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599节
作者:
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6 字数:3773
说到这里,李云自嘲一笑:“只不过我李某人这个政权,能不能存在二十年还是两说,但是只要李某人活着,便会这么分下去。”
紫阳真人看着李云,笑着说道:“福生无量天尊,大王这样的国政,如果能推行下去,真真是功德无量了。”
“大王生得这样一个威风模样,却难得有一副良善的心肠。”
李云放下茶杯,淡淡的说道:“前两年,我刚下庐州不久,我岳丈人调任庐州刺史,我亲自去给他买了四个丫鬟,随身照顾。”
“道长知道,花了多少钱么?”
紫阳真人微微摇头:“老道不知道。”
“只二十贯钱。”
老道士想了想,问道:“两年时间过去,大王治下,还有这些卖儿卖女之人么?”
“有。”
李云笑着说道:“今年年初,我还特意派人去庐州问了,如今买一个丫鬟,已经要二十贯钱了。”
他低头喝茶道:“我想,若真有什么功德,这便算是我的功德。”
紫阳真人起身,与一众道士,对着李云欠身行礼,老道士深深低着头,开口说道:“大王,武当田产,俱不要了,等大王在均州均田的时候,就按照我们武当山道士的人数,给每个人,留下一些糊口之田。”
“老道便感激涕零了。”
他深深低头道:“老道,一定努力多活上几年,看一看大王治下,世道民生,是不是会越来越好,也看一看均州人价…”
“会不会也翻上几倍。”
李云起身,爽朗笑道:“将来有一天,我要禁绝这些勾当,改买卖为雇佣。”
“至于武当的田地…”
李云轻声道:“就按照道长的意思,每人分十亩,等到官府开始均田的时候,武当山上有多少授了箓的道士,便分给多少田地。”
一众道士,对着李云深深低头行礼,俱道福生无量天尊。
…………
京城。
一个一身春衫的中年人,埋着头进到了京城里,他很快到了皇城之中,一路进了崇德殿,拜见了皇帝陛下。
大约跟皇帝陛下会见了半个时辰之后,他才离开皇宫,没有去别的地方,一路到了崔垣崔相公府上,见到了崔相公之后,他便毫不犹豫,直接跪在了地上,低头叩首道:“伯父。”
崔垣看着地上的这个中年人,沉默了片刻,开口道:“起来罢。”
“是。”
这中年人起身,对着崔垣垂手道:“伯父一向,身体尚好?”
崔垣长叹了一口气,开口道:“一时半会且死不了,你怎么回来的?”
“韦全忠…韦全忠派你回来的?”
称呼崔垣为伯父,又是从韦全忠那里过来,这人自然就是崔垣的亲侄儿崔绍了。
他跟李云,可是大有渊源,早年在宣州的时候,这人便是宣州刺史,若非是他的一道缉盗令,早年李云起家,说不定还不会有这么顺畅。
先前韦全忠离开京城的时候,不知道脑子里在想什么,从京城各个家族,都带走了一两个年轻人,一起到朔方去任职,崔绍便在其中。
如今一段时间过去,他崔绍,也是去而复返了。
崔绍重新跪在地上,对着崔垣苦笑道:“伯父,孩儿若不屈从他,如何能再回关中来?”
崔垣叹了口气,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开口道:“韦全忠是什么意思?”
“韦大将军让侄儿,过来询问陛下,关中是不是已经被梁温劫持,如果是,朔方军便再一次勤王救驾,而且…”
“大将军听闻那李云,正在山南西道肆虐,两个月时间,已经接连占下好几个州郡,正在向中原靠拢,其人野心勃勃,大将军提醒朝廷,小心提防。”
崔相公看着自己的这个侄儿,沉默了一会儿,叹息道:“看来,你已经做了韦全忠的使者了,是不是给他拿住了什么把柄?”
“回伯父。”
崔绍低着头说道:“大将军…大将军对外人颇凶,但是对于我们这些下属,并不算差,而且,而且…”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说道:“而且,时逢乱世,崔家也应当做出一些选择。”
崔垣闷哼了一声:“韦全忠,便是你的选择?”
崔绍深深低头,开口道:“伯父您押注朝廷,孩儿能选的便不多了,而且孩儿当初是被韦全忠裹挟去的,现在在他手底下当差,也是朝廷任命的差事。”
“将来韦全忠事败,孩儿也有话可以分说。”
“这个时候,孩儿没有办法从朔方脱身,而且…总不能让孩儿去投那李云。”
“伯父。”
崔绍低声道:“孩儿今天来见伯父,一来是来拜见您老人家,二来也是想要告诉您老人家,韦大将军让孩儿跟陛下说,李贼虎视眈眈,想要侵占中原,如果被他得手,两三年后,此贼便无人能挡了。”
“韦大将军的意思是,请朝廷再一次下诏,命令各方,一统征讨李贼,同时,因为中原兵力空虚,大将军已经亲率主力南下,要为朝廷,守卫中原,抵挡李贼。”
“守卫中原?”
崔相公眯了眯眼睛,闷哼了一声:“是逐鹿中原罢?”
