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593节
作者:
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6 字数:4050
李某人也坐了下来,抬头看向这张地图,问道:“都说说看法。”
苏晟思考了一番,然后开口道:“上位,反正我们跟平卢军已经结仇了,干脆咱们把荆襄这里,山南东道的地方占一占,然后先打平卢军,吃掉周绪的地盘!”
“到了那个时候,再西进夺取中原不迟。”
李云微微摇头,开口道:“刚刚大打了一仗,那边也是憋着火气,这个时候,先不去惹平卢军,我们既然已经取下了荆襄,没有进不了中原的道理。”
李某人抬头看着这张地图,思索了一番,然后继续说道:“不过苏兄刚才的话有道理,等犒军结束之后,咱们先把山南东道的地盘占一占,比如荆襄西边的房州,均州,还有商州三个州。”
“现在是三月份了,尽量在五月,吃下这几个州,然后我们图谋北进,进入中原。”
“这段时间,一是用来整合新兵,二是用来,观望一下其他各个节度使的动向。”
说到这里,李云看了看众人,开口问道:“各位还有没有什么意见?”
薛收想了想,低头道:“王上,荆襄五州,是否要配合军队征兵?”
李云笑着说道:“若我们没有太大的伤亡,那就用不着从荆襄征兵,要是后续伤亡过大,恐怕荆襄五州,也不得不跟我们配合配合了。”
薛收默默点头,开口说道:“臣明白了。”
此时,李云的一些旧部,比如说苏晟赵成这些人,依旧称呼李云为上位,但是薛收,已经刻意改了称呼了。
因为他现在属于“外戚”,或者说薛家属于外戚。
尽管他薛收还是靠本事吃饭的,但是他也要为薛家的未来考虑,从这个方面来说,只有李云地位抬升,地位尊贵,薛家这个外戚,或者说后族的地位,才能跟着水涨船高。
赵成看着李云,微微低头笑道:“上位在荆州也待了这么久,也应该跟属下去一趟襄州了,襄州的江东军将士们,也很想念上位,上位不能一直这样厚此薄彼。”
李云咳嗽了一声,笑着说道:“这几天,苏将军所部的军功爵,基本上就要弄完了,等这里的爵位弄完,我就去襄州。”
“把赵将军麾下的军功爵,也都分发下去。”
这个时候,李云的九等爵,还相当金贵,如果是将官授爵,哪怕是都尉一级的高级将领,大多数也只是最低等的军士而已。
因此,这个东西,需要李云亲力亲为。
只有这样,他在中低级将官的威信,以及统治力,才能够足够高。
赵成有些高兴,笑着说道:“骂我在这里,等上位几天,然后我护送上位,一起去襄州。”
他的手,只在地图上,开口笑道:“襄州的西北是均州,均州有一个武当山,听说是道门的洞天福地之一,山上有不少修炼有成的老道士,等上位到了襄州,最多半个月,属下就为上位取下均州。”
“然后属下陪着上位,一起去登武当山。”
听到武当山三个字,李云先是一怔,然后大概盘算了一下位置,心中了然。
两个世界的地理,大致类同,另一个世界的武当山,也的的确确离襄州不算太远。
李某人想到这里,笑着说道:“我自小在山上长大,还是很喜欢爬山的,将军真要是取下了均州,我一定上武当山看一看。”
古来帝王,尤其是开国之主,都会跟这些名山大川产生一些莫名的联系,留下一些让人津津乐道的传闻传说。
武当山,显然是一个很有神秘色采的地方,李云正需要这么一层神秘色彩,有这个机会,他是一定要去武当山看一看的。
哪怕不是出自于政治层面的考量,听到这三个字,也值得李云去上一趟。
赵成闻言,颇有一些兴奋,连忙说道:“上位您放心,四月之前,属下一定取下均州,陪您一起上武当山!”
李云微笑道:“好,我等着将军。”
一旁的苏晟忍不住说道:“要说爬山,荆州附近也有不少山…”
李云见状,哈哈一笑:“等到二位将军,将附近州郡取下来,能爬的山,我都去爬一趟。”
……
这一场议事,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才算是告一段落,也定下了后面一小段时间的战术目标。
两位将军离开帅帐之后,李云把大舅哥薛收留了下来,跟他沟通了一下荆襄粮草运转的问题。
事实上,李云把他调过来,做这个荆襄观察使,最重要的,就是让他来负责军队的后勤,还有粮草供应。
这也是李云控制军队的一种双重保险,有这一层保险在,不管军队发生什么事情,都得服他的管。
而且,李云那个二舅哥薛放,最近几年,一直在做钱粮生意,基本上就等于是江东的“皇商”了,有薛放跟薛收兄弟俩配合,粮草后勤问题,就不会是什么大问题。
两个人聊了一会儿之后,薛收便对着李云低头,笑着说道:“王上放心,臣后面主要的精力,就放在粮草上。”
“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保证军队一定不会断粮。”
李云笑着说道:“就咱们两个人,大兄怎么这样见外?”
