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829节
作者: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8      字数:3173
  李云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我已经给洛阳去信了,让他们把你的家里人,带到关中来。”
  “洛阳那个宅子给你留着,长安这里嘛。”
  “回头你去找我岳父。”
  李皇帝笑着说道:“你就说我说的,整个长安城的宅子,你随便挑随便选,挑中哪一个,哪一个就赏给你。”
  陈大闻言,连忙起身道:“上位,只要洛阳的宅子还在,长安这里,属下自己置办住处就行。”
  “一码归一码。”
  李云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你这一次功劳不小,宅子给赏给你的,后面要是再立功,我给你封个国公。”
  陈大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头谢恩。
  李云背着手说道:“你歇一歇罢,我去瞧一瞧那韦全忠,还有什么好说的。”
  说罢,他起身离开。
  陈大跟在他身后,也小心翼翼离开。
  …………
  长安皇城一处偏殿之中。
  李皇帝让人把杜谦给请了过来,然后自己坐在主位上,又让人把断了腿的韦全忠给抬了进来。
  很快,韦全忠被抬进这处偏殿,他被抬进来之后,还左右打量了一遍这间殿宇,正在四下观望的时候,李皇帝冷不丁的说道:“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李云看着他,笑着说道:“你在这皇城里,也住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罢?”
  韦全忠抬头看着李云,又低下了头,开口道:“陛下,自古以来成王败寇,如今您已经是天下之主,这没有什么可说的。”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听闻陛下,向来言而有信,我想跟陛下谈个条件。”
  李云看了看杜谦,又看了看他,淡淡的说道:“你现在,还有什么本钱同朕谈条件?”
  “有。”
  韦全忠说话,掷地有声,他开口说道:“陛下,我在灵州,还有两三万兵马,而且都是精锐,他们在灵州多年,十分熟悉地方,如果陛下派兵去讨,不折损个四五万人,恐怕很难取下朔方。”
  “朔方,是西北咽喉。”
  韦全忠咬着牙说道:“陛下总是要取下朔方的。”
  李云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的看着他。
  韦全忠低声道:“我只要陛下知道承诺,饶我父子一条性命,我现在就给朔方修书,让他们开城投降,投奔新朝。”
  “让陛下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取下西北咽喉之地!”
  李云站了起来,背着手走了两圈,然后看着韦全忠,笑着说道:“朕先前还奇怪,你怎么竟被活捉了,原来是打的这个主意。”
  “且不说,你说的是真是假,假使你说的是真的。”
  李云看着他,微笑道:“现在的灵州,还听你这个灵武郡王的号令么?”
  韦全忠咬牙道:“陛下,驻守灵州的,是我次子…”
  李云摇头道:“事到临头,君臣父子,恐怕都不好用了,否则你那些下属,也不会背叛你。”
  “而且…”
  李云看着他,开口说道:“自显德年间到现在,十几年时间,关中道人口消亡近半,河南道人口也大量减少,这些都跟你脱不开干系。”
  “尤其是关中道。”
  李云看着他,面无表情道:“我进关中的时候,已经是十成地里荒了八成,路边道旁,随处可见人骨。”
  “这些,俱是你的罪孽。”
  “朕饶了你,关中大地的冤魂,也饶不了你。”
  韦全忠抬头看着李云,厉声道:“陛下,无有显德昭定之乱,焉能有陛下今日!”
  韦全忠这话,说的其实不错。
  李云是趁乱而起,没有这十几年的大乱,他现在大约还在江南东道厮混,最多就是成了江南东道的“地主”,成了一方豪强。
  未来,可能会成为江东节度使,等到天下大乱时,再趁势而起。
  可以说,这十几年动乱,成就了如今的李云,也成就了李唐王朝。
  李皇帝闻言,神色依旧平静,他只是看了看韦全忠,开口说道:“一码归一码,不能倒果为因。”
  “不能因为你作乱,朕平乱,朕就要记你的功劳。”
  “你放心。”
  李云面色严肃道:“如今新朝已经确立,朕做了这天子,也要遵从新朝廷的规矩,你的罪过,自然有朝廷定夺。”
  说到这里,李云看着杜谦,正色道:“受益兄,韦氏父子,就交给你来主审,你来裁定罢。”
  韦全忠父子如何裁断,在李云这里,杜谦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毕竟,杜谦与韦氏父子,有杀父之仇。
  还不单单是杀父这么简单。
  当初杜尚书弹劾韦全忠,京兆杜氏因此覆灭,整个京兆杜氏,至少有一半人,死在了那场变故之中。
  因此,李云处理韦全忠,自然要考虑杜谦的想法。
  不能让这些功臣寒了心。
  说完这句话,李云就不再过问这里的事情,而是背着手,离开了这处偏殿。
  杜相公则是默默起身,来到了韦全忠面前蹲了下来,他打量着眼前这个头发白了大半的灵武郡王,不知道过了多久,才缓缓开口。
  “韦大将军。”
  杜相公直勾勾的看着韦全忠,神情已经有些失态了,他从牙缝里,一个字一个字挤出来一句话。
  “认得我否?”
