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436节
作者: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5      字数:3377
  “府公觉得如何?”
  李云笑着说道:“我这个人读书不多,一些实务上面的题目还可以出,这两科的题目,我还真有些心虚,就交给受益兄来出。”
  “从明天开始,让这三百人,开始分科报名,可以考一科,也可以七科同考。”
  “好。”
  杜谦缓缓点头:“这个事情,我来负责。”
  …………
  第二天开始,被安排集中住在金陵的一众才子们,就收到了金陵府衙发下来的告示,上面明确写了这一次文会将会比试的内容。
  也写明了七科的科目。
  在告示后面,更是直接写了这么一句。
  “今天下纷乱,朝廷吏部,久无文书,江南各职,多有空缺,今李府公开办文会,下榜集贤,七科优胜者,可按各科成果,择其优入仕为官。”
  这简简单单几行字,立时就在这些读书人里炸开了锅。
  此时,他们大部分住在金陵城原就有的会馆里,不过会馆一下子住不下这么多人,还有一部分被安排住在会馆附近的客店里,不过大部分还是住在会馆,看到这份告示之后,立时就议论纷纷。
  有一个年纪大一些,约莫四十来岁的读书人,一把撕下了贴在柱子上的告示,看向一众读书人,怒声道:“吏礼户刑工兵,这是什么,这是朝廷的六部!”
  “这金陵文会想要干什么!李府公想要干什么!”
  “诸位!”
  他看向众人,大声道:“这是金陵有人,想要在江南设立六部!这是谋逆!”
  “我等要是留了下来,便也是反贼!”
  说罢,他大声道:“这试,我张某人是不敢考,告辞了!”
  说罢,他扭头就回了房间,不一会儿真的收拾了东西,离开了会馆。
  他这一番话,着实有些吓人。
  毕竟大周王朝存在二百多年了,思维惯性摆在这里,在场这些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来金陵“以文会友”,见见世面的,本来就没有想过做官,更没有想过,要参与什么谋逆。
  他这一走,会馆里不少人,被他吓得也回了各自屋子里,收拾了东西,就要离开会馆,离开金陵。
  不一会儿,就有数十个人一起离开了这会馆,奔到外面之后,见有金陵府的官兵在门口守着,他们大着胆子上前,询问能不能放弃参加文会,离开金陵。
  这几个官兵看了看他们一眼,直接侧身让开,淡淡的说道:“李府公和杜使君吩咐了,想走的,随时可以走。”
  这几十个人,于是都连忙背着行李,离开了会馆,更不敢在金陵久留,一溜烟离开金陵,返乡避难去了。
  而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留下来。
  毕竟,李府公乃是朝廷钦命的江南观察使,本就有权力向朝廷举荐官员,如今这可能是他们出仕做官,完成阶层跃迁唯一的一条路径。
  哪怕有一些风险,他们也不可能就这么放弃。
  就这样,一转眼六七天时间过去,眼见着“文会”的时间越来越近,这几天时间,虽然每天都有一部分人离开,但是留下来的,还是有一百七八十个人,这一百多个人,已经开始出入金陵各大书铺,翻阅各类书籍。
  到了距离科考还有两天的时候,一个名叫徐珅的年轻人,正走在金陵大街上,突然见到路边有一个中年人,正坐在一个小摊上,面前摆了个小菜,自斟自酌。
  徐珅本来没有怎么注意他,不过瞥了一眼他的长相之后,忽然一怔,想了想之后,踱步走了过去,坐在了这中年人面前,看了看他:“张兄?”
  这中年人,正是当天揭榜,煽动众人离开,自称姓张的中年读书人。
  听到这个称呼之后,他先是一愣,然后笑着说道:“小兄弟,有事么?”
  徐珅坐在他对面,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他面前摆着的水酒,微微皱眉道:“张兄劝人离开,自己却留了下来,是何居心?”
  “这不是很明显么?”
  这中年人笑着说道:“李府公要在江南选官,我觉得三百个人太多了,想要提前送走一些。”
  “人少了,我的机会才大一些。”
  徐珅愣住,随即深深地看了看他,缓缓说道:“兄台既然看出来了李府公的意图,还敢这么驱散文生,便不怕恼了李府公?”
  “离开的那些人,不是蠢人,就是无胆之辈,留下来也没有什么用处,李府公要是知道了,不仅不会怪我,说不定还要谢谢我哩!”
  这徐珅看着他,许久没有说话,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问道:“张兄觉得,将来天下局势会如何?”
  “我怎么知道?”
