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889节
作者: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9      字数:3181
  李皇帝想了想,开口笑道:“许相公现在还兼着御史台,过些年他就顾不过来了,你若是能做成一些事情,将来你便接过许相公的差事。”
  身为领导,画饼是基本功之一。
  而李云,已经做了许多年皇帝,这一个技能,也已经掌握的炉火纯青,此时只是轻飘飘一句话,就已经让曹钰瞪大了眼睛。
  许相公!
  许相公是什么人?
  是最早跟着皇帝陛下的开国功臣之一,也是天子最信任的几个嫡系之一,哪怕是在如今的中书里,许相公的地位,也隐隐与姚仲姚相公相类!
  仅次于杜相公。
  这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了!
  而他曹钰,眼下只是一个刚“上班”几年的新人而已,皇帝陛下轻飘飘一句话,已经把他的仕途,变成了一片坦途!
  而且是可以单开一页族谱的那种坦途!
  这条路如果走得顺了,他曹钰将来,未必不会成为曹相公!
  想到这里,曹钰呼吸都有些急促了,连忙跪在地上,对着皇帝深深低头道:“臣,臣…”
  “陛下如天之恩,臣不知何以报答陛下了!”
  “办好你自己的差事,就是报答朕了。”
  皇帝陛下看着他,笑着说道:“好了,朕这几个月,堆积了太多事情,就不同你闲聊了,你先回去待命,等圣旨下发,你便代朕去巡察地方。”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顿了顿,继续说道:“离京之前,记得再来见朕一次。”
  曹钰毕恭毕敬,低头行礼:“微臣遵命,微臣遵命…”
  他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李皇帝抬头,看了一眼他离开的背影,愣神了一会儿,才笑着摇了摇头,目光又落在了面前的文书上,小声自语道。
  “这给人画饼的感觉,还真是不错。”
  他感慨了一句,然后翻了翻面前孟海送上来的文书,看了好一会儿,才揉了揉自己的眉心,微微叹了口气。
  “好生庞大啊。”
  皇帝陛下嘀咕道:“需要三法司跟吏部配合配合,一点一点抽丝,再换上新丝。”
  说到这里,皇帝看了看门外,忍不住揉了揉眉心,犯起了愁。
  “上哪找一个愣头青的吏部郎官呢…”
  第1020章 道理之争
  夜深时分。
  一身酒气的杜尚书,醉眼朦胧的下了轿子,回到了自家家门口,他还没有进家门,就有家里的下人,上前搀扶,杜尚书摇摇晃晃的进了家里,刚到前院,他的长子杜旻,便一路小跑,上前搀扶住了他。
  “爹。”
  已经三十岁的杜旻喊了一声父亲的名字,杜尚书此时已经六七分醉意,吐出一口酒气之后,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皱了皱眉头:“干什么?”
  杜旻挥了挥手,示意下人退下,然后他扶着父亲,朝着后院走去:“十一叔来了,就在您的书房里等着。”
  “十一…”
  听到这两个字,杜尚书摇了摇头,总算是清醒了一些,他深呼吸了好几口气,才稍稍舒缓过来,问道:“受益来做什么?”
  “不知道,傍晚时分就来了,家里人去户部找您没有找到,十一叔也不肯走,一直等到了现在。”
  杜尚书听了这话,似乎想到了什么,身上的酒气都散了几分,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挣开了儿子的搀扶,默默说道:“我,我自去见他。”
  “不必跟着我。”
  杜尚书摇摇晃晃,一路来到了自己的书房门口,此时书房里只有一些微弱的光芒,杜和站在门口,深呼吸了一口气,推门走了进去。
  进了书房,只看到一根蜡烛亮着光,蜡烛后面,杜相公正襟危坐,正在闭目养神。
  杜尚书步履不稳,但还是拿着桌子上惟一一根亮起的蜡烛,把书房里其余蜡烛统统点亮,点完最后一根蜡烛之后,杜尚书再回头看去,只见在主位上坐着的杜谦,已经睁开了眼睛。
  此时,这位中书宰相正在静静的看着他,声音平静。
  “这么晚了,三哥到哪里去了?”