崔绍抬头看着自己的伯父,沉声道:“伯父,自古以来,定中原就是定天下,只要站稳中原,就有一个稳定强大的后方。”
“不管是谁,都会争一争,韦大将军南下,也不出奇。”
崔相公长叹了一口气:“韦全忠,已经南下了么?”
崔绍点头。
“已经南下了。”
第682章 中原对狙!
崔相公伸出手指,默默盘算。
“李仝前不久死了,他那个大儿子李祯,不是什么利害的人物,想要完全接手河东军,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崔相公呼出一口气,继续说道:“范阳的萧宪,这会儿虽然能动,但是契丹人虎视眈眈,他轻易也不会动。”
“那么这一次,能参与进来的,除了李云跟韦全忠这两个人以外,就只剩下平卢节度使周绪,山南西道节度使陈秉义。”
“还有昭义节度使,宣武节度使,许州的忠武节度使等节度使。”
崔绍微微摇头道:“伯父,后一批手底下只有万人,至多两万人的节度使,已经没有资格下场了。”
他看着崔垣,默默说道:“这些节度使,当初连王均平也打不过,现在至多是用来守守城,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指望他们去与李云对抗,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去送死。”
“目前中原战场,真正能入场的,就是伯父所说的四家。”
“除了韦大将军跟李贼之外,就是河东节度使李家,还有平卢节度使周家。”
“至多,再加上一个山南西道的节度使陈秉义,陈秉义这个人,向来金身,李云在山南东道这样胡作非为,横占荆襄,他都无所动作,中原之战,他大概率也不会有什么动作,在侄儿看来,中原之战,要分为两场。”
他看着崔垣,低声道:“第一场,是韦大将军与李贼之争,这一场里,打的再如何凶恶,另外两家都不会下场,只有这两家打到尾声,河东节度使,平卢节度使两家,才有可能动弹,打下一场。”
崔垣看着崔绍,默默说道:“那李云,现在盘踞东南,按照皇城司送来的情报,他在东南已然自成一体,而且颇得民心,现在,他李某人拥有一个治民百万户的庞大后方。”
崔相公眯了眯眼睛,轻声道:“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么?”
“还能意味着什么?”
崔绍低声道:“意味着江东兵死了人,姓李的可以随时从后方补充,意味着他有了打败仗的资格,可以败而不倒。”
古往今来,记载过的战事,记载过的势力,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这些势力各不相同,其中一部分看起来声势浩大,大有席卷天下的味道,但是只要吃得一场大败,就立时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而还有一部分势力,就极有韧性,哪怕战事再如何不顺,再如何吃力,吃了不知道多少败仗,但是总能坚持过来,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这就是有没有后方的区别了。
有了后方,有一块自己的地盘,吃了败仗之后,只要撤回去,敌人便不敢再追,自家也有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而李云之所以有底气建国称王,成为吴国国主,就是因为,他在事实上已经拥有了一个国家级体量的后方,他已经可以做到败而不倒。
有足够的底气,与世上任何一股势力对峙,交战。
崔相公看着自己的侄儿,微微摇头道:“意味着,如果李云红了眼,他可以在几个月时间里,再强征出二十万乃至于三十万兵力出来。”
“朔方军可以么?”
崔绍看着崔垣,低声道:“灵州离中原太远了,韦大将军即便有后方,也补给不到中原,所以…”
他轻声说道:“大将军这一次,在中原站稳脚跟之后,便不准备回去了,到时候,占下的中原,就是大将军的后方。”
崔垣沉默了一会儿,面无表情道:“看来,韦全忠是要孤注一掷了。”
“这个世道,现在除了那李贼之外,其他人多数都要孤注一掷一回。”
崔绍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这个时候,就是需要魄力。”
崔相公眯了眯眼睛:“韦全忠占据关中那段时间的所作所为,京城还有关中百姓,都是瞧在眼里的,这样的人,占了中原之后,能把中原变成自己的后方么?”
“占据地盘,经营后方,可不是打下来就能行的,当初王均平也差不多算是占下了中原,到头来,他连半点后方也没有。”
“所以,大将军才会重用孩儿。”
崔绍看着崔垣,低声道:“也是因为如此,孩儿才与伯父您说这些,伯父拜相多年,门生故吏多多…”
崔相公冷声道:“你要去做什么,老夫管不着,但是老夫这一辈子,绝不可能跟他韦全忠有什么合作的可能,况且,太平时节门生故吏才有用。”
“如今这样一个世道,哪一个门生故吏,会因为我这个老头子的话,去干这种事情?”
崔绍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长叹了一口气,对着崔垣欠身行礼道:“您老人家既然这么说,孩儿就不多说什么了,孩儿只想跟您说最后一句。”
“孩儿,不会辱没了崔氏门风,将来如有机会,也一定会光大崔氏门楣。”
说罢,他对着崔垣深深低头,一揖到地。
“孩儿告辞。”
他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崔相公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闭上眼睛,长叹了一口气:“成者王侯败者贼寇,争个不休,争个不休。”
…………
均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