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441节
作者: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5      字数:3623
  萧宪闻言,若有所思的看了看李大将军,突然左右看了看,低声道:“老哥哥前番身体不适,当真是病吗?”
  “自然是病。”
  李大将军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勉强笑道:“老夫这个年岁,若是给人家下了毒,这会儿早已经躺进棺材里了,哪里还有可能活过来?”
  萧大将军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听大将军的语气,应该是…应该是被人家下过毒。”
  李仝眯了眯眼睛,轻声道:“在京城这一年时间,尤其是陛下回来之后这下半年,十几次。”
  “十几次刺杀。”
  “有刺客潜入近身,也有人偷摸下毒,不择手段。”
  说着,他看向萧宪,苦笑道:“萧贤弟,恐怕也是如此?”
  “我少一些。”
  萧大将军苦笑道:“大概八九次罢。”
  两位大将军对视了一眼,李大将军给萧宪添了杯茶水,笑着说道:“住在这里,太多人想要我们的性命了,恐怕韦全忠,被刺杀的次数更多。”
  萧宪也跟着笑了笑:“他应该在二十次以上。”
  这位范阳节度使接过茶水,长叹了一口气:“明面上勉强维持的朝廷,背地里不知道多少暗流汹涌,无怪老哥哥想要离开关中,我也有些疲累了。”
  最近这大半年,三位大将军,都遭遇过多次刺杀,而且相当疯狂。
  至于这些刺杀到底是谁安排的…很难说。
  但是可以猜到的是,刺杀李仝跟萧宪的人,大概不会是看起来嫌疑最大的韦全忠派来的。
  因为他嫌疑最大。
  一旦两位大将军出了什么事情,各自的下属,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朔方军头上,那个时候,大战立时爆发。
  韦全忠不太可能会这么做。
  而除了韦全忠之外,有刺杀动机的人不计其数,有可能是朝廷里的大臣们,有可能是武家的宗室,有可能是想把关中搞乱的其他节度使,甚至有可能是关外想要入关的异族。
  而最有可能的…甚至是帝座上的那位皇帝陛下!
  前来刺杀他们的人,身份也是五花八门,有些是死士,有些是被人收买,还有些,干脆就是京城里的普通厨子。
  如今,京城里的形势太过复杂,任谁也不可能理得清楚。
  两位大将军交换了一下眼神,萧大将军问道:“老哥哥准备如何离开?”
  “老夫离开之后,李槲会留在京城里。”
  李大将军默默说道:“京城,关中的东西,老夫一概不要,但是老夫要潼关,老夫会带着河东军,从潼关离开,然后接手潼关。”
  潼关,是关中四关之一,也是进入关中极为重要的门户之一。
  李大将军的态度很简单,他可以放弃关中,放弃京城,但是不能接受京城,或者关中成为某个人的独占的地盘。
  更不能让最后留在关中的那个人,关上关中四关,就这么占了关中。
  所以,他要掌握其中一个门户。
  萧宪听的一怔,随即眼睛一亮,低声道:“那我范阳军,也要掌握一个关口。”
  李仝看了看他,轻声说道:“今年,萧大将军最好也离开京城,不要再在京城里折腾了,他韦全忠恋栈此地,就让他自己留在这里作威作福就是。”
  “我们,保全自身才是正经。”
  李大将军缓缓说道:“再在这里久待,太原都未必跟我姓李了。”
  作为节度使,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老巢,萧宪的大本营在幽州,李仝的大本营在太原府。
  但军权是要牢牢把握在手里的,不能长时间离身,他们虽然带了半数兵力离开,但是占了关中之后,各自的老巢都在进行征兵。
  时间长了,可能会出问题。
  萧宪看了看李大将军,笑着说道:“李槲又不是大将军的长子,太原不是还有大将军的长子在看着?出不了什么事。”
  三个节度使里,李萧二人带到关中的都不是长子,只是他们各自比较受宠的儿子。
  比如说李仝李大将军,他今年六十多岁,家里真正作为继承人的长子,已经年过四十了。
  有长子看着家业,他们才会放心离开。
  李仝哑然一笑:“正是因为长子看家,才有可能会出问题,说不定老夫回到太原之后,连河东节度使也做不成了。”
  自家的儿子,才更有可能篡权夺位。
  萧大将军闻言一怔,随即深有同感:“不瞒老哥哥,我有时候,也常常担心幽州的近况。”
  李仝低头喝茶,继续说道:“老夫离开,一来是因为身体问题,二来在这里久待,也没有什么意思,朝廷的赋税不可能分给你我,朝廷的地盘,也不可能都划分给咱们。”
  “君不见,江南道的那个李云,前段时间已经在江南,自行抡才选官了。”
  说到李云,李大将军赞叹道:“这个后生小子,真是利害,没几年时间,便能跟周绪打的不相上下,老夫派去江南的探子来报,他现在在江南,势力一日强过一日。”
  “我们在京城里争持,空耗时日,却让这李云,平白得了天大的好处。”
  江北之战前,李云只在江南一带才有名气,几个节度使,即便偶尔听说过他,也不怎么把他放在眼里。
  江北之战后,所有人的目光,都不得不看向李云,即便是这三位占据京城的节度使,如今对李云,也已经相当熟悉了。
  “抡才选官。”
  萧宪琢磨了一下,然后低声叹了口气:“老哥哥说的不错,我们在京城争持,这后生,已经开始在江南,自成一国了。”
  “老哥哥离开之后,我也不会在关中久留,那韦全忠想要在京城胡作非为,也由得他去,关中才多大点地方?”
