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887节
作者:
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9 字数:3400
“你们家里的铁券,也与卓氏一般。”
皇帝陛下回到自己的帝座上,声音沉重:“此物能挡下朕的天子剑,但也只能挡三次而已,诸位都好自为之。”
百官跪在地上,再一次叩拜天子。
皇帝陛下坐在帝座上,看向已经起身的百官,吩咐道:“杜相。”
杜谦出班,低头道:“陛下。”
“卓光瑞失察渎职,虽免死罪不可不罚,中书立刻拟制,削去他应国公的爵位,罢去中书宰相之职,着其在京,闭门思过。”
杜谦闻言,立刻就明白了李云的意思。
如果皇帝真的要绝去一个人的政治生命,那么这个时候,就不是在京闭门思过了,而是发还回乡,永不叙用!
让卓光瑞留在洛阳,那么将来,他多半还有起复的一天。
杜相公心里,也松了口气。
卓光瑞这一次获罪,与他,与杜家都分不开关系,尤其是与他兄长杜和。
但是卓相公,始终一言不发,把这个事情给遮掩了过去,这是对杜家有大恩的。
否则,他杜谦可能不会被牵联,但是户部尚书杜和,恐怕难逃罪过。
杜和…可没有丹书铁券!
杜谦欠身行礼:“臣遵命。”
皇帝陛下坐在帝座上,沉默了许久,然后才缓缓说道:“除此之外,还有几件事,朕要在这一次大朝会上宣布。”
他看向百官,开口说道:“如今,太子已经成人,即将大婚,朕心中甚慰。”
“着。”
皇帝陛下看了一眼众官员,继续说道:“晋中书令杜谦,为太子太傅。”
“枢密使苏晟,为太子太保。”
说到这里,他又看了看姚仲:“姚仲,为太子少师。”
“兵部尚书赵成,为太子少保。”
这四个官职,名义上是东宫官,太子太傅是太子的教师,太子太保用以护卫太子,而太子少师则是辅佐太子太师,是太子太师的副官。
太子少保也是同理。
但是从武周的时候,这些东宫官,三师与太子,都已经是虚职了,并不直接与太子接触,更不与东宫接触。
其中,杜谦苏晟晋封的太子三师都是从一品,而姚仲赵成的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则是正二品。
某种意义上,只是给这几个重臣抬了抬地位,抬了抬待遇。
杜谦等四人,俱都出班,跪在地上,叩谢圣恩。
一众官员看着这四人,都羡慕不已。
同时也有人,看向了跪在地上的卓重,心中感慨。
如果没有科场案这一桩事情,恐怕这一次,卓相公也会在受封之列,多半还要排在姚相公之前,成为东宫三师之一。
这四道晋封的圣旨,早已经准备妥当,随着四位重臣下跪,顾常开始当场宣读晋封诏书。
很快,晋封完毕,四人各自手捧诏书,跪地谢恩。
皇帝陛下站了起来,看了一眼众臣,面无表情道:“今日就到这里,众卿有什么事情,转交中书罢。”
说完这句话,皇帝陛下走下御阶,走到一半的时候,他还是看了一眼众臣,沉默了一会儿,开口说道:“苏大将军,赵尚书,来后殿见朕。”
苏晟与赵成对视了一眼,才各自低头行礼,应了声是。
皇帝陛下背着手,走下御阶,径直朝着太极殿后殿走去。
杜相公默默看了看他们,随即扭头看了看姚仲,最终走向了因为跪在地上许久,已经有些站不起来的卓重。
他伸手把卓重搀扶了起来,开口叹道:“卓公子,领我去你家,见一见卓相罢。”
卓重摇了摇头:“杜相,我父,恐怕不会再见人了。”
“不碍事。”
杜谦回头看了看自己的三哥,又扭头看向卓重,默默道。
“他见不见,我都是要去一趟的。”
第1018章 明察秋毫
太极殿后殿,皇帝陛下坐在软榻上,已经卸下了朝冠,繁琐的朝服,都已经脱了下来,被宫人收容起来。
一位枢密使,一位兵部尚书,都坐在他面前,各自翻看着九司刚刚送回来的辽东情报。
等到两个人都交换着看了一遍,赵成欲言又止,但还是看了看苏晟。
如果说十几年前,两个人在江东军中的地位,还可以用旗鼓相当来形容的话,如今军方的地位已经尘埃落定,苏晟是毫无疑问的新朝军方一哥。
这个时候,赵成就不会再出头了。
苏大将军也明白了赵成的意思,他抬头看了看李云,认真思考了一番,开口说道:“陛下,臣与契丹人,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交道。”
“当时臣在河北道,应对范阳军已经游刃有余,但是面对契丹人,还是有些力不从心,这些契丹人,骑射功夫精绝,又可以轻骑奔袭袭扰,本就很难对付。”
“孟将军,能够打成现在这样,已经相当难得了。”
李皇帝拍了拍软榻的扶手,沉声道:“现在的问题,不是他打的怎么样,我也没有说,他犯了什么大错,问题是,如何处理榆关。”
他看向苏赵二人,皱眉道:“旧榆关,已经不堪再用,如果想要在那里修建出一座关隘,算上征辟民夫,少说也需要两三年时间,但此时,关内关外俱有契丹人,且不说契丹人会不会给我们时间来修建新榆关。”
“哪怕不修建,孟青的主力就只能呆呆的杵在那里,随时有可能腹背受击。”
说着,李云看向面前两人,问道:“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办?”
