的,李云需要确立军营的位置,以及领兵之人的人选,同时确定各个军的人数。
  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成的事情。
  杜谦闻言苦笑道:“府公,我不要什么下属,你寻几个有能力的人,与我一同办公理事就是。”
  李云摇头,笑着说道:“此是非常时刻,政事上需要有人来掌总,不然搞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的,太慢。”
  “在咱们彻底安定下来之前,受益兄便会一直是我们江东政务上的主心骨。”
  一个团队想要效率快,就必须要有一个说话完全管用的人,或者叫做一言堂。
  尤其是在初创阶段,发展阶段,这个能够“独裁”的人,非常重要。
  整个江东的独裁者,自然是李云,但是细分到政事上,李云还是很相信杜谦的,他也愿意把政事交给李云去处理。
  如果真的给李云找了个什么同事,让他们一起共同决定大事情,两个人能够相处得来自然不会有大问题,一旦相处不来,最终他们有争议的内容,都会落到李云的桌案上。
  金陵府衙里,两个人一边喝茶,一边定下江东的种种大事。
  而在另一边的京城里,乌云笼罩,天上已经下起了鹅毛大雪。
  整座京城,被白雪笼罩,成了一座雪白的巨城,巨城里的街道上,街坊里,只能隐约看到一些人在走动,如同雪白宣纸上的一只只小蚂蚁。
  而此时,一顶大红色的轿子,被从后门抬进了一座高门大户之中,这轿子一路进了内院,很快被抬进了后院一间点满了炉火的卧房之中。
  这轿子里,是一个年方二八的妙龄少女,少女的手,已经被红布条绑住,有两个侍女出来,将她给架进了卧房之中。
  卧房里,点了足有四个炉子,将整个房间点的温暖如春。
  韦大将军的儿子,少将军韦遥,大马金刀的坐在床边,身上只披了一件长袍,里面一丝不挂,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
  “给她卸甲。”
  两个侍女很是麻利,很快将这女子,扒了个一干二净,送到了少将军床上。
  …
  昭定二年冬天,原本要被送进宫里的祝家女,遭人半道劫持,直接送到了韦大将军府上,送到了少将军韦遥房里。
  三日之后,韦遥将祝氏纳为妾室。
  一时间,京城哗然。
  第480章 指人为祝
  “这位朔方的少将军,这段时间在京城里,没有少抢女人,经常是看中了,就使唤家将,用红轿子抢回宅子里去,他们父子势大,没人敢多说什么。”
  “事后,不和解也得和解。”
  “那祝家女,下个月就要进宫,却也被他看中,命人带回了宅子里,本来这个事应该是个误会,进宫分辩分辩,跟陛下请个罪,反正那女子还没有进宫,陛下捏着鼻子也就忍了。”
  “可是韦大将军知道之后,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大张旗鼓的给自己儿子纳了妾,这其中的用意就很明显了,他韦全忠要…”
  “开始排除异己了。”
  安仁坊杜家大宅里,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一边下棋,一边侃侃而谈。
  他伸手落下一颗棋子,然后看向眼前的杜尚书,继续说道:“三个人里,还是这姓韦的,胆子最大。”
  杜尚书闻言,默默叹了口气道:“恐怕,往后会越来越过份。”
  此时,距离天子返回京城,已经过去了半年时间,这半年时间,朝廷被三位节度使牢牢控制住,各个要害的职位,也都被三个节度使把持。
  此时,朝廷大半官员,已经倒向了三位节度使。
  剩下的人,虽然没有明显对三个节度使表现出反对,但为了身家性命,谁也不敢忤逆这三位节度使。
  于是,终于到了开始清理反对派的时候了,这一次的祝家女事件,便是韦大将军寻到的一个由头。
