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892节
作者: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9      字数:3373
  苏晟低头喝了口茶,轻声说道:“越王的王妃是谁不要紧,洛阳城里那么多人家,二郎看中了哪家的小娘子,或者是越王殿下看中了哪家的小娘子,只要派人登门,无有不从的。”
  苏大将军笑着说道:“他们都看得出来,本朝可没有什么短命之相。”
  一个最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天家的含金量,永远跟国祚挂钩,如果是一两代人的短命王朝,进入皇族就未必是什么好事。
  但是现在,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李唐没有半点短命之相,哪怕是在那些“旧学”的读书人看来,新朝在朝廷框架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惟一的问题就是李云这个开国之君,等到有一天,开国之君成了太祖皇帝,后世之君再迷途知返,正本清源,这个朝廷就必然是个长久的朝廷。
  长久的王朝,开国皇族自然就金贵的很,哪怕是旧周的那些个几百年上千年的世家,这个时候也已经全然没了往日的傲气,也会争着抢着想要让族女进入皇族。
  “要紧的是,越王殿下将来封在哪里。”
  苏晟看了一眼李皇帝,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李云皱眉道:“兄长怎么说话不说完。”
  苏晟咳嗽了一声,压低了声音:“蜀地。”
  李云闻言,沉默不语。
  改越王为蜀王,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去了蜀地日子过得不会太差。
  而且,如果皇二子干的不错,还可以从蜀地对吐蕃形成防御。
  更重要的是,这里几乎威胁不到中央王朝,哪怕将来真的兄弟阋墙了,最多也就是再来一个蜀国罢了。
  唯一有些不好的是,蜀地离得太远,真要是让李铮去蜀地就藩,他跟父母,这辈子可能也就只能再见几次面了。
  李皇帝低头喝了好几口茶水,才站了起来,背着手朝外走去:“这个事,我自己好好想想罢。”
  他叹了口气道:“比他娘的拼命还难。”
  李铮留在洛阳,这个时候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有李云在,也出不了什么问题。
  李云担心的问题是,李铮是贵妃之子,再加上亲近军事,为人又不安分,留在洛阳,与老大之间可能会生出嫌隙,进而生出矛盾。
  坐在马车里,李皇帝掀开车帘,看了看一路相送的苏晟,挥了挥手之后,合上的帘子,喃喃自语:“你家老四…”
  说到这里,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苏四郎,跟越王之间,感情已经很深了,将来指不定苏家,也会被那二小子给拖拉进来。
  想到这里,李皇帝在心里叹了口气,随即又握紧拳头,在心中默默低语。
  罢了罢了,让他们闹腾去。
  闹腾不出什么水花。
  …………
  甘露殿中,李皇帝大马金刀的坐在主位上,在他的旁边,许昂许子望正在翻看着李皇帝递给他的名单,看完之后,他有些吃惊,抬头看着李云,许久之后才反应过来。
  “陛下,这…”
  李皇帝低头饮茶,神色平静:“这些,都要剔除出去。”
  “大理寺卿徐坤,我已经跟他见过面了,这事都是官员,几乎牵连不到刑部,刑部就不必知会了。”
  李皇帝继续说道:“这个事主要就是御史台,还有吏部。”
  “御史台替我拔除隐患,吏部替我补上新缺,保证行政不乱。”
  许昂又翻看了一遍,低头叹了口气:“陛下,臣现在可又有儿子了。”
  当年在江东,许昂并不怕死,甚至有了一些求死的味道,开国之后,李云也想让这位老朋友,摆脱孤苦伶仃的状态,先是赐给了他几个侍女,后来又给他赐了婚。
  如今,许相公的儿子,已经四岁了,算是老来得子。
  到现在,他才算是从当年的噩梦之中走脱出来,重新回到了人间。
  李云也揉了揉眉心,颇有一些无奈:“这都是当年,咱们进展太快的原因,不得已才用了这么多武周旧臣,再加上这些年,朝廷的一些政策,伸进了他们的口袋,导致一些我们江东的老人,也跟他们通同一气。”
  说着,李云抬头看了看许昂,沉默了片刻,问道:“许兄,你觉得我这些年行政如何?”
  许昂叹了口气:“陛下是替百姓,从那些高门大户手里掏钱。”
  说到这里,他看了看李云,没有继续说下去。
  朝廷的政策,的确是有利于百姓的,至少是在章武一朝,行政有效的情况下如此。
  但是那些士族地主也是有话说的。
  那就是,你皇帝屁股不正。
  千百年成法,凭什么说改就改了?我们是地主,你皇帝是不是地主?
  我们收租子,你皇帝收不收租子?