苏晟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赵成深呼吸了一口气,终于开口说道:“陛下,这会儿修榆关,是不可能的,非要等到幽燕战事彻底结束之后,孟将军所部,没有腹背受敌之难后,才有可能开始修建榆关,如果这个时候不想着清理战场,而是指望着一座死物。”
“臣以为,幽燕现有的成果,可能都会付诸东流。”
李皇帝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他。
赵成正色道:“必须要把榆关之内的敌人,彻底清理干净,不管花费多大的代价!”
李皇帝眯了眯眼睛:“他们还占着幽州城,此时又抢了着军需回去,要是强行啃下幽州,恐怕要付出巨大的伤亡。”
赵成不假思索,开口道:“那就围城。”
“围他个一年半载,契丹人怎么也出来了!”
苏晟皱眉道:“幽州城里还有百姓,如果死死围住他们,恐怕这些契丹人,会在城里以人为食。”
“况且,关内的契丹人,应该还有两万人左右,如果算上一些散兵,恐怕要两万多人。”
“十则围之,围住他们,也有风险。”
李皇帝的目光,落在了辽东地图上。
苏晟翻着文书,开口说道:“陛下,契丹人的意思是,只要孟将军愿意放开营州关口,让他们在关内的这两万人撤出去,他们愿意放弃关内,回到辽东去。”
李云冷笑道:“关内本也不是他们的,在这里装腔作势。”
皇帝陛下敲了敲桌子,继续说道:“这两万多契丹人,绝对是契丹人之中的精锐,也可以说是他们的主力,吃掉这两万多人,契丹人十年二十年都恢复不了。”
当初打幽州,契丹人也就是几万人。
他们在范阳军手中夺了幽燕,占了幽燕差不多十年时间,军队规模的确是有扩张,但实际上,真正的精锐,主力,还是当初那数万精骑。
这些才是契丹部真正的菁华所在,如果放他们回辽东,那就是放虎归山,他们随时可能去而复返。
“已经落入我们袋中的东西。”
李皇帝面色严肃,定下了基调:“绝不能就这么放出去,哪怕在幽燕,磨个十年二十年,哪怕朕亲征幽州,也不能把到嘴里的东西给吐出去!”
皇帝陛下恶狠狠的说道:“朕闭眼之前,不信按不死这些契丹人!”
若两个世界某些相类的时空重合的话,此时的契丹人,应该是正处于崛起的前夕。
准确来说,当他们占下幽燕的时候,就已经是崛起的开始了。
只是因为,南方突然出了个李二,将这个历史进程给强行中止了。
即便如此,契丹人也依旧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李云在幽燕用兵一年多,到现在,也只是占了上风,占了胜势,没有能把幽燕的契丹人给直接按死。
他们依旧非常顽强。
兵部尚书赵成,思索了许久,然后突然抱拳,咬牙说道:“陛下,臣请出京,领太原军!”
“与孟将军遥相呼应,一起钳制契丹人,把契丹人,消灭在幽燕!”
李云皱了皱眉头,看着他。
赵尚书深呼吸了一口气,也抬头看了看李云,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陛下,近十年了,臣头发都已经花白了。”
他指着自己的头发:“臣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一次领兵,弥补当年的错处。”
赵成相比较苏晟,还是年轻的,当初他与李云相遇的时候,只有二十多岁,比李云也就年长个六七岁而已。
不过即便如此,十几二十年过去,他现在也已经四十五六岁了。
头上,的确有了一丝丝白发,只不过还只是一点点,不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而这么多年,他一直在朝廷里任兵部尚书,虽然也是位高权重,但是当年剑南道旧事,一直让他耿耿于怀。
这是他领兵生涯之中,莫大的污点。
皇帝陛下默默的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苏晟。
枢密使苏晟想了想,对着天子说道:“陛下,幽燕可能的确需要另一个主将,这样可以防止榆关腹背受击。”
“甚至,还可以以榆关做饵,引契丹人来攻。”
李皇帝看着他,问道:“难道骆真公孙赫做不成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