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897节
作者:
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9 字数:3255
兵部侍郎李槲,坐在皇帝面前,向皇帝汇报赵成离开洛阳之后,兵部的一应事宜。
赵成离开洛阳,自然不可能遥控兵部,兵部的事情,就只能让李槲这个兵部左侍郎代管。
好在李槲能力不错,这几个月时间,兵部没有出任何乱象,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条。
把兵部的事情汇报了一遍之后,李槲低头道:“兵部押送到前线的物资,已经全部送到各个军中。”
“马上就有第三批,第四批,送到前线去。”
李皇帝默默点头,然后抬头看了看李槲,夸赞道:“干的不错。”
皇帝陛下笑着说道:“李卿还是有本事的,做这个兵部尚书,一点问题也没有。”
李槲连忙起身,低头拱手,苦笑道:“陛下取笑臣了,臣只是按照赵尚书的吩咐办事,左支右绌,才能勉强处理部政。”
李云笑着说道:“赵成又不在这里,你怕他做甚?”
李槲咳嗽了一声,依旧摇头道:“臣确是不如赵尚书。”
李皇帝与他开了几句玩笑,又勉励了他几句,这才放他回兵部当差。
李槲离开之后,又过了盏茶时间,宰相杜谦被人请到了甘露殿,进了甘露殿之后,杜谦对着皇帝陛下拱手道:“陛下。”
李皇帝招了招手,示意让他近前坐下,等杜谦落座之后,李皇帝才开口问道:“受益兄,今秋的这场科考,准备的如何了?”
杜谦胸有成竹,立刻回答道:“回陛下,已经基本上准备妥当了,只能着时间一到,一定能够顺利办成。”
“这一次科考,到时候臣亲自去主持,若再出什么问题,臣愿意以命相抵。”
皇帝陛下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一届科考,如何能要了受益兄的命?”
“不说别的。”
李皇帝笑着说道:“要是受益兄想安排一科人进入朝廷,不必科考,朕也都准了。”
杜谦摇头苦笑:“陛下又捧杀臣。”
“好了好了,不开玩笑了。”
李皇帝摆了摆手说道:“请受益兄过来,是有个事情托付你去办。”
“关于这一场科考的。”
杜谦一怔,随即低头道:“陛下有什么吩咐,臣一定照办。”
李云看着他,默默说道:“我想走一走受益兄的后门,额外安排一个考生,去参加这场科考。”
杜谦一愣,然后若有所思,问道:“陛下想安排谁?”
李皇帝神色平静。
“太子。”
第1029章 国事天下事
杜相公抬头看着皇帝,皇帝也在抬头看着他。
两人对视了两个眼神,皇帝陛下起身,拉着他的衣袖,把他拉到了一旁议事用的椅子上坐下。
李云就坐在他旁边,问道:“受益兄不肯?”
杜谦微微摇头,他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陛下,臣只是有一个疑问。”
“为什么这么做。”
杜谦看着李云,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说道:“难道太子…还需要什么考校吗?”
遍数史书,几乎很难找到比太子李元地位更加稳固的太子了。
他是皇帝发妻所生,既是嫡子又是长子,更是在开国之初就被立为太子。
从嫡长子的身份来说,文官便都会支持他。
而他又是薛皇后嫡出,武将那里多半也是支持他即位的。
可以说,以他这样的身份,这样的地位,只要不是傻子,只要不造他爹的反,那么这个太子就是稳如泰山,任谁也没有办法撼动。
甚至可以说,这位太子殿下即位的最大阻碍,或者说惟一阻碍,就是李皇帝本人的寿命。
毕竟父子俩,其实只差了二十岁左右,如果皇帝陛下长命一些…
哪怕是在杜谦看来,现在的朝局已经十分稳固,皇帝不应该这样随意试探,或者是去考校太子。
毕竟太子已经十八岁了。
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成年人,成年人,自然是有自己的心智,身在太子这个位置上,又有个强势到极点的父亲,本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果这个皇帝父亲,还要对他进行试验,乃至于是直接考试。
那么太子心里难免会想,父皇是不是已经有了废黜他的念头。
一来二去,父子之间就可能会生出嫌隙,哪怕短时间内不出问题,也有可能给将来埋下祸根。
李云伸手给杜谦倒了杯茶,又给自己倒了一杯,他低头喝了口茶,沉默了许久,才开口说道:“受益兄觉得此事不妥?”