  许相公思索了许久,低头看着这份名单,开口说道:“陛下,这名单上这么多人,俱是朝廷中七品以上的官员,这个事情不能太急,太急,吏部也无从替代。”
  “而且国政。”
  他看了看李云,思考了一下措辞,继续说道:“要深入人心才行。”
  “这些国政,是不可能深入他们的人心了。”
  李皇帝看着他,默默说道:“如今天下兴学,将来一定会有寒门乃至于农家的学子,登堂入室,我希望将来,这国政能够深入这些人的人心。”
  “以至于成为新朝恒法,万世不易。”
  许相公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说道:“恒法…恐怕很难。”
  “我知道。”
  李皇帝自嘲一笑:“不要说万世不易了,三世不易,乃至于二世不易,都是很难的。”
  “所以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想要把下一代人教好。”
  说到这里,李皇帝也颇有些感慨:“但是能不能成,还很难说,毕竟人心隔肚皮,你我这个位置,我能说什么,他们永远都是点头,永远都会说对,心里到底是如何想的,却无从得知。”
  “不管怎么说。”
  李皇帝看着许昂,默默说道:“不管怎么说,你我这一代人,要把章武一朝的事情做好,这些人既然跟你我路线不同,就不能让他们继续在朝为官,继续占据高位。”
  “除一二能力卓绝之人。”
  李皇帝轻声说道:“其余,或者撵出朝廷,或者下派到各县去,让他们干几任县官,看一看民生疾苦,看一看九重天之下,是个什么模样。”
  “这个事情,许兄不用亲自负责。”
  李云默默说道:“找一两个新进御史台的年轻御史罢,他们血气方刚,渴求功劳。”
  “至于吏部那里。”
  “我尽快挑出人选。”
  许昂起身应是,然后对着天子拱手行礼,默默说道:“那些人聪明得很,陛下这般作为,用不了多久。”
  “新学就会在朝廷里蔚然成风,只是能持续多久,有多少人真心实意…”
  “就难说得很了。”
  第1024章 太子大婚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只要领导喜欢,寻常的下属,是不会在意自己个人意图的,他们只会逢迎领导,领导的喜欢就是自己的喜欢。
  久而久之,朝廷上下所有臣子,都会成为皇帝陛下所钟意的臣子。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皇帝喜欢清官廉吏,用不了多久,朝廷里的官员,袍服上都会打上补钉。
  皇帝喜欢孝子,用不了多久,朝廷官员,可能人人都会去卧冰求鲤。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一旦李皇帝开始动用行政力量,来扶持一批人,同时打压另一批人,哪怕皇帝什么都没有说,通过一些朝廷里的动向,这些人也能很快察觉出来,朝廷里的风向,以及皇帝陛下的好恶。
  李皇帝揉着眉心,抬头看着许昂,沉默了下来,然后面色平静道:“无论如何,新学必须推行下去,只是要跟旧学相融合,我不是一定要人人事功,人人逐利。”
  “但是朝廷必须要事功,必须要逐利。”
  李皇帝面色肃然:“对于朝廷里来说,一些蝇头微利,已经足够活人无数了。”
  登基以来,李云一直在改革朝廷。
  他所追求的,事实上新学旧学相融合。
  如果整个社会,全部都是功利之心,这肯定是不好的,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就会变得太冷漠。
  因此,社会的道德教育跟朝廷的行政追求,要分割开来,不能混为一谈。
  对于李云来说,朝廷里是新学还是旧学,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要紧的是,他要把“实务”或者说“务实”这两个字,烙印在新朝的朝廷里,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治国,决不能务虚,更不能坐而论道。
  许昂对着李云,深深低头作揖,开口说道:“臣此生,永远追随陛下,万死不辞。”
  李皇帝站了起来,拱手还礼:“子望兄辛苦。”
  许昂再一次行礼,然后小心翼翼的退出了甘露殿。
  他离开之后,甘露殿没有别人了,李皇帝坐在软榻上,环视四周,殿中已经空无一人。
  他低头翻看了一篇文书,看了几页,只觉得全无意思,又四下看去,还是没有人。
  一股孤寂感,立时涌上心头。
  李皇帝长长的呼吸了好几口气,才缓了过来,然后握紧了拳头,不住喘气。
  “国朝开辟,怎么也有百来年的好光景,何苦这样得罪人?”
  “何不和光同尘,与朝臣共享太平?”
  “何必这样辛苦?”
  “大业已成,潇洒快活几十年,将来史书上一样是圣君明主,岂不是好?”
  一个又一个声音,在他的脑海之中响起,细细听来,都是他自己的声音。
  最后,他的耳边响起一个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