  坐在杜尚书的这个中年人,想了想之后,又落下一子,继续说道:“官正兄,单从这件事情来看,那位韦大将军…”
  他左右看了看,低声道:“恐怕心里已经默认大周亡国了。”
  这种做法,在外人看来根本不合情理,而韦全忠偏偏要强行这样折辱天子,没有给自己与武周朝廷之间,留下半点余地。
  显然,那位韦大将军是铁了心要把武周朝廷给按死了。
  因此,他也就不担心武周朝廷的报复。
  杜尚书悬子半天,都无从落子,只能投子认负。
  他看向眼前这个中年人,开口道:“文渊先生,这事老夫无论如何,也是看不下去的,明日朝会,老夫一定参他。”
  文渊先生,名叫陶山,字文渊,乃是京城最有名的书院,丽正书院的山长。
  王均平之乱时,他并不曾跟着朝廷逃到西川,而是带着书院里的一众学生,带着书院里的要紧藏书,离开了京城。
  凭借着办书院攒下的人脉,他带着书院三十七个学生在中原各州郡避难,一直到半年前听说京城恢复了之后,他才带着这些学生回到京城。
  三十七个人,俱都得以保全,无一人死在那场动乱之中。
  要知道,朝廷西迁的时候,一路上都死了好些人,跟这位陶山长相比,逊色良多。
  陶文渊闻言,叹了口气,他看向杜廷杜尚书,沉声道:“官正兄,那韦全忠既然敢做出这种事情,便是打定了主意要扫除朝廷之中的异己,此时出头,不过是…以卵击石罢了。”
  杜尚书面无表情道:“文渊先生,你是天下闻名的大儒,君辱臣死的道理,自不必老夫多说,老夫心意已决,弹劾韦全忠的奏书也已经写好,至多也就是仗节死义。”
  “今日请文渊先生过来,也不是为了讨论应不应该弹劾韦全忠,而是另有事情。”
  “丽正书院,是关中的文脉,眼见着京城很有可能要再一次大乱,先生还是带着书院的学子们,离开京城,离开关中罢。”
  “就当是为大周,留存一些斯文元气。”
  陶文渊皱眉思索了一番,问道:“离开关中,又能去哪儿?”
  “老夫两个儿子,如今在江南任事,幼子任金陵尹,先生可以带着一众学子们,去金陵落脚,在金陵再建丽正书院。”
  陶文渊沉默了许久,似乎是在想这件事情的可行性,他想了好一会儿,然后才抬头看着杜尚书,问道:“官正兄这一回是为名,还是为义?”
  “都有罢。”
  杜尚书回答的很干脆,他低头饮茶道:“老夫的儿孙辈,有一些已经离开了关中,现下暂时是周全的,因此文渊先生可以把老夫想成求名之辈。”
  陶文渊站了起来,对着杜尚书深深低头作揖道:“官正兄,我现在去见李萧二位大将军,去劝一劝他们,事情犹有转机。”
  “官正兄乃是朝廷的栋梁,天下文宗,切不可一心求死,若官正兄去了,那才是真正是伤了斯文元气。”
  杜廷杜尚书,是大周的礼部尚书,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其实是天下读书人的领袖。
  杜尚书微微摇头:“他们三个人,不会有什么分别。”
  陶文渊起身道:“总要去试一试,官正兄不能去,我无论如何,也要去一趟。”
  这位陶先生离开了安仁坊之后,先是去了萧大将军在京城的国公府,又去了李大将军在京城的国公府。
  到了傍晚时分,李萧二位大将军还真的被这位陶先生说动,一起结伴来到了韦大将军府上,也就是现在的灵武王府。
  韦大将军本来正在同他的一帮义子饮酒,听说两位大将军来了,连忙带着一众义子还有将领们,到前院来迎接两位大将军。
  不过到了前院之后,韦大将军才看到另外两位大将军表情不太对劲,他笑着上前,抱拳道:“二位兄长,怎么都是一脸不高兴?”
  李仝抱拳,不冷不热的说了一句:“拜见韦王爷。”
  萧宪也抱拳,叫了一声王爷。
  韦全忠一脸无辜,请两位大将军到了正堂落座,亲自给他们倒茶,然后笑着问道:“二位兄长这是怎么了?”
  李仝看向韦全忠,开口道:“你家儿子那个妾室,杀了罢。”
  “然后,再去同陛下请罪,把这件事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