  杜和自己坐在了杜相公对面,沉默了片刻,开口说道:“在朝为官,难免交际应酬。”
  杜相公叹了口气道:“这个时候了,三哥还是不肯跟我说实话。”
  “几个月前,卓相从陛下身边回朝,自禁在家中的时候,我便来找过三哥,那个时候三哥跟我说,科考案跟你绝没有关系。”
  “你我多年兄弟,我没有细问。”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咱们是亲兄弟,若你有什么错处,我也难逃罪责,但是不管什么过错,我也愿意替三哥担下来。”
  “到现在,科考案已经告一段落,用不几天,该杀头的就会杀头,该流放的也会流放。”
  说到这里,杜相公长叹了一口气:“先前我没有追问,是担心三哥疑我推脱责任,如今该承担的责任小弟已经承担了,该耗去的香火情分,也已经耗去了。”
  “三哥总该跟我说实话了罢?”
  杜和沉默了许久,才抬头看着杜谦,声音有些沙哑:“这事…牵扯到我了么?”
  杜相公看着他,面色平静:“三兄可以怀疑三法司,但是不应该怀疑九司,三兄觉得,九司查得到查不到你?”
  “若这事真的落刀下来。”
  杜相公默默说道。
  “卓相公尚且差点挨了一刀,三兄你有丹书铁券否?”
  “我没有。”
  杜和长长的吐出一口酒气,然后才抬头看着杜谦,苦笑了一声:“我说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原来是十一你的面子太大。”
  他站起了身子,走到了房间门口,关上了房门,然后回到杜谦对面落座,又吐出一口酒气。
  杜相公静静的看着他,开口叹道:“如今,事情咱们兄弟已经一起担下来了,三兄该跟我说实话了罢?”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杜和坐在杜谦对面,揉了揉脑袋,好容易清醒了一些,他才看向杜谦,苦笑道:“还能是怎么一回事,自然是旧人寻上门了。”
  “而且…”
  杜尚书默默说道:“而且,我觉得他们有理。”
  “旧人?”
  杜谦怔了怔,随即明白了过来,开口道:“关中世族?”
  “嗯。”
  杜尚书默默点头:“关中世族。”
  杜谦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瞧出朝廷行将就木,因此与武周朝廷,一直不是特别亲密。
  二十多岁,他便外放了越州刺史,开始跟李皇帝一起厮混了,因此他虽然是出身关中世族,但是与关中世族,乃至于与京兆杜氏,牵连都不算太深。
  但是杜和不一样。
  二人虽然是亲兄弟,但是杜和要年长杜谦十岁有余,他少年时候,关中世族还是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情景。
  至少明面上如是。
  因此,杜和对于关中世族是有感情的,更重要的是,他比杜谦更加传统,也更加认同旧的那一套。
  十几年前,杜和被杜谦拉着入仕江东,这些年也的确兢兢业业,颇有功劳。
  但是这一切,在皇帝开国之后,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开国之后,李皇帝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更新税法,以新税法更替旧税法,在新朝强大的武力之下,在足足十几个地方世族覆灭,几千人牵连其中之后,新税法推行的很顺利。
  而杜和,虽然是这套税法的执行者,但他内心深处,其实并不认可这一套税法。
  也不太认同新学,更不认同朝廷里的一些新制度。
  杜相公沉默了片刻。
  “三兄觉得,他们哪些地方有理?”
  “受益。”
  借着酒劲,杜尚书起身,走到杜谦面前,沉声道:“你如今身居高位,乃是新朝开国第一功臣,在你这个位置上,你自然不会觉得朝廷有什么问题,但是如你不在这个位置上呢?”
  “朝廷重农,这本没有错,但是陛下建农事院,甚至可以以农学入仕,这就是天大的问题。”
  “偏偏,农事院那些人,还一味逢迎天子,这几年每年都在说,他们种的稻米,每年增产三成,吹嘘说这是什么新稻种。”
  “十一,咱们幼时读书就清楚,天地俱有常数。”
  “民间老农,尚且知道爱惜地力!他们种两年,尚且知道歇息一年!”
  杜尚书袖子底下的拳头已经攥紧,他咬牙道:“难道那个狗屁农事院里的人就不知道?”
  “还有朝廷的科考。”
  “只重实务,不重道德!”
  杜尚书怒声道:“不重道德,不重圣贤文章,便无有伦理纲常,便无有君臣父子!”
  “三纲五常不存,今日你造反,他日别人也可以造反!”
  “而且事功之学,一味重利!”
  杜尚书看着杜谦,问道。
  “受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什么?”
  小人喻于利。
  杜相公没有回答,只是默默的看着自己的兄长,问道:“三兄,若是道德文章有用,旧周末年,因何天下烽烟四起?”
  “因何改朝换代了?”
  杜和被问得噎住了,他这会儿还带着醉意,于是一咬牙,开口道:“因为有人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