“不妥。”
杜谦摇头道:“臣以为,这样做有百害而无一利,科考考中,对于太子殿下来说,没有任何助益。”
“若是不中。”
杜谦低声道:“反而会招来别人的流言蜚语。”
“而且,太子殿下理政以来,并没有什么错处。”
李云放下茶杯,面色平静:“东宫各种属官,加在一起有二十多人了罢,俱是饱学之士,有他们在,如何能出错?”
杜相公看着李云,他左右看了看,见四下无人,才低声说道:“我不明白,二郎这么做,到底要干什么。”
“为了看一看将来。”
李皇帝也在看着杜谦,他低声道:“为了看一看,太子对新学有没有上心,借以窥探,将来他能不能继承章武朝的新法。”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继续说道:“如他考的不错,礼部可以把他的案卷昭之于众,让他与本朝务实之学,再难分割。”
杜相公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才摇头道:“陛下,太子殿下才十八九岁,你又春秋鼎盛,这个事情急不得,也不能急。”
“他这个年纪,心中想法俱不稳当,我觉得,还是安安稳稳比较好。”
他看着李云,低声道:“陛下还未满四十岁,又龙精虎猛,何必着急?”
李皇帝皱眉道:“我没有着急。”
“只是想将太子给培养出来。”
杜相公闻言,长叹了一口气。
古来开创之君,不管是开国之君,还是有开创或者是中兴之功的君主,因为身怀大功,且大权在握,往往性格会极端强势。
这种强势,表现在父子之间,会让他们自然而然的想要改造子一辈,让儿子们也像他。
因为他是成功者。
杜相公思考了许久,才对着李云说道:“陛下,凡事不能太急,前些年陛下不是跟我说过,后人自有后人的想法,咱们这一辈人,管不了,也管不到吗?”
“他自有他的想法,我不管。”
李皇帝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掌,然后看着杜相,默默说道:“但是,我总是想要给这个世道留下点什么,不能你我前脚刚走,后脚这个世道,就恢复了旧周模样。”
杜相公闻言,勃然变色。
他已经听出来了皇帝陛下的一些决心。
本来,帝制时代,一个皇帝有一个皇帝的想法,有一个皇帝的治国理念,以至于每一朝跟前朝相比,都不一样。
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是自然的现象。
但是皇帝陛下现在的倾向是,如果他断定太子将来,一定会否了他的国政,恐怕…恐怕…
想到这里,杜相公不由得汗毛倒竖。
如果真的更易储君,那对于朝廷来说,才是莫大的变故,甚至可能会连带着许多人,死在这场巨大的变动之中。
杜相公愣在原地,半天没有动弹。
皇帝陛下看着他的模样,叹了口气道:“不过就是想考校考校他的学问而已,他还没有紧张,受益兄倒是紧张得很。”
杜相公回过神来,苦笑道:“陛下,您现在已经是九五至尊,您的家事,就不仅仅是家事了。”
“更是国事,是天下事。”
他认真的说道:“而且是事关国本的莫大事情。”
李云闻言,揉了揉眉心,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才叹了口气:“罢了罢了,那这一次,就不让他与那些学子们统考了,到时候出了考题,我让他到甘露殿来。”
“我亲自看着他。”
皇帝陛下深呼出一口气:“只当是父子之间考校学问。”
杜谦也松了一口气,起身对着皇帝陛下低头道:“陛下圣明。”
李皇帝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杜相公犹豫了一下,才继续说道:“陛下先前跟我说过,我们这一代人,最要紧的是做好章武一朝的事情,至于将来的事情,则要交给后来人。”
“太子也是陛下亲自带大的,陛下也教了他很多道理,他多半是能继承章武一朝的。”
杜谦这句话只说了半句,后面如果不能继承,他便没有说了。
李皇帝揉了揉眉心,认真想了想,默默点头道:“受益兄说的也有理,如今,你我只能坚持,多活一些年岁。”
他看着杜谦,缓缓说道:“打造出一个章武盛世,让章武一朝的国政,深入人心。”
“从而万世不移。”
杜谦也点了点头,二人又议论了许久,一直到杜谦离开,皇帝陛下才默默坐在主位上,看着眼前的文书。
许久之后,他才叹了口气:“不止是旧学,还有千年宗法。”
老实说,哪怕是李云这种开国之君,乾纲独断,现在的他,如果想要易储,也并不太容易。
默坐了许久,李云还是让人,去传孟海进宫,孟海一路进了甘露殿的时候,已经是深夜时分。