  这中年人白了徐珅一眼,随即仰头喝了口酒,开口道:“我是婺州人,原就是李府公治下,别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李府公到了之后,婺州绝了盗匪,而且,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许多。”
  “到如今,婺州城比从前繁盛了不知道多少,我在婺州见到金陵文会的告示之后,便知道李府公是想要纳才选官。”
  他抿了口酒,笑呵呵的说道:“我便直接就来了。”
  说着,这中年人看向徐珅,问道:“听口音,小兄弟你是常州人?”
  徐珅缓缓点头,开口道:“是常州人,张兄你…”
  “好见识。”
  他顿了顿之后,站了起来,对着这中年人叹了口气道:“如果他年,江东稳固,前几天那些被张兄骗走的读书人,恐怕要记恨张兄一辈子了。”
  “他们记恨,让他们记恨去。”
  这中年人也站了起来,在桌子上排下了一排酒钱,抬头看着徐珅,咧嘴一笑:“他们寻不到我,因为我…不姓张。”
  徐珅一怔,随即问道:“敢问兄台…”
  这中年人,背着手离开,摇摇晃晃,只说了三个字。
  “我姓姚。”
  第491章 江东的幸运儿
  文会当日。
  因为金陵先前并不是都城,目前城池也不算大,没有能够容纳几百人的考场,因此李云只好,在金陵城里暂借了几个大宅子,把一张张桌子摆在空地上,做了个临时考场。
  反正这场文会,事先很多人并不知道是正经考试,再加上李云出的考题刁钻,想要作弊,也没有那么容易。
  不过李云本人,对这场文会还是相当重视的。
  考试一共分四天,每天两科一起考,到了第四天,则是单考一项实务。
  等第一天,一众文生都登记了姓名,验明身份,进入“考场”之后,李云与杜谦一起,进场“监考”。
  监考到中午,李云与杜谦一起坐在监考房里,翻看从考场外面送进来一些政事文书。
  翻看了一会儿之后,李云看着杜谦,笑着说道:“受益兄,初筛的三百人,现在只剩下一百七十一个人尚在了。”
  杜谦点了点头,开口道:“七科科目发出去之后,有些人觉得咱们在谋逆,不敢再考下去了。”
  李云低头喝了口茶水,笑眯眯的说道:“有个叫做姚仲的,在会馆撺掇了不少文生离开京城,只他一个人,便至少哄走了五六十个文生。”
  杜谦先是一怔,随即笑着说道:“府公不是允许他们自行离开么?怎么还记住这人名字了?”
  “莫不是想把这人捉起来打板子?”
  李云摇头,微笑道:“我刚才,在外面的时候,看到他了。”
  “谁?”
  杜谦一怔,没有反应过来。
  “姚仲。”
  听到这个答案,杜谦先是愣了愣,随即挠了挠头:“这人,哄走了那么多文生,自己留下来考了?”
  “嗯。”
  李云笑着说道:“我特别注意了他,这人…七科全报了名。”
  李某人感慨道:“这一届,七科全报名的,只十七个人。”
  这是注定会载入史册的一场“文会”。
  同时,将来李某人事业有成的话,这也会是…未来二百年,难度最低的一场科考。
  毕竟,留下来的只有一百多个人,而李云手底下却缺三十个州的官员,哪怕全部留下来,他也能吃得下。
  只要不是特别差,稍微像点样子,李云多半都会留用。
  也就是说,一百七十个人,李云可能会留下一百个人以上,可以说是前五百年到后五百年,难度最低的一场公考了。
  而参与这一场文会的考生们,将来多半也会被后人们羡慕。
  而且是羡慕到了极点。
  杜谦听了李云的话,琢磨了一番之后,笑着说道:“倒是个有趣的人,等这场文会结束,我想见一见他。”
  “我也想见一见。”
  李某人背着手,微笑道:“撵走了我那么多文生,不知道他一个人,能不能当几十个人来用。”
  杜谦看向李云,问道:“等这文会考完,要不要分个一二三出来,还是直接分配到各个缺位上去?”
  李云摸了摸下巴。
  这场文会,办的太粗糙,而且也太赶,他还真没有来得及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要分个一二三出来,那么按哪一科的成绩为主?
  而且,要是分了出来,应该怎么称呼他们?
  总不能,给他们安个江东状元的名头罢?
  李云想了想,开口道:“我的想法是,将头一名选出来,其余人等,就按照各科录用,不分名次。”
  “这头一名。”
  李云摸着下巴,思索了一番之后,开口道:“就叫做案首罢。”
  “而这一科录用的,称为举人。”
  “举人?”
  大周朝,也是有举人的,不过与李云所说的举人不太一样,此时,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称为举人。
  而李云,这会儿则是把明朝的科考等级,给代入到这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