  第949章 章武八年
  章武元年,大将军苏晟,平定关中道,生擒贼首韦全忠父子。
  年尾,诏命车裂,传首关中。
  腊月,天子诏免关中三年赋税,同时,龙驾抵返洛阳。
  次年,关中道防御使陈伯忠攻破灵州,剿灭朔方军残部,上命夷韦氏三族,关中之乱遂平。
  而后,乌飞兔走,转眼七年过去。
  时间来到了章武八年的春天。
  之前整整七年时间里,唐廷除了在幽燕没有罢兵之外,其余再没有动过大规模的刀兵,虽然没有完全偃武修文,但是的的确确与民休息了整整七年。
  七年时间,天下人口还没有完全恢复,只是多出了不少新生儿,但是洛阳的人口已经再一次膨胀,来到了百万级别,整个洛阳城里,可以说是百业兴旺,成了当世第一的巨城。
  已经快要追上旧周长安。
  整个新唐,也是一片勃勃生机。
  这天,洛阳城里,到处张灯结彩,到了正午时分,更是吹吹打打的声音不停,尤其是安仁坊里,道上更是人挤人,一丁点也挪不开身子。
  因为今日,安仁坊里有贵人成婚,摆整整三天的流水席,整个安仁坊以及附近街坊,都可以吃,因此挤了个水泄不通。
  直到一声声粗犷的声音传来:“让开!让开!”
  众人扭头看去,只见一群着玄甲的甲士,护着一顶杏黄色的轿子,大步走进安仁坊。
  再看这些黑甲甲士身上的羽士,有识货的人已经认了出来,都变了脸色。
  “羽林军!”
  见到羽林军开道,众人连忙都让开了一条路,但是依旧簇拥在道路两旁,议论纷纷。
  有人低声道:“哪家的贵人,竟能让羽林卫开道?”
  一旁一个书生打扮的读书人,翻了个大大的白眼,撇嘴道:“一瞧你就不是我们京城人,这普天之下,能用黄轿子,着羽林卫开道的,必是宗室。”
  他也压低了声音,开口道:“而且一定是皇子,连晋王爷,都没有这么大的排场。”
  “皇子?”
  有人纷纷抬头,伸长了脖子,想要看一看轿子里的皇子,生得什么模样。
  这读书人是洛阳本地人,说到这里,他便有些得意,扇了扇手中的折扇,笃定道:“不是太子殿下,就是越王殿下。”
  他想了想,又说道:“不过听说,越王殿下往河北道孟大将军麾下从军去了,那这应该是太子殿下了。”
  越王,是当今天子次子,章武五年封王,天生勇武,喜好武事。
  “太子殿下?”
  有人吃惊道:“太子殿下怎么会到安仁坊来?”
  “因为今日办喜事的,乃是杜相公家里。”
  这读书人笑着说道:“是杜相公的公子成婚。”
  大家伙虽然在这里抢着吃流水席,但大多数人都只知道是贵人家里成婚,偶尔有人问起,也只说是相爷家里。
  再加上不少人不识字,还真不知道是杜相公府上办喜事。
  这读书人目视着太子殿下的轿子,摇着扇子笑道:“杜相公可是我们大唐百官之首,我们安仁坊的名字就是因为杜相公而来,如今他家里办喜事,太子殿下到场,也不希奇。”
  “听说当年,太子殿下要拜师杜相公,杜相公都不肯收哩。”
  这会儿,护卫的羽林军已经过去,众人看着那顶黄色的轿子,依旧议论纷纷。
  有人看着先前说话的读书人,赞叹道:“先生倒是懂得多。”
  这读书人摇着扇子,颇为得意:“我便是这安仁坊人。”
  一旁有同是安仁坊的住户,瞥了他一眼,颇有些不屑:“那你怎么不说我们洛阳话?”
  这读书人伸着脖子,大声道:“会说洛阳话有甚了不起?如今这洛阳城里,一多半不会说洛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