“臣正要提醒王上这一点。”
薛收面色严肃起来。
“礼不可废。”
第674章 刺客
礼法规矩,在最初创立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出于什么文明礼貌,而是一套工具。
一套统治工具。
这套工具,在道德层面上就束缚了一大拨人,尤其是会读书认字的知识分子们。
而身为江东国主的李云,无疑是这一套礼法制度里,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甚至将来,他还很有机会。去掉“之一”两个字。
只不过他本人对于这方面不太敏感,即便知道这里头的门道,其实心里也不怎么在意,因为李云有足够的自信,哪怕不凭借儒家的这一套工具,他自己的能力,也完全可以掌控江东。
听到薛收这句话,李云笑着说道:“大兄这话有些言重了,不过是几个称呼罢了。”
薛收微微摇头,他抬头看着李云,正色道:“江东乃是王上一手创建,王上当然可以不在乎这一句两句称呼,这一两句称呼,也很难影响到王上,但是…”
他轻声道:“王上,必须要为将来考量,将来元儿那一代人,便很难有王上这种威望了,因此李家的地位,必须要高高抬起来。”
“王上,也必须要高高在上。”
李云揉了揉眉心,没有接话。
他做了吴王之后,因为几个孩子都还小,就没有急着册封世子,但是这个世子的位置,只要不出意外,就一定是他的嫡长子李元的。
现在,薛收已经在为将来考虑了。
“好了,这事我后面会稍稍注意一些的。”
李云对着薛收笑了笑:“那咱们就说到这里,大兄先去忙过罢。”
薛收深深低头,应了声是,规规矩矩的退了出去。
他离开以后,李云一个人坐在帅帐里,随手翻了几页随身带在身边的苏公兵法。
这套兵法,是赵成去年年底整理出来的,这会儿已经交给工坊雕版刻印,只不过刻印本还没有弄出来,现在李云手边的这本,是手抄本,王妃刘苏亲手抄写出来的。
只翻了两页,李云就没有了什么兴致,合上书页之后,长长的叹了口气:“各有各的心思了。”
随着队伍规模壮大,江东内部也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以前规模不大的时候,李云这个核心,光芒可以照耀到每一个人身上。江东上下便只有一个派系,那就是李云派。
现在,李云依旧是主心骨,但是人太多,便自然而然的山头林立。
最典型的就是薛收薛放这些江东的“后族”。
还有苍山老寨子出身的那些人,缉盗队出身的那些人,甚至宣州老乡内部也开始划分,有青阳县的,有石埭县的,有宁国县的。
还有杜谦那一批,从京城朝廷投奔过来的。
至于金陵城里,那就更多了,第一批金陵文会,第二批金陵文会,往后杜谦姚仲这些人,多半会各自收各自的学生,苏晟赵成这些人,可能会各人收各人的义子。
总之,山头林立,各有各的心思。
到了这个时候,李云依旧是整个集团的核心所在,他也可以轻易左右整个江东集团的战略走向,但是他心里很清楚,这些小团体的利益走向,已经有了一些出入了。
也就是说,他这个吴王将来,除了带领整个江东走向辉煌的任务之外,又多了个兼差。
那就是…平衡各方,让这些人,在红线规矩里头蹦哒,维持团队运转的同时,敲打那些想要出格的人或者势力,同时抹除掉一些已经出格的人或者势力。
这个差事,其实就是皇帝的大部分工作了。
现在这个工作,对于李云来说,当然还只是一个兼差,但是将来,这个兼差在李云工作之中的比重,一定会越来越大。
……
五天之后,苏晟部下的犒赏,尤其是军功爵的犒赏,基本上已经发下去了,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尤其是都尉这一层,一部分都尉是上军士的八等爵,甚至一些作战勇敢的,已经到了军尉这个级别的七等爵,而剩下来那些只拿了九等军士爵的都尉们,心里自然不会高兴。
毕竟都尉这一级,人人都有爵位,最次的就是九等军士爵,得了这个爵位的都尉,心中自然不会服气。
为了这个,不少人找到苏晟,找到陈大,争闹不休,有些人甚至还找到了李云这里,诉苦叫屈,差点掉了眼泪。
这些都尉,俸禄都不低,他们并不特别看重军功爵里,赏给的田土,屋宅,但是对于这份荣誉,这份认可,他们都是相当看重的。
到最后,李云让苏晟,把军中记功的功劳簿子给拿了出来,把这些有意见的都尉召集到了一起,当着他们的面一页一页翻找,一一念了出来,这些人才终于没了脾气,对着李云跟苏晟低头抱拳之后,都扭头退了出去。
苏晟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微微皱眉,颇有些担心:“上位,当初这些都尉,应当一视同仁的,他们之中,有些手底下的校尉都拿了军士爵,他们也是军士爵,心里自然不会太舒服。”
李某人两只手拢在身前,淡淡的说道:“不舒服就自己去争抢,难道还要我无中生有,变出功劳给他们么?”
“至于我这军功爵。”
李云缓缓说道:“现在不能给高了,将来要打的仗还有很多,现在给的高,将来就封无可封了。”
他看着苏晟,淡淡的说道:“这些军中的事情,他们那些都尉心里的念头,苏兄都要照顾到,要是有不晓事的,后面还要再闹,苏兄就给我写信,我直接将其人调回金陵去。”
苏晟连忙低头,应声道:“是!”
…………
荆州的事情告一段落,李云便与赵成一起赶往襄州,因为一路骑马,只两天时间,众人便到了襄州城下。
此时,在襄州驻守的正是孟青,这也是李云嫡系之中的嫡系,他带着一众将领出城迎接李云,见到李云之后,便毫不犹豫跪在地上,必恭必敬:“拜见王上。”
李云上前将他扶了起来,笑着说道:“快起来,快起来。”
等到孟青起身之后,李云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也有些日子没有见了。”
孟青脸上露出笑容:“有些可惜,没能见到王上在钟山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