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431节
作者:
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5 字数:4247
正月初一到十五这半个月时间,江东与朝廷一样,都是例行休沐的,因此李云也算是稍微闲了一些,不过也没有闲的特别彻底。
他只在家里陪了家人,还有几个老兄弟四五天时间,就投入到了新一年的工作之中,因为这一年,对于江东来说,极为重要。
如果能够平稳过渡这一年,把该拿到手的江南西道给拿到手里,以后的李云,就不需要再考虑江南内部的事情,只需要把目光看向中原,看向关中了。
正月初七这天,李云麾下四位将军,都来到了李园,其中李正是年前就回了金陵过年,周良也离得很近,只有赵,苏二位将军,是在各自驻地过罢年之后,赶来的金陵。
此时,四位将军,都坐在李云的书房里,静静的看着面前,被李云高挂起来的地图。
这张地图,就不是什么特别详尽的地图了,因为图上的范围很大,几乎把李云现在名义上的地盘,统统画了进去,也就是江南道加上淮南道。
李云手指在江南西道的位置上,然后看向苏晟,开口道:“苏兄,你驻兵钱塘,那么这几个州就离你最近。”
他手点在饶州,江州,洪州,鄂州三个州上,轻声道:“这三个州,都很要紧,控制了这三个州,咱们就能控制大江水路,后面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便利许多。”
苏晟看了看地图,想了想之后,问道:“府公的意思是,让我过罢年之后,便去攻取这几个州?”
“不能叫攻取。”
李云笑着说道:“这三个州,都在江南西道,我是江南道的观察使,他们便都是在我治下,如今整个江南道,并未出现什么太大的势力,平卢军又暂时不会南下,这些地方,至多…也就是有一些地方势力罢了。”
“苏兄要用尽量平稳的方式,在这几个州驻军。”
苏晟想了想,先是点头,然后笑着说道:“这三个州位置是要紧,不过只能控制大江,而不能控制淮水,要我说,咱们现在趁势北上,占了荆襄二州,便能直接控制淮水了!”
李云微微摇头道:“不成的,不要忘了,淮南道还有半截,在平卢军手里,而且荆襄在山南东道,不属于江南道,我占江南西道,名正言顺,到哪里都有道理说,而我如果北上去占荆襄,则…”
“则虎狼之态尽现。”
李云伸手敲了敲桌子,继续说道:“我们现在,能够潜藏身形,还是要继续潜藏身形,最好是让那些看着江南的人都以为,咱们的志向只在江南。”
苏晟应了一声,开口道:“府公放心,我记下了,等我从金陵回去,便着手安排人手,去这几个州探探虚实。”
李云点头,想了想之后,又看向另外三个人,缓缓说道:“咱们的地盘大了,军队必须要再一次扩军,但是这一次扩军与上一次扩军不太一样,我们要低调一些。”
江东上一次扩军,是李云在江北跟平卢军碰了碰之后,发现自己的兵力严重不够用,那个时候,一来是有实打实的兵力需求,二来也有恫吓敌人以避战的需求,因此征兵弄得势头很大,在江东各州郡贴告示,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李云手底下有了几万兵马。
但是这一次,李云不想让太多人看到自己了。
他坐了下来,开口道:“各军依旧是各自募兵,但是能不贴告示,就不要贴告示,最好是让手底下的将士们,各自回乡去拉人,当然了。”
“也没有必要弄得鬼鬼祟祟的,真的需要贴告示的时候,也可以贴,具体看你们自己如何安排。”
赵成想了想,问道:“府公,这一次增兵多少?”
“我要倍增。”
李云沉声道:“但是,没有必要非要在今年之内增完,你们都是领兵一方的将军了,我只说一个大略方针,具体的事情,你们自己去安排。”
对于手底下的将领,李云还是很放心的,目前能放权,他也会尽量放权,否则的话,事事都要管,做事效率就会差上很多,在现在这个事业上升阶段,不利于扩张。
当然了,李云也不是全然放权下去,一点都不管了。
首先,江东兵的中层将领们,多是他一手带出来的,这些中层将领的替换,都要经过他这里同意,也就是说这几个将军,在没有中层将领人事权的情况下,很难真正独立自主。
况且四个将军里,周良就在金陵附近,李正更是与李云的亲兄弟一般,不可能会有什么差错。
至于另外两位将军。
赵成驻军濠州凤阳,过罢了年,李云的大舅哥薛收,正好去任濠州刺史,全权负责凤阳军的后勤辎重。
苏晟驻军的钱塘郡,李云今年也会安排一个合适的郡守过去。
而且说白了,如今李云的地盘虽然大了许多,但是还远没有到天高皇帝远的地步,他在金陵,各地军营骑马,两天时间就到。
不必要担心忠诚度问题。
四个人都站了起来,对着李云低头抱拳:“属下遵命!”
李云按了按手,示意四个人坐下,然后他整理了一下思绪,继续说道:“李正。”
李正起身,低头道:“属下在!”
“今年上半年时间,你必须要把江南东道的南边全部占下来,然后开始往江南西道的北部延伸,与苏将军配合,争取在明年之前,咱们彻底占下整个江南道。”
李正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属下遵命!”
李云示意他坐下,然后又看向赵成,笑着说道:“赵将军,今年你的任务要重一些,除了征兵之外,淮南道的防线要建立起来,同时…”
他顿了顿,低声道:“同时,我会让九司往淮南道的西边摸过去,你也要做好夺取整个淮南道的准备,三年,最多三年时间。”
“我们不去找平卢军,平卢军也一定会来找我们。”
赵成也起身,低头应是。
三个将军的任务,这会儿都已经安排妥当,只剩下一个周良,李云想了想,开口笑道:“你们三位,都有战事上的任务,周将军所部驻扎在我们腹地,相对清闲一些,我的想法是,征兵这个事情,主要由周将军来做。”
“除了你们各自可以自行增兵以外,他这里征得新兵,简单训练两三个月,编入其余各军之中。”
“为了控制增兵的数目。”
李某人轻声笑道:“每个月,各军征得新兵的花名册,都送到我这里来,由我统一调配,统一安排。”
“各位有没有什么问题?”
