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429节
作者:
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5 字数:3546
“什么事?”
“祝家人死了。”
这家仆低着头说道。
“死了?怎么死的?死了几个人?”
这家仆低着头,咽了口口水:“全死了。”
“被一群杀手登门,一个也没有放过,祝家上下包括家仆在内,近四十口人,死了个干净。”
“凶手是谁,京兆府还在查。”
就连裴璜,也愣在了原地,他半天没有说出话来,许久之后,才摆了摆手,示意家仆退下去。
“我知道了。”
裴璋也听到了二人的对话,他站在裴璜身后,也是惊骇不已:“三哥,谁干的这个事,难道是韦家人做的不成?”
裴璜微微摇头:“韦全忠,没有对祝家动手的动机,祝家人安安生生的活着,他才有面子。”
“要么,是京城里一些势力看不过眼,要么…”
裴璜默默的看了看皇宫方向,微微叹了口气,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扭头拍了拍裴璋的肩膀。
“老六,你寻机会,回河东老家去罢。”
“把家里能带上的人,都带上。”
裴璋皱眉:“三哥,你…”
“听三哥的。”
裴璜揉着眉心,苦笑道:“这京城明天会变成什么模样,为兄都已经看不分明了。”
…………
昭定二年年底,杜尚书在京城被斩首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江东,传到了金陵。
现任金陵尹杜谦听闻消息之后,直接一头栽倒在地上,摔得人事不省。
事后醒过来,更是几次哭的昏厥过去。
杜家的老三杜和,也很快听到消息,也是恸哭不止。
就连李云,也在李园挂起白幡,并且在金陵城外给杜尚书立了衣冠冢,在金陵给杜尚书办了个丧事。
丧礼当天,李云麾下的文武官员,只要在金陵附近的,几乎都到场参与。
而杜谦则是跪在灵前,除了磕头还礼之外,整个人一动不动,如同木人一般。
李云行礼之后,蹲在了杜谦身边,叹了口气道:“杜兄,杜尚书仗义死节,乃是了不起的大英雄,你莫要太伤心了,杜尚书在天之灵,也不愿意见你这般伤神。”
杜谦抬头看了看李云,然后又低着头,泪流不止:“我父,我父…”
他再也说不出话,低着头痛哭不止。
李云往火盆里添了些纸钱,叹了口气,低声道:“那韦家父子作业,将来自然有报应应在他们身上。”
“杜兄你放心,总有一天,你我会一同进到关中去,到时候擒了他们父子,与杜兄报此大仇。”
杜谦用袖子擦了擦眼泪,咬牙道。
“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第482章 金陵雪夜
年关将近,哪怕是地处南方的金陵,今年也冷的出奇。
一连几天的大雪,让整个金陵城,覆上了一层厚厚的白,几乎尺许深。
而这个时候,距离杜尚书在金陵的丧事,已经过去了半个月时间,伤心了许久的杜谦,现在也慢慢缓了过来。
而这段时间,他不再管江东的政事,整个江东的政事,多半都落在了李云自己身上。
好在现在队伍壮大了起来,真正送到最高决策层的事情,已经不是特别多,李某人每天花个两三个时辰,还是勉强能够处理得过来的。
此时,下了几天的大雪终于停了停,李园的暖阁里,李云伸手给杜谦递过去一个杯盏,杜谦微微摇头道:“我为父守孝,三年不饮酒,不吃肉。”
“非是酒,非是酒。”
李云给他推了过去,开口道:“是我夫人熬煮的姜茶,这天冷了,喝了暖和暖和身子。”
此时,杜谦算是丁忧期间,按照规矩,三年不喝酒不见荤腥。
虽然哪怕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人也已经不再严格遵守这个规矩,但杜谦毕竟与常人不同,再加上他与父亲感情极好,是打算严格守孝的。
如今李云请他吃饭,桌子上一桌子菜,也都是素菜。
杜谦这才接了过去,叹道:“请府公替我谢过夫人。”
李云微微摇头,看了看杜谦,问道:“杜兄现在,好些了罢?”
“心中郁结,难以缓解。”
杜谦摇头,叹道:“这段时间,午夜梦回间,常能见到父亲。”
说到这里,他握紧拳头,咬牙道:“那韦贼,早晚有一天,我要杀了他为父报仇!”
李云轻声道:“受益兄放心,有朝一日你我得以胜过朔方军,韦家一家上下,俱交给受益兄处理。”
杜谦仰头,将杯中的姜茶一饮而尽,然后看向李云,两只眼睛已经有些红了,他握拳道:“我自然信府公,我只担心那韦贼这般丧心病狂,恐天降劫数,他死于别人之手!”
他咬牙道:“只盼望他能多活几年,让我能报了杀父大仇!”