  “壮大自身,才是正经。”
  李仝笑着说道:“大将军回去之后,不妨将目光放在平卢军周绪身上,这小子趁着我们在关中出力,自己在后面吃得膀大腰圆。”
  “大将军正好可以以此为借口,进行讨伐。”
  萧大将军想了想,开口道:“那老哥哥,是想要兵进中原?”
  “中原太大了,老夫吃不下。”
  李仝想了想,继续说道:“朝廷,朝廷…”
  他说了这两个字之后,叹了口气:“老夫现在,心里也是乱得很。”
  太原府南下,正是中原,如果能够吃下中原,比如说占据洛阳,对于河东藩镇来说,自然是莫大的裨益。
  但是,李大将军年轻的时候,大周国力还颇为昌盛,他在那个时间段长大,此时虽然也是割据的节度使,但还没有当真去做反贼的心理准备。
  “我明白,大将军不忍心去占朝廷的地盘。”
  萧宪想了想,轻声道:“大将军可以这么想,如今天下各地,纷纷割据,我们其实不是占朝廷的地盘,是在…”
  “为朝廷平叛。”
  李仝叹了口气:“再年轻十岁,老夫真要去争一争了。”
  他看着萧宪,问道:“贤弟何时离开京城?”
  “老哥哥离开之后,最多两个月。”
  萧宪沉声道:“我也就回去了。”
  “到时候如果韦全忠不愿意走,那就让他自己留下来。”
  “且看他,如何自取灭亡!”
  第497章 好官!
  汴州。
  汴州是中原一个地理位置相当要紧的州郡,这会儿在这里主事的是汴州刺史梁温。
  他原是王均平下属的将领,王均平时代后期,他与大周皇城司的人接触,暗中投靠了朝廷。
  王均平覆灭前夕,也正是此人闯进皇宫里,割下了王均平的头颅。
  当然了,这是梁温自己的说法。
  当夜形势太乱,有不少人闯进了皇宫里,乱烘烘一片,虽然最后的结果是王均平被人割下头颅,高挂皇城城门之上,但是到底是谁杀的,又是谁割下的头颅。
  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楚。
  后来,三位节度使的军队打进京城,十几万军队作鸟兽散,三位大将军并没有理会这些所谓杀了王均平的“功臣”,一并诛除,梁温知道事不可为,便带着一众溃兵,逃出了京城,趁着关门没有封闭,又从关中逃到了汴州附近。
  到了汴州之后,他忽然心思一动,给当时还在西川的皇帝陛下上了一份奏书,自领了诛杀王均平的功劳,当时的天子与裴璜商议了一下,也想要尽可能多一些能用的兵力,就随手下旨意,封他做汴州防御使。
  那时梁温手底下兵力,已经不足一万,而且大都衣衫褴褛,甚至开始劫掠百姓,以求裹腹了。
  然而这一道圣旨下来,他们便立时摇身一变,成了汴州的“正规军”。
  如今,大半年时间下来,梁温的势力一扩再扩,现在汴州附近的许州,陈州,都已经在他的手中。
  王均平所部的残部,几乎近半被他收拢,加上新征募的一些百姓,梁温麾下的兵力,已经超过两万人。
  这两万人,还不是软脚虾,是可以上战场的两万人。
  更奇妙的是,在潼关之外,朝廷三万禁军出关迎敌,被王均平全歼,缴获了三万套禁军的武器装备,战斗力大为提升。
  如今,这三万套装备,虽然没有尽在梁温手中,但是至少有七八千套在他手里,也是一股相当的战斗力了。
  现在的梁温,又被朝廷加封为汴州刺史,当真从一个反贼,成了个正经的大周官员,名正言顺,而且…
  兵强马壮!
  此时的汴州刺史府里,这位梁刺史坐在下首,主位上坐了个一身蓝色衣裳的宦官,这宦官说着话,梁温很是恭谨,毕恭毕敬的听着。
  “梁使君,你这汴州,距离都幾道极近,陛下有命,一旦都幾道生变,你要立刻出兵,替朝廷守住都幾道。”
  大周有两个都城,主要的都城自然是京城,京城附近的州郡,称为京畿道。
  但是,还有个东都洛阳,洛阳附近,就是都幾道,由汝州,郑州,淮州,陕州,以及河南府四州一府组成。
  而汴州,就在郑州边上,可以说与都幾道是接壤的。
  梁温如今,虽然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方小军阀了,但是他对这位朝廷来的宦官异常恭敬,闻言开口道:“回上使的话,敢问都幾道,会生出什么变故?”
  这太监皱了皱眉头,开口道:“李大将军要回河东了,河东往南,就是都幾道,无论如何,中原大地不能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