话都说到这里了,再加上四个人都对李云心服,自然不会有什么有什么问题,众人都纷纷起身,对着李云低头抱拳道:“属下遵命!”
“那好。”
李云也站了起来,笑着说道:“今年,除了我们自己的事情之外,说不定可能有人来寻我们的麻烦,真要有人过来,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等具体情况,到时候我再具体应对,如果有必要,我会亲自到各个军中,领兵作战。”
李云看向众人,笑着说道:“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
他顿了顿,看向书房角落里坐着的,正在记事的刘苏,又说道:“咱们今天议事的内容,已经记录整理下来了,既然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稍后我让人誊录一份,都发给你们。”
“没有特殊情况,便照此办理。”
四个人再一次低头应是,不过他们都飞快的看了一眼坐在角落里记事的刘姑娘。
但是又没敢多看。
等到大家散会,都离开书房的时候,李云想起来一件事,喊住了四个人,笑着说道:“差点忘了,我家兄弟初十大婚,几位将军都留一留,在金陵喝一杯喜酒,再回各自军中。”
这个事情,周良已经提前知道了,毕竟到时候,他还要去做李正的长辈。
苏晟赵成二人都是一怔,然后纷纷对着李正抱拳,笑着说道:“恭喜李将军。”
李正深呼吸了一口气,一一抱拳还礼。
“同喜,同喜。”
第485章 再杀韦全忠!
年中的时候,薛韵儿从中做媒,给李正相了一门亲事,对方是金陵府的一个大户人家,姓贺,世代书香门第。
当时的李正,已经是李云麾下的将军之一了,贺家这两代又没有什么利害人物,自然不会反对。
而李正并不曾接触过太多女子,见贺家小姐生的标致,脾气也温婉,便也点头同意,于是这门亲事就算是定了下来。
如今,李正抛下军事,年前回到金陵,为的也就是这件事情。
现在过罢了年,李云已经二十五岁了,李正也已经二十三岁,在这个年纪,属于大龄青年了,而且他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青年,婚姻观自然与后世人不一样。
他很想要尽快完婚。
这场婚事,与李云当初在青阳办的婚事,就又不太一样了。
青阳那会儿,李云虽然已经是小有势力,但那个时候宣州以及青阳,还不是他的地盘,婚事办起来,自然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想有多大排场就有多大排场。
而李正的这场婚事,就大气很多了。
薛韵儿与刘苏两个人,帮着忙前忙后,声势弄得极大。
可以说是锣鼓喧天,但没有鞭炮齐鸣。
这个时候,鞭炮还没有弄出来。
江东军的几个将军,还有一众缉盗队的老兄弟,以及金陵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参加了这场婚礼,整个李园坐的满满登登,到最后没有办法,桌椅都摆到了李园外面。
整个金陵的大小官员,只有杜家因为年前才办了丧事没有过来,不过也让人送来了贺仪。
拜天地的时候,周良被推到了主位上,作为李正的长辈,与贺小姐的父母同座,接受了小夫妻俩的跪拜。
拜了高堂之后,正准备夫妻对拜,李正拉着贺小姐,来到了主持婚事的李云面前,二话不说,直接跪了下来,低头道:“多谢二哥了!”
李云连忙把他搀扶了起来,又一只手扶住了旁边准备跟着下拜的贺小姐,摇头笑道:“夫妻对拜,拜我做什么?”
李正很是郑重:“没有二哥,兄弟哪有今日!”
说着,他又要对着薛韵儿下跪:“多谢二嫂帮着辛苦操忙!”
李正这一拜,真心实意。
他很早的时候就父母双亡了,只能依靠老寨主“李麻子”养大,从小就跟在李云屁股后面厮混,除了李云之外再没有什么亲人,到现在,如果不是薛韵儿帮着他操持婚事,他一点头绪都没有。
薛韵儿没有李云的力气,根本扶不起来他,于是无奈的看向一旁的李云,李云笑着上前,将新婚夫妻搀扶了起来,然后对薛韵儿笑道:“夫人这半个月时间,都在忙着这场婚事,他们小夫妻俩拜一拜你,倒也合情理。”
薛韵儿嗔怪的看了他一眼:“都是平辈人,拜什么拜,我是叔叔的二嫂,帮着办婚事,不是应该的?”
说着,她又看向李正,轻声笑道:“快去拜堂罢,莫要误了时辰。”
李正这才应了一声,在一阵欢声笑语之中,跟贺小姐完成了夫妻对拜,随着司仪一声礼成,贺小姐被送进了洞房。
李云与薛韵儿站在一起,望着李正夫妇,颇有些感慨的说道:“咱们李家,要开始开枝散叶了。”
薛韵儿扭头看了看他,突然轻声笑道:“不是你非要下山做官,李正恐怕早就跟你一样,也抢个女子上山去成家了。”
李云哈哈一笑,拉着夫人的手,微笑道:“走,夫人,我们也去开枝散叶去。”
薛韵儿将他的手拍开,低声道:“作怪,那么多客人都在。”
李云也不在意,只是笑着说道。
“那就稍晚一些。”
…………
京城,上元节。
昭定二年的这个时候,京城还在王均平手中,那个时候王均平已经称帝,建国大齐,而那个时候,因为叛军常常在街道上掳掠女子,所以去年京城的上元节,格外凄凉,几乎没有什么人上街放灯,更没有上街猜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