李云又给他添了茶水,默默说道:“京城里的事情,这段时间我也看了不少情报,像这样下去,那韦全忠用不了多久,就会人心尽丧。”
“即便暂时能以威权,以武力猖狂,也不过是一时而已。”
李云低声道:“本来,我的打算是,咱们江南接下来一两年时间,步子能够缓下来,把占下来的地盘弄好,然后再吃掉江南西道。”
“高筑墙,广积粮,徐徐图之。”
说到这里,李云想了想,继续说道:“不过为了受益兄家里的事情,等明年下半年,我就着手准备,为将来的战事做一些铺垫。”
以目前江东的情况来看,最合适的法子,自然是朱太祖的那九字真言了。
占据土地,夯实基础,然后疯狂的积攒粮食,为将来的大仗,甚至是远征做准备。
这个阶段,在李云原本的计划中是两年到三年时间,三年时间,他不用给朝廷上交粮食,麾下几十个州上交上来的余粮,足够他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的战事。
不过现在,关中的局势变化,远远出乎李云的意料之中。
那位韦大将军,虽然并不蠢笨,但是很明显可以感觉到,这个人既狂妄又暴戾。
这种性格之下,天下可能没有两三年时间的平稳期给李云了。
杜谦又喝了一杯姜茶,看向李云,开口道:“府公说的高筑墙,广积粮,大有道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如今府公已经是东南之主,治下几十上百万户,府公的成败,也影响着这些人的命运,不能因我一家一姓的私仇,改变府公的大政。”
李云又给他添了一杯茶水。
“改变不改变,也不是我能决定的,我原本以为,京城怎么也能维持现状,维持个三五年时间,但是韦全忠这么个闹法,恐怕两年都难以维持。”
“关中再生出乱子,天下再乱起来的时候,可就不是先前那样小打小闹了,其他一些节度使,还有地方势力,也会趁势崛起。”
“听说,中原有个名叫梁温的,原是王均平麾下,因为及时投降了朝廷,受了招安,被朝廷封为州防御使,如今他在中原也占了几个州,麾下兵力两三万人了。”
“虽然他这个兵力不扎实,但是一旦大乱起来,这种人恐怕会飞速扩张,如同王均平一般。”
“类似这样的人,到时候会到处都是。”
李云自己也喝了口茶,缓缓说道:“如果整个天下都动起来,我们缩在江南筑墙屯粮,跟不上他们,到时候也会成为问题。”
杜谦低头思考了许久,才低声说道:“无论如何,我相信府公的判断。”
他顿了顿之后,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递给李云道:“家父生前,见过丽正书院的山长陶文渊,建议这位文渊先生,带着丽正书院的学子,来金陵投奔府公。”
“这陶先生原先不肯来,家父被投入死牢之后,他便托关系,带着书院的学子们离开了关中,正在往江南过来,这是这位陶先生,写给我的书信。”
杜谦看着李云,继续说道:“府公,这个丽正书院,是京城,乃至于整个关中,最好的书院,其中的学子们,不乏英才,他们一共数十人,如果能到金陵来,不管是继续办书院,还是在府公麾下出仕。”
“对于咱们江东,都大有裨益。”
李云闻言,接过这封信看了看,心中大喜过望。
不过因为杜父新丧,他虽然心中高兴,但是脸上却没有露出笑容,只是叹了口气道:“我虽然不曾见过杜尚书,但是杜尚书却着实助我良多,受益兄你放心,这事我记下了。”
“这几天,我就派九司的人出去,把这些先生学子,都接到金陵来,等他们到金陵之后,若是愿意出仕,我给他们安排差事。”
“若是不愿意出仕,我就在金陵给他们划一块地,让他们重新办学。”
杜谦起身,低头行礼道:“多谢府公。”
李云皱眉:“受益兄怎么这般客气了?”
二人又聊了一会儿之后,李云才看了看杜谦,问道:“受益兄何时…何时…”
他咳嗽了一声,终究还是没好意思问下去。
他想问杜谦,什么时候能回去上班。
真要是丁忧三年…别的不说,李云就要多做太多事了。
“过罢年罢。”
杜谦明显看出了李云的心思,他摇头道:“府公见谅,我现在,着实是没有什么心思。”
“那就三个月。”
李云宽慰道:“这三个月,受益兄好生歇一歇,也可以带着家里人,在金陵附近到处走一走,转一转,从去年开始,我就让周将军带人在金陵府以及附近州郡剿匪,如今匪寇几乎没有什么了,安全得很。”
杜谦“嗯”了一声,对着李云说道:“别的不说,哪怕是为了给先父报仇,我也一定尽快…把江东的担子挑起来。”
金陵的大雪之中,李杜二人推杯换盏,不觉到了深夜。
夜深之后,李云本来要留杜谦在李园留宿,杜谦无论如何不肯,无奈之下,李云只能让周必送他回去。
送走了杜谦之后,李云又回到了自己的书房里,开始批阅一些要紧的文书。
杜谦“休假”之后,他的确忙活了不少,有些要紧的文书,会一直持续的送到李园,送到他的书房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